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三章 白總長走了

蔣先生深受意大利、德國法西斯主義思想影響,26年出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以來念念不忘‘以黨統軍、以黨治國’的革命理想,試圖建立一個高度集權的軍政一體的黨國政權。

十三年來他以黃埔弟子為骨幹以江浙財閥為後盾對割據一方、破壞國家統一的北洋軍閥、東北軍、西北軍、晉綏軍、桂軍、粵軍、川軍、滇軍、黔軍、湘軍施展政治軍事手段連番打擊,讓這些在中國政壇呼風喚雨的地方割據勢力基本臣服在中央政府管轄之下。

當然他的實力還不足以從根本上鏟除這些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獨有的社會經濟發展的毒瘤,隻能威逼利誘各路諸侯對另一種歐洲學派理論武裝起來的工農紅軍連續用兵,樂此不疲十年削弱了各路軍閥的力量,壯大了中央軍的實力,實現了國家表麵上的統一。

亞洲另一個**裸奉行法西斯主義的日本沒有他那麽多的統治障礙,把占領中國當成實現對外擴張的基石悍然發動了侵華戰爭,給中國人民帶來災難的同時給兩個中國政黨提供了發展壯大的機遇。奄奄一息的共產黨獲得了喘息的機會、合法的身份、發展的地盤。

而國民黨作為執政黨責無旁貸地擔負起領導抗戰的使命,國際地位、國內威望得到快速提升,名正言順地擁有調動國家資源、各黨各派各地方武力的權利,受抗戰圖存、抗日救亡的民族大義感召聚攏在他的麾下,任由驅策,這不蒂是一個實現理想的絕佳機會。

精通曾文正公治國治軍理念的蔣先生自然不會放過這樣的機會,利用各方勢力抵抗侵略。用侵略者消耗各方勢力無疑是他樂於看到的結果,事實也證明這一方針的有效,晉綏軍、西北軍、東北軍、直魯軍不再是獨立的係統,其他南方地方武裝也納入到國軍戰鬥序列。

然而抗戰快兩年了他最希望消亡也最有可能消亡的共產黨不僅沒有消亡還擴大了地盤、壯大了力量、發展起工業,用不可思議的戰果收獲了國際社會的認可、民眾的讚譽。

細心思考之下不能不說共產黨的崛起得益於其內部組織的嚴密、理想追求的一致、軍令政令的高度統一。各級幹部公而忘私艱苦奮鬥,地方大員精明強幹戮力進取。

有感於黨國派係林立、同床異夢、逐名爭利、形同散沙,對共產黨羨慕之餘自然要下決心做出整頓,在陳海鬆分析報告的影響下首先對華中國軍龐大兵力進行整編,為此他授意何應欽以軍委會名義組織各戰區師以上幹部全部進入外國軍事顧問授課的訓練班學習。

各部主官調離部隊後,派出黃埔將領主持部隊。先從戰鬥中打散的、打空的、打殘的小雜牌入手,強行撤銷其番號,兵員裝備並入中央軍各部,實力猶存的軍、師也與中央軍混編。他遠離武漢裝作不知,讓大小軍閥無處申辯,在中央軍威壓下一一就範。

在他看來這是統一軍令的第一步。有了軍令的統一才會有第二步政令的統一、第三部憲令的統一。從執行的效果看還是很不錯的,指揮體係規範層級減少,草頭番號基本消失,實力派紛紛離開軍隊,一線部隊實力加強,加上外援裝備及時送到,戰備有了充分保障。

他見地方實力派出身的白崇禧提出質疑。開口說道:“健生不必緊張,軍隊整編是提高戰鬥力的基礎,咱們一路走來所見所聞都是軟弱渙散之師、毫無進取之心,徒耗軍費不堪大用,不剪除這些國軍中的昏聵之人、無能之輩、怯懦之徒,國軍就無以發展、無以勝利。

現在日本軍隊總算是把注意力放在了北方,重兵圍攻八路軍根據地對國軍主力采取守勢,這對國軍來說無疑是安心整訓的良機,共產黨都知道兵不在多而在精,國軍部隊如此龐雜混亂不整頓怎麽行。把那些空架子部隊、沒有戰鬥力的部隊拆解補充其他部隊很有必要。

兵員裝備可以集中使用,訓練作戰計劃可以順暢執行,沒有保存實力推諉延誤、沒有臨陣動搖擅自潰逃,這不就是我們不斷追求的強軍嗎?”

“委座,卑職對於整編一直是積極倡導的。我也認為整編有助於國軍戰鬥力的提升,然而卑職感到不妥的是把大批地方軍番號裁撤會引起地方實力派的恐慌,造成軍心動搖,畢竟國軍中的一半以上是地方部隊,他們趕來抗戰卻被兼並豈不寒心。

再者,大批缺乏訓練心有怨氣的新兵、殘兵並入中央軍部隊裏去不僅無助於部隊實力的提升反而帶來諸多隱患,技能不足、士氣不高、戰術不精會拖累主力部隊戰鬥力下降。”

“你怎麽看?有什麽辦法化解不良影響?”這可說到點子上了,自己最擔心的也在這裏。

縱然白崇禧是個相對正直的軍人,不太參與黨務派別之爭,對地方勢力操控軍隊也有意見,可何應欽不合時宜**裸的兼並雜牌的舉動還是讓地方實力派出身的他難以釋懷。

強敵當前不知精誠團結、立足現有條件加強備戰訓練,狠抓技能體能戰術水平,卻大範圍地裁撤調整兵力部署,造成防線鬆動、軍心慌慌、戰力下降,真不知是何居心!

戰事剛有轉機就張狂到要兼並雜牌了,可見其眼界之短淺、心胸之狹窄、戰略之低微,典型的眼高手低、貪得無厭。站在他大權獨攬的立場上這樣做無可厚非,可帶來的惡劣影響、造成的後遺症絕不會小,好好地有利局麵難保不被逆轉,自己何苦為這樣的人殫心竭慮。

“卑職覺得國軍弊端自小站練兵時起就已埋下,軍隊始終為強權者掌握,服從於地方實力派,二三十年下來牽涉極廣積重難返。然即便良莠不齊、魚龍混雜終歸是中國的軍隊,是國軍的一部分。是主動要求參加抗戰的,不應因為派別、地域的不同而受到歧視。

何總長是國軍的總參謀長,就應念及國內實際拿出真誠善待中央軍之外的各軍,給予同等的待遇以安其心,給予足額的軍費裝備以壯其體。派出官佐指導訓練作戰以振其力。如此下去,這些國軍部隊就會建立起國家軍隊的概念,慢慢消除地方烙印,融入國軍整體當中。

可卑職感覺總長像是中央軍的總參謀長,眼裏隻有黃埔弟子、中央軍,似乎其他各部都是烏合之眾。一味拆解打壓,壯大中央軍係統,這樣的做派缺乏寬廣的胸懷表現的狹隘自私。

試看抗戰以來各軍表現,裝備精良的中央軍在淞滬表現尚可,此後乏善可陳,每每重要關頭畏葸不前貽誤戰機。徐州如此、九江如此、洛陽、關中依然如故,哪裏表現出高出各軍一籌的勇氣與實力?蔣鼎文、顧祝同、湯恩伯、李延年之流哪裏有統兵之能、敗敵之策?

而總是在一線拚殺的都是武器低劣物資匱乏的川軍、桂軍、西北軍、滇軍、粵軍等地方武裝,得不到足夠的補充和戰場支援,犧牲之大、損耗之巨令人扼腕,可到頭來頑強作戰的部隊還要被取消番號拆散並入消極避戰、表現平庸的中央軍,何以讓人信服?

在這一點上總長真該向八路軍學學,自身實力強大戰力超群。可對於屬下的國軍部隊一視同仁平等相待,傅作義、朱綬光、續範亭、劉桂五、趙壽山、馬元海、李家鈺、施中誠、佟毅都是殘破之師,不僅為其補足兵員裝備、足額發放糧餉彈藥,還派出骨幹指導訓練。

部隊編製保留、軍官留任,吃得飽穿得暖不打不罵,按照八路軍編製大綱嚴格訓練,受不了的官兵任其離去或轉到工程部隊,留下的皆能勤奮苦練,各部隊比學趕幫煥然一新。

在蘇北施中誠師連下宿縣、蕭縣、濉溪,打退蚌埠第7混成旅團的進攻。癱瘓津浦鐵路。雁北作戰中傅作義部據險固守予26師團重大殺傷迫其回撤,李家鈺一個師在地方部隊配合下連阻擊帶圍攻幾乎全殲15混成旅團,王近山、李達兩個師都是趙壽山38軍的部隊,譚希林、倪誌亮兩個師也隸屬於朱綬光第六集團軍,卻在湧泉堡主戰場上攻防兼備表現搶眼。

在蒙疆。馬家82軍、劉桂五騎兵師也是威名赫赫、兵強馬壯,把東蒙日偽一掃而空,聽說戰車集群進犯赤峰嗷嗷叫著要上陣殺敵,我怎麽就沒見中央軍哪支部隊主動請戰?

過去他們確實落後過、潰敗過,可是被八路軍收編後短短的一年時間變成了彈械齊全、敢打必勝的虎狼之師,原因在哪裏?他們過往都跟共產黨有仇,現在卻都心悅誠服地接受他們的領導、按照八路軍的條令管理部隊、按他們的作戰計劃作戰,原因在哪裏?

不外乎公平公正、一視同仁幾個字上,國軍疲弱不是雜牌軍弱是整體弱,弱在體能不足、技能不足,問題卻出在各級管理者克扣糧餉中飽私囊,基層官兵生活窮苦待遇極差訓練敷衍,官兵之間缺乏感情溝通思想聯係,動輒打罵,缺乏凝聚力的部隊怎麽會有頑強作風?

地方軍隊是落後,整編到中央軍裏就一定能夠產生八路軍那樣的效果嗎?我看很難!八路軍推行的官兵平等、菜金公開、黨員幹部帶頭製度,訓練淘汰製、記功升降製度,文化學習、時是宣講製度、關愛駐地百姓製度中央軍都沒有,而這恰恰是八路軍的強盛之路。

沒有寬闊的胸懷,沒有紮實的訓練、沒有進取精神和勇氣,企圖靠著權謀手段兼並雜牌貌似壯大了隊伍,依然無法改變內在的虛弱、戰術的僵化、戰力的低下,武器再先進也沒用。

卑職連日奔波,身心疲憊,想回廣西休養一段,請委座恩準。”說罷,衝著滿臉驚愕的蔣先生一點頭,抄起桌上的軍帽揚長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