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現階段影響入黨動機的環境因素分析

我們現在來分析一下現階段影響入黨動機的環境因素。

大家知道,與革命戰爭年代相比,中國共產黨今天所處的地位和時代環境發生了根本變化。經過多年的奮鬥,黨的黨員隊伍,黨所處的地位和環境,黨所肩負的任務,都發生了重大變化。中國共產黨已經從一個領導人民為奪取全國政權而奮鬥的黨,成為一個領導人民掌握著全國政權並長期執政的黨;已經從一個在受到外部封鎖的狀態下領導國家建設的黨,成為在全麵改革開放條件下領導國家建設的黨。近些年來,新黨員的數量大幅度增加,幹部隊伍新老交替不斷進行,一大批年輕幹部走上領導崗位。這給黨的發展壯大帶來了新活力,也對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純潔性建設提出了新的挑戰。這是我們在分析影響入黨動機的環境因素時,應該首先把握的總體特征。對此,胡錦濤同誌在慶祝建黨9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全黨必須清醒地看到,在世情、國情、黨情發生深刻變化的新形勢下,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提高拒腐防變和抵禦風險能力,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麵臨許多前所未有的新情況新問題新挑戰,執政考驗、改革開放考驗、市場經濟考驗、外部環境考驗是長期的、複雜的、嚴峻的。精神懈怠的危險,能力不足的危險,脫離群眾的危險,消極腐敗的危險,更加尖銳地擺在全黨麵前,落實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任務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繁重、更為緊迫。”習近平同誌2012年3月1日在中央黨校春季學期開學典禮上的講話中,也對此作了深刻的論述,他指出:“現在,我們黨的隊伍總體上是純潔、團結、有戰鬥力的,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不斷取得偉大成就的根本保證。但是也要看到,在深刻變化的國內外環境中,管黨治黨的任務越來越艱巨,如何保持黨的純潔性也麵臨不少新情況新問題。特別是胡錦濤同誌在講話中指出的理想信念不堅定、作風不正、原則性不強、為政不廉等不符合黨的純潔性要求的問題,在一些黨員和黨的幹部中不同程度地存在,這必然影響黨在人民群眾中的威信和削弱黨的戰鬥力。我們要從保證黨永不變色、保證國家長治久安的高度,從應對新形勢下黨麵臨的風險和挑戰出發,充分認識保持黨的純潔性的極端重要性和緊迫性,不斷增強黨的意識、政治意識、危機意識、責任意識,為保持黨的純潔性而不懈努力。”也就是說,我們在認識到黨所處的地位和環境的變化的同時,還要認識到黨自身的狀況也發生了深刻變化。這些變化,使黨的自身建設麵臨著諸多有利因素,也麵臨著新的挑戰和新的考驗。隻有正確認識黨所處的國際、國內環境和黨自身狀況的深刻變化,以及這些變化對黨的建設尤其是思想建設所產生的影響,才能正確地分析、深刻地把握入黨動機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一、國際環境的深刻變化對入黨動機的影響

進入21世紀,國際局勢發生著深刻的變化。這集中表現為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曲折發展,綜合國力競爭日趨激烈,各種思潮相互激**,敵對勢力加緊對我國進行滲透和破壞活動。

從執政黨思想建設的世界環境來看,當前,世界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等發生了重大變化。世界正在向多極化發展,經濟全球化的進程加快,科學技術的進步更是日新月異。在這種情況下,人們的思想日益呈現出多元化的狀態,使人們接觸種種不良思想和價值觀的機會大增,在辨別真偽與是非難度加大的情況下,容易造成一部分人迷失自我和思想混亂。這也就不可避免地影響到入黨動機問題。因此,中國共產黨要始終走在時代前列,帶領人民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首先必須科學認識和判斷黨所麵臨的國際形勢,正確應對時代提出的巨大挑戰。

(一)世界格局多極化進程對入黨動機的影響

上個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蘇聯、東歐劇變後,兩極對立的格局被打破,國際關係發生了重大而深刻的調整,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的主題。世界由兩極走向多極,各種政治力量相互製衡和依存,有利於推動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有利於世界的和平、安全與穩定,符合世界各國人民的根本利益。這樣的形勢給我們提供了一個難得的機遇,使我們能有更多的時間發展自己。但是,在世界多極化的進程中,不公正不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舊秩序沒有根本改變,影響和平與發展的不確定因素在增加。傳統安全威脅與非傳統安全威脅的因素相互交織,恐怖主義危害上升,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有新的表現。民族、宗教矛盾和邊界、領土爭端導致的局部衝突時起時伏,世界還很不安寧,並非“平安無事”。同時,由於國際共產主義運動遭受嚴重挫折,社會主義力量在世界政治中的地位和作用發生了重大變化。在這種國際背景下,蘇東劇變之後,一些西方國家和敵對勢力加緊了對社會主義中國“西化”、“分化”的戰略圖謀,企圖用他們的那一套政治觀點、意識形態和生活方式影響中國、改變中國。另外,蘇東劇變和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出現的嚴重曲折,也使一些黨員的政治信仰發生了不同程度的動搖,部分人的入黨動機也發生了偏差。“疾風知勁草,烈火見真金”。在這樣的大背景下,能否正確認識社會主義的前途和未來,從而堅決抵製敵對勢力“西化”、“分化”的戰略圖謀,對入黨積極分子和黨員是否具有正確的入黨動機,確實是一種“大考驗”。

(二)經濟全球化進程不斷加快對入黨動機的影響

經濟全球化從本質上講是人類進步的表現,是生產力發展的必然趨勢,是不可阻擋的曆史潮流。經濟全球化使各種生產要素的跨國流動和配置日益加快,各國經濟間的相互聯係、相互依賴、相互影響越來越突出,並越來越深地卷入到統一的世界市場體係之中。這一方麵有利於促進技術、資金等生產要素在各國間的流動和配置,但同時它也使各國經濟更加廣泛、更加深刻地受到國際經濟運行的影響;另一方麵,經濟全球化趨勢使世界上長期存在的兩種社會製度的矛盾和競爭、兩種意識的對立和衝擊、兩種生活方式的比較和影響,一下子在空間上拉近了距離。參與經濟全球化是新世紀中國發展的必然選擇,中國加入世貿組織,是當代中國共產黨人在全麵、正確分析國內外形勢的基礎上,為加快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作出的戰略決策,符合中國的根本利益和長遠利益,是促進中國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必然選擇,是中國對外開放進入一個新階段的重要標誌。但經濟全球化不是一頓“免費的午餐”。主導這一進程的西方發達國家,必定在經濟全球化的背後,極力兜售他們的政治觀點、價值觀念、文化傳統。在兩種社會製度的競爭中,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還不能明顯看出社會主義對資本主義的比較優勢的情況下,如何保證全黨堅定共產主義理想和社會主義信念不動搖,是黨的思想建設的一項艱巨任務。在兩種意識形態的對立中,資產階級意識形態對無產階級意識形態的衝擊和侵蝕由於經濟全球化而更嚴重了,在這種情況下能否教育全黨堅持馬克思主義理論不動搖,是一個重大的課題。在兩種生活方式的比較中,西方一些腐朽的生活方式對人們的**力相當大,如何教育黨員克服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價值觀的侵蝕,堅持艱苦奮鬥的精神和無私奉獻的價值觀,樹立正確的入黨動機,是黨的思想建設的又一難題。

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後,正在更大範圍和更深程度上參與經濟全球化,這既是機遇,也是挑戰。對每—個中國共產黨黨員以及每一個入黨積極分子來說,能否抓住機遇、用好機遇,做到利大於弊,在同經濟全球化相聯係而不是相脫離的進程中,以實際行動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進程,這也是擺在麵前的一種“大考驗”。

(三)各種思想文化相互激**對入黨動機的影響

20世紀發生的科技革命,標誌著人類從機器大生產時代進入到以信息技術為核心的自動化生產時代。特別是90年代後,世界科學技術發生了新的重大突破,以信息技術、生物工程為代表的現代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為生產力和社會的發展開辟了新的廣闊前景,成為世界經濟社會發展新的增長動力和國家強盛的決定性因素。我們完全有理由、有信心宣稱:在當今世界科技出現新的重大突破,為世界生產力的發展打開了新的廣闊前景的形勢下,當今的社會主義中國完全有條件、有能力去追趕世界科學技術發展的潮流,實現中華民族的更大發展。但是必須看到,在科學技術的發展過程中,發展中國家處於先天不利的地位,這要求我們必須積極借鑒國外一切好的經驗和運用好我們自己的經驗,依靠科技創新和製度創新,力爭在世界占據更為有利的位置。

在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和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的情況下,世界思想文化領域也呈現出錯綜複雜的新態勢,各種思想文化、意識形態、社會思潮、精神力量相互交織,相互激**,特別是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為各種思想文化的傳播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條件。這一方麵有利於各種思想文化相互學習、交流和借鑒,有利於先進思想文化在比較和吸收各種優秀思想文化成果的基礎上發展完善自己;另一方麵,一些錯誤的、落後的思想文化也大量滲入到中國,敵對勢力更是利用各種手段推行西方的意識形態和價值觀念,嚴重衝擊了我國的思想文化陣地,對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以及黨員思想道德建設造成了消極影響。

信息高速公路、多媒體技術,特別是因特網的飛速發展,使我們在享受人類共同文明成果的同時,也不可避免地受到西方國家非馬克思主義、反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的侵蝕。互聯網的產生和發展,是信息傳播技術領域帶有根本性的變革。隨著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互聯網作為信息傳播新的媒體對人們的生活、學習、思想等方麵起著越來越廣泛的影響。如,互聯網目前還是以西方語言為主導,英語文化在網上居於“霸權”地位,進而使得當今世界麵臨單一文化的威脅,容易導致長期沉溺於互聯網的人們特別是青年一代對母語和本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淡漠。近些年,西方一些敵對勢力利用其對信息傳播的控製,極力向世界特別是堅持社會主義的中國宣傳它的政治製度和思想文化,進行文化滲透和和平演變,對我國思想文化戰線形成巨大的衝擊。又如,互聯網上的信息良莠不齊,既有大量有價值的信息,也充斥著許多黑色、黃色、暴力等有害信息。青年人好奇心強而自製力弱,這些垃圾信息很容易把他們引入歧途;網上隱形角色失範,易於導致自我放縱,不道德和違法行為時有發生。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人們尤其是青年人的入黨動機。

目前,互聯網已成為重要的輿論陣地和國際輿論鬥爭的新領域。西方敵對勢力把它當作進行意識形態及文化滲透的工具,一些西方國家利用手中掌握的高新技術,大規模、有組織地對我們進行反社會主義、反馬克思主義的政治宣傳,通過網絡向我們輸出黃、賭、毒、暴等有害數據信息,對我們進行多方位、全天候的思想意識侵襲,妄圖搞亂我們的思想陣地。所有這些,都要求我們通過理論武裝和思想教育,提高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來積極探索解決新的世界政治經濟文化基本問題的本領,更好地參與國際競爭。因此,在網絡時代這個新背景下,如何堅守思想陣地,不斷增強免疫力,防止在錯綜複雜的鬥爭中迷失方向,樹立和保持正確的入黨動機,就成為廣大黨員和積極要求入黨的同誌必須認真麵對的一個課題了。

二、國內環境的深刻變化對入黨動機的影響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國內環境發生重大變化,新情況新問題層出不窮。進入21世紀,我國進入了全麵建成小康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加快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新的發展階段。充分認識和準確把握中國社會已經和正在發生的深刻變化,積極探索新形勢下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的有效途徑,是中國共產黨必須認真思考和解決的重大課題。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伴隨著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斷發展的進程,我國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麵都發生了複雜而深刻的變化,經濟成分和經濟利益多樣化、社會生活方式多樣化、社會組織形式多樣化、就業崗位和就業方式多樣化趨勢日趨明顯。這些變化,反映到黨內生活中,不同程度地影響著黨員的思想觀念和行為方式,也必然影響著入黨動機問題。

(一)市場經濟的負麵給入黨動機帶來的影響

以中共十八大召開為標誌,現階段中國的經濟和社會發展已進入全麵建成小康社會並向基本實現現代化邁進的新的發展階段,生產力、供求關係、體製環境和對外經濟聯係都已經發生了新的變化。我們要在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中進一步加快經濟的發展,要在推進工業化的同時推進國民經濟信息化。經過改革開放以來這些年的發展,我國改革進入攻堅階段,發展處於關鍵時期。那些過去小心繞開或者隱蔽的各種棘手的矛盾和問題,正在開始顯現出來,各種矛盾相互交織,呈現出錯綜複雜的局麵。比如,在思想意識領域,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一方麵增強了人們的競爭意識、效率意識、民主法治意識和開拓創新精神,另一方麵給人們的政治思想觀念、價值觀念和義利觀念帶來不小的衝擊,也給樹立正確的入黨動機帶來了嚴峻的挑戰。對此,習近平同誌在中共十八屆二中全會上作了強調:“當前,國際形勢依然複雜多變,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依然艱巨繁重,我們具有做好工作的許多有利條件,但也麵對著許多嚴峻挑戰。全黨同誌要增強憂患意識和風險意識、保持清醒頭腦”。“要進一步加強黨的建設,突出黨要管黨、從嚴治黨,增強自我淨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全麵加強黨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反腐倡廉建設、製度建設。對黨內存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不能視而不見,不能回避,不能文過飾非,必須下大氣力加以解決。要持之以恒抓好改進工作作風各項工作,建立健全管用的體製機製,不斷取得人民滿意的成效,以此帶動黨的建設各方麵工作。”

改革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背景下,入黨動機麵臨著哪些負麵的影響呢?概括起來看,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麵:

其一,對外開放和發展市場經濟使黨員的理想、信念遇到了新的挑戰。在改革開放和發展市場經濟過程中,一些資產階級腐朽的東西乘機而入,資產階級的人生觀、價值觀和生活方式對我們傳統的理想信念教育產生了巨大的衝擊,有一些意誌不堅定的黨員放棄自己的政治信仰和追求,甚至有一些人出賣黨的利益、一些人成為資產階級思想的俘虜!

其二,市場經濟的求利性使黨的宗旨受到了嚴重的衝擊。市場經濟追求最大的經濟利潤,極有可能導致“一切向錢看”的思想蔓延,使黨內一些意誌

薄弱者滋生拜金主義,把追逐金錢作為人生目標,隻講索取,不講奉獻,背離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

其三,市場經濟的等價交換原則,一旦滲入黨內政治生活,就會使黨員價值觀念扭曲,使黨內政治生活關係商品化。

其四,市場經濟的競爭性,可能使一些人不顧職業道德和社會公德,甚至損害國家、集體和他人的利益,謀求個人的私利,這就給職業道德和社會公德教育提出了新課題。

思想意識領域麵臨的上述新情況新問題,必然影響到入黨動機問題。因此,必須高度重視,認真研究解決。要在改革開放和社會發展的新階段中,正確處理和解決各種矛盾和問題,促進改革開放的健康發展,順利實現黨的執政目標,無疑要進一步加強黨員隊伍思想建設,通過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純潔性建設,提高黨的隊伍的整體素質,進一步增強拒腐防變和抵禦各種風險的能力。

(二)“四個多樣化”給入黨動機帶來的影響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使當代中國社會經濟成份、組織形式、就業方式、利益關係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樣化;從社會經濟成份上看,單一的全民和集體所有製經濟逐漸為以公有製為主體、多種經濟成份共同發展所替代;從社會組織形式上看,各種非行政性質的社團組織、中介機構和民間自治組織發展迅速,並在社會生活中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從就業方式上看,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過去由國家統一安排就業的情況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大量的勞動者在各種新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中工作、生活,不少人自謀職業,流動性很大;從利益關係上看,一大批新的利益主體開始形成,不同的利益主體對物質利益、文化利益和政治利益的要求出現明顯差異。概括起來說,說是社會經濟成分、社會組織形式、社會利益分配和就業方式日益走向多樣化。

上述“四個多樣化”對當代中國社會的發展產生了極大影響。一方麵,“四個多樣化”顯示了中國社會的生機和活力,人們在精神上和行為上從被動走向主動,從務虛走向務實,從守成走向創新。另一方麵,也帶來了人們思想認識、價值觀念、思維方式、人際關係的深刻變化。

“四個多樣化”給黨員隊伍的思想帶來多樣性。隻有堅定不移地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堅持不懈地用不斷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武裝廣大黨員頭腦,才能從思想上保持共產黨員的先進性和純潔性。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的確立,“四個多樣化”成為新時期我國社會的一個突出特點。在“四個多樣化”的社會環境中,人們思想的獨立性、選擇性、差異性、多變性明顯增強。這種情況不可避免地反映到黨員隊伍中來,黨員的思想同樣出現了多樣性的局麵。這種多樣性對黨員隊伍和整個黨的建設具有積極和消極的雙重影響。一方麵,它使得黨員隊伍的思想空前活躍,黨內政治生活充滿生機與活力。另一方麵,它使得黨內統一思想的難度加大,容易出現思想混亂現象。有些人甚至從根本上懷疑和否定社會主義,動搖或放棄馬克思主義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從而成為退步者、落伍者甚至腐敗變質分子。

在“四個多樣化”的影響下,容易滋生自由放任、分散無序的現象。在意識形態領域表現為多種思想觀念相互碰撞,矛盾錯綜複雜。這種變化反映到人們的頭腦中來,必然引起人們精神世界的深刻變化,導致人們思想活動的獨立性、選擇性、多變性和差異性日益增強。在今天中國的社會中,最現代的商品意識與最狹隘的小生產觀念,最崇高的集體主義、無私奉獻與最極端的個人主義、拜金主義,現代的民主意識與最落後的封建主義觀念以及它們種種複雜的混合形式都同時並存著。這給種種不純甚至是錯誤的入黨動機提供了滋生的土壤。

“四個多樣化”給黨的思想建設帶來迫切需要解決的新問題,就是在變革時期如何引導廣大黨員和群眾分清主流和支流、分清正確與謬誤,警惕各種錯誤思想觀念的發生和給人們帶來的消極影響,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如何引導廣大黨員、入黨積極分子樹立正確的入黨動機,使黨永遠保持“先鋒隊”的性質。麵對這些新情況新問題,中國共產黨如何保持自身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如何更好地代表全體人民的根本利益和不同社會群體的具體利益,如何不斷增強黨的階級基礎和擴大黨的群眾基礎,進一步提高黨的戰鬥力和社會影響力,是新世紀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必須認真研究解決的重大課題,當然也是加強入黨動機建設所不能回避的重大問題。

“四個多樣化”給共產黨員實踐黨的根本宗旨帶來重大考驗。隻有正確回答和解決新時期堅持為人民服務根本宗旨所遇到的種種理論和實際問題,才能在創造社會財富和其他社會活動中保持共產黨員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我們黨的根本宗旨,是最能體現黨和黨員隊伍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在人民群眾心坎裏烙印最深的口號和行動。但是,在“四個多樣化”新的背景下,廣大黨員在發揚光大為人民服務優良傳統的同時,實踐黨的宗旨也麵臨著從未有過的困惑、挑戰。有關理論研究者指出,這主要表現為三個方麵:一是淡化。市場經濟的功利價值有利於調動一切積極因素,最大限度地鼓勵競爭和追求利益,這是社會進步所必需的。但是,我們也應該承認,無論是廣泛意義上的平等競爭還是局部時空中的非平等競爭,這種基於經濟利益的競爭必將對為人民服務的政治意識產生一定的負麵影響:一方麵,優勝劣汰的競爭法則,給競爭能力較弱的黨員帶來的生存壓力在不斷加大;另一方麵,社會保障體係不夠健全,個人謀生、勞動技能有限的少數黨員往往將全部心思放在養家糊口、維持家庭基本生活需要上,為生計奔波的客觀情況,容易使他們淡化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二是懷疑。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由於所有製形式多樣,不同社會階層的經濟利益多元,計劃經濟時期那種“這個口袋的錢,那個口袋的錢,都是社會主義國家的錢”的情況發生了重大改變;同時,由於分配體製尚不健全,社會財富分配目前存在某些不合理現象,使得少數黨員看不清全體人民根本利益的一致性,對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產生了懷疑。三是動搖。貧富差距拉大、社會結構分層的客觀現實,特別是個體、私營企業主與普通打工人員雇傭關係的普遍存在,使一些人對黨內和社會上人與人之間的同誌關係認識不清。“你是老板,我是打工仔”,在這種雇傭觀念的影響下,少數黨員不知不覺地割斷了具體服務對象(老板)和根本服務對象(人民群眾)的聯係。這種觀念甚至對少數地方黨政機關內正常的上下級關係也產生了不良影響,如,有些地方,稱書記、縣長為“老板”,下級覺得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上司”服務。對服務對象認識上的模糊,使得少數黨員心理上對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產生了動搖。

保持黨的先進性和黨員隊伍的先進性,有賴於廣大黨員認真踐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而要使黨員矢誌不渝地堅持根本宗旨,做好“四個多樣化”條件下服務人民、服務社會、服務國家的各項工作,在創造社會財富和其他社會活動中充分發揮先鋒模範作用,就必須正確把握黨的根本宗旨與時俱進的理論和實踐品質,樹立新觀念,開拓新境界,掌握新本領。

我們還應該看到,“四個多樣化”給遵守和執行黨的紀律帶來某些複雜因素。隻有堅決維護黨的紀律的權威性、統一性、平等性,堅持不懈地開展黨的紀律的教育和建設,才能在步調一致、令行禁止的嚴明黨風黨紀中保持黨員的先進性和純潔性。

紀律是執行路線的保證,紀律嚴明是黨的先進性的具體體現和黨員保持先進性的重要保證。在市場經濟和“四個多樣化”條件下,黨的紀律麵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黨員保持先進性、純潔性較之以往難度更大。一是紀律的權威性麵臨著挑戰。相對計劃經濟而言,市場經濟條件下黨員同其他社會成員一樣,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選擇的自由度得到極大擴展,個人價值取向和人生追求呈現多樣化的局麵,黨的紀律的權威性以及與紀律製裁相關的政治身份的重要性相應下降。同時,市場經濟的逐利特性致使少數黨員為了追求個人利益而忘記自己的先鋒戰士身份乃至社會責任、人格良心,置紀律、法律的權威於不顧,采取胡亂“變通”、打“擦邊球”等辦法,甚至頂風而上,前“腐”後繼,鋌而走險。二是紀律的統一性麵臨著挑戰。從主觀層麵分析,“四個多樣化”使黨員思想觀念如同社會生活一樣紛繁複雜,黨員對紀律的認識和理解往往見仁見智,即便對同一紀律條款也會出現不同的看法和解讀,按照統一標準執行紀律會出現不同的聲音。從客觀因素分析,我國城鄉之間、不同地區和部門之間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以及對外開放度的大小不同,造成了人們對同一違紀後果產生不同的認識和評價,執行紀律的過程中也容易以地域、部門或群體意識標準替代紀律的統一標準,從而導致同樣的違紀後果在不同的地區或部門有不同的紀律處分。這樣反過來,又影響著黨員對黨的紀律統一性的認同,進而使一些黨員渙散了嚴守黨紀的意誌而對自己放鬆了保持先進性的要求。三是紀律的平等性麵臨著挑戰。“四個多樣化”條件下,社會分層明顯,貧富差距拉大,加上幾千年的封建等級意識遺毒作祟,黨員在紀律麵前人人平等的原則在部分黨組織裏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在一些黨組織裏麵,出現了淩駕於組織、紀律之上的“財大氣粗”黨員、“位高權重”黨員、“橫行霸道”黨員。受上述身份、地位、財富等因素的影響,少數黨組織在執行紀律過程中對這些黨員容易失之於軟,失之於寬。這勢必影響普通黨員特別是身處弱勢地位的黨員對紀律平等性的認同,從而破壞黨的團結統一,損害黨的先鋒隊形象。

由此來看,積極應對“四個多樣化”給端正入黨動機帶來的問題和挑戰,堅定不移地維護黨的權威性、統一性,一以貫之、深入持久地開展入黨動機的教育和建設,是各級黨組織的一項基本任務,是加強黨的先進性建設和黨員隊伍先進性建設、純潔性建設的至關重要的環節。

三、黨的自身狀況的深刻變化對入黨動機的影響

新中國成立後,中國共產黨作為執政黨,執政地位對黨自身狀況的影響是巨大的,比如,執政後黨的思想意識功能、黨群關係、黨員隊伍狀況都發生了深刻變化。曆史和現實都表明,執政和不執政是有很大區別的,執政黨的建設和管理,比沒有執政的政黨要艱難得多。而這些,勢必影響到新、老黨員以及要求入黨的人的入黨動機問題。

大家知道,中國共產黨通過領導武裝鬥爭推翻舊政權的統治,成為執掌全國政權的黨,這是黨的地位發生的最根本的變化。執政黨地位的變化,對各級黨組織和每個黨員、幹部都是一個新的極大的考驗。從積極的方麵來看,黨有了更好地為人民服務的條件。作為執政黨,可以利用執政地位把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推廣到全國範圍,可以更廣泛地動員和團結廣大人民群眾,為實現黨的綱領路線和目標任務而奮鬥,並為廣大黨員和幹部在更廣闊的天地實踐黨的宗旨,發揮先鋒模範作用提供更大的舞台,更好地引導和推動曆史發展和社會進步。但是,黨執掌全國政權並長期執政以後,也會給黨自身的建設帶來一些消極影響,使保持黨的生機與活力麵臨新的考驗,使保持黨員的先進性和純潔性麵臨新的考驗;從我們現在所研討問題的角度來看,這也使入黨動機建設麵臨新的考驗。鄧小平同誌生前有一句名言,他說執政黨是不好當的,執政時間越長越容易脫離人民群眾,執政時間越長越容易在黨內滋生官僚主義,執政時間越長越容易發生消極腐敗現象,所以鞏固黨的執政地位,是執政黨麵臨的嚴峻考驗。

(一)執政後黨的思想意識功能發生的變化對入黨動機的影響

大家知道,革命戰爭時期,黨的思想意識功能主要是在馬克思主義指下,動員各階層人民用暴力革命推翻舊政權,建立屬於人民的新政權。具體地說,一方麵是揭露和批判舊政權的不合理因素,為推翻舊政權的革命提供思想上的支持。另一方麵是描繪一種不同於舊政權的理想的新型政權藍圖,號召在推翻舊政權的基礎上建立新政權。革命成功後,黨所建立的新政權重新構建起一套有利於執政的社會秩序。這種新社會秩序不是從天而降的,而是來自舊政權的廢墟,它不可避免地會帶著舊政權的陰影,不可避免地存在著一些不合理的因素。黨的思想意識功能主要是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一方麵要對新政權中可能出現的不合理因素作出新的符合實際的批評,另一方麵要擔負起消除舊政權影響的重大責任。同時,革命戰爭時期人民大眾推翻舊政權建立新政權的目標是高度一致的,而執政以後人們對於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麵的追求則出現多樣化,黨的思想意識工作還必須發揮整合功能,以具有吸引力和凝聚力的新型社會價值觀念體係整合社會各個階層的思想。

從目前實際情況來看,我們黨的思想意識功能總體上是好的,對此必須充分肯定。但同時必須清醒地看到存在的一些突出問題:

一是思想因循保守,不能與時俱進。馬克思主義具有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這是馬克思主義始終充滿生機和活力的最重要源泉。目前,在一些黨員尤其是黨的少數幹部中,有些人麵對新事物新問題,不能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科學原理和科學精神,而是迷失方向,懷疑和否定馬克思主義的真理性,甚至主張指導思想“多元化”;有些人麵對新情況新現象,不能用與時俱進的態度對待馬克思主義,不斷推進理論創新,而是思想僵化、故步自封、不思進取,甚至以此搞“左”的一套。這兩種情況都不能正確處理“堅持”與“發展”馬克思主義的關係。

二是理想信念模糊或動搖,不能把黨的最低綱領和最高綱領辯證地統一起來。在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各個曆史階段中,中國共產黨既有每個階段的基本綱領即最低綱領,也有確定長遠奮鬥目標的最高綱領。中國共產黨是最低綱領與最高綱領的統一論者。江澤民同誌曾指出:“忘記遠大理想而隻顧眼前,就會失去前進方向;離開現實工作而空談遠大理想,就會脫離實際。”目前,有兩種值得注意的傾向:一種是一些黨員甚至是黨員領導幹部,隻從共產主義的理念出發,而不是從中國的具體國情出發,把實現共產主義理想簡單化,認為我們正在發展中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是理想中的社會主義,因而,導致理想信念動搖;另一種是,受資產階級思想及其價值觀的影響,鼓吹“全盤西化”,否定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和價值取向,主張照搬西方的價值觀和經濟、政治製度模式。這兩種傾向實質上是缺乏對最低綱領與最高綱領辯證關係的深刻認識,都是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和實踐不相容的。這些問題的存在,嚴重影響了黨的思想意識功能的發揮,在某種程度上造成了人們思想的

模糊與混亂,對樹立正確的入黨動機產生了消極的影響。

黨的思想意識功能之所以存在上述突出問題,除了我們前麵所分析的新時期麵臨的各種新情況新考驗的影響這個直接的原因之外,還有其深刻的社會曆史根源。從思想路線上存在的問題來看,馬克思主義政黨執政以來,對共產黨執政的規律、社會主義建設的規律和人類社會發展的規律,有些我們已經比較清楚,更多的還有待於繼續探索。對執政條件下特別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經濟全球化帶來的各種新情況新問題,我們還處於認識的“必然王國”階段。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是當代中國共產黨人行動的科學指南,但是不可能給新形勢下的各種問題提供現成的答案。由於曆史特點,一些人習慣於按照革命戰爭時期的一些成功做法、按照計劃經濟年代的一些思路來思考和分析問題,這種遠離現實生活的思想和做法,由於把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一些論述加以誤解或教條化,反而顯得有理論依據。這種“刻舟求劍”、“緣木求魚”的想法和做法,成為新時期一些人思想僵化保守,不能與時俱進的深層根源。

從權力觀上存在的問題來看,中國是一個封建專製曆史很長的國家,“官本位”思想根深蒂固。這種以官為本的意識,至今在中國社會生活中仍有著很深的影響。應該說,中國共產黨在執政之初,經曆過革命戰爭的那一代共產黨人由於與人民群眾的深厚感情和長期的思想改造,是比較注意克服這個問題的。但在改革開放的新時期,年輕一代共產黨人如果不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的權力觀,就容易滋長官本位的思想。

從理想信念存在的問題來看,實現共產主義是一個非常漫長的曆史過程,但是長期以來,我們對這個問題的認識比較膚淺簡單,沉湎於對遙遠的未來作具體的設想和描繪,陷入不切實際的空想,甚至在一個時期宣稱“共產主義不是什麽遙遠未來的事情了”,“要跑步進入共產主義”。這樣,對崇高理想的美好憧憬與現實生活的巨大反差,必然導致有些人在理想信念方麵出現問題。因此,必須進一步加強思想政治工作,求真務實,與時俱進,用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武裝黨員頭腦,指導新的實踐,推動各項工作。這也是在樹立正確入黨動機方麵必須重點解決的問題。

(二)執政後黨群關係發生的變化對入黨動機的影響

在沒有執政的時候,黨與群眾同處於被壓迫的地位;而在執政條件下,黨與群眾的關係在整體上構成了領導與被領導、管理與被管理的關係,這本身就是一對矛盾。革命戰爭時期,在嚴酷的政治環境和艱苦的生活環境中,為了取得革命勝利,中國共產黨人隻有紮根於人民群眾當中,從人民群眾中獲得支持和力量,才能生存和發展,否則,就會失敗。黨執政後,由於掌握了國家政權,大批黨員擔任了各種領導職務,手中都掌握了這樣那樣的權力,這極易滋生驕傲情緒和官僚主義等不良作風,客觀上增加了黨組織和黨員脫離群眾的危險。黨的作風,關係黨的形象,關係人心向背,關係黨的生命。在長期執政條件下,黨員尤其是黨的幹部容易出現不思進取、無所作為的思想狀況,出現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的歪風,脫離實際,脫離群眾。在這個問題上,必須時時敲響警鍾。

首先,執政之前和執政之初,客觀環境使黨深切感受到黨群關係對於黨的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因而全體黨員都十分重視黨的形象。這個時期,凡涉及黨的自身形象和黨群關係的問題,“沒有一事不用心,沒有一人不賣力”。但是經過長期執政後,黨群關係對黨的生存的重要性不再顯得像過去那樣直接和緊迫,少數黨員、少數幹部就容易精神懈怠,惰性發作。還有一些人由於缺乏過去那種艱苦環境的鍛煉和考驗,思想政治素質下降,淡化了黨的意識特別是執政意識。當年民主人士黃炎培向毛澤東同誌提出的“周期律”問題,就是講的這個意思。

其次,執政之前,黨處在嚴酷的戰爭環境之中,黨和人民共同的敵人是“三座大山”。在這種情況下,黨的錯誤和過失能夠得到人民群眾的原諒。但在執政特別是長期執政後,由於黨處理一切問題所麵對的對象都是人民群眾,而且依據黨的性質、宗旨和綱領,人民群眾對黨有很高的期望值,如果再發生失誤,很難得到人民群眾的原諒。正如鄧小平同誌所指出的,我們所做的大量的事情多數都做得很好,但是如果一件做不好,就很難像過去那樣得到人民群眾的諒解,都有可能引起人民群眾的不滿。因此,執政黨必須加強自身建設,嚴格對黨員和黨的幹部的要求。

第三,執政之前,由黨奪取政權的任務所決定,各方麵利益關係比較簡單,政治分野比較清晰,黨群關係也相對容易處理。而且,人民群眾把自身利益實現的預期大都放在黨奪取政權以後。可是,中國共產黨成為執政黨之後,直接麵對的問題就是如何滿足人民群眾不斷發展的利益需求。而且,執政後黨麵臨的問題千頭萬緒,矛盾層出不窮,人民群眾內部的各種利益關係錯綜複雜,黨要鞏固執政地位,就必須照顧方方麵麵的利益,搞好社會整合。這一切,迫切要求中國共產黨通過加強自身建設,提高自己的領導水平和執政能力,善於駕馭全局,特別是要善於及時、有效地化解人民內部矛盾。

第四,革命成功帶來的自信感和滿足感使黨員、黨的幹部容易產生官僚主義和特權思想。在執政條件下,黨有了調動全國的人、財、物等資源的權力,而且權力之大,可以調動的資源之多,都是未執政前無法比擬的。大批黨員、幹部擔任從中央到地方各級部門的領導職務,手中都掌握了大小不等的權力。黨的幹部是不是樹立了馬克思主義的權力觀,是否真正懂得手中的權力是人民賦予的,能不能正確地運用手中的權力,這是對黨和黨的幹部的一個嚴峻的考驗。目前,在黨的幹部隊伍中,不能正確地認識和運用權力,發生權力“錯位”的現象不是個別的。主要表現在:把權力作為獲利的工具,搞以權謀私;利用權力獨斷專行,不能同黨中央保持一致,不能真心實意地為群眾辦實事;工作缺乏責任心,官僚主義、形式主義作風嚴重;追求物質享受,比闊氣,比待遇,講排場,等等。這些都是不正確入黨動機的表現。這種“錯位”現象雖然發生在少數黨員幹部身上,卻引起了廣大群眾的強烈不滿,嚴重損害了黨群、幹群關係,敗壞了黨的形象和威信。

中國共產黨是馬克思主義的執政黨,來自於人民群眾,服務於人民群眾,隻有做到永遠不脫離群眾,才能永遠立於不敗之地。因此,要居安思危,增強憂患意識,自覺地堅持不懈地抓好黨的自身建設,舍此沒有別的辦法。江澤民同誌曾說:“黨執政的時間越長,越要抓緊自身建設,越要從嚴要求黨員和幹部。”習近平同誌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常委與中外記者見麵會上指出:“全黨同誌的重托,全國各族人民的期望,這是對我們做好工作的巨大鼓舞,也是我們肩上沉沉的擔子。”他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在主持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體學習時,習近平同誌強調:“密切黨群、幹群關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係,始終是我們黨立於不敗之地的根基。一個政黨,一個政權,其前途和命運最終取決於人心向背。如果我們脫離群眾、失去人民擁護和支持,最終也會走向失敗。我們要適應新形勢下群眾工作新特點新要求,深入做好組織群眾、宣傳群眾、教育群眾、服務群眾工作,虛心向群眾學習,誠心接受群眾監督,始終植根人民、造福人民,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係,始終與人民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要從人民偉大實踐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辦好順民意、解民憂、惠民生的實事,糾正損害群眾利益的行為。”這些,都是總結執政黨建設的曆史經驗教訓得出的正確結論,是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鞏固黨的執政地位的重要保證。這也是由黨的工人階級先鋒隊性質決定的,是完成黨的曆史使命的需要。那些不符合黨的事業發展要求的現象,不符合人民利益的各種現象,都應堅決克服。要全麵加強黨的思想作風、學風、工作作風、領導作風、幹部生活作風建設,廣大黨員、黨的各級幹部必須端正入黨動機,時時事事處處重實際、求實效,創造性地開展工作,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辦群眾之所需,忠誠地為群眾謀利益,以務實、進取的工作作風和密切聯係群眾、當好人民公仆的作風來推進各項工作,進一步樹立黨長期執政過程中始終如一地為人民服務的光輝形象。要從執政規律的高度、從關係黨和國家興衰存亡的高度來認識黨風廉政建設的重大意義,進一步推進反腐倡廉建設,堅持標本兼治、綜合治理的方針,築牢拒腐防變的思想堤防。同時,通過體製創新,努力鏟除腐敗現象滋生的土壤和條件,加大從源頭上預防和治理腐敗問題的力度。總之,要以實際行動,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斷端正入黨動機,提升共產黨人的形象。

(三)執政後黨員隊伍狀況發生的變化對入黨動機的影響

首先,黨員隊伍狀況的變化對入黨動機的影響。改革開放以來,隨著黨和國家事業的發展,我們黨的隊伍狀況發生了重大變化,新黨員大幅度增加,幹部隊伍新老交替不斷進行,一大批年輕幹部走上領導崗位。黨的隊伍組成的這種結構性變化,既給思想上建黨帶來了新活力,也提出了新挑戰。一方麵,大批成長在黨執政後和改革開放年代、特別是擁有較高文化素質的新生力量的加入,使黨員隊伍從總體上呈現出思維活躍、思想開放、積極進取、開拓創新的新氣象。另一方麵,許多新黨員和領導幹部或者成長於“十年動亂”的年代,或者成長在改革開放之後,或者同時經曆了這兩個時期。他們不僅欠缺老一輩共產黨人那種艱苦生活的鍛煉和考驗,而且極易受到其成長時期各種不良因素的影響,不利於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尤其是新的執政環境使一些黨員幹部的思想觀念發生了重大變化。一是改革開放以來,廣大黨員和人民群眾的工作、生活條件和社會環境發生了重大的變化,國內各種利益群體及其利益關係發生了劇烈變動。一方麵,高收入的社會階層已經形成,這些人占有著相當數量的社會財富;另一方麵,社會貧困階層仍存在,一些下崗、失業工人和一些農村貧困人員,甚至連基本生活都得不到保障。而這兩個社會階層中都有許多黨員,社會地位差距的擴大必然影響到這些黨員的思想狀況,出現價值觀念多元化的格局。二是腐敗現象高發蔓延的態勢還難以遏止。受各種因素的影響,目前的腐敗現象在發案頻率、涉案金額、人員層次等方麵呈現出居高不下的趨勢。黨內的腐敗分子往往是從思想上(或者說就是從入黨動機上)出問題開始的,由於他們大多是黨內和社會上有一定影響力的領導幹部,一旦形成一定規模,必然反過來對黨的價值觀念產生巨大的腐蝕作用。三是近年來中國共產黨為不斷增強黨的階級基礎和擴大黨的群眾基礎而吸收新的社會階層中的先進分子入黨,也給思想建黨提出了新的重大課題。新的社會階層中的先進分子,承認黨的綱領和章程、自覺為黨的路線和綱領而奮鬥、經過長期考驗、符合黨員條件,才成為黨的一員。但是,他們來自新的社會階層,他們的工作、生活和思想或多或少都會帶有自己階層的烙印,對一般黨員的思想觀念容易產生負麵影響。所有這些,都不同程度地影響到廣大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的入黨動機。

其次,執政的地位容易使黨員隊伍自身的新陳代謝能力弱化。不斷清除不合格黨員,以保持黨的隊伍的純潔性,是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建設的一個重要內容。革命戰爭時期,黨所處的險惡環境能促使黨及時清除黨員隊伍中的不堅定分子。執政條件下,外在壓力減少,黨員隊伍的新陳代謝主要靠黨自身來推動。多年來由於種種原因,黨內還沒有完善和加強相應的淘汰機製,黨員隊伍的“出口”不暢,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妨礙黨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鬥力的進一步加強,影響著黨的生機與活力。這很容易影響到廣大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的入黨動機,使少數人錯誤地認為“一旦入黨,一勞永逸”,放鬆對自己主觀世界的改造。

第三,執政地位容易使黨員隊伍產生因循守舊、貪圖享樂的思想。不斷根據形勢和任務變化的要求改革和完善黨的運行機製,不斷推進黨的領導方式的創新,是黨執好政的必要條件,是黨保持生機與活力的重要途徑。但由於長期處於執政地位,一些黨員、特別是一些黨的幹部習慣於固守老方式、老機製而疏於調整和完善。因此,能否使全黨同誌始終保持共產黨人的蓬勃朝氣、昂揚銳氣、浩然正氣,永遠和人民群眾心連心,是執政黨麵臨的基本課題和重大考驗。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根據中國革命的特點,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成功地走出了一條中國式的革命道路。黨不斷根據客觀需要創造了各式各樣符合實際的工作方法,並取得了成功,這是一筆寶貴的財富。但是,這也容易帶來自我滿足。一些黨員思想僵化,認為老辦法管用,對於新事物也采用舊辦法,接受新知識、新事物,研究解決新問題的進取和開拓精神減少,不思進取、故步自封,逐漸喪失了創新的動力。談到這裏,我想起了曾讀過的陳嘉庚所著的《南僑回憶錄》,這本書由台北南洋印刷社1946年出版,其中第163頁記載著這位華僑領袖的一段感想:抗戰時期,陳嘉庚考察了延安,對中國共產黨的優良作風深為欽佩,同時他又表示擔心:“然陝北地貧,交通不便,商業不盛,地方非廣,故治理較易風化誠樸。設中共若握著東南富庶市場,區域廣大,不知能如此廉潔,興利除弊,為人民造福如延安精神乎?”事實也表明,執政黨的地位,容易使一些黨員產生驕傲的情緒,以功臣自居的情緒,停頓起來不求進步的情緒,貪圖享樂不願再過艱苦生活的情緒。有的認為革命勝利了,天下是他們打出來的,自己是革命功臣,理應享受很高的地位和待遇。誠如建國初期毛澤東同誌所批評的:“因為革命勝利了,有一部分同誌,革命意誌有些衰退,革命熱情有些不足,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少了,過去跟敵人打仗時的那股拚命精神少了,而鬧地位,鬧名譽,講究吃,講究穿,比薪水高低,爭名奪利,這些東西多起來了。”如果我們不警惕,不警覺,讓那些與中國共產黨的性質、宗旨相違背的錯誤思想和腐敗行為蔓延開來,那將帶來災難性的後果。

總之,改革開放和執政條件下,國際、國內環境因素及黨自身狀況的深刻變化對黨的思想建設尤其是對黨員入黨動機問題的影響是巨大的,樹立正確的入黨動機所麵臨的挑戰也是嚴峻的。因此,必須把端正入黨動機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堅持與時俱進的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不動搖,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根據變化了的環境和條件,因勢利導,努力提高廣大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的思想認識水平,真正端正入黨動機,從而夯實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和純潔性的思想基礎。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