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消渴小便利淋病脈

證並治第十三

脈證九條方六首

一、消渴

1厥陰之為病,消渴,氣上衝心,心中疼熱,饑而不欲食,食即吐蛔,下之不肯止。

講解:此條類似《傷寒論》厥陰篇提綱證。厥陰病,為氣血俱虛之病,虛故引水自救則消渴,上虛則下寒上攻,衝逆於心則心中疼痛煩亂,衝逆於胃則不欲飲食,蛔蟲受寒所迫而上行,吐則隨飲食之物同出。半表半裏之虛寒證,本不下利,若經誤下,再虛其裏病及太陰,則下利不止。本條舉消渴的一種症見,可知消渴包括糖尿病,糖尿病隻是消渴的一種表現形式,二者不可等同。

2寸口脈浮而遲,浮即為虛,遲即為勞;虛則衛氣不足,勞則榮氣竭。

講解:寸口脈浮遲,浮可主虛,衛氣不足;遲為虛勞、營血不足:榮衛俱虛,可致消渴。

3趺陽脈浮而數,浮即為氣,數即為消穀而大堅(一作緊)。氣盛則溲數,溲數即堅,堅數相搏,即為消渴。

講解:本條言中消之病。趺陽脈以候胃,浮則胃強,為胃氣盛之應;數主熱而能化食消穀。之後“而大堅”三字為衍文,當去之。胃熱迫津外出則小便頻數,小便數,津液被奪則大便堅,堅數相搏,體內水分喪失,發為消渴,類似於西醫所言糖尿病。

4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飲一鬥,小便一鬥,腎氣丸主之(方見腳氣中)。

講解:男子消渴,多與腎虛相關。下焦虛,失於收攝則小便反多。津傷則口渴多飲,但飲一鬥,小便亦是一鬥,發為消渴,腎氣丸主之。臨床若見小便失禁或小便頻數之消渴病,可投此方,以恢複下焦機能,但糖尿病人見此方證者不多。

5脈浮,小便不利,微熱消渴者,宜利小便發汗,五苓散主之(方見上)。渴欲飲水,水人則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方見上)。

講解:表邪未去則脈浮微熱,小便不利則廢水不得排出,舊水不去,新水不生,雖飲多而仍渴,水停蓄胃中,量多則發生水逆,症見“渴欲飲水,水入則吐”,以五苓散利小便,發汗。

6渴欲飲水不止者,文蛤散主之。

【文蛤散】

文蛤五兩。

右一味,杵為散,以沸湯五合,和服方寸匕。

講解:僅見渴欲飲水不止者,文蛤散主之。文蛤一藥,有兩種說法:一說為有紋之蛤,有止渴之功效;一說為五倍子之別稱,可收斂止渴,現常取前說而多以牡蠣代之。

二、淋病

1淋之為病,小便如粟狀,小腹弦急,痛引臍中。

講解:本篇所言淋病,為小便淋漓,艱澀難通之病,非現代屬性傳播疾病之淋病,本條所雲病症,屬於石淋,即類似泌尿係結石。泌尿係中結石,碎小者隨小便排出如粟狀顆粒,大者阻於尿路,使小便淋漓艱澀,排尿不暢則小腹弦急痛引臍中。

2趺陽脈數,胃中有熱,即消穀引食,大便必堅,小便即數。

講解:本條與消渴第3條意思相同,僅文字稍有變化。

3淋家不可發汗,發汗則必便血。

講解:淋家,小便淋漓不通,廢水蓄於下焦而生熱,全身廢水停積則津液減少,再發汗,一傷津液,二助其熱,熱傷下焦則便血。

三、小便不利

1小便不利者,有水氣,其人若渴,栝蔞瞿麥丸主之。

【栝蔞瞿麥丸】

栝蔞根二兩,茯苓三兩,薯蕷三兩,附子(炮)一枚,瞿麥一兩。

右五味,末之,煉蜜丸梧子大,飲服三丸,日三服,不知,增至七八丸,以小便利,腹中溫為知。

講解:裏有水氣而致口渴小便不利,與五苓散證相似,本條栝蔞瞿麥丸證偏陰,而五苓散證偏陽。

方中栝蔞根、薯蕷為滋補藥,健胃生津,瞿麥、茯苓利尿,加入附子治機能沉衰所致之小便不利。據方後注本病當有腹中不溫一症。

2小便不利,蒲灰散主之;滑石白魚散、茯苓戎鹽湯並主之。

【蒲灰散】

蒲灰七分,滑石三分。

右二味,杵為散,飲服方寸匕,日三服。

【滑石白魚散】

滑石二分,亂發二分(燒),白魚二分。

右三味,杵為散,飲服方寸匕,日三服。

【茯苓戎鹽湯】

茯苓半斤,白術二兩,戎鹽彈丸大一枚。

右三味,先將茯苓、白術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入鹽再煎,分溫三服。

講解:本條即指小便不利而淋漓艱澀者。蒲灰散方中蒲灰既可止血,又可利尿,配伍滑石消炎,利尿止痛。滑石白魚散中,滑石利尿解熱,亂發止血,利尿,白魚即鯉魚之類,祛水利尿。茯苓戎鹽湯,以茯苓、白術利尿,而以戎鹽,即礦物青鹽,鹹寒軟堅去熱。三方可於小便艱澀不利之症中選用。

3渴欲飲水,口幹舌燥者,白虎加人參湯主之(方見中暍中)。

講解:本條應置於消渴病中,臨床可以本方治療糖尿病,常加用牡蠣、栝蔞根、麥冬。

4脈浮發熱,渴欲飲水,小便不利者,豬苓湯主之。

【豬苓湯】

豬苓(去皮)、茯苓、阿膠、滑石、澤瀉各一兩。

右五味,以水四升,先煮四味,取二升,去滓,內膠烊消,溫服七合,日三服。

講解:本方亦治小便淋漓不利,為泌尿係疾病最常應用之方劑。方中豬苓、滑石、澤瀉均是寒性利尿藥,澤瀉又能解渴,應加大其用量,阿膠滋陰養血,亦可與通利之品相伍而祛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