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期間,對於千千萬萬個小商小販來說,最大的好消息莫過於中央政府宣布自2008年9月1日起,取消工商兩費,即個體工商戶管理費和集貿市場管理費。多少年來,這種比稅還高的,而且水漲船高,水不漲船也高的惡性收費,已經極大地遏製了全國工商個體戶的經營積極性,造成個體戶數量連年下降,各地農貿市場萎縮。但是,各地工商管理部門的收費指標,卻並不因此而下調,反而大幅度增加,甚至翻番,由此形成惡性循環,如果不及時刹車,停止收費,非致市場水枯魚爛不可。

我們知道,在中國,很多農民都兼做小販,純粹務農,一點生意也不做的農民,是非常少的,工商管理部門的這種無序的收費,很長時間以來,已經成為農民收入下降的一個重要因素,農民要想增收,隻有外出打工一條路。很多地方農村集貿市場,因為無孔不入的工商所的存在,形成百業蕭條的局麵。曾經以呼籲農村問題著稱的李昌平跟我講過,他做鄉鎮黨委書記的時候,當地也是百業蕭條,他下令讓當地的工商所的人不許出來,由鄉鎮給他們發工資,結果一年下來,百業興旺。

也許,在中國改革之初,工商管理部門的設置,有些道理,當時市場剛剛形成,秩序混亂,需要政府出麵管一管,適當地收費也不可避免。然而到了後來,工商部門已經變成了收費養人的一個部門,一個縣的工商管理局,編製幾十個,但人員卻上千,收費指標層層加碼,最基層的工商所,中心任務就是收費,收費養人,養人收費,自我循環,自給自足,而且膨脹發展。其管理市場的職責,已經萎縮到幾乎不存在的地步,工商部門自己和人們看到的,就隻有收費。

工商部門這種狀況,很容易令人想起晚清的厘金局。厘金的收取,是太平天國以來,清政府商稅製度的一個變局。這種既收之於坐商,也收之於行商的貨物值百抽一的製度,極大地改善了因鎮壓農民起義,財政陷於困境的清政府的財政收支狀況。但是,由於厘金不是正規的稅收,因此各地設置機構很隨意,收取費用也很隨意(這一點非常類似於今天的工商收費和工商所的設置),加之各地的既得利益者對收費有著莫名的衝動,厘金很快就成為困商、病商的一大弊政,各地厘金局,也成為民眾痛恨的對象,一有騷亂,厘金局首當其衝。有識之士,一直在呼籲取消厘金,甚至中央政府也有意為之。但由於地方既得利益集團的阻礙,廢厘一直未能實現。

進入民國之後,各地的厘金局,已經變成了收費養人,養人收費的寄生性政府機構,就像魯迅先生描繪的他求學時代所見的一個煤礦一樣,掘出的煤用來抽水,抽了水掘煤,自給自足。不過,跟煤礦不同的是,這種機構害商害民,不僅民不聊生,而且對政府的合法性造成威脅。但是由於跟清末同樣的原因,厘金就是廢不了,甚至麵臨巨大的國際壓力之時,依舊如此。直至北洋政府垮台,厘金才逐步被廢除,各地的厘金局煙消雲散。

事實上,明眼人都知道,所謂工商管理部門,對於中國的經濟和社會而言,就是蠹蟲,對於政府,也是一個贅疣,不僅無用,而且有害。但是,十幾二十年過去,這個蠹蟲加贅疣就是揮之不去,無非是某些既得利益者借各種借口擋著橫著。市場應該管理,但以收費為使命的工商局,卻非去不可。當年民國政府取消厘金,廢除厘金局,不僅工商業大發展,進入近代第二個黃金時代,而且政府來自工商的稅收也大大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