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八節 采購管理與庫存

黛西問戴比:“聽說你最近新招了一名非常英俊、帥氣的采購工程師?”

“是啊,他叫吳啟新,大學畢業後在其他外資企業做過兩年的采購工程師。”戴比回答說。

“作為采購部的經理,你對吳啟新的基本工作要求是什麽?”黛西問。

“當然是希望他能跟供應商密切合作,按照采購計劃的要求,把負責購買的物料及時到位了。”戴比不假思索地回答說。

“有績效考核指標嗎?怎麽考核的?”黛西笑嘻嘻地看著戴比問。

“有啊!其中的一個關鍵績效指標就是‘及時交貨率’,考核的方法也很簡單,比如說當月係統跑出來的采購計劃總共有多少條采購項目,看他到底有多少條是在交貨期內把物料送達倉庫的,就可以計算出‘及時交貨率’了。考慮到國內供應商的實際運輸情況,我們允許有交貨前、後兩天的緩衝時間,也就是說貨物提前兩天或者晚兩天送達本公司,也算是按時到達的。”戴比解釋說。

及時交貨率是指下層供應商在一定時間內,及時交貨的次數占其總交貨次數的百分比。供應商及時交貨率低,說明其協作配套的生產能力達不到要求,或者是對生產過程的組織管理跟不上供應鏈運行的要求;供應商及時交貨率高,說明其生產能力強,生產管理水平高。

基於交貨期的三種表達方式,及時交貨率就有兩種計算方法:實際對要求,統計及時交貨率;實際對承諾,統計及時交貨率。企業追求的目標是滿足客戶要求,在計算及時交貨率的時候,鼓勵采用“實際對要求”。客戶要求的交貨期不是無理要求,而是公司對客戶的“第一次承諾”。按“實際對要求”來計算,交貨往往不準,其根本原因就是實際交貨期比客戶要求的交貨期長了。因此,要提高及時交貨率,就必須想方設法縮短交貨期。

黛西點了點頭,繼續笑著問:“聽到這裏,我的問題就來了:你覺得對於吳啟新這樣的一名采購工程師來說,他工作上最大的焦慮是什麽?”

“我覺得他平時最擔心的就是:他自己所負責的物料沒有及時到位或者不夠用,搞不好生產線的管理人員半夜都會打電話給他的。反正幹我們采購這一行的壓力挺大的:擔心物料在運輸過程當中出問題,導致晚交貨;擔心交貨後質量有問題怎麽辦;擔心倉庫的盤點數據不準導致突然間要補貨,能不能來得及……”戴比無奈地說。

“大家都是人,采購工程師也不例外。既然有壓力,那麽他就要想辦法去釋放壓力。戴比,你覺得為了不讓物料晚來,采購工程師會想到哪些招數?”黛西意味深長地笑著問。

張帆聽到了這裏也大概聽明白了,他微笑著一聲不吭地看著戴比。

“這個嘛?有些招數我還是知道的。一般采購工程師為了達成‘及時交付率’的要求,通常都會催促供應商比係統要求的日期提早交貨。對采購部門來說,實話實說,我們的供應商還是比較聽話的。隻要生產來得及,供應商肯定會全力配合采購工程師的要求,在我們需要這些物料之前,就提前把物料送到我們手中了。”

“如果供應商比係統要求的日期提前送貨了,倉庫部門和生產部門會有什麽反應?”張帆問道。

“生產部門會覺得這是一個好消息啊,因為物料提前來了,可以讓他們覺得高枕無憂了。至於倉庫嘛,那就得看情況了。如果倉庫庫位不緊張,采購工程師跟倉庫管理人員打個招呼,一般情況下都會把貨物收進去的。在倉庫管理人員的思維裏,也害怕因缺料造成成品發貨計劃的延誤,所以物料晚來還不如早來;既然物料送來了,一般都不會讓供應商再把貨拉回去的。”戴比解釋說。

“戴比,張總:每個人都討厭物料遲到,都覺得供應商沒有及時交貨是‘罪大惡極’的。對於物料早到,卻沒有人意識到這也是問題,反而覺得物料來得越早越好,放入自己的庫位裏麵心裏就感覺安全多了……你們有沒有發現?就是采購工程師這麽一個小技巧,卻讓倉庫的庫存處於失控狀態。一些一時還用不上的物料,由於采購工程師的催促提早進入到了倉庫,占用了大量的庫存空間。”

戴比恍然大悟:“哦,是啊!之前我也沒意識到這個問題,原來這個動作還會造成庫存的失控!下次我一定要讓他們注意嚴格執行采購計劃,要求供應商按照指定的時間交貨。”

張帆接著說:“除此以外,我還發現一個問題:一般上客戶把產品交貨計劃推遲甚至取消之後,按照物料需求計劃(MRP)的邏輯,重新運行係統之後,係統就會建議采購計劃推遲,或者取消某些原材料的采購。但是出於‘安全心理’作怪,在這個時候采購工程師卻以供應商不執行、擔心計劃再變、采購計劃已經超過合同規定變更周期、擔心運輸出問題等等原因,拒絕延遲或者取消原來的采購,造成一些不必要的庫存在猛烈增加。雖然這些理由大多數都是經不起推敲的借口,但實際上由於考核指標設定得不合理,我們很難發現這個問題。”

“這也難怪他們的。你想想啊,誰不想在職場上保護自己呢?公司的庫存過高,在短時間內沒有人知道;而生產線因為缺料而造成生產線停線,全公司都知道了。大家可以想象,采購工程師的壓力有多大?”戴比解釋說。

張帆一臉嚴肅地說:“但是從控製庫存的角度來說,這是絕對不可以的。庫存的控製應該以預防為主,一旦形成了高庫存的事實,就已經晚了。在那個時候,再回過頭來查到原因的可能性幾乎為零,沒有人願意承認庫存過高是由於他們自己造成的。而且庫存是有慣性的,想在短時間內降下來非常困難。所以戴比,你要考慮在考核采購工程師時增加一個考核指標,你可以把它起名叫做‘采購柔性率’。比如說,除了要求正常交貨的采購項目之外,係統要求你提前交貨,你做到提前交貨了多少條?係統要求你延後交貨,你做到延後交貨了多少條?係統要求你取消交貨,你做到取消了多少條?這個考核指標可能比單純的‘及時交貨率’要來得更客觀、公正一點。”

黛西也建議說:“如果‘采購柔性率’得到充分應用的話,可以有效地降低我們的庫存水平、提高庫存周轉率。其實‘采購柔性率’也可以用來考核供應商的配合程度,當我們的采購工程師要求他們提前交貨、推遲交貨、取消交貨的時候,到底按這個要求做了沒有?完成率是百分之多少?如果某家供應商在這個指標方麵做得非常好的話,說明他的配合程度相當高,在我們訂單發生變化的時候能相應地做出變化,是我們優先考慮的長期合作夥伴。”

張帆點了點頭:“黛西,你說得非常對!我們采購部門對供應商每年都有物料降價的要求。每次談到降價的時候,供應商都在大倒苦水:原材料的價格在上漲、員工的工資在上漲、利潤在不斷地下滑、降價的空間非常有限……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可以拿‘采購柔性率’跟供應商進行談判:他們去年的‘采購柔性率’如果做得比較好的話,我們可以在降價幅度上適當給予考慮。這實質上是在倒逼供應商做選擇,要麽你降價,讓我們的采購成本降低,庫存持有成本就會直接降低;要麽你提高采購柔性,我們的采購成本可能一樣,但是我們庫存持有量、庫存持有成本相應地下去了。通過這種辦法不僅僅可以控製看得見的庫存持有數量,更重要的是控製庫存的持有成本,從而達到降低公司整體運營成本的目標。”

戴比吐了吐舌頭:“聽張總這麽一說,這個考核指標實在太有用了!我要盡快落實。”

張帆繼續說:“對了,我還想到了一個術語叫做‘庫存配套率’,指的是倉庫庫存裏物料成套、備齊零部件所占的比率。從理論上來講物料需求計劃都是配套進行的,比如說現在有五千萬的原材料庫存,在不考慮物料損耗的情況下,應該能做出五千萬的產品。但是現實情況下‘庫存配套率’非常低,根本不可能做出這麽多產品。”

“為什麽會出現這種情況?”戴比問道。

黛西解釋說:“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也有很多。比如說剛才我們提到的庫存數據不準,導致重複采購或者緊急采購,庫存物料沒有成套;由於品質不良、非正常消耗等原因,導致了部分物料沒法配套使用;在製定物料需求計劃的時候,由於每類物料的交貨頻率不一樣,人為設定的A類、B類、C類物料的庫存持有天數不一樣,從源頭上就造成了庫存是不配套的;生產計劃提前、取消、延後的波動,有可能造成有些公用物料被挪用,本來成套的物料被硬生生地拆分成了不成套;供應商的交貨期不準沒有及時將貨物送到,也會造成庫存的不配套……”

張帆說:“之前我看到過財務部門給我的一份分析報告,我們的‘庫存配套率’大概在40%左右。也就是說,在當前狀態下有60%的物料實際上是處於‘冬眠狀態’:因為他們不配套,沒辦法被使用掉。你們想想看,我們六千萬周轉資金的60%,意味著三千六百萬人民幣在‘睡大覺’,這個數字是多麽的驚人啊!”

黛西一拍大腿:“既然有些物料晚交貨了造成的不配套,反正其他的物料放在手裏也生產不了產品,那麽幹脆其他的物料也不要讓他們送進倉庫!對我來說,缺一個零件和缺全部零件是一樣的,要缺就幹脆讓它全部缺好了。做到要來的都來,隻要有一個不來那其他的也不要來。按照這個策略,我們可以減少很多在手庫存,讓倉庫騰出不少空間。你們覺得這個想法怎麽樣?”

戴比聽了苦笑著說:“理論上是挺好的。可是本來采購工程師隻要盯著一、兩件交貨不及時的物料就可以解決問題;這樣一來,他們就要盯著全部物料了。變化的因素變多了,情況就更加複雜了。”

張帆卻搖了搖頭:“我覺得黛西的這個想法挺好。跟約束理論一樣,根據來得最晚的物料來重新安排其他物料的交貨時間,可以讓倉庫庫位的空間利用率變得更高。我們不妨讓你的采購工程師做一些嚐試,來積累一點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