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弗蘭西斯.培根(1/3)

哲人簡介

弗蘭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 ,1561—1626)是英國哲學家、思想家、作家和科學家。被馬克思稱為“英國唯物主義和整個現代實驗科學的真正始祖”。他在邏輯學、美學、教育學方麵也提出許多思想。著有《新工具》《論說隨筆文集》等。

哲人生平

培根於1561年1月22日出生於倫敦一個官宦世家。父親尼古拉.培根(1510年12月28日——1579年2月20日)是伊麗莎白女王的掌璽大臣,曾在劍橋大學攻讀法律,他思想進步,信奉英國國教,反對教皇幹涉英國內部事物。母親安尼是一位頗有名氣的才女,她嫻熟的掌握希臘文和拉丁文,是加爾文教派的信徒。良好的家庭教育使培根成熟較早,各方麵都表現出異乎尋常的才智。12歲時,培根被送入劍橋大學三一學院深造。在校學習期間,他對傳統的觀念和信仰產生了懷疑,開始獨自思考社會和人生的真諦。

劍橋大學學習三年後,培根作為英國駐法大使埃米阿斯.鮑萊爵士的隨員來到了法國,在旅居巴黎兩年半的時間裏,他幾乎走遍了整個法國,接觸到不少的新鮮事物,汲取了許多新的思想,對他的世界觀的形成起到了很大的作用。1579年,培根的父親突然病逝,他要為培根準備日後贍養之資的計劃破滅,培根的生活開始陷入貧困。在回國奔父喪之後,培根住進了葛萊法學院,一麵攻讀法律,一麵四處謀求職位。1582年,他終於取得了律師資格,1584年當選為國會議員,1589年,成為法院出缺後的書記,然而這一職位竟長達20年之久沒有出現空缺。他四處奔波,卻始沒有得到任何職位。此時,培根在思想上更為成熟了,他決心要把脫離實際,脫離自然的一切知識加以改革,把經驗觀察、事實依據、實踐效果引入認識論。這一偉大抱負是他的科學的“偉大複興”的主要目標,是他為之奮鬥一生的誌向。

1602年,伊麗莎白去世,詹姆士一世繼位。由於培根曾力主蘇格蘭與英格蘭的合並,受到詹姆士的大力讚賞。培根因此平步青雲,扶搖直上。1602年受封為爵士,1604年被任命為詹姆士的顧問,1607年被任命為副檢察長,1613年被委任為首席檢察官,1616年被任命為樞密院顧問,1617年提升為掌璽大臣,1618年晉升為英格蘭的大陸官,授封為維魯蘭男爵,1621年又授封為奧爾本斯子爵。但培根的才能和誌趣不在國務活動上,而存在於對科學真理的探求上。這一時期,他在學術研究上取得了巨大的成果。並出版了多部著作。 1621年,培根被國會指控貪汙受賄,被高級法庭判處罰金四萬磅,監禁於倫敦塔內,終生逐出宮廷,不得任議員和官職。雖然後來罰金和監禁皆被豁免,但培根卻因此而身敗名裂。從此培根不理政事,開始專心從事理論著述。

1626年3月底,培根坐車經守倫敦北郊。當時他正在潛心研究冷熱理論及其實際應用問題。當路過一片雪地時,他突然想作一次實驗,他宰了一隻雞,把雪填進雞肚,以便觀察冷凍在防腐上的作用。但由於他身體孱弱,經受不住風寒的侵襲,支氣管炎複發,病情惡化,於1626年4月9日清晨病逝。

培根死後,人們為懷念他,為他修建了一座紀念碑,亨利.沃登爵士為他題寫了墓誌銘: 聖奧爾本斯子爵如用更煊赫的頭銜應稱之為“科學之光”、“法律之舌”。

他崇尚科學、發展科學的進步思想和崇尚知識的進步口號,一直推動著社會的進步。一生追求真理的思想家,被馬克思稱為“英國唯物主義和整個現代實驗科學的真正始祖”。他在邏輯學、美學、教育學方麵也提出許多思想。著有《新工具》《論說隨筆文集》等。收入58篇隨筆,從各個角度論述廣泛的人生問題,精妙、有哲理,擁有很多讀者。著有《學術的進步》(1605)和《新工具》(1620)等。

哲人思想

培根尖銳地批判了中世紀經院哲學,認為經院哲學和神學嚴重地阻礙了科學的進步,主張要全麵改造人類的知識,使整個學術文化從經院哲學中解放出來,實現偉大的複興。

他認為,科學必須追求自然界事物的原因和規律。要達到這個目的,就必須以感官經驗為依據。他提出了唯物主義經驗論的原則,認為知識和觀念起源於感性世界,感覺經驗是一切知識的源泉。要獲得自然的科學知識,就必須把認識建築在感覺經驗的基礎上。他還提出了經驗歸納法,主張以實驗和觀察材料為基礎,經過分析、比較、選擇、排除,最後得出正確的結論。

培根是第一個意識到科學及其方法論的曆史意義以及它在人類生活中可能扮演的角色的人。他試圖通過分析和確定科學的一般方法和表明其應用方式,給予新科學運動以發展的動力和方向。

培根的哲學思想與其社會思想密不可分。他是資產階級上升時期的代表,主張發展生產,渴望探索自然,要求發展科學。

他認為是經院哲學阻礙了當代科學的發展。因此他極力批判經院哲學和神學權威。

他還進一步揭露了人類認識產生謬誤的根源

,提出了著名的“四假相說”。他說這是在人心普遍發生的一種病理狀態,而非在某情況下產生的迷惑與疑難。第一種是“種族的假相”,這是由於人的天性而引起的認識錯誤;第二種是“洞穴的假相”是個人由於性格、愛好、教育、環境而產生的認識中片麵性的錯誤;第三種是“市場的假相”,即由於人們交往時語言概念的不確定產生的思維混亂。第四種是“劇場的假相”這是指由於盲目迷信權威和傳統而造成的錯誤認識。

培根指出,經院哲學家就是利用四種假相來抹煞真理,製造謬誤,從而給予了經院哲學沉重的打擊。但是培根的“假相說”滲透了培根哲學的經驗主義傾向,未能對理智的本性與唯心主義的虛妄加以嚴格區別。

培根認為當時的學術傳統貧乏,原因在學術與經驗失去接觸。他主張科學理論與科學技術相輔相成。他主張打破“偶像”,鏟除各種偏見和幻想,他提出“真理是時間的女兒而不是權威的女兒”,對經院哲學進行了有力的攻擊。

培根的科學方法觀是以實驗定性和歸納為主。他對科學方法上使用的數學和演繹法采取不信任態度。培根隻是在他提倡的方法上有他的獨創之見,但這些獨創之見也沒有立即得到應用。到十九世紀由於地質學和生物學中進化論的發展,培根的定性-歸納方法才受到人們的重視。

培根最重要的作品是論述科學哲學的。他計劃分六個部分來寫一部巨著《偉大的複興》。打算在第一部分重申我們的知識現狀;第二部分描述一種新的科學調查方法;第三部分匯集實驗數據;第四部分解釋說明他的新科學工作方法;第五部分提出一些暫定的結論;最後一部分綜述用他的新方法所獲得的知識。可想而知,這項宏偉的計劃──可能是自從亞裏士多德以來最有抱負的設想──從未得以完全實現。但是可以把《學術的進展》(1605)和《新工具》(1620)看作是他的偉大著作的頭兩個部分。

《新工具》也許是培根最重要的著作。這部著作基本上是號召人們采用實驗調查法。由於完全依靠亞裏士多德演繹邏輯方法荒誕可笑,因而需要一種新的邏輯方法——歸納法。知識並不是我們推論中的已知條件,而是要從條件中歸納出結論性的東西,更確切地說是我們要達到目的的結論。人們要了解世界,就必須首先去觀察世界。培根指出要首先收集事實,然後再用歸納推理手段從這些事實中得出結論。雖然科學家在每一個細節方麵並不都是遵循培根的歸納法,但是他所表達的基本思想對觀察和實驗有重大意義,構成了自那時起科學家一直所采用的方法的核心。

培根的最後一部著作是《新西特蘭提斯島》 ,該書描寫了太平洋的一個虛構的島上的一個烏托邦國家。雖然書中的背景令人想起托馬斯.莫爾爵士的《烏托邦》 ,但是其整個觀點則截然不同。在培根的書中,他的理想王國的繁榮和幸福取決於而且直接來自於集中精力所從事的科學研究。當然培根是在間接地告訴讀者科研的明智應用可以使歐洲人民與他的神秘島上的人民一樣繁榮幸福。

培根認為對自然的科學理解和技術控製是相輔相成,兩者都是運用科學方法的成果。培根對印刷、火藥和羅盤的發明非常重視。他以這三種發明為例,證明近代人比古希臘人的知識高明得多。培根說:“因此促進科學和技術發展的新科學方法,首先要求的就是去尋找新的原理、新的操作程序和新的事實。這類原理和事實可在技術知識中找到,也可在實驗科學中找到。當我們理解了這些原理和知識以後,它們就會導致技術上和科學上的新應用。”

在評價培根的方法論時,馬克思曾說: “科學是實驗的科學,科學的方法就在於用理性的方法去整理感性材料,歸納、分析、比較、觀察和實驗是理性方法和重要條件。”

在應用科學方麵,培根感興趣的主要是工匠的技術和工業生產過程,因而他被稱作“工業科學的哲學家”。

此外,其寫作方麵也取得了很高的造詣。《論說文集》最能體現培根的寫作風格:文筆優美、語言凝練並且寓意深刻。這本書中的文章從各種角度論述了他對人與社會、人與自己、人與自然的關係的許多獨到而精辟的見解,使許許多多人從這本書中獲得熏陶指導。如:“一個自身無德的人見別人有德必懷嫉妒”。

“沒有友誼,則世上不過是一片荒野”。“最能保人心神健康的預防藥,就是朋友的忠言規諫”。“思想中的疑心就好像鳥中的蝙蝠一樣,永遠是在黃昏中飛的。疑心使君王傾向專製,丈夫傾向嫉妒,智者傾向寡斷和憂鬱。”

“狡猾就是一種陰險邪惡的聰明。一個狡猾人與一個聰明人之間,卻有一種很大的差異,這差異不但是在誠實上,而且是在才能上的。”

“順境的美德是節製;逆境的美德是堅忍。這後一種是較為偉大的一種德性。”

影響及評價

弗蘭西斯.培根是近代哲學史上首先提出經驗論原則的哲學家。他重視感覺經驗和歸納邏輯在認識過程中的作用,開創了以經驗為手段,研究感性自然的經驗哲學的新時代,對近代科學的建立起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對人類哲

學史、科學史都做出了重大的曆史貢獻。為此,羅素尊稱培根為“給科學研究程序進行邏輯組織化的先驅”。

人們完全可以說弗朗西斯.培根是一位真正的現代哲學家。他的整個世界觀是現世的而不是宗教的(雖然他堅信上帝)。他是一位理性主義者而不是迷信的崇拜者,是一位經驗論者而不是詭辯學者。在政治上,他是一位現實主義者而不是理論家。他那淵博的學識連同精彩的文筆與科學和技術相共鳴。

培根是近代自然科學的鳴鑼開道者。他最早表達了近代科學觀,闡述了科學的目的、性質,發展科學的正確途徑,首次總結出科學實驗的經驗方法--歸納法,對近代科學發展起到指導作用。培根是除舊立新的思想革新者,他對經院哲學的科學觀和傳統邏輯思維方式的批判為自然科學的發展掃清了道路。

弗朗西斯.培根並不是最先認識到歸納推理用途的人,也不是最先理解科學會給社會帶來各種可能利益的人。但是在他以前沒有人如此熱情而廣泛地發表這些思想。而且部分由於培根是一位好作家,部分由於他作為一位主要政治家的名氣,他對待科學的觀點在實際上產生了巨大的影響。1662年當為了促進科學知識的增長而創建倫敦皇家學會時,創建者們稱培根為他們的啟靈人。而且當在法國啟蒙運動期間編纂大部頭的《百科全書》時,主要的編纂者們如狄德羅和阿朗貝爾讚譽培根是他們的作品的啟靈人。如果說《新工具》和《新亞特蘭提斯島》今天比過去一度曾有的讀者少了,這是因為它們的寓意已被廣泛地接受。

培根的科學方法觀以實驗定性和歸納為主。他繼承和發展了古代關於物質是萬物本源的思想,認為世界是由物質構成的,物質具有運動的特性,運動是物質的屬性。培根從唯物論立場出發,指出科學的任務在於認識自然界及其規律。雖然培根是科學的指路人,但是他自己卻不是一位科學家,也跟不上他的同時代人所取得的進展的步伐。他忽略了納皮爾(新近發明了對數)和開普勒,甚至還有他的英國同伴威廉.哈維。培根正確地指出熱是一種運動形式—— 一個重要的科學學說,但是在天文學上他卻拒絕接受哥白尼的學說。不過人們應該記住培根不是要提出一套完整、正確的科學定律,而是要提出一個應該學什麽的概說。他的科學猜想意在作為進一步探討的起點而不是作為終極的結論。但受時代的局限,他的世界觀還具有樸素唯物論和形而上學的特點。

可以把培根與另一位即將來臨的科學時代的先驅勒內.笛卡爾相提並論。培根比笛卡爾早一代人(三十年)。他比笛卡爾更多地強調觀察和實驗的重要性,但是這位法國人重大的數學發明使這種對比的天平稍微向有利於他的一邊傾斜。

培根還是一位散文家。他在1624年出版的《論說文集》the essays, 文筆非常優美,是值得一讀的佳作。其中有很多名句: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物理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之學使人善辯;凡有所學,皆成性格。 真理是時間之產物,而不是權威之產物。

哲人名言

知識就是力量。

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使人善辯,凡有所學,皆成性格。

美的至高無上的部分,無法以彩筆描出來。

一般來說,青年人富於“直覺”,而老年人則長於“深思”。

時間是衡量事業的標準

炫耀於外表的才幹陡然令人讚羨,而深藏未露的才幹則能帶來幸運。

書籍是在時代的波濤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貴的貨物運送給一代又一代。

殘疾人的成功通常不易招致嫉妒。因為他們有缺陷,人們樂於寬忍他們的成功。也常使潛在的對手忽視了他們的競爭和挑戰

狀貌之美勝於顏色之美,而適宜並優雅的行為之美又勝於狀貌之美。美中之最上者就是圖畫所不能表現,初睹所不能見及者。

人們的舉止應當象他們的衣服,不可太緊或過於講究,應當寬舒一點,以便於工作和運動。

合理的安排時間,就等於節約時間。

真理是時間的女兒,不是權威的女兒。

讀書給人以樂趣,給人以光彩,給人以才幹。

金錢像肥田料,如不散布是沒有多大用處的。

好的運氣令人羨慕,而戰勝厄運則更令人驚歎。

時間乃是最大的革新家

天賦如同自然花木,要用學習來修剪

就是神,在愛情中也難保持聰明。

幸運並非沒有許多的恐懼與煩惱,厄運也並非沒有許多的安慰與希望。

讀書不是為了雄辯和駁斥,也不是為了輕信和盲從,而是為了思考和權衡。

金錢好比肥料,如不撒入田中,本身並無用處。

如果你考慮兩遍以後再說,那你說得一定比原來好一倍。

如果問在人生中最重要的才能是什麽?那麽回答則是:第一,無所畏懼;第二,無所畏懼;第三,還是無所畏懼。

友誼使歡樂倍增,悲痛銳減。

對一個人的評價,不可視其財富出身,更不可視其學問的高下,而是要看他真實的品德。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