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亞裏士多德(1/3)

哲人簡介

亞裏士多德(公元前384—公元前322年),古希臘斯吉塔拉人,世界古代史上最偉大的哲學家、科學家和教育家之一。是柏拉圖的學生,亞曆山大的老師。公元前335年,他在雅典辦了一所叫呂克昂的學校,被稱為逍遙學派。馬克思曾稱亞裏士多德是古希臘哲學家中最博學的人物,恩格斯稱他是古代的黑格爾。

亞裏士多德是係統研究、記述和批評先前哲學家之為作的首位哲學家。哲學史並非發端於亞裏士多德(Aristotle),但哲學曆史學卻始於亞裏士多德。在其《形而上學》(Metaphysics)第一卷裏,他總結了前輩哲學家的種種教誨,從其早期的鼻祖畢達哥拉斯(Pythagoras)和泰勒斯(Thales)一直到柏拉圖(Plato),他本人師從柏拉圖計20載。時至今日,他是我們了解哲學童年時期最為多產和可靠的來源之一。

哲人生平

公元前384年,亞裏士多德生於富拉基亞的斯塔基爾希臘移民區,這座城市是希臘的一個殖民地,與正在興起的馬其頓相鄰,他的父親是馬其頓國王腓力二世的宮廷侍醫。從他的家庭情況看,他屬於奴隸主階級中的中產階層。公元前366年亞裏士多德被送到雅典的柏拉圖學院學習,此後20年間亞裏士多德一直住在學院,直至老師柏拉圖去世。柏拉圖去世後,由於學園的新首腦比較讚同柏拉圖哲學中的數學傾向,令亞裏士多德無法忍受,便離開了雅典。

離開學園後,亞裏士多德先是接受了先前的學友赫米阿斯的邀請訪問小亞細亞。赫米阿斯當時是小亞細亞沿岸的密細亞統治者。亞裏士多德在那裏還娶了赫米阿斯的侄女為妻。但是在公元前344年,赫米阿斯在一次暴動中被謀殺,亞裏士多德不得不離開小亞細亞,和家人一起到了米提利尼。

3年後,亞裏士多德又被馬其頓的國王腓力浦二世召喚回故鄉,成為當時年僅13歲的亞曆山大大帝的老師。根據古希臘著名傳記作家普魯塔克的記載,亞裏士多德對這位未來的世界領袖灌輸了道德、政治以及哲學的教育。我們也有理由相信,亞裏士多德也運用了自己的影響力,對亞曆山大大帝的思想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正是在亞裏士多德的影響下,亞曆山大大帝始終對科學事業非常關心,對知識十分尊重。但是,亞裏士多德和亞曆山大大帝的政治觀點或許並不是完全相同的。前者的政治觀是建築在即將衰亡的希臘城邦的基礎上的,而亞曆山大大帝後來建立的中央集權帝國對希臘人來說無異是野蠻人的發明。

盡管自己的學生已經貴為國王,亞裏士多德並沒有一直留在國王身邊,他決定回到雅典,建立自己的學園,教授哲學。亞裏士多德得非常重視教學方法,他反對刻板的教學方式,於是他經常帶著學生在花園林蔭大道上一邊散步、一邊討論哲理,因此後人把亞裏士多德學派稱作“逍遙學派”。

公元前335年腓力浦去世,亞裏士多德又回到雅典,並在那裏建立了自己的學校。學園的名字(Lyceum)以阿波羅神殿附近的殺狼者(呂刻俄斯)來命名。在此期間,亞裏士多德邊講課,邊撰寫了多部哲學著作。亞裏士多德講課時有一個習慣,邊講課,邊漫步於走廊和花園,正是因為如此,學園的哲學被稱為“逍遙的哲學”或者是“漫步的哲學”。亞裏士多德的著作在這一期間也有很多,主要是關於自然和物理方麵的自然科學和哲學,而使用的語言也要比柏拉圖的《對話錄》晦澀許多。他的作品很多都是以講課的筆記為基礎,有些甚至是他學生的課堂筆記。因此有人將亞裏士多德(亞裏士多德出生地色雷斯)看作是西方的第一個教科書作者。 亞曆山大去世後,雅典人開始奮起反對馬其頓的統治。由於和亞曆山大的關係,亞裏士多德不得不因為被指控不敬神而逃到加而西斯避難。他的學園,則交給了狄奧弗拉斯圖掌管。一年之後,公元前322年,亞裏士多德去世,去世的原因是一種多年積累的疾病所造成的。

哲人思想

亞裏士多德首先是個偉大的哲學家,他雖然是柏拉圖的學生,但卻拋棄了他的老師所持的唯心主義觀點。柏拉圖認為理念是實物的原型,它不依賴於實物而獨立存在。亞裏士多德則認為世界乃是由各種本身的形式與質料和諧一致的事物所組成的。“質料”是事物組成的材料,“形式”則是每一件事物的個別特征。就像是現在有一隻鼓翅亂飛的雞,這隻雞的“形式”是它會鼓翅、會咕咕叫、會下蛋等。當這隻雞死時,“形式”也就不再存在,唯一剩下的就是雞的物質。柏拉圖斷言感覺不可能是真實知識的源泉。亞裏士多德卻認為知識起源於感覺。這些思想已經包含了一些唯物主義的因素。

亞裏士多德和柏拉圖一樣,亞裏士多德認為理性方案和目的是一切自然過程的指導原理。可是亞裏士多德對因果性的看法比柏拉圖的更為豐富,因為他接受了一些古希臘時期對這個問題的看法。他指出,因主要有四種,第一種是質料因,即形成物體的主要物質。第二種是形式因,即主要物質被賦予的設計圖案和形狀。第三種是動力因,即為實現這類設計而提供的機構和作用。第四種是目的因,即設計物體所要達到的目的。舉個例子來說,製陶者的陶土為陶器提供其質料因,而陶器的設計樣式則是它的形式因,製陶者的輪子和雙手是動力因,而陶器打算派的用途是目的因。亞裏士多德本人看中的是物體的形式因和目的因,他相信形式因蘊藏在一切自然物體和作用之內。開始這些形式因是潛伏著的,但是物體或者生物一旦有了發展,這些形式因就顯露出來了。最後,物體或者生物達到完成階段,其製成品就被用來實現原來設計的目的,即為目的因服務。他還認為,在具體事物中,沒有無質料的形式,也沒有無形式的質料,質料與形式的結合過程,就是潛能轉化為現實的運動。這一理論表現出自發的辯證法的思想。

亞裏士多德在哲學上最大的貢獻在於創立了形式邏輯這一重要分支學科。邏輯思維是亞裏士多德在眾多領域建樹卓越的支柱,這種思維方式自始至終貫穿於他的研究、統計和思考之中。當然,他也犯錯誤,但次數很少。

亞裏士多德在西方最先對科學作了明確的分類。他把知識分為實踐的、創製的和理論的三大類。實踐的知識是隻研究行為者的活動本身,不管活動的外在結果,它包括倫理學、政治學。經濟學等;創製的知識是關於技術的科學,一件作品就是根據技術的規則而做成的,其中有詩學和建築學等;理論的知識是為知識而知識,是對真理的純粹思辨的研究,它包括物理學、數學和神學(或稱第一哲學)。這三個理論科學的區別在於:物理學研究的對象是自身具有變動原因的事物;數學研究的對象是不變動的,不能脫離事物而獨立存在的;第一哲學的研究對象既是脫離事物而獨立存在的,又是不變動的事物。

亞裏士多德認為,事物都是由四種原因產生的。首先是質料因,是事物構成的根基,如青銅就是青銅雕像的質料。其次是形式因,是決定一個事物是其所是的原因,所以它不是指事物的外觀,而是指事物的本質。如房屋的形式不是指它的形狀,而是指它的定義所揭示的本質:用於安頓生物與器具的有遮蓋的地方。還有動力因,是事物運動變化的源泉,如製作者就是被製作的東西的動力因。最後是目的因,如散步是為了健康,健康就是散步的目的因。亞裏士多德盡管指出了這四種原因,但是他並不主張要找出任何事物的這四種原因。他認為,在自然事物中,動力因和目的因往往與形式是合而為一的。如種子的目的就是長成大樹,正是這一目的使它變化,目的達到也就完成了它的形式。所以,他認為隻找出它們的質料因和形式因就可以了。

亞裏士多德認為,具體事物就是質料和形式的統一。質料與形式的關係是相對的。對房屋來說,磚瓦是質料,而對泥士來說,它又是形式。那麽,泥土是不是沒有形式的純粹的質料呢?按照亞裏士多德的

觀點,它仍然是質料和形式的統一。但是,如果我們這樣分析下去,就會發現有一個質料因的係列和一個形式因的係列存在著。在質料因的係列中,應該有“最初的質料”。然而,“最初的質料”隻能是一切性質都被剝掉後還剩下的東西,它隻能作為一個純粹的抽象存在於我們的思想之中,在現實世界中並不存在。純粹的質料是既不可能存在,也無法被認識的。可是,亞裏士多德認為,在形式係列中,沒有質料的純粹形式是存在的。這種脫離質料而存在的形式實際上隻能是思想。亞裏士多德認為它是最神聖的東西,把它稱為神。

亞裏士多德還認為,質料與形式的結合有一個過程,這個過程就是潛能現實化的過程。他說的潛能既有可能性的意思,也有能力的意思。如磚瓦有變成房屋的可能性,建築師有建築房屋的能力,這都是潛能。現實就是已經形成和出現的東西。已經建成的房屋對磚瓦來說就是現實。由潛能到現實的轉化過程就是運動。

關於潛能與現實的關係,亞裏士多德指出,在邏輯上現實先於潛能。因為要定義潛能,就必須說明它是什麽的潛能,必須包含著現實。例如,我們說磚瓦是能建築房屋的材料。在時間上,現實有時先於潛能,有時後於潛能。總是先有種子,才能長出穀穗來,這就是說潛能在時間上先於現實;可是沒有穀穗哪裏會有種子?所以,他認為還應該承認現實在時間上也先於潛能。

除此之外,其他方麵的主要思想有以下幾個方麵:

天文學

亞裏士多德認為運行的天體是物質的實體,地球是球形的,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和天體由不同的物質組成,地球上的物質是由水氣火土四種元素組成,天體由第五種元素“以太”構成。

物理學

亞裏士多德反對原子論;不承認有真空存在;他還認為物體隻有在外力推動下才運動,外力停止,運動也就停止;還認為作自由落體運動的物體重的比輕的落得快(此結論後被伽利略推翻)!

1. 地上世界由土、水、氣、火,四大元素組成。其中每種元素都代表四種基本特性(幹、濕、冷、熱)中兩種特性的組合。土=幹+冷;水=濕+冷;氣=濕+熱;火=幹+熱。

2. 天上世界由以太組成(行星等)。 在物理學的力學上,亞裏斯多德的成就也不少,但是最常被提到的,卻是他所犯的錯誤。亞裏士多德提出的假設是“凡是運動的物體,一定有推動者在推著它運動——是建立在日常經驗上。若你看到一個東西在移動,你就會尋找一個推動它的東西(像是我們的手、身體)。當沒什麽東西推它時,它就會停止移動,是一個推著一個,不能無限製地追溯上去,“必然存在第一推動者”,中古世紀的基督教說“第一推動者” 就是指上帝,並將亞裏斯多德的學說,與基督教教義結合。這樣的結合讓亞裏斯多德的學說成為權威學說,一直到了牛頓手裏,才建立正確的力學學說。另外,亞裏斯多德又認為較重物體的下墜速度會比較輕物體的快,這個錯誤觀點要到十六世紀,意大利科學家伽利略從比薩塔上擲下兩個不同重量圓球的實驗中才被推翻。

還有亞裏士多德認為白色是一種再純不過的光,而平常我們所見到的各種顏色是因為某種原因而發生變化的光,是不純淨的,這種結論直到17世紀大家對這一種結論堅信不移,為了驗證之一觀點,牛頓把一個三棱鏡放在陽光下,陽光透過三棱鏡後形成了紅,橙,黃,綠,藍,靛,紫七種顏色組成的光帶照射在光屏上,牛頓得到了跟人們原先一直認為正確的觀點完全相反的結論:白光是由這七種顏色的光組成的,這七種光才是純淨的。

生物學

他對五百多種不同的植物動物進行了分類,至少對五十多種動物進行了解剖研究,指出鯨魚是胎生的,還考察了小雞胚胎的發育過程。

在達爾文之前沒有一個人比亞裏士多德(公元前384-322)對我們了解生物界作出的貢獻更多。他的生物學知識很廣博,知識來源也很廣泛。他在少年時期曾當過醫師的學徒,後來又在勒斯波斯島居住過三年,花了很多時間研究海洋生物。生物學史的各個方麵幾乎都得從亞裏士多德開始。他是將生物學分門別類的一第一個人,並為之寫出了專門著作(如動物分類,動物繁殖等一等),他首先發現了比較法的啟發意義並理所當然地被尊稱為比較法的創始人。他也是詳細敘述很多種動物生活史的第一個人。他寫出了關於生殖生物學和生活史的第一本書。

亞裏士多德的顯著特點是追究原因,他並不滿足於僅僅提出“怎樣”的問題,而且還提出“為什麽”的問題,這在當時來說是非常了不起的。

和柏拉圖相反,柏拉圖認定有一種外在的力量用來解釋自然界的秩序,特別是它的趨向於複雜化和達到目標的傾向,而亞裏士多德則認為自然物按本身的性質而行動,所有的自然現象都是作用過程或過程的表現。由於任何過程都有目的,所以他認為對目的的研究是研究自然的主要組成部分。因此對亞裏士多德來說,一切結構和生物性活動都有其生物學意義,或者就像我們現在所說的,有其適應意義。亞裏士多德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解釋這些意義。亞裏士多德的“為什麽”問題在生物學史上具有重要的啟示作用。“為什麽?”是進化生物學家在其研究中所提出的最重要的問題。關於世界的起源和性質有四種設想:(1)持續時間短的靜止世界(猶太-基督教創造的世界);(2)持續時間無限的靜止世界(亞裏士多德的世界觀);(3)循環變化的世界,鼎盛時期與衰敗時期交相更替;(4)逐漸進化的世界(拉馬克,達爾文的觀點)。

隨著生物科學從物理科學中解放出來的程度,現代對亞裏士多德的重要性的重新評價也隨之增長。

亞裏士多德以後的哲學界中,在伊壁鳩魯學派和斯多噶學派之間產生了分化。伊壁鳩魯(公元前342—271)及其學派以德謨克利特的觀點為依據,認為萬物都由不變的原子構成,原子不停地旋轉並隨機地相互碰撞。伊壁鳩魯對生物和非生物世界作出了深思熟慮的唯物主義解釋,認為一切事物都經由自然原因發生。就地看來生命是由於無生命物質運動的結果。生命如何表現則取決於構型合適的原子如何裝配,他的這種解釋是非常現代化的。

邏輯學及數學

亞裏士多德認為分析學或邏輯學是一切科學的工具。他是形式邏輯學的奠基人,他力圖把思維形式和存在聯係起來,並按照客觀實際來闡明邏輯的範疇。亞裏士多德把他的發現運用到科學理論上來。作為例證,他選擇了數學學科,特別是幾何學,因為幾何學當時已經從泰勒斯想對土地測量的經驗規則給予合理說明的早期試驗階段,過渡到後來的具有比較完備的演繹形式的階段。但是,邏輯學的三段論法對實驗科學確實毫無用處的。因為實驗科學所追求的目標是發現,而不是從公認的前提得到形式證明。從元素不能再分割為更簡單的物體的前提出發,在1890年未嚐不可提出一個正確的已知元素表,但是到1920年,再運用這個前提就會把一切放射性元素排除在外。前提既然已經改變,“元素”一詞的意義也就改變了。但是,這個事實並不能證明三段論是沒用的,也不能就此認定現代物理學是錯誤的。幸運的是,現代的實驗家並不再為邏輯形式而耗費心神了,但希臘和中古時代的科學界卻在亞裏士多德的權威下,運用演繹法把許多錯誤的權威說成是絕對正確的,並用欺騙性的邏輯形式進行了許多錯誤的推論。

倫理學

亞裏士多德認為,倫理學研究的中心是幸福和至善問題。隻有適中,才有美德。按照他的分析,快樂、榮譽、財產都是人追求的目的,它們的實現會給人一定的滿足。但是,這些並不是人追求的最終目的,不能使人得到充分的滿足。所以,不能把取得暫時的快樂、榮譽和財產當做幸福,和幸福相比,它們隻能是實現幸福的手段。既然幸福是人的行為所追求的最終目的,那麽,幸福也就是至善。

在亞裏士

多德看來,實現人的幸福需要三個必備的條件,即身體、財富和德行。在這三個條件中,最重要的就是德行或美德。一個人的行為是否符合德行,就要看他的欲望和情感是否服從理智的控製。隻有使欲望和情感處於理智的控製下,人的行為才會是一種道德的行為,才會做到勇敢、節製、慷慨、謙虛、誠實、溫和等等。

教育思想

亞裏士多德師承柏拉圖,主張教育是國家的職能,學校應由國家管理。他首先提出兒童身心發展階段的思想;讚成雅典健美體格、和諧發展的教育,主張把天然素質,養成習慣、發展理性看作道德教育的三個源泉,但他反對女子教育,主張“文雅”教育,使教育服務於閑暇。

亞裏士多德認為理性的發展是教育的最終目的,主張國家應對奴隸主子弟進行公共教育。使他們的身體、德行和智慧得以和諧地發展。在教學方法上,亞裏士多德重視練習與實踐的作用。如在音樂教學中,他經常安排兒童登台演奏,現場體驗,熟練技術,提高水平。在師生關係上,亞裏士多德不是對導師一味言聽計從,唯唯諾諾,而是在繼承的基礎上敢於思考、堅持真理、勇於挑戰。他那“吾愛吾師,吾尤愛真理”的品格,鼓舞著他把柏拉圖建立起來的教學理論推進到了一個更高的水平。

亞裏士多德的教學思想是建立在他的人性論、認識論及其對於兒童身心發展考察的基礎之上的。他把人的靈魂分為兩個部分,一是非理性靈魂,其功能是本能、感覺、欲望等,二是理性靈魂,其功能是思維、理解、認識等。他認為在人的認識過程中,靈魂的主要功能是感覺和思考。靈魂借助於感覺器官而感知外界事物,那被感覺的東西是不以人的意誌為轉移的,從而承認感覺在認識過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但是,他又認為感覺在這裏隻起到一種誘發的作用,真理和知識隻有通過理性的思考才能獲得。因此,亞裏士多德的教學目的是發展靈魂高級部分的理性。

亞裏士多德為其哲學學校設立了“百科全書”式的課程。他主張學生在德、智、體、美等方麵全麵發展,且在不同時期各有所側重。幼兒期以身體發展(體育)為主;少年期以音樂教育為核心、以德、智、美為主要內容;高年級要學習文法、修辭、詩歌、文學、哲學、倫理學、政治學以及算術、幾何、天文、音樂等學科。但不管怎樣,重心都應放在發展學生的智力上。他特別強調音樂在培養兒童一般修養上的作用。認為音樂具有娛樂、陶冶性情、涵養理性三種功能,它能使人解疲乏、煉心智、塑造性格、激**心靈,進而通過沉思進入理性的、高尚的道德境界。在體育教學中,他不同意教師隻讓學生進行嚴酷甚至痛苦的訓練,要教“簡便的體操”和“輕巧的武藝”,著重於讓兒童身體正常發展。

政治思想

《政治學》是古希臘思想家最重要的政治學論著。成書於公元前326年。全書在對100多個城邦政製分析比較的基礎上,從人是天然的政治動物這一前提出發,係統論述了什麽是對公民最好的國家。全書共8卷103章,按內容可分4部分。《政治學》被公認為西方傳統政治學的開創之作。它所建立的體係和一係列政治觀點,對西方政治思想的發展產生過深遠影響。

影響及評價

作為一位最偉大的、百科全書式的科學家,亞裏士多德對世界的貢獻無人可比。但他的成就遠不止於此。他還是一位真正哲學家,對哲學的幾乎每個學科都作出了貢獻。他的寫作涉及倫理學、形而上學、心理學、經濟學、神學、政治學、修辭學、自然科學、教育學、詩歌、風俗,以及雅典憲法。他的研究課題之一搜集各國的憲法,並依此進行比較研究。

在哲學方麵, 亞裏士多德的思想對西方文化根本傾向以至內容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在上古及中古時期,他的著作被譯成拉丁文、敘利亞文、阿拉伯文、意大利文、希伯來文、德語和英語。以後的希臘學者研究及推崇他的著作。他的思想是中世紀基督教思想和***經院派哲學的支柱。***世界最重要的思想家阿威羅伊,將***的傳統學說與亞裏士多德的理性主義融合成自身的思想體係。最有影響的猶太教思想家邁蒙尼德,用理性主義解釋猶太教義,在調和科學、哲學和宗教方麵取得了重大成就。

亞裏士多德顯示了希臘科學的一個轉折點。在他以前,科學家和哲學家都力求提出一個完整的世界體係,來解釋自然現象。他是最後一個提出完整世界體係的人。在他以後,許多科學家放棄提出完整體係的企圖,轉入研究具體問題。

亞裏士多德一生勤奮治學,從事的學術研究涉及到邏輯學、修辭學、物理學、生物學、教育學、心理學、政治學、經濟學、美學、博物學等,寫下了大量的著作,他的著作是古代的百科全書,據說有四百到一千部,主要有《工具論》、《形而上學》、《物理學》、《倫理學多德為理論的後世書籍(17張)》、《政治學》、《詩學》等。他的思想對人類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他創立了形式邏輯學,豐富和發展了哲學的各個分支學科,對科學等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我國著名的古希臘哲學研究專家苗力田教授在他主編的《古希臘哲學》一書中指出:“柏拉圖雖然沒有給任何一個城邦培養出任何一個像樣點的君主,他在政治上的哲學王的理想是徹底失敗了。然而他的偉大功績,卻是為哲學本身培養了一個真正的王,一個百科全書式的學者,一個古希臘哲學的集大成者——亞裏士多德。”亞裏士多德集中古代知識於一身,在他死後幾百年中,沒有一個人像他那樣對知識有過係統考察和全麵掌握。他的著作是古代的百科全書,他的思想曾經統治過全歐洲,他得思想改變了幾乎整個西方的哲學家。恩格斯稱他是“最博學的人”。

由於他的哲學是希臘哲學的集大成,內部必然會包含著矛盾,所以它對後世的影響不僅是深遠的,而且是複雜多樣的。後來的各種哲學流派都在他的哲學中找到有用的東西。中世紀的經院哲學家利用了他的哲學中唯心主義的和神學的因素,為基督教神學作論證。近代的許多哲學家則著重研究了他的哲學中唯物主義和辯證法思想。亞裏士多德過去曾經是一切哲學家的老師,今後一切哲學家也不能離開亞裏士多德。黑格爾說過:“假使一個人真想從事哲學工作,那就沒有什麽比講述亞裏士多德這件事更值得去做的了。”

哲人名言

沒有一個傑出的人物不是一個瘋狂的混合體。

優秀是一種習慣。

法律是沒有**的理性

人生最終價值在於覺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隻在於生存。

在不幸中,有用的朋友更為必要;在幸運中,高尚的朋友更為必要。在不幸中,尋找朋友出於必需;在幸運中,尋找朋友出於高尚。

羽毛相同的鳥,自會聚在一起。

真正的朋友,是一個靈魂孕育在兩個軀體裏。

事業是理念和實踐的生動統一。

教育的根是苦的,但其果實是甜的。

謬誤有多種多樣,而正確卻隻有一種,這就是為什麽失敗容易成功難、脫靶容易中靶難的緣故。

人在達到德性的完備時是一切動物中最出色的動物;但如果他一意孤行。目無法律和正義,他就成為一切禽獸中最惡劣的禽獸。

對於美德,我們僅止於認識是不夠的,我們還必須努力培養它,運用它,或是采取種種方法,以使我們成為良善之人。

德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智慧的德,另一種是行為的德,前者是從學習中得來的,後者是從實踐中得來的。

憐憫是一個人遭受厄運而引起的,恐懼是這個遭受厄運的人與我們相似而引起的。

有人問:寫一首好詩,是靠天才呢?還是靠藝術?我的看法是:苦學而沒有豐富的天才,有天才而沒有訓練,都歸無用;兩者應該相互為用,相互結合。

吾愛我師,吾更愛真理。

法律就是秩序,有好的法律才有好的秩序

對上級謙恭是本分,對平輩謙遜是和善,對下級謙遜是高貴,對所有人謙遜是安全。

幸福來源於我們自己。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