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之畫,漢以前多尚人物,逮至六朝,山水始肇其端,然為人物之點綴,尚不能蔚然自立。及唐王維、李思訓輩出,山水之畫於焉乃昌。方之歐洲,亦同斯例。試觀希臘、羅馬以及中世之美術,皆人物著稱。洎夫十七世紀,英法畫始有山水。然則山水畫之後起,中西竟有相同,殆亦有自然趨勢耶?自唐以後,畫家代出,而曆史久遠,流傳者少。鄙人見聞簡陋,寓目無多,偶一獲覯,亦難別其真贗;故今日所言,隻及清代,蓋以時既近,見聞較真,涉覽稍多,可得詳焉。

有清一代之山水,王派實有左右畫界之勢力,王煙客先生乃其鼻祖。先生名時敏,字遜之,又號歸邨老農、西廬老人,太倉人也。祖文肅公錫爵,父衡,俱仕明。煙客入清,康熙時始卒,年八十餘。其資望、學問,皆冠絕一時,而收藏既富,致力複深,故能泰鬥丹青,自成統係。王鑒字符照,亦太倉人。年齡與煙客埒,而行輩稍晚,從之遊。同時虞山王翬,號石穀,又號耕煙散人。見煙客畫,景仰之,因王鑒以見。煙客年既高,獎勵後進之心轉盛。翬家貧,煙客時資助之,且攜之為江南遊,博覽諸家藏畫。翬遂盡力臨摹,學日進而名日噪。煙客子八人,其第三子撰生原祁,字茂京,號麓台。少承家學,畫工花卉。煙客及見之,嚐評曰:“元季四家,首推子久。得其神者,唯董宗伯;得其形者,予不敢讓;若神形俱得,吾孫其庶乎!”其得意可想。當是時,清初入關,提倡風雅,粉飾太平,詔原祁供奉內廷,鑒定書畫,刊《佩文齊書畫譜》。由是四王勢力大盛。蓋以帝王倡之於上,黨徒複號召於下,從風而靡,莫或與抗。有清三百年間,山水畫勢力幾盡為王派所左右者,良非無由也。

煙客、元照皆生明清之際,其淵源所自,仍在明時,故欲詳王派之根源,宜審明代之派別。有明一代之畫,約分三派:一宗馬遠、夏珪,一宗李唐、劉鬆年,一宗黃公望、王蒙、吳仲圭、倪瓚諸人。馬、夏、李、劉皆南宋人,而夏馬二家多為水墨,筆力蒼勁;李劉二家,喜著青綠,風致細膩。四家畫皆用紫狼毫,故輪廓離然。至黃、王、吳、倪,則所謂元代四大家也。四家之畫,蓋出於荊浩、關仝、董源、巨然,關、荊、董、巨,則又出於唐之王維,是即南派之宗也。

明代萬曆以前,皆師南宋馬、夏、李、劉四子,萬曆以後多法元代黃、王、吳、倪四家。清之四王既承明末餘風,故其家法仍宗元代四子。或融鑄二家,自開麵貌,或私淑一人,略加變化,要皆不外出於南宗。黃公望字子久,號大癡,又號一峰老人。其畫多宗董、巨,喜合赭石、藤黃著淺絳色。倪瓚字雲林,喜為疏淡之景,筆墨簡貴,有高淡雋逸之致;崇山峻嶺,時一為之,特不多見耳。煙客之畫,實師此二家,以子久之間架,運以雲林之神味,故嚐自題雲:“仿黃、倪兩家法。”其子撰亦得家法。降及麓台,幾實有跨灶之勢。其筆法蒼勁,氣味高遠,蓋合冶黃、倪,自成麵目。雖間亦仿效宋元各家,而終不能脫其本來麵貌。其畢生得力處,亦在子久、雲林也。四王之中,唯王鑒雜仿古人,不能自成麵目。其得力處在於吳仲圭,用筆圓潤,殊於煙客祖孫,然其功力固不減煙客也。至於王石穀,天資明敏,致力複殷,於元四家之外,更參以荊、關、董、巨、李唐、劉鬆年、趙鬆雪諸家,匠心經營,融會各派。蓋以元人之筆法,而繪南宋之丘壑,雍容華貴,適合當世。而王玖、楊晉、顧昉、胡節、徐政、徐瑢、宋駿業、唐俊、顧卓、金學堅、袁慰祖、楊恢皆出其門下,楊晉則尤其高足弟子也。晉號西亭,其畫頗得石穀之麵貌,名盛當時。此則石穀派也。其時屬於麓台派者,為王敬銘、王昱、王愫、王學浩、王宸。斯五人中,除學浩外,皆專宗麓台者也。麓台弟子,尚有華鯤、金明吉、唐岱、黃鼎、趙曉、溫儀、李為憲、吳應枚、吳振武。若王鑒以不能自成麵貌故,學之者甚希。

然則自康熙以及乾隆,王派又以石穀、麓台二派為最盛。即至今日,凡工山水者,率二派之支裔也。唯學者既眾,流弊遂滋。其初麓台承宗煙客,其法得自元代四家,丘壑崇峻,局勢濃密,以其筆致深遠,故陰陽遠近,疏密濃淡,皆有跡可尋,於平麵中見立體之致,興西洋之注意光線者,殆異曲而同工。及其末流,則專事堆砌,崖壁林木,悉為扁平,徒有形式而無筆法、氣韻。斯麓台派之流弊也。至於石穀之畫,有合西人透視之法,故於山之來脈、水之淵源、樹之遠近、屋之方向、道路之通塞、人物之往來,如身曆其境,匠心獨運,秀韻天成。西亭學石穀,貌似可以亂真,究差石穀一等。其餘不足論矣。學石穀畫而佳者,僅號秀潤。秀潤之弊,軟弱隨之,致招搔首弄姿以取悅庸眾之誚,超曠拔俗之風替矣。此則石穀之流弊也。

明代畫家凡分三派,前既言之。其後沈石田、文徵明、唐伯虎諸人,皆以文學著稱,而兼擅丹青。其派別則承諸荊、關、董、巨,筆墨與間架並重。至董香光、陳繼儒等,則唯論筆墨,不重間架。其時以畫名者,如董其昌、王時敏、王鑒、李流芳、楊文驄、程嘉燧、張學曾、卞文瑜、邵彌等九人,謂之畫中九友。功力悉敵,不相上下,唯筆法稍異,而皆上承文沈,自能成家。然其勢力、名望皆遜於王時敏者,良以時敏生於世胄,富於家藏,乃孫既克傳其家學,王鑒複能為之輔翼,故遂駕乎各家之上也。與時敏同時而並峙者,有吳偉業、惲格、吳曆三人。吳偉業,字梅村,籍太倉。功力不逮煙客,而資稟相埒。為清初詩家,畫名為詩所掩,故不甚著。惲格,字壽平,號南田,後以字行。其才可與石穀匹,而品格獨高。其祖父代食明祿,入清隱居不仕,流連山水,孤寂自守,以畫為娛。時王原祁方供奉內廷,屢征之皆不應。本工花卉,不以山水名,然廁乎四家,殊無愧色,因並及之。其所作多元人小品,而品格俊逸,神韻超妙,有不食人間煙火之概。以當時王石穀已擅山水,不欲與爭名,故棄而專精花卉焉。吳曆,字漁山。其畫師法元四家中之吳仲圭及王蒙,以四王既於黃、倪中尋生涯,故遂別辟途徑,而法王、吳焉。南田、漁山本與四王同為清初大家,特以四王之門下既盛,故學漁山者甚少;南田徒雖多,而師其山水者,因亦不多覯也。

上文所述,皆係南宗。至北宗夏珪、馬遠之徒,當明宣德時,尚有戴進。進字文進,畫宗夏、馬、李、劉,亦名盛一時。其弟子甚眾,如吳偉、陳景初、戴泉、張路、吳程、夏芷、何適、王世祥、方鉞、汪質、汪肇、葉澄、陳璣、王儀等皆是也。及清初入關,學北派者,雖尚有人,要不為世所重矣。

又當明清之際,有藍瑛者,字田叔,亦自成一派,卓爾名家。其子藍濤及門人陳璿、王奐、顧星、洪都、禹之鼎、王□□(原文如此)等七人,皆承其法,然唯藍濤與之鼎尚為時重。至其徒黨之弊,徒尚氣勢,無寧淡之致,致南派詆為浙派惡習,而時人亦莫之重也。

清代畫家派別至繁,上之所言,乃其最著。其有飄然世外而畫名並垂不朽者,尚有三人,茲略述之。

石濤上人名道濟,號清湘老人,又號大滌子,明之宗室。明社既屋,抱黍離之憂,隱身空門。與王煙客同時,其畫推為江南第一。然習王派者,見輒卻走,蓋以石濤之畫,自作聰明,無所師承,與王派大相徑庭也。石濤於美人、山水、花卉、翎毛、草蟲無不精通,然貌似拙劣,其實精妙;其俊絕處,殆難以言語形容。故雖見棄於時,而煙容、麓台仍極推尊,謂大江之南無出石師右者。鄙人於大滌子之畫獲覯頗多,(王派流裔甚眾,流弊亦多,如於王畫中尋生涯,必不能得其佳處。即使有成,亦難超乎乾隆以前諸家之上。且其畫之流傳者偽托為多,真跡難得。欲尋其筆墨,鑒其風韻,頗不易見也。)故於其畫之鑒別,亦較他家為確切。其所著《畫語錄》措辭玄妙,頗得窺其旨趣。欲尋其法門,當於畫端之題跋求之,應可領悟而少得其梗概也。

朱耷號八大山人,又號驢屋驢,亦明之宗室而隱於浮屠者也。夙持《八大人覺經》,因以為號。入清抱亡國恨,以畫自娛。其畫兼工山水、花卉,顧與石濤異。亦師子久、雲林,可與四王參究。唯以章法疏淡,形式特殊,故當時不與四王並論。書法亦佳,楷書臨右軍《黃庭經》,草書尤所擅長,故名重一時。蓋亦明逸民之俊出者也。

石溪上人,師法元之王蒙,亦可與四王相參究,唯不似四王之工整,故雖宗派少異,而殊有蟬蛻塵埃之致。

綜觀清代畫家,王派之所以最有勢力者,厥有二因:一、四王之畫,氣魄沉雄,風韻悠遠,源遠流長,誠足楷模一代,此其一也。二、當時言書法者,皆宗鬆雪、香光,言詩者率崇梅村、漁洋、牧齋、竹垞,而四王之畫可與成聯絡之勢,可知文學、美術關係之故,亦風會使然,此其二也。若夫前之所謂帝王提倡於上,徒黨號召於下,遂使靡然從風,此其下焉者也。

當時脫離王派而自名家者,尚有龔賢、樊圻、高岑、鄒喆、吳宏、葉欣、胡慥、謝蓀,所謂金陵八家也。龔賢,字半千,其畫宗董源、巨然,不為王派所影響,學王派者遂詆之為有刻畫之跡,乏風韻。不知王氏之外,豈無所謂風韻耶!斯皆拘於成見,而詆諆異己之過也。

乾隆以後之畫,無派別之可言。蓋乾隆以前,去古未遠,於王派之外,尚能有人自立麵貌,與之抗衡;至乾隆以後,言山水畫者,盡王派之支裔。就其著者,亦王派之高足,而非王派之異黨。如董邦達、董誥父子,錢維喬、錢維城兄弟,張宗蒼、王學浩、王宸,後至於奚岡、戴熙諸人,皆王派中之佼佼者也。而王派之外,則無聞焉,故論清代畫派者,至於乾隆為止也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