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伯特蘭.亞瑟.威廉.羅素(1/3)

哲人簡介

伯特蘭.亞瑟.威廉.羅素(1872—1970),英國哲學家、數學家、邏輯學家。英國劍橋大學三一學院畢業後留校任教。1920年曾來中國講學。1938—1944年在美國芝加哥大學、加利福尼亞大學講學。1950年獲諾貝爾文學獎。在哲學上,早期為新實在論者,20世紀初提出邏輯原子主義和中元一元論學說。在數學上,從事過數理邏輯和數學基礎的研究。以他命名的“羅素悖論”曾對20世紀的數學基礎發生過重大影響,其與懷特海的巨著《數學原理》中提出的邏輯類型論成功的解決了包括羅素悖論在內的不少悖論,並且成為人類數學和數理邏輯曆史上裏程碑式的著作,正是這本巨著使羅素獲得了崇高的聲譽。在教育上,主張自由教育,認為教育的基本目的應該是培養“活力、勇氣、敏感、智慧”四種品質。在政治上,反對侵略戰爭,倡導和平主義。重要著作有《哲學原理》、《哲學問題》、《心的分析》、《物的分析》、《西方哲學史》、《論教育》等。

哲人生平

伯特蘭.亞瑟.威廉.羅素(1872年——1970年),20世紀著名的資產階級思想家和社會活動家,一生著作達40餘部,論文或其他文章更多。他在多方麵的建樹深刻地影響了西方哲學。

1872年5月18日,羅素出生於英國蒙茅斯郡特雷萊克一個貴族家庭。他的祖父約翰.羅素伯爵兩次出任首相,是爭取1832年英國改革法案通過的領導人。羅素兩歲時他的母親死去,大約一年後他的父親和姐姐也謝世了。祖父祖母自願承擔了撫養孩子的責任。羅素的祖母具有自由主義政治觀點,常教導羅素要反思自己的思想和行為。祖母是一個虔誠的清教徒,嚴格簡樸的家教使得羅素備受壓抑,他每天早上要用冷水沐浴,大人從來不給水果,也從來喝不到啤酒,因此少年時代的羅素性格內向,他沒有被送到學校讀書,從小由外籍保姆和家庭教師照顧,學習德文,法文,意大利文。羅素的祖父有一個藏書極為豐富的圖書館,他經常藏身其中廣泛吸收文學、曆史、地理等方麵的知識,他有勤於思考的習慣,這無疑受其祖母的影響。他自己也承認,從五歲起他就感到生活的無聊而常常獨步於園中,有時還因厭倦而有自殺的念頭,羅素的童年生活為他的孤僻、高傲、多疑、易變的性格以及特有的依賴性思想形成提供了孽生的神經因子和原始土壤。

羅素11歲時,跟著他的哥哥學習歐氏幾何學,當時他隻能接受定義,卻懷疑公理的可靠性。這種懷疑決定了羅素哲學生涯的風格和目標,即以懷疑主義和謹慎的風格,探求“我們能知道多少以及具有何種程度”的確定性和可疑性。

1890年10月,羅素考入劍橋大學三一學院,從而進入空氣清新、思想活躍的教育園地。然而老師對他影響不大,倒是與同學的交往使他受益頗深。不久,他同學校的著名人物懷特海、莫爾、麥克塔格特、經濟學家凱恩斯等人結識,很快他便成為他們中間最受歡迎的一員。在第三學年時,羅素雖以優異成績通過學位考試,卻發誓再也不念這種隻注重技巧而不重視基礎理論證明的數學了,改學哲學。他立誌要像黑格爾那樣,建立一套哲學體係,獻身於哲學事業。

羅素大學剛畢業時,深信黑格爾、康德的哲學。1893年他寫了數學哲學論文《論幾何學基礎》,試圖修補康德所謂的時空形式是先天綜合判斷的理論。這使他獲得了劍橋大學研究員的資格。當時德國的數學理論非常先進,正醞釀著一次根本性的變革。當羅素深入掌握了這些理論之後,他斷然放棄自己推崇已久的唯心主義觀點,轉向實在論,決心尋求一種正確的數學理論。

1900年7月,遇到象征邏輯創始人皮諾。羅素讀了皮諾的著作,他感到許多問題突然都有了答案。同年10月,他同懷特海合寫《數學原理》,並於1910年、1911年、1912年分三大卷出版。這部書在邏輯發展史上是劃時代的。從此,邏輯脫離哲學而獨立,後來德國的大學就把數理邏輯歸入數學係。凡此都證明了羅素的特殊地位。

羅素發現人們力圖用邏輯學為數學奠定理論基礎的過程中,有一個常常用來說明其他概念的基礎概念“總類”是自相矛盾的,由此他建立了“悖論”學說,又稱“羅素悖論”。為了證實“羅素悖論”,許多數學家和邏輯學家提出各種理論方案,都解釋不通。羅素本人也中斷《數學原理》的寫作,對此作進一步研究。後來他提出“類型論”來解釋這種現象。“類型論”的影響也很大,它促使數學家認識某些詞語和語義研究的重要性,也孕育著羅素本人的另一種哲學思想,即邏輯原子主義的原理。

羅素的邏輯原子主義的基本論點是,世界是由一些簡單的特殊事實構成的,它們隻有簡單的性質和相互之間的簡單的關係,因此了解任何事物或主題的實質的途徑是分析,直到無可再分析的“邏輯原子”為止。邏輯原子並不是小粒的物質,而是構成事物的所謂觀念。羅素的這一套理論,對20年代中葉出現的維也納學派以及30年代出現的邏輯語義學有著巨大的影響。

羅素哲學思想中比較重要的,是他的“中立一元論”。大意是構成世界的材料既不是純粹的心,又不是純粹的物,也不是心物的二元對立,而是一種非心非物、對於心物都取中立態度的東西。這種中立的事物有時指事件,有時又指感官和材料,這種“世界材料”是構成心物最原始的東西。這些觀點都體現在他1921年完成的《物的分析》和《心的分析》兩部著作中。

羅素一向熱衷於政治理論的探討,並積極參與各種政治活動。早在1895年,他第一次結婚之後,同妻子一起旅遊了歐洲大陸,他研究了經濟和德國社會的民主,並盛讚《共產黨宣言》和三大卷《資本論》都是極富文采的偉大名著。當時他與社會民主黨領袖、馬克思主義者倍倍爾、李卜克內西都有往來。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他積極從事反戰活動。他參加了禁止征兵協會,發表了一係列呼籲和平的演講,對拒絕參加罪惡戰爭的人給予真誠幫助。1916年因為撰寫反戰傳單被罰款100英鎊,由於其拒付,法庭就拍賣了他在劍橋大學的圖書作抵押。隨後三一學院也解除了他的教職。1918年,他又給反戰報紙寫社論,因“侮辱同盟國”而被監禁6個月。鑒於其名聲,他被判決在布裏克斯頓監獄中的一個小屋中寫作和研究。戰爭結束後,羅素訪問了蘇聯,會見了列寧、托洛茨基和高爾基,他對共產主義者信仰的目標表示同情,但也對蘇聯的政治和社會生活方式表示憂慮。1920年8月,羅素訪問了中國。他一貫同情被壓迫民族。在英布戰爭中,他站在布爾人一邊,為此他在英國貴族中極為孤立 1934年,他的《自由與膽識:1814~1914》問世,在書中他具體係統闡述了自己的政治思想,提出政治、經濟和曆史人物是社會政治史的三個重要方麵的觀點。1938年,他又撰寫《權力》一書,主張實現“馴服權力法”,以限製某些政客的權力欲望。

隨著希特勒的上升,羅素反對納粹方式,但他也同時反對導致戰爭的任何步驟。他的態度於1939年有所改變,認為“反對納粹的戰爭是必要的”。1949年,他被選為英國科學院院士,1950年,他獲得諾貝爾文學獎金。

50年代以後,羅素成為保衛和平的英雄戰士。1953年,美國試驗了一顆氫彈,這改變了他的政治觀點。他主張與其打一場戰爭,毋寧在獨裁下生活,表現了他對未來戰爭的擔憂。1954年12月,羅素在英國廣播公司發表《人類麵臨的危險》的廣播講話,嚴厲譴責

比基尼氫彈試驗。1955年初,又起草並發表有各國科學家簽名的著名的羅素—愛因斯坦禁核聲明。1961年為反對美國政府發展核武器,89歲高齡的羅素偕夫人參與了倫敦遊行示威。後來在1962年古巴導彈危機期間他極力呼籲美蘇首腦舉行高級會談,避免戰爭。

羅素不是一個共產主義者,直到1953年斯大林死去,他一直沒有放鬆對蘇聯的批評。後來態度有所緩和。但在越南戰爭期間,他提供資金,組織了對美國領導人戰爭罪行的模擬裁判。由薩特和艾特克.多伊徹主持的戰爭法庭於1967年5月在斯德哥爾摩開庭,並對美國軍隊的活動提出詳細公訴。1968年蘇聯入侵捷克,羅素提出強烈抗議。他作為一名國際和平戰士,成為西方許多國家左派學生和群眾的一麵旗幟。

羅素的四次婚姻生活充滿傳奇色彩。1894年12月,羅素從劍橋大學畢業後,同漂亮的美國姑娘愛麗絲結婚,她比羅素長5歲,出身於美國平民家庭。這樁婚事引起了他那貴族家庭的竭力反對,他們使用了各種手段來阻撓這種不“門當戶對”的結合,包括安排羅素到英國駐巴黎使館工作,以達到使年輕伴侶分離的目的,但是羅素衝破重重阻力,在沒有一個家人參加的情況下毅然舉行婚禮,並到德國和意大利度蜜月。這次婚姻從1894年持續到第二次婚姻有過幾次愛情經曆,包括與豔麗的奧托萊恩.莫雷爾夫人、康斯坦斯.馬勒森夫人以及有名的演員科利特.奧尼爾私通。 1921年9月,羅素從中國回到英國,和分居十年的愛麗絲正式離婚。一周之後和朵拉結婚,1927年他們租下哥哥的一座別墅,辦起了“畢肯山小學”,來實踐他“寬容”的教育理念,由於財政來源僅靠羅素的稿費和當地社會輿論的偏見,小學以失敗告終。1935年他和朵拉離婚並離開畢肯山小學,這所學校由朵拉維持到1940年。 1931年,由於哥哥的去世,羅素成為第三代羅素伯爵,然後她第三次走進教堂,挽著他的是秘書貝蒂。

從80歲開始,羅素開始寫小說,也正因為寫作的緣故,1952年底,羅素與他的第三個妻子貝蒂離婚,與一位英國傳記作家埃迪斯.芬琪結婚,這是他的第四次婚姻也是他最後一次結婚。

羅素的晚年婚姻寧靜而舒適,他的第一人妻子愛麗絲50多年來一直保持著對羅素的忠誠和關懷,當羅素接收榮譽勳章之後,她曾寫一封熱情洋溢的祝賀信給羅素,並準備籌辦羅素的78歲生日。可是當她滿懷希望準備重見羅素的時候不幸在樓梯上摔斷了腿,一星期後逝世,她與羅素見麵的心願也未能實現。

羅素年輕時枯瘦,一頭黑發。中年時期,他變得更加消瘦,明亮的眼睛,微微的笑容,一頭白發,一幅哲人形象,給人一種冷淡而又善良的感覺。

羅素是一個溫和甚至羞怯的人,作為一個朋友、夥伴和健談者,都令人感到愉快。

羅素很幽默。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後,從沒寫過文學作品的羅素,竟開始寫起小說來。第一部小說1951年匿名發表,並懸賞猜測作者何人,結果無一人猜中,因為誰也不會相信,這位年近80歲,負有盛名的哲學家還有寫小說的雅興。

他的一生迭宕曲折,以致人們對他的評價毀譽參半。但他確實是極大影響世紀的人。羅素是這樣描述自己漫長、刺激、複雜生活的動力的:“三種簡單而又極度強烈的情感支配著我的一生:對愛情的渴望、對知識的追求和對人類苦難的深切同情。”他也說過,隻有一種情感即對愛情的渴望得到了完全的滿足。當他第四次結婚時,他已80歲高齡了。1970年2月2日,羅素伯爵以98歲的高齡死於威爾士的家中。

哲人思想

羅素最初是新實在論者。二十世紀初轉向邏輯實證主義。提出邏輯原子論,要求從相當於邏輯上原始命題的原始事實出發,以這種事實作基本元素,,由此構造出整個世界。羅素認為這種原始事實是主觀的感覺經驗,而且這些元素之間,彼此毫無聯係,因此他的學說是唯心主義和形而上學的產物,實際上繼承了馬赫主義的理論。羅素又認為,人所感覺到的是“事實”或“事實”的集合體,它既不能被認為是物理的,也不能被認為是心理的,而是“中立”的。他把這種說法叫做“中立一元論”,這一理論企圖超出唯物、唯心之外,實際上卻仍然是唯心主義。

哲學上羅素最大的貢獻是和.摩爾一起創立了分析哲學,此外他還在認識論、形而上學、倫理學、政治哲學和哲學史方麵做出過貢獻。在劍橋大學時羅素信奉唯心主義和新黑格爾主義,但是在1898年在摩爾的影響下羅素放棄了唯心主義,轉而研究現實主義,並很快成為“新現實主義”的倡導者。羅素此後始終強調現代邏輯學和科學的重要性,批判唯心論。

羅素的分析哲學由此誕生:通過將哲學問題轉化為邏輯符號,哲學家們就能夠更容易地推導出結果,而不會被不夠嚴謹的語言所誤導。羅素認為哲學和其他自然科學的不同隻是在於其研究的方向(哲學研究更廣泛的內容),但他們的研究方法應該是相同的。哲學和數學一樣,通過應用邏輯學的方法就可以獲得確定的答案,而哲學家的工作就是發現一種能夠解釋世界本質的一種理想的邏輯語言。

除此之外,其他方麵的主要成就有以下幾個方麵:

數學

羅素最早對數學產生興趣,然後才逐漸轉向哲學方麵,因此他在數學方麵也有很多重要的建樹。在數理邏輯方麵,羅素提出了羅素悖論。羅素在1900年便認識到,數學是邏輯學的一部分。1910年,他和他的老師阿爾弗雷德.諾斯.懷特海一起發表了三卷本的《數學原理》,在其中對這一概念做了初步的係統整理。

曆史學

絕大多數分析哲學家缺乏曆史感,忽視曆史問題和曆史研究,而羅素卻對曆史和曆史理論終生嗜之不倦。他寫過幾十篇曆史論文和散布曆史專著,這三部是:《自由和組織》、 《西方哲學史》

《1902-1914年協約國政策》和《西方哲學史》。其中,《西方哲學史》是一部膾炙人口的哲學史著作,其全名是《西方哲學史及其與從古代到現代的政治社會情況的聯係》,它在很大程度上力圖從曆史的角度來觀察哲學思想和發展,其引人入勝的原因在於作者的曆史眼光不亞於作者的哲學見解。該書出版後很快成為西方讀書界的暢銷書,確立了羅素作為一位曆史學家在讀者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有許許多多的年輕人,正是被這本書的獨特魅力所吸引而走上了哲學道路。

羅素認為,我們不能忽視曆史知識的價值和意義,其原因在於曆史學能“開闊我們的想象世界,是我們在思想上和情感上成為一個大的宇宙公民,而不僅僅是一個日常生活的公民而已。它以這種方式,不僅有助於知識,而且有助於智慧。”哲學不僅追求知識,而且追求智慧。曆史在這個根本點上與哲學是相通的。

羅素的曆史哲學或他對曆史的解說,既不是思辨的曆史哲學,也不是分析的曆史哲學。一方麵,他並不鑿空立論,想要為曆史構造出一套思辨體係來;另一方麵,他並不對曆史命題進行邏輯或語言分析,也從不討論曆史認識的性質、可能性和客觀有效性等問題。曆史對於他隻是樸素的事實,他經過對這些事實進行反思後,得出自己的理論和理解。像心理分析學家解釋夢一樣,羅素對曆史學所做的工作,就是把錯綜複雜的曆史現象,用人心之中最深邃的欲望作為一把鑰匙來解開。因此,他對曆史的理解,是根據他對人性的理解的一種看法,基本上是常識性的看法。他認為,人類曆史是不斷前進的,由專製而民主、由愚昧而啟蒙、有殘暴而寬容、有迷

信而科學,他的這個基調乃是得自反思的信念,而不是從某種思想體係或邏輯分析推導出來的結論。因此,羅素的曆史哲學被悉尼.胡克稱作是“反思的曆史哲學。”

多元的人性論是羅素曆史觀的核心部分。他認為,研究曆史就是研究人性,即人性在不同曆史條件下的具體表現,而曆史作為一門學科,乃是人性動力學或人性發展史。羅素把人類的天性最後分解為三個不可簡約的組成部分:占有欲(物質財富)權力欲(統治權力)和創造欲(智力活動)。在其多元論的曆史觀中,羅素特別強調權力欲的作用。在《權力:一個新的社會分析》中,他認為,“正統經濟學家假設經濟的利己主義可以當作是社會學的基本動機......這是完全錯誤的”,因為人類不但純是受著物質享受的欲望的驅使的,往往“他們所要追求的是權利,並不是財富”,這時“他們的基本動機不是經濟的”。因此羅素自稱:“我所關心的是要證明,社會科學上的基本概念是權利”,而“權力也想能力一樣,有許多形式”,它們“沒有一樣可視為附屬於其它東西,沒有一種形式是導源於其他形式的”。這就是說。權力欲和占有欲一樣是根本性的,我們不能用其中的一個來解釋另一個。所以,曆史不能看成隻是物質財富運動的一個函數。

在羅素看來,曆史生命的內容是如此之豐富,乃至不可能被納入到任何一個人理論框架內。人生的各種因素,如飲食、男女、貪婪、追逐享樂、權力鬥爭、虛榮心、創造欲等,都是本能,都在起作用,所以就都是人的行為的動因,從而也就是曆史的動因。他無異於並且認為也不應該把這些都歸納為一個一元的理論結構。

倫理觀點

在倫理學和道德方麵,羅素持的是開放態度,認為過多的道德束縛是人類不幸的根源,道德不應限製人類本能的快樂,因此提倡試婚、離婚從簡和節育等,認為未婚男女在雙方都願意的情況下發生性關係並非是不道德的行為,這種觀點使他在美國遭到激烈抗議,最終還導致他失去了紐約城市大學的教授職務。在教育方麵羅素認為學生的言行舉止不應受到約束與限製,在這一思想的影響下他和他的第二任妻子於1927年一起創立了一所試驗學校。

影響及評價

羅素(1872—1970)是20世紀聲譽卓著、 影響深遠的思想家之一。他一生中完成了40多部著作,涉及哲學、數學、科學、倫理學、社會學、教育、曆史、宗教以及政治等各個方麵。羅素的首要事業和建樹是在數學和邏輯領域,對西方哲學產生了深刻的影響。1950年,羅素獲得諾貝爾文學獎金。

在現代西方哲學界,邏輯學界以及社會政治領域內,羅素都享有崇高聲譽。在學術領域,他不僅是風靡20世紀的分析哲學的主要創始人,而且是對數學邏輯的發展作出過重要貢獻的邏輯學家,他在政治領域所從事的大量活動,在國際舞台上有很大影響。作為分析哲學的主要創始人,羅素對分析哲學的影響不僅僅表現在他所提出的觀點上,而且表現在他對分析哲學的其它兩位創始人穆爾和維特根斯坦,對邏輯實證主義主要代表人物卡爾納普,都產生了直接的影響。作為一位邏輯學家,羅素甚至被看作是亞裏士多德以來最偉大的邏輯學家。他在數學邏輯方麵的貢獻是舉世公認的,他和懷特海合作的《數學原理》一書已被公認為現代數理邏輯這門科學的奠基石。他所提出的“羅素悖論”刺激和推動了20世紀邏輯學的發展,他的類型理論為解決這個悖論作出重大貢獻。他所主張的邏輯主義——即認為可以用邏輯概念來定義數學的核心概念也對數學發展產生了一定影響。

《西方哲學史》寫於二戰期間,源於羅素1941年-1942年在費城BarnesFoundation的一係列哲學史的講座。很多關於曆史方麵的研究是由羅素的第三任妻子完成的。1943年,羅素收到出版商SimonandSchuster預付的3000美元,爾後1943年-1944年間在他在BrynMawrCollege寫成該書。該書1945年在美國出版,一年後在英國出版。盡管學術界哲學家對該書多有批評,該書當時即在商業上大獲成功,到1947年止即已重印幾次,直到今天仍在重印。該書的成功帶給羅素生命的最後二十五年穩定的財源。

他的一生的著作,主要是為公眾的良知作辯護。作為一個哲學家,他追求的是以洛克和休謨為代表的英國經驗哲學路線,對於那些觀念論的信條,他從來沒有為之動心,而且還是激烈的反對者。對於歐洲大陸的那套哲學思想,他認為應該從英國的立場冷靜地去審視和探討。他就是這樣,在嚴謹的態度中,不忘記發揮自己的敏銳,冷靜和機智,使他的著作充滿這些特性而成為非凡的作家,即使從純文學的觀點看,他的作品也是屬於永存的不朽之作。諸如《西方哲學史》(1946年)、《人類的知識——它的極限和範圍》(1948年)以及《我的心路曆程》(收於1951年出版的《羅素哲學思想》中),無不如此;當然,他的其它很多討論社會問題的著作也同樣是偉大不朽的作品。

由於羅素個人思想的高超,使他一直成為全球矚目與爭論的中心,他自己除了固定的寫作與研究以外,也隨時準備迎接任何戰鬥,未曾一日懈怠。在人類知識和數理方麵,他的研究成果可以與牛頓在力學上的成就相媲美。但並不是由於他在這方麵的成就而獲得諾貝爾文學獎,而是因為他能夠把一般性的哲學思想成功地介紹給人們,他這樣做,是對哲學家始終保持興趣的最成功的範例。

作為一位社會活動家和社會思想家,羅素數十年如一日地致力於教育,倫理,婚姻,社會改革,曆史,政治的探討以及女權主義運動與和平運動他的探討和活動改變了人們對生活的態度,使無數人走進哲學,他的知識成果在全世界開花,鬱鬱蔥蔥。

羅素是當代的一位巨人,集哲學家、作家、數學家和政治理論家於一身。一生中,完成40餘部著作,涉及哲學、數學、倫理學、社會學、教育、曆史、宗教以及政治等各方麵。羅素首要事業和建樹是在數學和邏輯領域,對西方哲學產生了深刻影響。中年時期所寫的有關道德、政治、教育、和平主義等方麵的著述,激勵和啟發了人們的進取精神。晚年在積極反對製造核武器和反對越南戰爭的鬥爭中,成為全世界理想青年的鼓舞者。

哲人名言

一部分兒童具有思考的習慣,而教育的目的在於鏟除他們的這種習慣。

科學使我們為善或為惡的力量都有所提升。

廣義地說,最渴望權力之人就是最可能獲得權力之人。

中國是一切規則的例外。

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使人覺得懂得之事變少了。

乞丐並不會妒忌百萬富翁,但是他肯定會妒忌收入更高的乞丐

青年時期是豁達的時期,應該利用這個時期養成自己豁達的性格。

許多人寧願死,也不願思考,事實上他們也確實至死都沒有思考。

我的人生正是:使事業成為喜悅,使喜悅成為事業。

即使真相並不令人愉快,也一定要做到誠實,因為掩蓋真相往往要費更大力氣。

不要為自己持獨特看法而感到害怕,因為我們現在所接受的常識都曾是獨特看法。

不用盲目地崇拜任何權威,因為你總能找到相反的權威。

凡事不要抱絕對肯定的態度。

這個世界最大的麻煩,就在傻瓜與狂熱分子對自我總是如此確定,而智者的內心卻總充滿疑惑。

科學是那些我們已經知道的東西,哲學是那些我們還不知道的東西。哲學是我們可以胡說八道的一種特殊權力。哲學是有道理的猜想。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