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大街上騎電動自行車的人是越來越多了。可是,近期出台了一個公共政策:電動摩托車標準。對這些騎車的人來說,這可不是好消息。按這個國家標準化委員會製訂的標準,電動自行車今後都變成了摩托車,由非機動車,變成了機動車,以後上路,得按規矩考照,還得進到機動車道行駛。考證難點也許還能克服,但據統計,電動自行車出事故的,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被撞的,在非機動車道上還挨撞,進了機動車道,想必死傷枕藉,以後上路,就得掂量著點了。
當然,最遭殃的還是電動自行車生產廠家,這個擁有兩千多家企業,五百多萬員工的行業,其中絕大多數企業,在這個標準出台之後,也許都要壽終正寢,不再有生產資格。這個標準的出台,道路安全其實隻是一個借口,一個堂皇的借口,在這個借口之下,實際上是摩托車廠家看上了電動自行車龐大的市場,想用電動摩托車取而代之。讓市麵上從此之後隻有電動摩托車,沒有電動自行車。
出台一種產品的生產標準,屬於公共政策的範圍,但是,電動摩托車標準的出台,既不問行業中人,也不管自行車企業的死活,更不管廣大消費者的意願,一屁股就坐在了摩托車廠家一邊。隻要摩托車廠家有利,哪管兩千家工廠破產,幾百萬人失業。至於消費者今後怎麽辦,也不在政策的考慮範圍之內。
這樣的公共政策,我們叫它什麽呢?說得客氣一點,也是添亂的政策。幾方麵都亂,自行車廠家亂,因為他們要破產了;消費者亂,他們一不知該不該去考證,二不知該不該上機動車道;交通管理部門亂,麵對今後湧進機動車道的成千上萬輛電動車,他們不知道該如何應對陡然增加的交通事故;政府有關部門也亂,因為他們也不知道如何應付即將到來的失業工人的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