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段時間,我為了一個問題——“人究竟是為什麽而活著”而苦惱。我厭倦了不斷地努力工作去賺錢,也不想僅僅是為了提升自己在技術層麵的某項能力而去學習和實踐各種方法論。我想知道,人的一生究竟哪些目標沒有完成會留下遺憾。這些內在的困擾耗費了我太多的精力。我的朋友見到我如此苦惱,於是給我推薦了邁克·辛格所著的《臣服實驗》這本書。這位朋友告訴我,作者已經完成的事情可能就是我想要做的事情。

很多商業精英都很關注自己的內在世界,比如《能斷金剛》的作者麥克·羅奇格西和《臣服實驗》的作者邁克·辛格。前者把《金剛經》的智慧運用在商業經營中,後者專注冥想,並且在自己的研究中覺醒。

冥想並不能直接給你帶來物質上的富足,然而卻能幫助你了解自然和人類經濟社會的運行規律。你隻要循著這個規律去經營自己的事業,就可能更容易獲得商業上的成功。商業上的所有決策都是由人做出來的,更有智慧的頭腦可以幫助人做出正確的決策,讓人的事業走得更遠。我認識很多在事業上順風順水的朋友,他們在精神領域都有著更加深刻的自我建樹。

《臣服實驗》不是一本講方法論的書,它是一部個人經曆的記錄。作者是“我”又不是“我”,因為他是這一係列事件的親曆者,但又以旁觀者的視角去審視這些事情。沒有對錯,沒有理性評判,沒有模型,隻有對已經發生事件的描述和對自己感受的記錄。

那麽臣服實驗究竟想說明什麽呢?其實它就是讓我們全身心地投入人生的軌跡中。簡單來說,如果生命當中發生了一些事情,那麽就把它們當作命運的引領者。而我們要做的事情就是順其自然,不以個人的喜惡來幹預事態的發展。這是我認為的接納的最高境界——不但接納一切已經發生的事情,也接納任何即將發生的事情。

比如今天天氣不好,如果你因為壞天氣而感到厭煩,而想要抱怨,那說明是個人喜惡在左右你的想法,說明你拒絕接納已經發生的事情。比如朋友邀請你去聚餐,但是你因為個人性格不喜歡社交,討厭與別人在一起,於是拒絕了朋友的邀請,那就是你在依照個人的喜惡做決定。

那麽,什麽才叫真正地向生命臣服呢?《臣服實驗》的作者講述了發生在自己人生中的幾十件大事和小事來向讀者說明什麽是向生命臣服。比如早期的時候,學校給作者安排了一位博士生當他的學生。作者不喜歡與別人相處,隻想要獨自冥想,但是他堅持不以個人喜惡來做決策的原則,於是選擇欣然接納。後來,這位博士生與他結下了非常深厚的友誼,成了他一輩子的好朋友。

再比如作者曾經買下過一片森林裏的空地。他在這片空地上建造了一座屬於自己的小屋用以冥想。由於名氣越來越大,他擁有了很多追隨者。這些追隨者也想要在他的空地上建造房子和他待在一起。盡管作者心裏特別反感他人在自己的土地上大興土木,但他還是張開懷抱表示歡迎,因為他不能被個人喜惡牽著鼻子走。於是靠著幫助別人在自己的土地上建房子,作者獲得了一筆不菲的意外之財。

作者作為一個隻擁有計算機入門水平的經濟學者,迷上了編程,靠著自學和靈感完成了一種軟件係統的編寫工作。他想,既然都做到這種程度了,為什麽不順其自然繼續下去呢?於是他擴大經營,招募了更多的同伴來完善自己的事業。

作者不是隻有高光時刻,也曾落入過穀底。他曾經因為合作夥伴的欺騙而麵臨十幾年的牢獄之災。但是麵對指控,作者表現得心平氣和,他堅稱自己沒有做過任何壞事,並且積極地找律師應訴。麵對嚴肅的傳訊,他更是把這一緊張的場麵看作一次社交活動。在長達幾年的拉鋸戰之後,法院終於撤銷了錯誤的裁決,還給作者自由之身。

作者在第一次冥想的時候感慨:“我隻想回到森林的空地上,其他什麽都不想做。”這看起來有些頹廢和感性,但是作者大膽地用自己的人生去做實驗和證明這一觀點,一堅持就是數十年。麵對作者的經曆,我隻有讚歎和肅然起敬。

我們時常會覺得理性和意誌才是更為重要的。過去的人生經曆塑造了我們的思考和行為模式,我們會在做每一次微小的決策時,或用到理性的思考,或聽從內心的喜惡決定去做或者不去做。有的時候,我們還會抱怨自己耗費了那麽大的力氣,然而現實卻沒有發生任何改變。我們之所以總是被一股強大的慣性拽回到原有的人生軌跡上,正是因為我們總是在用意誌幹預自己的人生。

我有一個朋友曾經跟我說過:“我們應該用心,而不是用腦;用感受,而不是用理性思考。”我們的內心告訴我們該如何去做,不想做的就不做。我們應該忠於自己當下的感受,不去批判,不去理性決策,跟著內心走就行了。而《臣服實驗》為我們提供了另一種順從,即向生命臣服。如果說順從內心是以“我”為導向,那麽順從生命則完全不因“我”的意誌而動搖,接納一切自然發生的事情。這種接納不是躺在那裏什麽都不去做,而是既不主動去做,也不推辭去做。事情走到哪一步,我們參與到哪一步,不拒絕任何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

《臣服實驗》給我提供了一個與之前接觸的所有知識體係完全不同的視角來看待問題。我們講到一個人事業成功,往往會更注重強調個人的努力,正是因為這個人的奮鬥與眾不同,他才做成了自己的事業。而現在觀點不同了,之所以他會成功,是因為這一切本就會發生。這條路是注定要成功的,早晚有一個人要踏上它,既然生命決定讓你來做,那你就接納它,然後好好地去完成。

我對作者講到的事件和思想可以共情,但還沒有做到完完全全地理解和消化。我相信隨著一步步成長,我早晚會明白它們。現在我們還年輕,試錯與積累經驗的機會還很多,多碰碰壁就能找到一條正確的路。在下一次遇到自己不想做的事情的時候,不要先下意識去拒絕,而是順其自然,接納生活帶來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