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提起早前借錢一事,拿來與官員現在家中損失做對比。

眾官陡然驚出一身冷汗。

套路!

中了皇帝的套路!

這幾天被圍城,城池攻破,遭受洗劫,百官以為大明必亡,人心惶惶,很多人做好投降順軍的準備。

不料,皇帝突然如戰神附身,一路狂飆,狂暴殺敵,硬生生誅殺李自成,力挽狂瀾,反敗為勝,保住京師。

這一來二去,百官處在懵逼狀態,考慮事情,沒有之前那麽清晰機智。

而皇帝繳獲近七千萬兩,他們極度意外震驚之下,也被如此巨量錢物,蒙蔽心智。

因此,皇帝叫大家報出家財損失,並做出想彌補群臣的樣子,大多人心中歡喜,不疑有他,報出了家財損失。

何曾想,

皇帝今天竟然不按常理出牌,這是擺下的圈套。

他們懵然無知,一個個自動往裏麵鑽。

如果家中有這麽多損失,那麽此前皇帝借錢時,憑什麽又說兩袖清風,為官清廉,沒有錢借出呢?

而家中損失越多,正說明他們平時絕對不是兩袖清風,肯定不清廉。

朱純臣“祖上留下,不敢動用”的說辭借口,看似有點道理,但皇帝顯然不信,而且直接說出要滿門抄斬的狠話。

朝官們頓時嚇得魂不附體,麵無血色,驚恐萬分,手腳顫抖。

“撲通”“撲通”“撲通”

他們全部跪下。

“陛下明鑒,臣等固然有罪,但罪不至死,何來滿門抄斬一說。”朱純臣仗著是皇親國戚,強烈提出反駁。

“成國公所言甚是,臣一生為官,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啊,也委實未犯死罪,至於家中損失錢鈔,是愚妻私藏,臣全然不知,臣回去必定嚴加懲處,望陛下開恩。”魏藻德哭訴道。

他急中生智,把罪責推給妻子。

“陛下開恩,臣與魏首輔情況相同,妻妾私下收取財物,臣一概不知,回去必將梟殺她們,以示臣精忠報國之心。”

楊士聰更狠,言明要殺妻妾,以保全自己。

百官道出各種理由,一把鼻涕一把淚,訴說冤屈,表達忠心,淒惶哭聲,回**在金鑾殿中。

畢竟是大明頂尖文人,個個能說會道,辯才了得,又在朝堂混久,手握重權,權謀心計無人能比,比鬼還奸猾。

王承恩即刻被百官的言辭與哭嚎感動。

也覺得皇帝變得過於狠厲,太過暴躁與焦急了。

王承恩小心翼翼,提醒一句:“陛下,內憂外患猶在,眼下正是用人之際……”

周陸摸了摸下巴,沒有回應。

王承恩的意思,自己很清楚。

雖幹掉李自成,大部分順軍投降,但內憂外患確實依然嚴重。

內有張獻忠造反作亂,大西北災情蔓延。

外有清軍兵臨城下,加緊猛攻山海關一帶,已連連占領幾個重要軍事堡寨,大明隻能堪堪守住,毫無反攻之力。

而投降順軍與京城守軍人數眾多,但軍糧匱乏。

大戰役又嚴重破壞生產等一些列問題,急需一批大臣幫忙處理。

魏藻德、朱純臣等察言觀色,見皇帝雖說出狠話,但麵色緩和,看樣子並沒動多大的怒意,語氣也是用問句。

越是這樣,他們越是心驚膽戰。

以他們說了解的崇禎皇帝,如果是說氣話,聲嘶力竭罵幾句,說出罪不容誅之類的話,要殺某個官員,但如果百官一同求情,一般最多革職而已。

崇禎氣消,也就過去。

而今天崇禎語氣平淡,語氣從容不迫,卻給人一種強大氣場,金鑾殿中仿佛有一股張力,在層層疊加,越積越重,壓迫得人無法呼吸。

百官戰戰兢兢,麵麵相覷,束手無策。

此時,

站在最前麵的朱純臣,聽到王承恩的話。

王承恩的話,提醒了他。

之前百官商定的對策,是時候徹底發力了。

必須反將皇帝一軍!

不然這樣下去,會讓他們失勢,無法掣肘皇帝的權力,也無法間接控製大明。

如果百官抱團,口徑一致,皇帝不敢對他們怎樣,一向如此。

朱純臣側回頭掃群臣一眼,使了個眼色。

而後,他俯首再次上奏:“陛下,微臣委實冤枉,既然陛下不再信任微臣,懇請陛下撤除微臣官職。”

首輔魏藻德也稽首附和:“微臣身體有疾,無法擔首輔重任,隻願告老還鄉,懇請陛下恩準。”

“微臣年邁,也需告老還鄉,懇請陛下恩準。”

“臣也體力不支……”

百官紛紛提出辭官。

抱團威脅皇帝的意味,漸漸濃鬱起來。

潛台詞是,老子們全部撂挑子不幹,沒人做事,看你皇帝在這內憂外患時刻,能咋辦。

“這……這可如何是好……”

王承恩麵色一變,口中嘀咕。

作為盡忠職守的太監,他不敢越界論政,隻能看著幹著急。

他最怕發生的事,卻果然發生了。

皇帝與百官的矛盾點燃,衝突加劇。

百官看似態度依舊良好,但集體罷官這種方式,明擺著是跟皇帝較勁,用帶著威脅強迫的方式逼宮,讓皇帝做出大讓步。

皇帝一定是快氣死,卻又拿百官沒辦法。

而當王承恩看到皇帝表情時,他很訝異。

皇帝依然似笑非笑,嘴角噙著一絲哂笑,一點不著急,仍在悠哉悠哉抽著煙,像是置身事外的觀眾一樣。

周陸當然不著急,因為心中早有定計,不可能被朱純臣等脅迫到。

他隻是在安靜的看一看,確認一下群臣的站位和力場。

在金鑾殿的百官,此時分成兩部分。

占絕大部分的八九十個,請求辭官。

另有二十來個,站立不動,並且麵有怒氣。

終於有人看不下去,忍不住站出來。

“你們……你們這樣做,是何居心?”

“你們怎能在這種時候逼宮?”

“大明危亡之際,你們還這樣做,其心可誅!”

出來直言斥責的,有工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範景文,還有倪元璐、李邦華等。

他們很憤怒,很著急,但與王承恩一樣,不知如何是好。

百官集體辭職撂挑子,整個國家體係會陷入癱瘓,畢竟大明帝國疆域遼闊,又是多事之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