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錯誤入黨動機的主要類型及其表現
近年來,在各行業、各階層、各年齡段,尤其是在青年學生當中,積極要求加入中國共產黨的熱潮一直長盛不衰。從近幾年中共中央組織部公布的有關統計數字來看,發展黨員數、35歲以下黨員人數以及申請入黨的人數均比前些年有了一定比例的增長。以2009年為例,全國申請入黨人數為2015.6萬人,比上年增加70.7萬人,增幅3.6%。其中入黨積極分子1005.3萬人,比上年增加15.2萬人,增幅1.5%。應當說,積極要求入黨的人數穩步上升是一個可喜的好現象,說明中國共產黨的事業興旺發達,後繼有人。從整體上來看,入黨積極分子群體的主流是積極向上的,表現在他們熱愛黨,熱愛祖國,追求進步,視野開闊,綜合素質有了明顯的提高。應當充分肯定,當前入黨積極分子的入黨動機絕大部分是正確或基本正確的,是抱著發展自己、服務人民、報效祖國、投身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進而實現共產主義的遠大目標而加入黨組織的。
但是,在看到主流的同時,也應清醒地看到,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推進和經濟體製的逐步轉型,各種社會思潮相互激**,社會生活也日趨多樣化、複雜化,這就難免這樣或那樣地影響人們的入黨動機。這裏,讓我們看看某高校對大學生入黨願望、入黨動機問題進行的一次專題調查結果:對於“如果您尚未加入中國共產黨,您有入黨願望嗎?”這一問題,66.2%的被調查者認為自己有入黨願望,居大多數。另外超過1/3的被調查者認為“沒有”或“還沒想好”。至於沒有入黨願望的原因,選擇最多的是“身邊黨員先進性不明顯,部分黨員幹部腐敗”,為62.4%;其次是“對自身發展意義不大”,為22.5%;14.7%的被調查者選擇“黨的理想信念與自身信仰衝突”;12.7%的被調查者選擇“對黨的奮鬥目標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信心不足”。關於入黨動機的調查,采用問卷的方式:“您認為周圍其他大學生積極要求入黨的主要動機是什麽?”這個問題的答案采用多選,這樣可以得到更接近事實真相的數據。從調查可以看出,選擇“增強就業能力”和“謀求仕途發展”的比例最高,說明當前大學生的入黨動機還存在相當多的功利因素。從家庭背景看,來自私營企業主家庭、個體戶家庭和自由職業家庭的被調查者更傾向於對他人入黨動機的功利判斷。來自工人、農民、下崗職工等失業人員、國家與社會管理人員家庭的被調查者正麵評價比例更高一些,來自教師和科技人員家庭的被調查者則更多地傾向於入黨是為了增強將來就業的砝碼。在入黨願望和入黨動機上,大學生顯示多方麵的思考角度和價值追求,價值觀更趨多元化,這與我國向市場經濟體製轉變對當代青年思想的影響有關,反映了時代變化對青年學生價值觀的影響。這種時代變化同時也與青年學生的家庭影響和置身其中的具體環境有明顯的關聯關係。
由於人們的認識水平、思想覺悟、工作環境、個人的成長經曆和生活環境的不同,每個要求入黨的人的入黨動機也不盡相同,有正確的,也有不正確的;有清醒的,也有不清醒的;有主動的,也有被動的;等等。當然,還有幾種情況交織一起,同時出現或交替出現的。不正確的入黨動機,是指其爭取入黨的內在原因和目的完全是出於個人利益的某種考慮,把入黨看作是謀求私利的一種手段或途徑。我們必須看到,黨執政以後,由於地位的變化,客觀上一些人的入黨動機也不那麽端正了。如有的人爭取入黨是為了從權力和社會地位等方麵受益。有的是認為有了“共產黨員”這個政治招牌,臉麵光彩,辦事方便,比一般群眾“吃得開”,能得到相當多的“好處”;有的是為了打通“當官向上爬”的渠道,想的是入黨可以得到黨組織的信任和重用,更容易得到提升;有的把入黨看成是脫離艱苦工作崗位的“捷徑”,想的是入黨就可以從事更多方麵的工作,更有機會調換到稱心如意的崗位,不在一線吃苦流汗;有的則是為了追求理想職業,想的是入了黨,在軍隊複員或大學畢業分配時條件優越,可以比非黨群眾找到更好的工作;還有的是為了提高自己在社會中的“知名度”,想的是入黨更榮耀、受尊重,等等。概括起來一句話,這些人的入黨動機是為了謀私。這種個人主義的入黨動機完全背離了中國共產黨人的遠大理想,與黨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和共產黨員的光榮使命是格格不入的。因此,每個要求入黨的同誌都應該認識到,不正確的入黨動機是爭取入黨的絆腳石,是束縛個人政治進步的繩索。隻有掃清這些障礙,才能加速自己前進的步伐。
還有一些申請入黨的同誌,其入黨動機雖然不完全是為了謀取私利,但也存在不正確的成份。通常的表現是:有的認為,中國共產黨作為執政黨,是領導中國各項事業的核心力量,能加入這樣的黨是光榮的,但很少想到自己入黨後應該承擔的責任和義務;有的感到,如今自己生活富裕或者工作成績的取得是黨的好政策帶來的,出於樸素的感情,為報答恩情而要求入黨,但很少想到為使自己的人生更有意義,更要堅定共產主義信仰;有的看到周圍的同事、同學、朋友或者兄弟姐妹都在積極要求入黨,或者周圍已經有不少人加入了黨組織,便覺得自己對“入黨這個事”不能再無動於衷,卻很少想到自己的這種政治追求是否發自內心,是否源於個人政治進步的真誠需要,等等。對於有這些思想的同誌來說,盡管不是完全出於個人利益所求,但也需要通過學習不斷端正入黨動機。重要的是,要把對黨的樸素感情加以升華,把入黨的政治榮譽感變成為共產主義奮鬥的使命感,從而推動自己切切實實為共產主義信仰而入黨,為實現人民根本利益、創造人民幸福生活而入黨。
當然,還有其他形形色色的不正確的入黨動機。為了便於討論,我們在這裏將現實中比較常見、較為典型的不正確的入黨動機歸納為四種主要類型:功利型、虛榮型、從眾型和被動型。下麵,分別進行分析。
一、功利型入黨動機
現階段,在改革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條件下,社會階層的變化越來越複雜,人們的身份角色變化加快,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越來越呈現多元化、實用化趨勢。由於中國共產黨的執政地位和作用,仍然會有一些“醉翁之意不在酒”的“積極分子”抱著功利型入黨動機希望加入到黨的組織中來。主要表現在入黨動機上的功利主義和實用主義。
這些人或把入黨單純定位為提高能力和鍛煉自我的機會,或把入黨異化為追求個人發展,打造擇業就業競爭資本的功能性手段。據某個大學的統計資料顯示,目前該校大學生中有入黨願望的人約占大學生總人數的45%,已向黨組織遞交入黨申請書的約占25%,“入黨熱”呈上升趨勢。有的院校把“外語熱”、“計算機熱”和“入黨熱”並列為“三大熱門問題”;還有一些大學生把“組織問題”列為大學生“三大問題”(組織問題、婚姻問題、職業問題)之首。當然,大學生中出現“入黨熱”現象並不是壞事,但問題是不少大學生的入黨動機有較明顯的功利化、實用化傾向。這又可細分為兩種類型:
一種是“急功近利”型。最近幾年,隨著大學畢業生人數的增加,就業難的矛盾越來越突出,有些用人單位為了體現對人才素質的要求,紛紛亮出了自己的“硬指標”,非黨員不錄用。特別是一些政府部門在錄取公務員時,對這個問題的限定更為明顯。在這樣一種情勢下,黨員的原色正在漸漸地失去,正在演變成一種官場“道具”和就業“外力”,有些入黨積極分子特別是部分青年學生存在著入黨便於求職就業的招牌心理,這是很讓人擔心的。由於當前嚴峻的就業形勢以及一些單位在選拔人才時對政治條件
的苛求,一些青年學生便希望用“共產黨員”這個招牌去做自己求職就業的“敲門磚”。部分大學生的入黨動機是為了畢業後找工作時增加一個“砝碼”,為了在評優評先中得到實惠,在就業競爭時找到個好的部門或單位,能夠得到領導賞識和重用,認為在學校入黨相對容易,可為將來走向社會、獲得權力、牟取利益創造條件。為了達到盡快實現程序上的組織發展,他們積極而迫切地向黨組織表達入黨意願,緊密跟隨和接觸黨務工作者,具體表現出行為上的“入黨前一身汗,入黨後躺著幹”的特點。
二是“深謀遠慮”型。一部分人存在著入黨可以為今後仕途發展獲取資本的投機心理,他們認為入不入黨也許對現在無礙,但黨員資格卻是今後自己進一步發展所必備的“資本”,要為以後的仕途順利而入黨;入黨可以為自己未來的名、利、權等方麵獲取政治資本和實惠。受社會腐敗風氣的侵擾,“入黨→從政→謀利”的成長思維路徑,或深或淺地在這些人的腦海中根植。另外,他們認為,入黨可以更有機會被選拔為幹部,能在評獎評優時特殊加分,會影響畢業檔案中“政治思想”和“道德修養”方麵的評定——這樣的複合功能更加激發了一些青年學生的入黨追求動力。部分人為取得“黨票”,表現為在某一階段追求動力較足,一旦在組織上入了黨,便認為萬事大吉,放鬆了對自己的要求。
錯誤的思想認識,必然導致錯誤的行動。很顯然,這樣的入黨動機是同黨的性質和宗旨相違背的。吸收這樣的人入黨肯定會損害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損害黨的形象和威信。抱有這樣的入黨動機的人,不可能按照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也許為達到自己的目的,有暫時的收斂和“積極表現”,但一旦組織上入了黨,就“船到碼頭車到站”,不可能具備持久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也不可能有為黨的事業而奮鬥終生的精神。因此,我們決不能發展抱有這種入黨動機的人加入黨組織。
中國共產黨是執政黨,這就意味著它握有大大小小的權力。如果有人濫用權力,把權力作為謀私的工具,而又缺乏監督機製,權力的作用就會走向反麵。黨內一些腐敗分子的所作所為,就是這樣玷汙了人民的權力。有功利性入黨動機的人利己思想較重,患得患失,缺乏應有的社會責任感和曆史使命感,缺乏成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在重大任務或急難險重的時刻,很難經受住考驗。有些人以為入黨本身就意味著獲得更大的個人利益,在他們看來,入黨是為了做官,一旦做了官,就可以謀私,這種入黨動機驅使一些人采取不正常的手段和途徑達到入黨的目的。比如:“拉關係,走後門”,或用趨炎附勢、阿諛奉承的手段,在榮譽、利益麵前采取“爭、搶、拿、要”的態度,在困難、犧牲麵前采取“推、避、退”的態度。這種人一旦混進黨的隊伍,就有極大的危險性,他們如果掌了權或有了適宜的環境,就會暴露其真麵目,個人主義極度膨脹,或散漫放縱,或以權謀私,嚴重者,甚至會走上犯罪的道路,給黨和人民的事業造成損害。現實生活中,我們也可以看到,有這種入黨動機的人,在改革開放的新形勢下迷失了自己,甚至走向了黨和人民的對立麵,成了可恥的罪人。究其原因,就是他們扭曲了入黨動機,把入黨、把當官看成了謀取私利的工具。福建省政和縣原縣委書記丁仰寧曾經直言不諱地講:“當官不發財,請我都不來。”如果我們的黨員都持這樣一種心態,把入黨、當官看成發財的工具,一個黨員的黨性何在?讓這樣的黨員混跡於我們的隊伍內,實乃中國共產黨的恥辱!作為一個黨員,隻有為人民服務的權利,沒有享受任何特權的權力,這是由黨的性質所決定的。作為一個黨員,隻有像雷鋒、王進喜、焦裕祿、孔繁森、牛玉儒、鄭培民、任長霞、錢學森、吳大觀、楊善洲、沈浩、李林森等優秀共產黨員那樣,才能贏得人民群眾的真正尊敬;否則,像成克傑、胡長清、王寶森、王懷忠、陳良宇、杜世成、黃勝等腐敗分子那樣,隻能遭到人民群眾的唾棄。“共產黨員”不是“敲門磚”,也不應該淪為“敲門磚”。入黨,就是為了更好地為人民服務,這應該成為每個黨員永遠恪守的政治信念和行為準則。
二、虛榮型入黨動機
有些申請入黨的人認為“共產黨員”是一個光榮的稱號,入黨後有利於提高自己的身價。比如有的人存在“入黨是一種榮譽,這可以讓自己在政治上鍍金,可以為自己的人生增光添彩”的認識。尤其是部分青年同誌,他們覺得自己幹了不少工作,表現也不錯,應該被發展入黨,以得到周圍人們更多的認可,從而能夠滿足他們在熟人麵前“自我顯擺”的麵子心理。有這種心理的人認為,入了黨,就能夠在親朋好友麵前顯示自己“有能耐”、“有本事”,從而滿足個人的那點虛榮心。有這種動機的人入黨要求強烈,但信念不堅定,缺乏持久力,個人情緒波動比較大。
對這種入黨動機,可以從兩個方麵來作具體分析。一方麵,在當今一些黨員形象“大打折扣”的氛圍下,認為“做一個黨員光榮,所以要入黨”,這是難能可貴的。起碼表明其對黨的敬仰、熱愛和信任,以及對“共產黨員”這一光榮稱號的向往和追求。這種入黨的願望是好的。另一方麵,持有這種認識的同誌入黨以後,很可能會成為隻享受榮譽,而不願意付出努力的黨員。這顯然是不符合黨員標準的。所以,必須對他們加以引導。要讓他們深刻地認識到,“共產黨員”這四個字之所以光榮,就在於它意味著“先鋒戰土”的神聖責任和義務,而不在於這個名詞本身。“先鋒戰士”聽起來光榮,做起來卻不容易。共產黨員要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以身作則,身體力行,始終密切聯係人民群眾,腳踏實地,帶頭苦幹;要吃苦在前,享受在後。無論在炮火紛飛的革命戰爭年代,還是在改革開放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時期,共產黨員都要以黨和人民的事業為重,擺正個人與人民群眾的關係,做人民群眾的公仆;共產黨員在危難的時候,要挺身而出,衝鋒在前;在困難和任務麵前,要勇挑重擔,把困難留給自己,把方便讓給群眾,為了黨和人民的利益,甘願無私奉獻;共產黨員在學習、工作和生活中要起先鋒模範作用,要以黨章嚴格要求自己,以自己的言行踐行莊嚴的入黨誓言。所以,入黨意味著一種責任、一種義務、一種犧牲和奉獻。
對黨的各級組織來說,要通過教育、引導,使懷有虛榮型入黨動機的人正確審視自己的思想認識,逐步樹立正確的入黨動機。具體來說,要明確下述三個方麵的道理:
首先,要明確,入黨意味著要比一般群眾多吃虧。爭取入黨,就要為黨和人民群眾的利益不怕吃虧。因為中國共產黨除了工人階級和全體人民的利益之外,沒有自己的特殊利益。黨員個人利益的實現,包含在黨和人民利益的實現之中。這表明,中國共產黨是承認黨員正當的個人利益的,並且要盡量保護和關心黨員的個人利益;同時,又強調共產黨員必須堅持黨和人民的利益高於一切的原則,當二者發生矛盾時,要毫不猶豫地以個人利益服從黨和人民的利益。
其次,要明確,入黨意味著比一般群眾多挑重擔。因為中國共產黨是工人階級的政黨,黨的奮鬥目標,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都代表了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和願望。因此,共產黨員從來就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腳踏實地地工作,努力為人民多做貢獻,作為自己的行動準則。特別是中國共產黨成為執政黨以後,黨承擔起了更大的責任,共產黨員隻有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黨的事業多做貢獻的義務,而沒有謀取任何私利的權利。當前,我們正在為奪取全麵建成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鬥,其目的是為了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為了人民生活的進一步改善和國家的更加富強,歸根到底是為人民謀利益。所以,那種“隻講索取,不講貢獻”的人
,是不能加入到黨的行列中來的。
第三,要明確,入黨意味著比一般群眾多做犧牲。爭取入黨,就要具備為黨和人民的利益而勇於犧牲自我的精神。在戰爭年代,中國共產黨處於敵人的包圍之中,在激烈的階級大搏鬥中,共產黨員隨時都可能流血犧牲。是不是勇敢,怕不怕犧牲,這是衡量一個共產黨員是否合格、是否優秀的最起碼條件。今天,我們雖然處在和平建設時期,但是,國外敵對勢力入侵的危險依然存在,一些敵對勢力西化、分化我們的圖謀一刻也沒有停止;國內階級鬥爭在一定範圍內還存在著,有時還可能激化。另一方麵,即使在同自然界作鬥爭的過程中,也可能會發生各種意想不到的災禍和事故。因此,革命戰爭時期的那種為黨和人民事業舍生忘死的精神,今天不僅依然需要,而且從某種意義上說還更需要。在現實生活中,許許多多的共產黨員在生與死的考驗麵前,用他們的實際行動作出了最好的回答,為廣大黨員樹立了光輝的榜樣。因此,在各種嚴峻的考驗麵前,爭取入黨的同誌都應該學習這種無私無畏的獻身精神。那種貪慕虛榮,在危急關頭經不起考驗,畏難退縮當逃兵、拖後腿的人,是有辱於“共產黨員”這個光榮稱號的,根本就沒有資格做共產黨員。
無數事實證明,如果沒有一點獻身的思想準備和實際行動,在工作艱苦、環境險惡,在國家利益、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發生矛盾的情況下,就會在思想上動搖自己的入黨信念。事實上,那些把入黨膚淺地視為“光榮”的人,在一段時間內也會表現出迫切要求入黨的強烈願望,但是這種**往往是“三分鍾熱度”,缺乏耐心、耐性和耐力。持有這種入黨動機的同誌,應該在黨組織的幫助下,加強理論學習和社會實踐,真正懂得共產黨員的“光榮感”和“自豪感”是與努力奮鬥和無私奉獻緊密聯係在一起的。沒有使命感和責任感,也就談不上光榮感和自豪感,因此,要把“光榮感”和自豪感建立在奮鬥、奉獻的思想準備和實際行動基礎上,用黨章規定的黨員標準來嚴格要求自己,爭取早日成為一名名副其實的共產黨員。
三、從眾型入黨動機
“從眾”就是放棄自己的獨立思考而使個人的言行同眾人的言行取得一致。社會心理學認為,同輩群體之間在心理誌趣上有較強的示範和感染作用,在行為選擇上會出現從眾附和、跟風隨流的傾向。有些人在行為習慣上喜歡張揚和認同共性,壓抑甚至貶低個性。這種從眾心理和行為表現在生活、工作的方方麵麵,包括對政治生活的影響。比如,在當前大學校園中,“入黨熱”集中表現在低年級的班級集體遞交入黨申請書的現象。再比如,在軍營中也有類似現象,“入黨熱”集中表現在那些剛剛入伍的新戰士身上。這種類型的入黨主體在動機上表現為競相攀比或被動應付。他們大多沒有從實質上理解黨員的政治責任和應承擔的社會義務,而是基於“別人寫入黨申請書,我也寫,否則顯得太落後”,“這樣可以滿足父母和親友的期待”等等從眾或攀比心理。這是一種非常缺乏理性的“從眾”表現。
調研中發現,有些青年同誌看到別人申請入黨,自己也跟著寫了申請書,而實際上並沒有把自己要求入黨的真實動機考慮清楚。一些人看到自己周圍一些政治上要求進步、業務成績突出的同事、戰友或同學提出入黨申請,特別是有些條件比自己差的都提出了入黨申請後,受從眾心理的影響,覺得自己也理所當然要申請入黨,他們感到如果自己不提出入黨申請,似乎麵子上過不去,因此也向黨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另有一些人,工作在黨政部門,領導、同事絕大多數都是共產黨員,認為自己如果不入黨,在工作和與人相處中感到“有點孤獨”、“不方便”、“不自在”,因而也提出了入黨申請。很顯然,上述這種從眾型入黨動機,也是不正確的。
對懷有從眾型入黨動機的同誌,我們在這裏隻能奉勸一句:沒有為共產主義奮鬥終生的思想意識和行動準備,還是不要盲目地加入黨的組織。從黨組織這方麵來講,中國共產黨也不歡迎這種缺乏政治覺悟、懵懂無知的人!
四、被動型入黨動機
與從眾型入黨動機相似,有一部分人的入黨動機是出於家庭及其他社會成員的壓力。他們申請入黨不是基於個人思想覺悟提高後的主動要求,而是受到來自家庭或社會上有關方麵(如父母、老師、上級領導、同事、朋友等)的壓力而作出的被動選擇。一種人是,家庭成員中上至父母、下至兄弟姐妹或是配偶都是黨員,在他們的影響和“鼓勵”下,覺得不入黨矮人一截(也有的人是怕家人無休止的“提醒”),也就“無奈地”提出了入黨的要求;還有一些同誌,在工作、學習上表現確實不錯,黨組織就找其談話,做其思想工作,希望其在政治上有所追求,因此,他們在沒有任何思想準備的情況下被動地寫了入黨申請書。可見,這部分人在思想、行動上均表現出被動性。
很明顯,抱有這種入黨動機的同誌申請入黨並非完全出於自覺自願,而是在外在的無形壓力之下的一種被動的表達。實際上,這種類型的人申請入黨,也和“從眾型”那類一樣,帶有很大的盲目性。他們對中國共產黨是個什麽樣的黨,自己為何要加入這個黨,入黨以後做什麽、怎麽做,並沒有經過認真思考,因此,他們的所謂“申請”隻能是被動的,也不可能產生創造入黨條件的正確導向和內在動力。這些同誌往往在提出入黨申請後,隻是靜靜地等候黨組織去找他,去發展他,而缺乏積極主動爭取的態度,缺乏堅實的思想基礎,入黨的要求也不可能強烈,更不可能持久。有這種入黨動機的同誌,行動上不積極不努力,也不可能以黨員標準自覺要求、約束自己,更有甚者,抱著一種“有棗沒棗打三竿”的心態,連形式上的基本要求都不一定做得到。如果抱著這種不正確的入黨動機加入黨組織,就不可能真正成為有黨性覺悟、有奉獻精神的先鋒戰士,其個人的行為表現就很難達到一個合格共產黨員的基本要求,甚至會與黨的性質、宗旨和奮鬥目標背道而馳,最終給黨和人民的利益帶來損害。顯然,抱有這種入黨動機的同誌是不能加入黨組織的。
一方麵,黨組織對於抱有這種類型入黨動機的同誌,要滿腔熱情,給予教育、引導和幫助,促使他們不斷加深對黨的認識,逐步端正自己的入黨動機。另一方麵,作為要求入黨的本人,要通過學習,切實加深對黨的認識,培養並增強積極進取的觀念,要相信自己,不斷提高和完善自己,走出人雲亦雲、人從亦從的心理模式。要加強理論學習和實踐鍛煉,認真想一想自己為什麽入黨,入黨後做什麽、怎麽做,變被動為主動,變外在壓力為內在動力,真正提高申請入黨的自覺性、堅定性。
上述四種類型的入黨動機,無論是哪一種類型,都不是憑空產生的,除了主觀上的原因外,還源於黨的地位和作用的影響。所以,要避免或減少各種不正確的入黨動機,除了幫助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端正入黨動機外,更應按照“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要求,從各個方麵加強和改進黨的自身建設,特別是黨的思想建設,形成健康向上的思想環境、理論環境。要對廣大要求入黨的同誌加強教育和引導,不斷“淨化”他們的入黨動機,使他們從個人主義的小圈子裏跳出來,在學習和實踐中洗滌私心雜念,逐步樹立起“入黨為公、入黨為國、入黨為民”的思想。要通過教育和引導,讓“虛榮者”真正“光榮”起來;讓“從眾者”獨立思考,做出自己的判斷;讓“被動者”化被動為主動;讓“功利者”勞而無“功”,無“利”可圖。同時,要加強對每一個入黨積極分子的考察、監督,加大對入黨動機不純或錯誤的人的甄別和淘汰力度。這樣,才能把更多的入黨積極分子培養成合格的共產黨員,才能確保黨員隊伍的先進性和純潔性,確保黨員隊伍的高素質。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