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瘡癰腸癰浸**病脈

證並治第十八

論一首脈證三條方五首

一、瘡癰

1諸浮數脈,應當發熱,而反灑淅惡寒,若有痛處,當發其癰。

講解:脈浮而數,邪氣在表,法當發熱,而反惡寒者,因其為癰膿之變,瘡熱於裏,而不外發,則在外惡寒,若身體何處作痛,則此處當發癰膿。

2師曰:諸癰腫,欲知有膿無膿,以手掩腫上,熱者為有膿,不熱者為無膿。

講解:本條言瘡癰紅腫時,驗膿之法。一般癰腫在內,欲知有膿無膿,用手撫按腫處,若有熱,就為膿成,若無熱,可知尚未化膿。以上兩條泛指一般瘡癰而言。

二、腸癰

1腸癰之為病,其身甲錯,腹皮急,按之濡,如腫狀,腹無積聚,身無熱,脈數,此為腹內有癰膿,薏苡附子敗醬散主之。

【薏苡附子敗醬散】

薏苡六十分,附子二分,敗醬五分。

右三味,杵末,取方寸匕,以水二升,煎減半,頓服。(小便當下)

講解:身甲錯,已於虛勞篇中大黃蟲丸證提及,為裏有瘀血之征,腸癰一病亦是有瘀。腹部肌肉雖然比較緊張,但按之柔軟,無結硬抵抗。“腹無積聚,身無熱”有兩種可能:或為虛證,或為裏已成膿,因脈數無熱,可見其為後者,為腸內生有癰膿,薏苡附子敗醬散主之。

方中主要以寒性之薏苡仁、敗醬草排膿,二藥相比,薏苡仁長於解凝、利小便,敗醬草長於祛瘀,但若用於排膿,須加亢奮之藥,附子用量很輕,以振奮機能,奮力排出膿液,與枳實芍藥散中大麥粥、排膿散中雞子黃,作用相同,都為補其正氣,正氣不虛方有力排膿。

本方臨床常用,不但能夠排膿,還可去濕癢,治療皮膚病,尤其是硬皮病、頑固性牛皮癬,可用薏苡仁30克,敗醬草15克,附子3~6克,可收良效。

2腸癰者,少腹腫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調,時時發熱,自汗出,複惡寒。其脈遲緊者,膿未成,可下之,當有血。脈洪數者,膿已成,不可下也。大黃牡丹湯主之。

【大黃牡丹湯】

大黃四兩,牡丹一兩,桃仁五十個,瓜子半升,芒硝三合。

右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一升,去滓,內芒硝,再煎沸,頓服之,有膿當下;如無膿,當下血。

講解:腸癰,上條薏苡附子敗醬散證為膿已成者,振奮機能排膿即可,本條則論腸癰初起。下腹有腫塊,按之則痛,類似現代所言闌尾炎。疼痛牽引前陰,如淋病,但其小便自調,知非淋病。時時發熱、自汗出為裏熱之象,但尚未到陽明病裏實熱的程度,所以仍複惡寒,此時若脈遲緊,邪熱正蝕血肉,為正在釀膿之兆,其膿未成,可以大黃牡丹湯下之,當下出瘀血。若脈洪數,熱邪腐膿已成,熱勢複張於脈中,可見其膿已成,不可下,但此處“膿已成不可下”當活看,大黃牡丹湯方後注雲“有膿當下,無膿當下血”,可見本方尚可排未完全成形之膿,完全化膿者,方不可服。

方中桃仁、丹皮祛瘀,冬瓜子消腫、排膿,常用於癰膿,大黃、芒硝消炎去熱以止痛,臨床本方還可用於膽囊炎急性發作及某些胰腺疾病。

3問曰:寸口脈浮微而澀,然當亡血,若汗出,設不汗者雲何?答曰:若身有瘡,被刀斧所傷,亡血故也。

講解:本條亦論亡血原因之一。前文所述亡血指一般吐血、下血,或汗出過多,亡失津血,可見“脈浮微而澀”之脈,若沒有這些情形,但身上中刀斧金刃所傷,亦見此脈。

4病金瘡,王不留行散主之。

【王不留行散】

王不留行(八月八日采)十分,蒴藋細葉(七月七日采)十分,桑東南根白皮(三月三日采)十分,甘草十八分,川椒(除目及閉口者,去汗)三分,黃芩二分,幹薑二分,芍藥、厚樸各二分。

右九味,桑根皮以上三味燒灰存性,勿令灰過,各別杵篩,合治之為散,服方寸匕。小瘡即粉之,大瘡但服之,產後亦可服。如風寒,桑東南根勿取之。三物皆陰幹百日。

講解:凡是被刀斧金刃所傷,王不留行散均有良效,本方即是古人所用刀傷藥、紅傷藥,為通治方。

方中王不留行祛瘀止痛,外傷中常以其為主藥,肝炎患者肝區疼痛,常加此藥。桑東南根白皮,為桑根白皮位向東南者,古人認為卦中東南為巽,能去風,實則桑白皮無論方位,皆可行氣、祛風。蒴藋細葉即蒴藋葉中細小者,蒴藋葉與桑白皮均有行氣、祛瘀之功,三藥同用,行氣祛瘀,而凡是祛瘀之藥燒煆成灰之後,不僅能夠去瘀,還增加了止血的作用,故此三藥,俱用其灰,後世十灰散也取此意。其他藥盡是根據傷後特點加入調理之品,以幹薑、川椒、甘草溫中,黃芩、芍藥去外傷後所生之虛熱,厚樸行氣。本方小傷外用,大傷還可內服,產後下血也可服用,雖然其中王不留行活血,但燒灰之後,止血的作用大大加強。傷科製藥有其特殊講究,製此方時應注意:一是風寒勿取桑東南根,待到天氣暖和時再取;二是方中三味主藥不宜炒,不宜曬,應陰幹百日。

附方

【排膿散】

枳實十六枚,芍藥六分,桔梗二分。

右三味,杵為散,取雞子黃一枚,以藥散與雞子黃相等,揉和令相得,飲和服之,日一服。

講解:本條有方無證,當屬通治方。排膿散方中以枳實芍藥散為基礎,枳實行氣,芍藥入血排膿,再加桔梗排膿、排痰之力更強。後文提到婦人腹痛,以枳實芍藥散行氣止痛,若服枳實芍藥散後腹痛不瘥,定是腹中有瘀,則用下瘀血湯,可見排膿散用於氣滯腹痛而內有癰膿者最為恰當。方中之藥,無大寒大熱,十分平穩,臨床寒證熱證都可加減應用。

【排膿湯】

甘草二兩,桔梗三兩,生薑一兩,大棗十枚。

右四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溫服五合,日再服。

講解:本方由桔梗湯而來,《傷寒論》少陰篇已論桔梗湯用治咽痛,其中桔梗排膿,加入生薑、大棗,稍稍調和營衛,通治癰瘡夾膿,尤其適用於咽喉腫痛之類居於高位者。

三、浸**瘡

1浸**瘡,從口流向四肢者,可治;從四肢流來人口者,不可治。

講解:浸**病俗稱黃水瘡,主要與個人衛生關係密切,症見:患處流淌黃水,常借流出之水四處傳播,可至麵目全身,兒童多發,病程可長達數年之久。浸**瘡,若從口流向四肢者可治,要是從四肢向裏傳來者難治,非獨浸**瘡,大部分疾病都有此特點。

2浸**瘡,黃連粉主之(方未見)。

講解:本方將黃連製粉,用香油或棉籽油調勻,外用塗抹。黃連苦燥,苦可消炎解毒,燥可祛濕,即收斂瘡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