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黃疸病脈證並治第十五

論二首脈證十四條方七首

1寸口脈浮而緩,浮則為風,緩則為痹。痹非中風,四肢苦煩,脾色必黃,瘀熱以行。

講解:寸口脈浮緩,亦太陽中風之脈,浮為在表,中風之緩弱是由於汗出喪失津液所致,但此處脈緩是因於濕痹於裏,津液不充於外而來,故緩非中風,四肢苦煩即是《傷寒論》中第278條“手足自溫”之互詞,為裏有熱之象,若小便不利,瘀熱在裏則當發黃。古人認為脾色黃,發黃與其有關。

2趺陽脈緊而數,數則為熱,熱則消穀,緊則為寒,食即為滿。尺脈浮為傷腎,趺陽脈緊為傷脾。風寒相搏,食穀即眩,穀氣不消,胃中苦濁,濁氣下流,小便不通,陰被其寒,熱流**,身體盡黃,名曰穀疸。

講解:趺陽脈緊數,數為胃熱,熱可消穀,緊為脾虛有寒,停食不行,食則脹滿。再診寸口脈,尺以候裏,浮為風邪,尺浮為邪熱傷腎之脈,傷腎之風與脾寒之緊相搏,脾腎俱傷,脾傷則穀氣不消,停滯於裏則蘊食,納穀則生熱,熱向上攻則頭眩,食停於胃則胃中苦濁,濁惡之氣向下欲從小便而出,但腎傷小便不通,濕停於裏,即“陰被其寒”,濁惡之熱停於**,濕熱相合,而身體盡黃,此黃得於穀氣不消,名為“穀疸”。

3額上黑,微汗出,手足中熱,薄暮即發,**急,小便自利,名曰女勞疸,腹如水狀不治。

講解:古人認為水色黑,腎主水,腎傷則額上黑,微汗出可知表無病,手足中熱入夜則發,說明血虛有熱,**急結,若小便不利為蓄水,小便自利為有血,此由於房室不節,腎氣被傷,瘀血內停所致,名曰“女勞疸”。若發生腹水,腎氣被傷而不可利水,故不治。

4心中懊而熱,不能食,時欲吐,名曰酒疸。

講解:嗜酒之人,濕熱內蘊,則心中懊而熱,濕熱在裏則不能食,裏有濕則時時欲吐,名曰“酒疸”。

5陽明病,脈遲者,食難用飽,飽則發煩頭眩,小便必難,此欲作穀疸。雖下之,腹滿如故,所以然者,脈遲故也。

講解:脈遲為裏有寒水,故可知冠以“陽明病”僅是具有陽明病“不惡寒,但惡熱,多汗”等外症而已。胃中停食停水,多食則發煩頭眩腹滿小便不利,有發生穀疸的可能。本病隻可利其小便,於寒濕中求之,若誤下,腹滿如故。

6夫病酒黃疸,必小便不利,其候心中熱,足下熱,是其證也。酒黃疸者,或無熱,靖言了了,小腹滿欲吐,鼻燥,其脈浮者先吐之,沉弦者先下之。

講解:酒黃疸若小便自利,濕熱可泄,則不能發黃,故酒疸必見小便不利,手足發熱為其外症,但亦有熱象不顯之時,“靖言了了”,即語言平和明了而無譫語。腹滿為裏實之象,濕熱向上壅逆則欲吐,裏有熱則鼻中幹燥。若脈浮,病有上越之機,可吐之;脈沉弦,為有裏實,可下之。

7酒疸,心中熱,欲嘔者,吐之愈。酒疸下之,久久為黑疸,目青麵黑,心中如啖蒜虀狀,大便正黑,皮膚爪之不仁,其脈浮弱,雖黑微黃,故知之。

講解:酒疸,心中煩熱,溫溫欲吐,吐之則愈。酒疸脈浮,應當吐之,下之為逆,誤下病不解,日久則目青麵黑,變為黑疸,心中煩熱如食蔥蒜,內有瘀血則便黑、皮膚不仁,下傷中氣,但仍有上越之象,則脈浮弱,麵色雖黑卻帶黃,可知為酒疸下後所致,非為女勞疸。黑疸與女勞疸均屬血性黃疸之列。

8師曰:病黃疸,發熱、煩喘、胸滿、口燥者,以病發時火劫其汗,兩熱所得。然黃家所得,從濕得之。一身盡發熱而黃,肚熱,熱在裏,當下之。

講解:黃疸病,表有熱則發熱煩喘,裏有熱則胸滿口燥,此為表裏俱熱之證,因始發病時,醫以表證而火劫迫汗,汗不得法,表熱與火邪相合,而致表裏俱熱,外現黃疸,一身盡熱,肚熱為熱在裏,但若見黃疸,必從濕而得。

9脈沉,渴欲飲水,小便不利者,皆發黃。

講解:脈沉為在裏,渴欲飲水可知裏有熱,小便不利,熱不得越,水不得泄,當發黃疸。

10腹滿,舌痿黃,躁不得睡,屬黃家(舌痿疑作身痿)。

講解:本條“舌痿黃”當改為“身痿黃”。裏實則腹滿,躁不得臥,身痿黃而不豔,屬黃疸,可下之。

11黃疸之病,當以十八日為期,治之十日以上瘥,反劇為難治。

講解:黃疸病,治之十八日可愈,治療十日以上,當有效。若以法治療後反劇者為難治,文中十八日乃是經驗之談,無須附會脾旺之說。

12疸而渴者,其疸難治,疸而不渴者,其疸可治。發於**,其人必嘔;陽部,其人振寒而發熱也。

講解:渴為有熱,熱甚津傷,黃疸難治,不渴為熱不甚,津未大傷,黃疸可治。若黃疸濕盛於裏則嘔,若熱盛於外則振寒、發熱,此處**陽部,即是裏外。

13穀疸之為病,寒熱不食,食即頭眩,心胸不安,久久發黃為穀疸,茵陳湯主之。

【茵陳蒿湯】

茵陳蒿六兩,梔子十四枚,大黃二兩。

右三味,以水一鬥,先煮茵陳,減六升,內二味,煮取三升,去滓,分溫三服。小便當利,尿如皂角汁狀,色正赤。一宿腹減,黃從小便去也。

講解:穀疸病發熱惡寒,不欲飲食,食而不化,發為頭眩,心胸不安即胃中苦濁之意,煩亂嘔惡,久久發黃為穀疸,可見穀疸非初得便黃,而是開始類似外感,日久發黃而引起重視,茵陳蒿湯主之。

方中茵陳蒿利小便而解熱利濕,梔子解煩熱去黃,大黃下實熱而去黃,臨床若見其他兼證,可選用適當方劑與本方相合,療效更佳。

14黃家,日晡所發熱,而反惡寒,此為女勞得之。**急,少腹滿,身盡黃,額上黑,足下熱,因作黑疸。其腹脹如水狀,大便必黑,時溏,此女勞之病,非水也,腹滿者難治,用硝石礬石散主之。

【硝石礬石散】

硝石、礬石(燒)等分。

右二味,為散,以大麥粥汁和服方寸匕,日三服。病隨大小便去,小便正黃,大便正黑,是其候也。

講解:本條言女勞疸證治。黃疸病,日晡所發熱類似陽明病,陽明病不惡寒但惡熱,而此處反惡寒,可見其虛,此為女勞疸。**脹滿急結,少腹硬滿,為裏有瘀血之象,熱在下焦則足下熱,身黃額上黑,發為黑疸。腹脹如同裏有水飲,便黑時溏為有血,故可知非水而是女勞疸,腎氣衰敗則腹脹滿,難治。腹脹不顯者硝石礬石散主之。本證雖“**急,少腹滿”,但人不發狂,故不與蟲類峻烈之抵當湯。

方中硝石、礬石祛濕祛熱,又可稍稍祛瘀,若病人發狂,則可選用抵當湯加大祛瘀之力。方後言其小便黃,大便黑,可見其濕熱由小便出,瘀血由大便出。

15酒黃疸,心中懊或熱痛,梔子大黃湯主之。

【梔子大黃湯】

梔子十四枚,大黃一兩,枳實五枚,豉一升。

右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溫三服。

講解:酒疸,心中懊,熱痛可見以熱為主,梔子大黃湯主之。方中梔子豉湯解煩熱,大黃去黃,枳實消脹去滿,本方解煩熱之力強於茵陳蒿湯。

16諸病黃家,但利其小便;假令脈浮,當以汗解之,宜桂枝加黃芪湯主之(方見水氣中)。

講解:諸黃疸病多由小便不利而起,當利其小便即可,但若脈浮,有表證,可以汗解之,表虛者桂枝加黃芪湯主之;表實者麻黃連軺赤小豆湯主之。

17諸黃,豬膏發煎主之。

【豬膏發煎】

豬膏半斤,亂發如雞子大三枚。

右二味,和膏中煎之,發消藥成,分再服,病從小便出。

講解:本條為簡文,若裏熱便幹,而體虛不能攻下之黃疸,可以豬膏發煎利其小便。豬膏即豬油,潤燥解熱,亂發既可通利水道,又有輕微的祛瘀作用。臨**體虛至此者少見。

18黃疸病,茵陳五苓散主之(一本雲茵陳湯及五苓散並主之)。

【茵陳五苓散】

茵陳蒿末十分,五苓散五分。(方見痰飲中)

右二物和,先食飲方寸匕,日三服。

講解:若黃疸病,出現五苓散證,可在五苓散基礎上加入茵陳。使用湯劑時,當加大茵陳用量,用茵陳蒿湯中去黃之藥眾多,而本方去黃獨賴茵陳一味。

19黃疸腹滿,小便不利而赤,自汗出,此為表和裏實,當下之,宜大黃硝石湯。

【大黃硝石湯】

大黃、黃柏、硝石各四兩、梔子十五枚。

右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內硝,更煮取一升,頓服。

講解:小便赤多為裏熱,腹滿為裏實,裏實熱而自汗出,為陽明病之列,表無病僅裏實熱當下之,宜大黃硝石湯。本方四藥皆可去黃、去熱,用於大實大滿大熱之證,臨床此方四藥可各用10克左右。

20黃疸病,小便色不變,欲自利,腹滿而喘,不可除熱,熱除必噦,噦者,小半夏湯主之。(方見消渴中)

講解:黃疸病,裏無熱則小便色不變,濕盛失其收澀則常欲自下利,濕停中焦則腹滿,向上衝逆則喘,為濕盛熱微之證,可與茵陳五苓散,不可苦寒瀉下除其熱,若下之,胃虛則噦,當以小半夏湯救胃止其噦逆。

21諸黃,腹痛而嘔者,宜柴胡湯(必小柴胡湯,方見嘔吐中)。

講解:黃疸病出現腹痛而嘔之少陽證時,可以小柴胡湯與治黃方劑合用,若嘔不止,心下急者可用大柴胡湯。

22男子黃,小便自利,當與虛勞小建中湯。(方見虛勞中)

講解:本條男子黃,即暗指女勞疸,若小便自利,為裏虛不能製水,當與虛勞小建中湯。後世多認為當選虛勞篇中小建中湯,但小建中湯無藥去黃,故以黃芪建中湯為宜,方中黃芪有去黃之功。附方

【瓜蒂湯】

治諸黃(方見暍病中)。

講解:本方可用治酒疸脈浮或欲吐之證,非各種黃疸皆可用之。

【《千金》麻黃醇酒湯】

治黃疸。

麻黃三兩。

右一味,以美清酒五升,煮取二升半,頓服盡。冬月用酒,春月用水煮之。

講解:本方僅用麻黃一味煮酒,麻黃雖可去黃,但無表實證者,不可妄用。表實者,不若麻黃連軺赤小豆湯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