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血痹虛勞病脈證並治第六

論一首脈證九條方九首

一、血痹

1問曰:血痹病從何得之?師曰:夫尊榮人,骨弱肌膚盛,重因疲勞汗出,臥不時動搖,加被微風,遂得之。但以脈自微澀,在寸口、關上小緊,宜針引陽氣,令脈和,緊去則愈。

講解:血痹,即相當於知覺神經麻痹,本條論此病發作原因。尊榮之人,養尊處優,很少從事體力運動,外表豐腴,但內裏卻弱,稍稍活動輒疲勞汗出,睡眠翻身蓋被之時,極微弱之風皆可使之血痹。其脈微澀,津液少則微,血不足則澀,寸口即寸部以候表,言津血不足於表,表虛風邪內客,但邪不甚重,故關上小緊,即風邪將血行痹阻,故名血痹。宜以針法引陽氣布表,表和不虛,風邪得散,則緊去脈和。

2血痹,陰陽俱微,寸口關上微,尺中小緊,外證身體不仁,如風痹狀,黃芪桂枝五物湯主之。

【黃芪桂枝五物湯】

黃芪三兩,芍藥三兩,桂枝三兩,生薑六兩,大棗十二枚。

右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溫服七合,日三服。(一方有人參)

講解:本條承接上文言血痹證治。血痹,浮沉俱微,其微在寸關,即上條所指津血不足於表,尺以候裏,風寒入裏則尺中緊,邪不甚則小緊。表虛風寒入裏則外見身體麻木不仁,如風痹狀,但風痹除身體麻木,更兼疼痛,黃芪桂枝五物湯主之。

本方為桂枝湯去甘草而加黃芪,桂枝湯解肌疏風,去甘緩之甘草而欲其速效,陽氣盡快出表。黃芪甘溫健胃補中,胃健則津液精氣充於外,多用於津液不足於外的情況,以滋養皮表,其病可除。此方作用與上文“針引陽氣”類似。

二、虛勞

1夫男子平人,脈大為勞,極虛亦為勞。

講解:一般男子無疾病,脈大為有外而無內,豁大中空之脈,與芤脈相似,主血虛,或脈極虛按之全然無力,亦主血虛,為虛勞病,雖看似平人,實則危機四伏。

2男子麵色薄者,主渴及亡血,卒喘悸,脈浮者,裏虛也。

講解:男子麵色蒼白而無光澤,或因亡血,津液血液俱虛,不榮於麵則麵色枯槁蒼白,不能布津則口舌幹燥。氣虛則喘,血虛則悸,脈浮亦為浮大中空之浮,皆是虛勞之象。

3男子脈虛沉弦,無寒熱,短氣裏急,小便不利,麵色白,時目瞑,兼衄,少腹滿,此為勞使之然。

講解:脈虛為虛勞之脈,若重按尚有力,即沉弦,主於裏有寒飲,無表證則無發熱惡寒,裏有停飲則短氣,津血不養肌膚則少腹裏急**,**蓄水則小便不利,少腹滿,精虛血少則麵色蒼白,精神不振時時閉目,血液自鼻衄出可致血虛,皆為虛勞脈證。

4勞之為病,其脈浮大,手足煩,春夏劇,秋冬瘥,陰寒精自出,酸削不能行。

講解:勞之為病,變化多端,此段又舉1例。脈浮大中空,血虛津液不足,陰不涵陽,則生內熱而手足煩熱,春夏陽氣生發,虛熱得自然之陽而更劇,秋冬陰氣漸長,虛熱可瘥。“陰寒”即下文“陰頭寒”,機能沉衰則前陰寒冷,失去收持則遺精自出,津液不充則身體酸懶削瘦,行動不利。

5男子脈浮弱而澀,為無子,精氣清冷。

講解:本條論述先天秉賦因素。男子無端脈浮弱澀,浮為中空,澀為血少,弱為津液虛,為俱不足之象,當責諸先天秉賦不足,其精氣清冷,當無子。

6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陰頭寒,目眩(一作目眶痛),發落,脈極虛芤遲,為清穀,亡血失精。脈得諸芤、動、微、緊,男子失精,女子夢交,桂枝加龍骨牡蠣湯主之。

【桂枝加龍骨牡蠣湯】

(《小品》雲:虛弱浮熱汗出者,除桂,加白薇、附子各三分、故曰二加龍骨湯)

桂枝、芍藥、生薑各三兩,甘草二兩,大棗十二枚,龍骨、牡蠣各三兩。

右七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溫三服。

講解:失精家,指頻繁失精之人,裏虛寒,腹肌失和則腹壁拘急特甚,前陰寒冷,虛陽上亢則目眩,熱亢於上則發落。脈極虛無力、浮大中空,緩遲,皆是虛勞之脈,中虛已極,當為下利清穀,除失精外,亡血亦可見此脈。若常常妄動,心神不寧,心氣浮動而脈亦動,芤、微皆為津血不足之脈,緊為有寒,統觀脈芤、動、微、緊,必失精、夢交,而非亡血所能見到,桂枝加龍骨牡蠣湯主之。

本方即桂枝湯原方外協營衛、內調氣血加入龍骨、牡蠣。後世據此妄言龍牡固精,實誤也,龍牡二藥於《傷寒論》中用於治療驚狂、癲等精神不寧之症,為強壯性鎮靜藥。

方後又出二加龍骨湯,即本方去桂枝加白薇、附子,二藥用量3~6克,臨**可以此條兩方配合使用,效果顯著。

附方

【天雄散】

天雄(炮)三兩,白術八兩,桂枝六兩,龍骨三兩。

右四味,杵為散,酒服半錢匕,日三服,不知,稍增之。

講解:本條有方無證,據方測證當為寒甚,與上條桂枝龍骨牡蠣湯相比,加入天雄,天雄為附子類,而力量強於附子,牡蠣鹹寒、芍藥酸寒均去之,以其天雄、白術並用,當有小便不利症狀。綜觀亦是治療遺精之方。

7男子平人,脈虛弱細微者,善盜汗也。

講解:脈虛弱微為津液虛,細為血液虛,無他病而見此脈,若非先天不足,則當盜汗,以盜汗可傷人津液故也。但非見此脈必盜汗,隻是一種可能性。

8人年五六十,其病脈大者,痹俠背行,若腸鳴、馬刀、俠癭者,皆為勞得之。

講解:人年五六十,血氣漸衰,脈不應大,若大而無根,當是虛勞。俠,通“挾”、“夾”,夾脊之肌麻木不仁,稱為“痹俠背行”,或發腸鳴便溏,或兩腋下生瘰鬁,或頸下生瘰鬁,皆是勞病。

9脈沉小遲,名脫氣,其人疾行則喘喝,手足逆寒,腹滿,甚則溏泄,食不消化也。

講解:脈沉在裏,小即細為血虛,遲為血虛有寒,此為脫氣,脾胃氣虛之意。上焦受氣於中焦,胃氣一虛,水穀不能運化,上焦不得氣,則快走氣喘,津氣不達四末則手足逆寒,腹滿即太陰病所言之虛脹、虛滿,甚則大便溏泄,食穀不化。

10脈弦而大,弦則為減,大則為芤,減則為寒,芤則為虛,虛寒相搏,此名為革。婦人則半產漏下,男子則亡血失精。

講解:弦脈按之應指堅韌,但重按中空無力,故“弦則為減”,以應中虛內寒,少腹裏急,脈大為大而中空,故“大則為芤”,虛寒相合,其脈曰革,革脈輕按堅硬,重按中空。革脈見於婦人則半產漏下,見於男子則亡血失精。

11虛勞裏急,悸,衄,腹中痛,夢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煩熱,咽幹口燥,小建中湯主之。

【小建中湯】

桂枝(去皮)三兩,甘草(炙)三兩,大棗十二枚,芍藥六兩,生薑三兩,膠飴一升。

右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內膠飴,更上微火消解,溫服一升,日三服(嘔家不可用建中湯,以甜故也)。

《千金》:療男女,因積冷氣滯,或大病後不複常,苦四肢沉重,骨肉酸痛,呼吸少氣,行動喘乏,胸滿氣急,腰背強痛,心中虛悸,咽幹唇燥,麵體少色,或飲食無味,脅肋腹脹,頭重不舉,多臥少起,甚者積年,輕者百日,漸至瘦弱,五髒氣竭,則難可複常,六脈俱不足,虛寒乏氣,少腹拘急,羸脊百病,名曰黃芪建中湯,又有人參二兩。

講解:少腹裏急、腹中作痛、悸、衄、夢失精皆是虛勞病證。四肢酸疼為桂枝證,津虛生熱則手足煩熱,咽幹口燥,小建中湯主之。方中飴糖用量宜大。

曾治一人患腸結核,高熱40℃不退,而見裏虛諸證,與服本方,熱即退去。

12虛勞裏急,諸不足,黃芪建中湯主之。

【黃芪建中湯】

於小建中湯內加黃芪一兩半,餘依上法。氣短胸滿者加生薑,腹滿者去棗,加茯苓一兩半,及療肺虛損不足,補氣加半夏三兩。

講解:虛勞病少腹裏急,不僅裏虛,表亦虛,表裏俱虛故雲“諸不足”,故於小建中湯中加入實表之黃芪。方後腹滿加茯苓,肺虛加半夏皆不足取。

人體廢物排泄,非僅從呼吸二便而出,汗腺亦排出一大部分,表氣閉塞,應從表排出之廢物便無從出,加重肺之負擔,故喘。此時當以麻黃開泄腠理,疏通表氣,邪可自皮膚而出。若以喘為肺虛,以黃芪治之,則成壞證,後世“黃芪補氣”之說流弊無窮。

13虛勞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八味腎氣丸主之(方見腳氣中)。

講解:當今治病,一見腰痛,便言腎虛,即以本方治之,實則大誤,必當有少腹拘急或少腹不仁,小便不利等下焦症狀,方可以治下焦之八味腎氣丸主之,服後立效。

14虛勞諸不足,風氣百疾,薯蕷丸主之。

【薯蕷丸】

薯蕷三十分,當歸、桂枝、幹地黃、麯、豆黃卷各十分,甘草二十八分,芎藭、麥門冬、芍藥、白術、杏仁各六分,人參七分,柴胡、桔梗、茯苓各五分,阿膠七分,幹薑三分,白斂二分,防風六分,大棗百枚(為膏)。

右二十一味,末之,煉蜜和丸,如彈子大,空腹酒服一丸,一百丸為劑。

講解:虛勞,一身盡虛,易感受風邪,虛人外感,百病變生,薯蕷丸主之。

方中薯蕷即山藥,其味甘,配合理中湯,有健胃之功,茯苓利水祛濕,以應“胃喜燥惡濕”之性,亦是健胃之一法,以四物湯加麥冬、阿膠滋陰補血:健胃理中、滋陰補血治其虛勞諸不足。桂枝、麯、豆黃卷、杏仁、柴胡、桔梗、白斂、防風以治表證。本方臨床應用機會不多,可作參考。

15虛勞,虛煩不得眠,酸棗仁湯主之。

【酸棗仁湯】

酸棗仁二升,甘草一兩,知母二兩,芎藭二兩,茯苓二兩(深師有生薑二兩)。

右五味,以水八升,煮酸棗仁,得六升,內諸藥,煮取三升,分溫三服。

講解:本方與梔子豉湯均治虛煩,但二者完全不同:梔子豉湯證之虛煩,乃相對於陽明裏實之實煩而言,為無形熱邪之煩,本方證為真正之虛證。真正之虛,發煩心悸,夜不能眠,可服本方。因虛而影響到睡眠,無論嗜睡、失眠,無論生、熟酸棗仁皆可治之,若病非因虛起,百試無一驗。

16五勞虛極羸瘦,腹滿不能飲食,食傷、憂傷、飲傷、房室傷、饑傷、勞傷、經絡營衛氣傷,內有幹血,肌膚甲錯,兩目黯黑。緩中補虛,大黃蟲丸主之。

【大黃蟲丸】

大黃(蒸)十分,黃芩二兩,甘草三兩,桃仁一升,杏仁一升,芍藥四兩,幹地黃十兩,幹漆一兩,虻蟲一升,水蛭百枚,蠐螬一升,蟲半升。

右十二味,末之,煉蜜和丸小豆大,酒飲服五丸,日三服。

講解:五勞虛極,中虛不能飲食而羸瘦虛滿,起病原因不一:飲食無節、多憂善愁、房室無度、奔波勞碌皆或致病,而使經絡內外營衛氣傷,營分受損,衛氣不行,則生幹血,肌膚甲錯而不潤,兩目黯黑而失澤,皆為幹血之候。大黃蟲丸主之。

方中以虻蟲、水蛭、蠐螬、蟲諸般蟲類藥,配合幹漆、桃仁強力祛瘀。大黃用量十分,相當於二兩半,又經蒸製,攻破力減。杏仁濡潤,黃芩清熱,幹地黃既可祛瘀,又可強壯滋陰,又以甘草、白蜜甘味補中,故本方有“緩中補虛”之功。

曾治一男性肝炎患者,經久不愈,自述每日脫皮一層,視之如蛇皮狀,與服大黃蟲丸,日漸康複。

附方

【《千金翼》炙甘草湯】

(一雲複脈湯)治虛勞不足,汗出而悶,脈結悸,行動如常,不出百日,危急者十一日死。

甘草(炙)四兩,桂枝、生薑各三兩,麥門冬半升,麻仁半升,人參、阿膠各二兩,大棗三十枚,生地黃一斤。

右九味,以酒七升,水八升,先煮八味,取三升,去滓,內膠消盡,溫服一升,日三服。

講解:本條所述症狀類似肺結核末期。本方滋陰養液,可治肺結核,對於病至末期者,有一時之效,卻不可挽救其生命。

【《肘後》獺肝散】

治冷勞,又主鬼疰,一門相染。

獺肝一具。

炙幹末之,水服方寸匕,日三服。

講解:“鬼疰一門相染”看似肺結核,但與冷勞毫無相關。北京曾有一著名中醫,自製獺肝丸用治肺結核,無一起效,故本方多無人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