【原文】

心為九竅之治,君為五官之長。為善者君與之賞,為非者君與之罰。君因其政之所以求,因與之,則不勞。聖人用之,故能賞之。因之循理,固能久長。有主因。

【譯文】

心是主導九竅的器官,君王是百官的首領。行好事的,君王給予獎賞,作惡者君王加以懲罰。君王根據臣民行善還是作惡,給予賞賜或者處罰,就不會太費力。聖人運用這個方法,所以能夠掌握他們。依據、遵循事理,所以能夠久長。以上主因。

【事典】

大謀謀聖

高祖即位,拜長孫順德為左驍衛大將軍,封為薛國公。

公元626年(武德九年),長孫順德與秦叔寶等參加了李世民發動的玄武門政變,為唐太宗即位立了大功。太宗登上皇位以後,特賜給長孫順德宮女,長孫順德也受到特別的允許,常在皇宮內居住。但後來長孫順德讓自己的管家接受了別人贈捐,被人告發。按照唐朝的法律,是要受到很嚴重的處罰的。但太宗不忍心處置他,對身邊的近侍大臣說:“長孫順德處在外戚的地位,功勞屬於開國元勳之列,官位高,俸祿豐厚,可以稱得上富有尊貴,隻是他讀書太少。他若能勤於讀書,通覽古今之事,作為自己的鑒戒,就會與現在不一樣了。他如此不遵守節操,不顧名聲,而貪圖一點賄賂,使醜聞暴露啊!真讓我覺得難為情啊!”

長孫順德受賄的事被告發以後,太宗不僅沒有加以懲處,還在朝廷上當眾賜給他絹數十匹,使他內心感到非常的慚愧。大理寺少卿胡演進諫說:“長孫順德違法受賄,罪過不能饒恕,為什麽又賜給他絹呢?”太宗說:“人是有良知、有慣性的,得到絹比受懲處更厲害;如果不知慚愧,就不過是一頭禽獸罷了。如果是一頭禽獸,即使殺了他,又有什麽益處?”

不久,長孫順德因與李孝常勾結犯罪,這回唐太宗無法再護他了。結果被除名。過了一年多,太宗看功臣圖,見到了長孫順德的畫像,還是對他產生了憐憫之心,派宇文士及前去察看長孫順德的生活情況,宇文士及見長孫順德精神很不好,經常醉酒自責,朝中大臣都認為已經悔悟,太宗又將他召回京,授予澤州刺史的官職,恢複了他封爵和食邑。

對這件事,朝中的大臣們頗有感慨,覺得唐太宗實在像一位慈愛的父親,對待孩子的過錯總是給予改正的機會,沒有責罰的念頭。這樣以來,大臣們就對唐太宗更加心悅誠服了。

東吳的孫權對待呂蒙也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也許,孫權更多的是出於真正的感情,但這種感情本身就是符合慈忍之道的,隻要這種感情不在一定的時候完全失去控製就可以了。

呂蒙是孫權手下得力的幹將,不但勇敢,且有智謀,對孫權也非常忠誠,為東吳立有大功,孫權極其愛護這位將軍。呂蒙的舊病發作.孫權聽說後,異常著急。當時,孫權正在公安,立即把呂蒙接到自己的宮殿中,千方百計給他治病。他不僅親自請醫問藥,還貼榜招募名醫,布告天下,誰能治愈呂蒙的病就賞給黃金千兩。有個醫生采取針灸的方法給呂蒙治病,孫權在一旁看到他受折磨而難過落淚。孫權關心他的病情以至到了無以複加的程度,為了能經常觀看呂蒙的麵色,但又怕呂蒙為迎接他受到勞累,就在室外悄悄地通過牆上的洞眼察看呂蒙的病情。當他見呂蒙稍微能吃下一點飯菜時,心情就特別好,高興地與身邊侍從又說又笑;如果發現呂蒙吃不下東西時,心情馬上就壞起來,愁容滿麵,唉聲歎氣,晚上牽掛得睡不著覺。有一陣,呂蒙病情好像有所好轉,孫權就特別高興,竟然宣頒赦免令,並請大臣們前來慶賀。後來,呂蒙的病情愈來愈重,孫權每天請道士在星空下為其祈禱,並親自守護在呂蒙的病榻前。呂蒙的病到底也沒有治愈,終於去世。孫權極度悲哀,自己穿上素白喪服為呂蒙守靈,很多日子都心神恍惚,不思飲食。

孫權對呂蒙身後的安排想得十分周到,為他修築了很好得墳墓,還安排了三百戶人家為死者守墓。

順應時勢變化

趙武靈王在原陽打破了舊的軍隊編製,把它作為趙國的騎兵基地。

牛讚前去勸諫趙王,說:“國家有一定的法度,軍隊也有固定的製度。改變了法度,國家就會無所適從,拋棄了舊的兵製,軍隊就要受到削弱。如今大王打破原陽原有的兵製把它改成騎兵基地,這正是改變法度和拋棄舊製的行為呀!何況熟悉自己兵器的士卒不會懼怕敵手,用順手了的器物,難事也會變得容易。現在趙國的士卒都熟悉自己的軍製和兵器,可大王您卻要改變它,這樣做的結果就會是拋棄民眾,削弱國家。所以不能獲得上百倍的利益就不能改變固有的習俗;不能提高十倍的功效就不宜改良器物。如今大王您改變原有的軍事製度反而崇尚胡人的騎射,我擔心您利用騎兵攻戰獲取的利益還抵不上損失的費用呀!”

趙武靈王說:“時代不同利益有異,地方不同器物有變。陰陽變化的途徑不同,四季氣候都不一樣。所以賢明的人能適應時勢變化而不被時勢牽累,改革兵製而不為舊的兵製所約束。你隻知道國家的法令,卻不知更新器物的好處;隻知道使用原有的兵器、鎧甲,卻不明白應根據陰陽變化的道理去改革它。因此,兵器一旦不再適應形勢變化,有什麽不能改革的呢?教化一旦不再便於行事,又有什麽不可變化的呢?

“早先,先君襄子執政時,邊境與胡人接壤,於是他在邊境築城防守,城的名字叫‘無窮之門’,是想用‘無窮’來啟示後代以開拓更大的疆界;可是現在趙國的士卒仍然身穿沉重的鎧甲,手執過長的兵刃,以至於無法越過險要的關隘;講求仁義道德,又不可能讓胡人臣服並前來朝拜。我聽說:講究信義但不能放棄建功立業的機會,聰明睿智更懂得不失掉良好時機。現在你竟然借口國家的法度來破壞我謀劃的偉大事業,可見你是不會懂得這些道理的。”

牛讚行大禮拜謝,說:“我怎麽能不聽從大王您的命令呢!”

於是,趙武靈王穿上胡服,率領騎兵部隊攻入胡地,從“無窮之門”出去,跨越了無數的險要關隘,一直打到榆中,為趙國開拓了方圓上千裏的疆土。

畢再遇金蟬脫殼巧退兵

南宋抗金名將畢再遇,以智謀聞名。一次,他率軍與金兵對壘,久戰不決,金兵援軍趕到,兵力十倍於宋軍,戰必不勝,畢再遇準備退兵。可在強敵麵前,若貿然撤退,必受敵人追殺,後果是十分危險的。

怎謀退兵之策呢?畢再遇苦思冥想,想到了一計,於是秘密安排起來。首先傳令軍中,做下三天幹糧,士兵們自帶身上。營帳、旗幟一律不動。又傳令手下找來幾隻活羊,將它們後腿吊起,前腿放在更鼓上,縛好。

夜深了,畢再遇傳令,馬勒嚼鏈,兵士銜枚,不準點火,悄然集合,一隊隊趁夜幕掩蔽向南撤退。

再說金兵主師早就恨透了畢再遇,今次得機會困住畢再遇,必定要活捉。於是傳令附近兵馬速來增援。大軍一到,準備稍事休整,明天發起攻擊。但他知道畢再遇是一智謀非凡的將領,形勢明明對宋軍不利,他會謀路撤退。於是,金兵主帥派出多路哨兵,盯住宋營,若一旦有宋軍撤退的跡象,馬上來報告,即刻便揮師掩殺過去,並嚴令哨兵恪盡職守,誤者軍法從事。

哨兵們接到命令,一個個都找好位置,向宋營瞭望。隻見今夜宋軍像往常一樣,入夜後即滅燈入睡。旗幟依舊,並不時傳來“咚咚”的更鼓聲。原來,畢再遇退兵前,已讓手下人放開羊前腿。羊被吊疼了,便四蹄掙紮,前腿蹬得更鼓“冬冬”直響。蹬一陣子,羊累了,便停下來。過一會兒,羊有了勁就又掙紮,更鼓就又響起來。遠遠聽了,活像人打更一般。

更鼓響了一夜,天明遠望宋營旗幟仍在,故而哨兵們也沒人去報告。太陽出來了,金兵主帥傳令手下,吃飽飯後全線攻擊,務必一舉殲滅宋軍,活捉畢再遇。而後,他上了高坡,向宋營瞭望,以作具體部署。太陽老高了宋營中卻不見人影,而一些烏鴉卻落在營帳上。情況反常,金兵主帥忙令哨兵們貼近觀察,才知道宋軍已悄然撤走,留下了一座空營。

眼見“煮熟的鴨子”卻飛了,氣得金兵主帥吹胡子瞪眼。

袁崇煥蒙冤屈死

明朝大將袁崇煥死於滿清皇太極之離間計,乃是自毀長城,加速了明王朝的滅亡。在明王朝危亡的緊要關頭,袁崇煥戍邊七勒,先後大敗後金汗努爾哈赤及皇太極,取得寧遠(今遼寧興城)大捷和寧(遠)錦(州)大捷,穩定了遼東防線,鼓舞了明朝軍民抗擊後金軍的信心。後因遭閹黨魏忠賢的誣陷,罷職歸鄉。公元1627年,朱由檢(即崇禎帝)繼位後,起用袁崇煥為兵部尚書兼右副都禦史,督師薊、遼,兼管河北、山東的軍事防務,並賜給袁崇煥一把尚方寶劍,給予他先斬後奏的大權。然而,崇禎帝是一個好大喜功、剛愎自用而又生性多疑的人。當袁祟煥於次年六月用尚方寶劍殺了私通敵國、為非作歹、不聽軍令的總兵毛文龍之後,崇禎皇帝就開始對袁崇煥產生了懷疑。

崇禎二年(公元1629年)十月,後金興兵攻明。皇太極由於畏懼袁崇煥,不敢直接進攻錦州,他避開山海關防區,繞道蒙古邊地,襲取龍井關、大安口,進逼北京。袁崇煥聞警,立即揮師入關,他自率幾千名騎兵,晝夜急馳,搶先趕到北京城下,並在廣渠門外擊敗皇太極部的進攻。

正當袁崇煥千裏馳援、大戰後金之際,魏忠賢餘黨溫體仁為首的一夥奸臣,乘機重彈“議和通敵”的老調,誣陷袁崇煥“縱亂擁兵”,“引敵脅敵,將為城下之盟”。明朝廷的一夥閹黨餘孽則重金賄賂一些不明真相的文人墨客編寫小說,繪聲繪色地在京城內外大肆散布袁崇煥是“漢奸”,勾結後金反明雲雲。這些進一步加劇了崇禎皇帝對袁崇煥的懷疑。當袁崇煥因兵馬疲勞而要求入城休息時,他斷然予以拒絕。

皇太極獲知明朝廷中的上述情況後,便決定施行反間計。以達到用明朝皇帝之手殺掉袁崇煥的目的。為此,他故意引兵撤退,同時讓明軍降將高鴻中在囚禁兩個明朝太監的屋外對看守人員說:“你知道我軍為什麽退兵嗎?這是因為皇上和袁巡撫訂了密約,看來,占領北京的大事很快就要成功了。”爾後,又故意讓兩名太監逃走。逃回城裏的太監立即向崇禎皇帝報告。已對袁崇煥疑心重重的崇禎皇帝一聽到太監的告發,更加深信不疑,馬上以召見為名,把袁崇煥逮捕下獄。袁崇煥的部將祖大壽等人,為抗議朝廷逮捕主帥,自率部離京還寧遠。身陷囹圄的袁崇煥時刻以國家安危的大局為重,在崇禎皇帝的懇請下,親筆手書請祖大壽等全體官兵,要他們聽從朝廷命令,團結一心,堅持抗金,決不能因為他個人生死而輕舉妄動,千萬不要危害抗金大業。祖大壽等全體官兵被袁崇煥的信感動得失聲痛哭,當即回師入關,期望能用奮勇殺敵之舉來保全他們主帥的性命。

但是,一意孤行的崇禎皇帝在後金軍撤離北京後,不顧廣大明軍將士的強烈呼聲,竟在崇禎三年,以“謀叛”的罪名,將袁崇煥殘酷地殺害了。直到清朝中期官修的《明史》問世之後,編史者從清人的曆史檔案中,發現了皇太極施離間計的原始記載,至此袁崇煥的冤案才真相大白。曆史學家評論此事說:“崇禎帝自毀長城也”,“自崇煥死,邊事益無人,明亡微決矣”。

之七

【原文】

人主不可不周。人主不周,則群臣生亂。家於其無常也,內外不通,安知所開?開閉不善,不見原也。有主周。

【譯文】

人君不能不周密。人君不周密,群臣就會生亂。沉靜就不合於常理,君主與臣民上下之間不相溝通,怎麽能開闊視野了解發生的變化?開啟和閉合運用不當,就不能發現事物的開始和起源。以上主周。

【事典】

明君理國

唐太宗李世民善於聽取不同意見的故事也流傳久遠。大臣魏征多次勸諫唐太宗說:“國君之所以聖明,是因為他廣泛地聽取不同的意見。國君之所以昏庸,是因為他偏信偏聽。為了集思廣益,就應當像《詩經》上說的,哪怕是砍柴割草者一類平凡人的話也得聽聽。堯舜廣開賢路,廣開視聽,了解各種情況,所以奸佞小人的恭維話不能迷惑他們。秦二世可不是這樣,他深居宮中,疏遠朝臣,遠離百姓,偏信趙高的話,直到天下大亂還在夢中。所以人君不能閉目塞聽。”唐太宗深以為然,因此時時注意兼聽。唐太宗長相看上去很嚴峻,給人不好接近的感覺。群臣來晉見他時,非常拘束,常常舉止失措。李世民知道這一情況後,每當有人奏事,他必使臉色平和,以使人容易接近,借此常能聽到很多好的意見。

齊威王善於洞悉真相、賞罰分明的故事也非常有借鑒意義。齊威王勵精圖治,善於從事物表象中判斷實情。有一天他召見即墨大夫,對他說:“自從派您去治理即墨以後,天天都流傳著毀謗您的話。然而我派人到即墨去調查,田野都已開墾,人民生活富足,政事清省,東方一帶十分安寧,這說明您做事老實,不求我的左右代您宣揚成績。”於是,大大獎勵他一番,賞給他一萬戶的封地。又召見東阿大夫,對他說:“自從派您去治理東阿,天天都流傳著誇耀您的話。我派人到東阿去調查,田野荒蕪,人民饑餓無法生活。趙國來進犯鄄城,您不去援救;衛國侵占了薛陵,您也不知道。有這麽多劣跡,您卻賄賂我的左右替您說好話。”當即下令將東阿大夫及手下替他吹捧的人處死。從此群臣個個震恐,再也不敢巧言吹噓,掩飾劣行,上下都注重講究實情。齊國政治日益清明,國力日漸強大起來。

敢於直諫,為國為民

莊辛對楚頃襄王說:“大王您左邊有州侯,右邊有夏侯,禦車後麵還跟隨著鄢陵君與壽陵君,專注於過驕奢**逸的生活,從不過問國家的政事,這樣下去,楚國的都城郢恐怕就危險了。”

楚王指責道:“先生您難道老糊塗了嗎?或者是把我竟然當成是楚國的妖孽?”

莊辛回答:“為臣確實看到這是一種必然的結果!並非是膽大到把您看成是楚國妖孽的地步。如果大王您寵愛這四個人的程度最終不能減弱的話,楚國必然要滅亡的!為臣請求避居在趙國,暫作停留以觀察結果。”

莊辛就離開楚國去了趙國,在趙國留居了五個月。秦國果然攻取了楚國的鄢、郢、巫、上蔡、陳等地方,楚襄王也流落隱藏在城陽。

很快,楚王就派使者騎著快馬到趙國去召回莊辛,莊辛說:“我可以回去。”

莊辛回到楚國,楚王對他說:“我沒有聽從先生您的勸告,現在事情糟糕到了這個地步,您看應該怎麽辦?”

莊辛回答說:“為臣聽說過一句俗話:‘看見野兔再去招呼獵犬還不算晚;羊走失以後再去修補羊圈也不算遲。我還聽說原先商湯和周武王僅憑借百裏方圓的地盤興旺發達起來,而夏桀、商紂雖擁有天下卻終於亡國。現在,楚國雖說小了一些,可是截長補短仍然有方圓幾千裏的國土,豈止是百裏呀!大王您難道沒有看見那蜻蜓嗎?有六隻腳,四個翅膀,翻飛翱翔在天地之間,向下捕捉啄食蚊蟲,向上承接飲用甘露,自己以為沒有任何禍患,因為它和人沒有什麽爭端。它卻不知道有些小孩子,正在把調好的糨糊塗在線上,然後高舉起來,粘在它們飛翔在四側高空中的身體之上。這樣它就落到地上成為螻蛄、螞蟻這些小爬蟲的美食了。

“蜻蜓是比較小的東西,其實黃雀也是如此!落下來啄食米粒,飛起棲息在枝葉茂密的大樹上,奮力鼓動自己的翅膀飛翔,自己以為沒有什麽禍患,因為它與人沒有什麽爭執。可是它卻不知道那些公子王孫們左手拿著彈丸,右手捏著彈丸,正準備射向飛翔在十仞高空上的自己,把它的脖子當成彈射的目標。眨眼工夫,它就跌落到了公子王孫的手中,白天在茂密的大樹上飛翔,晚上卻已和酸鹹等調料烹調到了一起。

“那黃雀是比較小的東西,其實鴻雁也是這樣!鴻雁在大江大海間遊曆,在浩淼的大湖裏棲息,俯首捕食各種魚類,抬頭齧食菱角水草,舒展長翅,駕馭清風,飄飄搖搖翱翔在高空,自己認為沒有什麽災禍,因為它和人沒有什麽過不去的地方,卻不知道那些射獵的人正在修理自己的強弓利箭,製造帶有飛繳的箭頭,將要把這些東西射向高飛在百仞之上的自己,它將身中銳利的箭矢,為纖細的絲繩牽引,逆著高空的清風墜落下來。所以,白天還在江湖之上遨遊的鴻雁.晚上已經成為美味被烹調在鼎中。

“那鴻雁也是小東西,蔡聖侯的事情依然是這樣的!他往南遊樂於高陂,向北登臨巫山,喝的是茹溪的甘泉,吃的是湘江的鮮魚,左邊懷抱年輕美貌的侍妾,右手環擁寵幸無比的宮女,和她們一起驅車在高蔡的園圃中盡情享樂,不把國家的政事放在心上,卻不知道這個時候楚國大將子發正從楚宣王那裏接受命令,將要用紅色的絲繩綁著他去見楚王嗬。

“蔡聖侯的事其實也是小事情,作為大國的君主,大王您不也是這樣的麽?左邊跟著州侯,右邊伴有夏侯,車子後麵還緊隨著鄢陵君和壽陵君,吃的是封地裏收取的糧食,隨身攜帶著楚國國庫裏的財寶,和他們一起驅車遊樂於雲夢澤中,全不把天下和國家政治當成一回事,卻不知道穰侯魏冉正在從秦王那裏接受命令,將要在黽塞之內用兵,把大王您驅趕到黽塞之外去嗬!”

楚王聽了這番話,臉色大變,身體也哆嗦不止。於是馬上授莊辛為執珪,封為“陽陵君”,給了他淮北的土地。

王佐斷臂說文龍

南宋時,金國主帥兀術率兵南侵,與嶽家軍對陣於朱仙鎮。金兀術的義子陸文龍勇猛無比,連敗嶽家數將。

嶽飛見自己的部將戰不過陸文龍,便掛起免戰牌,獨坐後營,苦思良策。部將王佐決心為元帥分憂,他想起古代“要離舍身刺慶忌”的故事,毅然砍下自己的右臂,獨自求見嶽飛。嶽飛見王佐斷了一臂,大吃一驚。王佐講了自己去金營詐降的打算,請求嶽飛允準。嶽飛深受感動,流著眼淚答應了他。

王佐辭別嶽飛,直奔金營。金兀術傳令進見。王佐向金兀術哭訴了自己不幸的經曆:昨夜力勸嶽飛與金國議和,嶽飛不但不聽,反而將他的右臂砍下,逐出宋營。金兀術聽了信以為真,留王佐在營中,還給他取名“苦人兒”,下令允許“苦人兒”自由進出各營,為金兵講述嶽家軍的情況。

這一天,王佐來到陸文龍的營帳。帳中隻有一位老婦人,經打聽才知是陸文龍的奶媽。奶媽是中原人,見了王佐感到分外親切,忍不住把陸文龍的真實身份悄悄告訴了王佐。

原來,陸文龍本是宋朝潞安州節度使陸登的兒子。13年前,金兀術攻陷了潞安州,陸登率眾拚死抵抗,最後與夫人一起自殺殉國。金兀術為收買人心,將陸文龍收為義子,並把陸文龍及其奶媽送到金國。陸文龍在金國生活了13年,根本不知道自己的身世。

王佐聽了大喜。正在這時,陸文龍回來了。陸文龍一見王佐,就讓他講故事。王佐講了兩個故事:一個叫“越鳥南歸”,說的是越國的西施帶鸚鵡到了吳國,鸚鵡從此不再說話,直到西施回到越國,它才開口說話;另一個叫“驊騮向北”,說的是楊家將孟良從遼國帶一匹馬回宋京,不料那馬整天向北嘶叫,不吃不喝7天後餓死。陸文龍聽了,不知道王佐為什麽要講這種故事。

第二天,王佐帶著一幅陸登夫婦殉難的畫來見陸文龍。他把當年的情況原原本本講給陸文龍聽。這時,奶媽走出來,又向陸文龍哭訴一遍。陸文龍這才如夢方醒,他拜謝王佐:“不孝之子,今日幡悟。恩公點撥,永世不忘。”說罷,拔出劍要去殺金兀術。王佐急忙把他攔住:“金兀術帳下人多,防範甚嚴,如此盲動,反受其害。此事還須從長計議。”

過了幾天,金兀術從金國運來一批鐵浮陀,這是一種威力很大的火炮,準備第二天轟擊宋營。當晚,王佐和陸文龍帶著奶媽逃出金營,回到宋營。嶽飛看到王佐說服了陸文龍,心裏十分高興,又令所有營帳虛設旗幟,全軍退入山中。

第二天,金兵推出鐵浮陀炮轟宋營,霎時間,山搖地動,硝煙彌漫。放炮的金兵以為宋軍已全軍覆沒,把炮丟在一邊,回營報功去了。埋伏在附近的一支宋軍一擁而上,將鐵浮陀推進河裏。

王佐使用苦肉計不僅說服了陸文龍,為嶽家軍添了一員大將,而且及時報信,使嶽家軍免遭鐵浮陀的轟擊,可以說用一條胳膊救了六、七十萬人的性命。

之八

【原文】

一曰長目,二曰飛耳,三曰樹明。千裏之外,隱微之中,是謂洞。天下奸,莫不暗變更。有主恭。

【譯文】

人首先要有千裏眼,其次要有順風耳,其三要能明察萬事。千裏之外,細微之中,都能一覽無餘,這就是洞察。天下奸邪,沒有不是在隱暗之中變化的。以上主參。

【事典】

晏子論踴貴屨賤

齊景公在位,刑法卡相當殘酷,動輒就把人的雙腳砍掉,這種刑法在那個時候叫“刖足。”它是專門為懲罰那些忤逆、欺君的人設的刑法。

當時,社會上出現了一種職業:專門做假腳出售,古代稱之為賣踴(踴,是供受刖刑的人穿的鞋子。)

有一天,景公召見了宰相晏子,想叫他換一換住所,對他說:“先生是我國的宰相,位及人臣,當朝文武的楷模,可是您住的地方靠近市場,又狹小,又嘈雜,塵土飛揚,不能居住,就連一個五品的大夫都比先生的住所大,不如寡人再賜你一所既清靜又大的住所吧?”

晏子拜辭說;“正因為臣乃是當朝宰相、文武百官的楷模,更應該以身作則,其他官員才能效仿。如果臣先住大宅、買良田,試問天下人還怎麽去以臣為楷模?這樣奢侈風氣會愈演愈烈,不僅耗費網庫錢財,也會增加百姓負擔。再者,這裏是我父親住過的地方,臣父原來也是宰相,臣的功德遠不及先父,這間住宅對我來說已經夠奢華的了。再說,家近市場,早晚買東西方便,對我是很有利的。”

景公笑著說:“既然先牛住在市場旁邊,相必應該知道市場的行情吧,你知道最近物價的貴賤嗎?”

“當然知道。”晏子回答。

“那麽什麽東西賣得貴,什麽東西賣得便宜呢?”

“貴賤嘛,”晏子答道,“假腳供不應求,天天漲價,鞋子賣不出去,天天跌價。”

景公聽了,知道了晏子的言外之意,臉色頓時變得很難看。

後來,齊國就不再濫用砍腳的酷刑了。

蘇秦妙語化幹戈

秦國進攻趙國,蘇秦對秦王說:“我聽說賢明的君主對於他的老百姓,是采取全麵地教育並教給他們各種技能的方法進行管理,所以官吏沒有無所事事的,老百姓也不至於困乏;對於臣民的意見言論,廣泛地聽取並能隨時施行,所以國家的政事很少失誤,君主也沒有明顯的錯誤。我希望大王您能理解我向您陳述的建議,以便能在具體施行過程中加以驗證。

“我聽說過這樣的話:帶有珍奇貴寶的人不敢在夜間行走;身負重大責任的人不能輕視對手。正是由於這個緣故,賢明的人責任重大但行為恭謹,聰明的人功勞很高但言辭謙遜,所以老百姓不嫉恨他們尊貴的地位和蓋世的功勞。

“我還聽說過:百倍於別國的大國,它的民眾就不願意落到別人後麵;功勞、事業已經達到頂峰的人,君主就不能再任用他了。力量已經耗盡的百姓,仁愛的君主不會再去幹擾他們。既要達到目的,又要清靜無為,不攪擾百姓,這是聖賢的君主奉行的方針;取得了很大的戰果,就要讓老百姓休養生息,這是用兵作戰的正確策略。如今,秦國用兵打仗無止無休,不得休息,老百姓已經筋疲力盡還不能結束戰事,惱恨趙國,非要占領趙國讓其成為自己的領土不可,趙國還能繼續存在嗎?但是趙國是一個四通八達的交通要衝,現在即使攻占了邯鄲,也並非是秦國得到了長遠的利益。”

蘇秦進一步解說:“我的意思是說,趙國土地廣闊卻得不到適時耕種,民眾疲憊可得不到休養,又對他們施加嚴厲的刑罰,那麽他們雖然服從了,卻不可能長期居留。有這樣—句話:‘戰爭勝利了但國家卻處於危險之中,是由於戰事不斷的原因。戰果很大可是管理的辦法不得力,就不能真正占有所得土地。’因此,超過承受能力的事情,父親也不可以要求兒子去做;沒有止境的索取,國君也不能施加於臣民,所以,能把隱蔽的道理看得很清楚的國君,就可以使國家變得富強;能夠理解休養生息這一用民策略的國君就可以稱霸;明白如何完善國家管理辦法的國君就能夠成為天下之主。”

秦王說:“我如果按兵不動,休養生息,那麽各諸侯國一定會結成合縱,共同對抗秦國。”

蘇秦說:“我有足夠的理由,能說明各諸侯國肯定不能結為合縱共同對付秦國,我認為田單、如耳他們犯了一個大錯誤,豈止是田單、如耳犯了大錯誤?各諸侯國君的做法也都大錯特錯了!那些想要團結破敗的齊國、疲弱的魏國、洲敝的楚國和尚不知存亡的趙國,準備困窘秦國、降服韓國的計劃,我認為是最最愚蠢的!那齊威王與齊宣王,是當世的賢明君主呀!他們執政時,德行普施,國土遼闊;國家富強,民眾聽命;將領勇敢,士卒強壯。齊宣王利用這些條件,後來逼迫和威脅韓、魏兩國共同向南討伐楚國、向西遠征秦國。秦國被齊國軍隊阻止在崤山以西,十年間齊國不斷開疆拓土,秦人雖然內心不服但仍遠避函穀關西,可齊國終究卻成了一片廢墟。之所以齊國軍隊被打敗,反而是弱小的韓、魏卻碩果僅存,這是什麽原因呢?是因為齊國不斷進攻楚、秦兩國反而被人抄了老窩的緣故。如今齊國的富強連齊威王、宣王時的一個零頭也夠不上;精銳部隊也已不是當年逼迫、威嚇韓、魏兩國的那支軍隊了;而將領也沒有田單、司馬穰苴那樣足智多謀。這樣的狀況,想要聯合破敗的齊、疲弱的魏、凋敝的楚和存亡尚不得而知的趙國,準備圍困秦國、降服韓國,我認為是最大的失策。所以我認為合縱聯盟是不可能結成的。

“有人曾責問我:您為什麽如此憂患世事呢?那些名辯學派的人都說:‘白馬不是馬。’如果白馬確實是馬的話,那一定有另外叫作‘白馬’的東西。這就是我所擔心的事情。

“從前,秦國出兵攻打魏國的懷邑,大敗魏軍,齊、趙、楚三國聯合出兵援救。趙奢、鮑佞帶領齊、趙軍先行;楚國的四個將領率軍後繼,兵臨懷邑卻不去援救,秦國軍隊撤退時又不去尾隨進攻。不知道三國是憎惡秦國、愛惜懷邑呢?還是憎惡懷邑、愛惜秦國呢?秦軍進攻懷邑時不去援救,撤退時又不追擊,這是因為一方麵三國軍隊遠道而來,人馬困乏;另一方麵也是趙奢、鮑佞能看清當時秦國強大的時勢,所以隻好割讓土地給秦國。田單率領齊國精良的軍隊,也隻能在國內橫行十四年,不出齊國邊境,終他一生也從沒有計劃使用軍隊攻打秦國、降服韓國。我不知道合縱聯盟的結成的道理在哪兒?”

於是,秦王就放鬆了出兵攻伐的事,各諸侯國得以休養生息,天下太平無事,二十九年裏沒有兼並戰爭。

之九

【原文】

循名而為,實安而完;名實相生,反相為情。故曰:名當則生於實,實生於理,理生於名實之德,德生於和,和生於當。有主名。

【譯文】

遵循名分去做,實際就安全麵完好。名和實互相依托,反過來又合於情理。所以說:名分恰當是從實際中產生,實際是由事理產生,事理又產生於名實之間的和諧,和諧又生於恰當。以上主名。

【事典】

讓臣與忠臣同列

齊景公在海上遊樂,非常快活,過了六個月還不回去,身旁大臣看到後,紛紛勸諫應以國事為重。景公聽得多了,不勝其煩,馬上命令左右的人說:“哪一個先說要回去的,一定處死,決不寬恕。”

大臣顏蠍走進來勸諫說:“君王喜歡在海上遊樂,六個月了還不回去,假使沒有人出來統理國家,國內一片混亂,民不聊生,君王又怎能安心享有這種海上遊的樂趣呢?”

景公見他不把自己的命令放在眼裏,頓時雷霆大怒,拿起戟要去砍他。顏蠍毫不畏懼,再走上前,按住衣服站在那兒等著,說:“君王為什麽不砍呢?以前夏桀殺關龍逢(或作逄),商紂殺王子比幹;君王的賢能,與桀、紂兩人不同;我的才幹,也與關龍逢、比幹二人小同。君王為什麽不砍殺我,好讓我加入他們二人之中,不也是很好嗎?”

景公聽了恍然大悟,放下了戟。第二天就啟程回國了,路上就聽說國人計劃奪取政權。景公快馬加鞭,飛速趕回朝中,及時平息了叛亂。

趙威後智答齊使

齊王派使者送書慰問趙威後。齊王的信還沒有拆開,趙威後問道:“齊國的年景怎麽樣?老百姓沒有什麽災難吧?齊王也沒什麽憂患吧?”

“我奉命出使到威後這裏來,您不詢問齊王而先問年景與百姓,難道應該把卑賤的放在前麵而把尊貴的放在後麵?”使者很不高興地說。

“你說得不對。如果沒有收成,怎麽能有百姓?如果沒有百姓,怎麽能有國君?有丟開根本而去問細枝末節的嗎?”

趙威後進一步說道:“齊國有個處士鍾離子,沒出什麽事吧?此人為人正直:有糧食的也給他們食物吃,沒糧食的也給他們食物吃;有衣服的給他們衣服穿,沒衣服的也供給他們衣服穿。他是幫助國君撫養人民,為什麽到如今還不讓他成就功業呢?葉陽子還好吧?此人為人善良,能夠哀憐鰥夫寡婦,顧念孤兒老人,救助貧窮困窘的人,貼補缺衣少食的人。這是幫助國君使老百姓得以繁衍生息,為什麽至今不讓他功成名就呢?北宮氏的女兒嬰也還好吧?她取下自己的耳環飾物,終身不嫁;以供養父母。她是想帶領老百姓都發揚仁愛的孝心,為什麽至今不使她獲得封號朝見君王呢?這兩個士人不被起用,一個女子沒能受封,齊王靠什麽去做齊國的國君、萬民的父母呢?於陵子仲還活著嗎?此人上不向國君稱臣,下不能治理好自己的家,中不願交結諸侯。他是引導老百姓無所事事的人,為何至今還不殺掉他呢?”

黃忠計斬夏侯淵

三國時,老將黃忠奉命前去攻打曹軍將領夏侯淵。夏侯淵占據有利地勢,並且營壘堅固,而黃忠遠道而來,兵馬勞頓。所以交戰幾個回合,黃忠都是大敗而歸。

謀士法正向黃忠進言說:“夏侯淵性情十分急躁,雖然勇猛,但缺少智謀。我們可以放慢前進的速度,步步為營,設法激怒夏侯淵來進攻我們。這樣我們就可以尋找一個有利的時機,選擇一處有利的地形打敗他。”黃忠采用了法正的計謀,把軍中所有食物,全部賞賜給三軍將士。將士們群情激昂,紛紛表示要效死奮戰。

夏侯淵果然忍耐不住,欲帶兵攻打黃忠。大將張郃勸道:“這是黃忠使用的反客為主之計,我們決不能首先出戰,否則會有危險。”夏侯淵不聽,氣勢洶洶地上門找黃忠決戰,結果中了黃忠的埋伏,曹軍大敗,夏侯淵丟掉了性命。開始時,黃忠率軍進攻夏侯淵,按其互相關係,黃忠屬客位,原地迎敵的夏侯淵屬主位。後來,黃忠停兵,誘使夏侯淵前來攻打自己,這樣黃忠成了主位,而夏侯淵反成了客位。主客位置的調換,使黃忠獲得了作戰的主動權,為奪取勝利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