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婦女妊娠病脈證並治第二十

證三條方八首

1師曰:婦人得平脈,陰脈小弱,其人渴,不能食,無寒熱,名妊娠,桂枝湯主之(方見利中)。於法六十日當有此證,設有醫治逆者,卻一月,加吐下者,則絕之。

講解:妊,婦人懷孕謂之妊;娠,懷孕身動謂之娠。婦人妊娠,裏無病則脈平,但細細體味之下,脈見稍細而弱,細主血虛,弱主津液不足。妊娠最初反應即是嘔吐、不能食之惡阻,其脈證之變當與外感相鑒別,以無寒熱可知其非外感,乃是妊娠使然。但就本條所言,陰脈小弱,其人渴,為津液不足之象,當服桂枝湯調和營衛,滋養津液,降氣止嘔,因其目的不在發汗解肌,故服後無需喝熱粥。一般妊娠兩個月左右當發生惡阻,而三個月之中,胚胎未固,若醫者不知妊娠,妄加吐下,則易致流產。

2婦人宿有癥病,經斷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動在臍上者,為癥痼害。

講解:婦人平時裏有瘀血,經斷不足3個月,發為漏血不止,而感覺胎動於臍上,但妊娠胎動大都發生在受孕後6個月,且位置亦不當在臍上,故決非胎兒,當是癥積痞塊為害。

3妊娠六月動者,前三月經水利時,胎。下血者,後斷三月,衃也。所以血不止者,其癥不去故也。當下其癥,桂枝茯苓丸主之。

【桂枝茯苓丸】

桂枝、茯苓、牡丹(去心)、桃仁(去皮尖,熬)、芍藥各等分。

右五味末之,煉蜜和丸,如兔屎大,每日食前服一丸。不知,加至三丸。

講解:本條接上條而言。妊娠6個月動悸,若斷經前3個月,經水通利,則裏無瘀血,當是有胎,其動為胎動;若斷經前3個月曾有漏下,瘀血內阻,而為衃,即凝集之血,其動當責瘀血。裏有惡血,人體良能欲將其排出,排而不盡,則血不止,當下其癥結,桂枝茯苓丸主之。

方中桃仁、丹皮祛瘀,桂枝、茯苓降氣平衝止悸,芍藥滋養陰液,也可祛瘀,同時亦治腹痛。本方臨床可用於治療心腦血管疾病而見氣衝心悸胸痹痛者。

桂枝茯苓丸現常用煎劑,但本條所言癥痼非短期可以取效,故仍當以丸劑治療。

4婦人懷娠六七月,脈弦發熱,其胎愈脹,腹痛惡寒者,少腹如扇,所以然者,子藏開故也,當以附子湯溫其藏。(方未見)。

講解:婦人妊娠至六七月時,胎兒大體發育完整,胎兒長大孕婦感覺脹滿,子髒即子宮失於閉斂,風寒之邪乘之,使其更脹而兼痛,寒邪內侵,內有鬱熱則發熱,本病非單純表證,故脈不浮反弦,弦主寒邪,亦主腹痛。此處惡寒,非為尋常表證一身惡寒,因其子髒開,故小腹如受扇子扇風一般,當以附子湯溫其髒。

後言本方未見,但當是《傷寒論》少陰篇第304條附子湯,由附子、芍藥、人參、茯苓、白術組成。方中以芍藥治其腹痛,附子治其惡寒,人參、茯苓、白術三藥,安中健胃,利尿祛水。

5師曰:婦人有漏下者,有半產後因續下血都不絕者,有妊娠下血者,假令妊娠腹中痛,為胞阻,膠艾湯主之。

【芎歸膠艾湯】

(一方加幹薑一兩,胡氏治婦人胞動無幹薑)

芎二兩,阿膠二兩,甘草二兩,艾葉三兩,當歸三兩,芍藥四兩,幹地黃。

右七味,以水五升,清酒三升,合煮取三升,去滓,內膠,令消盡,溫服一升,日三服。不差,更作。

講解:婦人漏下即子宮出血,婦人下血大體有以下幾種情況:一是經行下血,即一般崩漏之類;二是半產後繼續下血;三是妊娠下血。本條即言妊娠下血之類。若妊娠下血而腹中痛,為胞阻,即子髒中胎兒受瘀血所阻之意,裏有瘀血,故而下血、腹中痛,膠艾湯主之。有很多習慣性流產病人,在懷孕之後,還要多多少少見血,服此方效果很好。

膠艾湯,為四物湯加入阿膠、甘草、艾葉三味。後世認為四物湯補血,其實此方長於祛瘀,為強壯性祛瘀劑,利於虛證,不利於實證。方中芍藥、生地黃性微寒,《神農本草經》中言芍藥治血痹,即血液痹阻不通而作疼痛,生地黃為寒性強壯祛瘀藥,可解煩、止血,二藥利於虛熱,不利於虛寒;當歸和川芎性溫,為溫性強壯祛瘀藥,而當歸強壯止痛之力強,川芎辛溫,祛瘀散邪之力強,二藥利於虛寒,不利於虛熱。四藥寒溫並用,寒熱調和,可強壯祛瘀止血。本方應用機會很多,證屬虛衰,輕至吐衄下血,重至胎動脫血都可使用。若虛象嚴重,常與四君子合方,可起安胎作用。

6婦人懷娠,腹中痛,當歸芍藥散主之。

【當歸芍藥散】

當歸三兩,芍藥一斤,茯苓四兩,白術四兩,澤瀉半斤,芎半斤(一作三兩)。

右六味,杵為散,取方寸匕,酒和,日三服。

講解:本條僅言腹中痛就是急痛,屬胞阻之類,由於未見下血,故不用芎歸膠艾湯,用當歸芍藥散治其腹痛即可。方中芍藥用量最大而治腹中急痛,茯苓、白術、澤瀉入胃利水,可見當有小便不利而眩冒,當歸、川芎溫性補血祛瘀,以治胞阻。

血虛者厥,甚則手足麻痹不仁,所以臨**治療肢體麻木也可用當歸芍藥散。如前文所述黃芪桂枝五物湯,治療表虛病邪不去,以黃芪實表,若合有瘀血、水毒,再加當歸芍藥散,療效肯定。本方活血祛瘀,緩急止痛,亦常用於治療肝炎血分偏虛之證。

自此可見胞阻分為兩種:一種腹痛下血,需要止血,芎歸膠艾湯主之;一種腹痛,但不下血,無需止血,當歸芍藥散主之。

7妊娠嘔吐不止,幹薑人參半夏丸主之。

【幹薑人參半夏丸】

幹薑一兩,人參一兩,半夏二兩。

右三味,末之,以生薑汁糊為丸,如梧子大,飲服十丸,日三服。

講解:本條所言即是惡阻,輕者開始惡心、嘔吐,一段時間後,可自行恢複,無需用藥;重者自懷孕至臨產,嘔吐不止,隨食隨吐,非治不可。此吐大多由於胃有寒水,幹薑人參半夏丸溫胃散寒,降逆止嘔,現多用湯劑,而無後世所說“半夏礙胎”、“產前遠熱”之慮。

8妊娠小便難,飲食如故,當歸貝母苦參丸主之。

【當歸貝母苦參丸】(男子加滑石半兩)

當歸、貝母、苦參各四兩。

右三味,末之,煉蜜丸如小豆大,飲服三丸,加至十丸。

講解:小便難指小便艱澀,或熱或痛,病不在胃,則飲食如故,類似現代所言慢性泌尿係感染。

方中苦參消炎解熱,《神農本草經》言其可治“溺有餘瀝”,即尿不淨,為泌尿係感染特征,貝母排痰排膿,亦利小便,即《神農本草經》曰“淋瀝邪氣”,因婦人妊娠血虛而易生熱,故以當歸補血潤燥。本病為慢性病,故以丸緩圖之。

9妊娠有水氣,身重,小便不利。灑淅惡寒,起即頭眩,葵子茯苓散主之。

【葵子茯苓散】

葵子一斤,茯苓三兩。

右二味,杵為散,飲服方寸匕,日三服,小便利則愈。

講解:妊娠常見小便不利,而發為水氣病,出現風水在表之身重、灑淅惡寒,裏有水氣之起則頭眩,可見裏外皆有水飲,葵子茯苓散主之。若不治,產後水腫可自行消退。

方中葵子為強壯性利尿藥,利水而不傷人正氣,可以大量使用,稍加茯苓利水而止悸眩。

10婦人妊娠,宜常服當歸散主之。

【當歸散】

當歸、黃芩、芍藥、芎各一斤,白術半斤。

右五味,杵為散,酒飲服方寸匕,日再服。妊娠常服即易產,胎無疾苦。產後百病悉主之。

講解:妊娠無病,則不要服藥,常服當歸散主之,恐為後人所附。本方以四物湯去生地黃之偏涼,加黃芩解煩去熱,白術健胃祛濕,為安胎方劑,可用於胎動不安。方後雲“產後百病悉主之”顯非仲景口吻,故本條當為後人附上。

11妊娠養胎,白術散主之。

【白術散】(見《外台》)

白術、芎、蜀椒(去汗)、牡蠣各三分。

右四味,杵為散,酒服一錢匕,日三服,夜一服。但苦痛,加芍藥;心下毒痛,倍加芎;心煩肚痛,不能食飲,加細辛一兩、半夏大者二十枚。服之後,更以醋漿水服之。複不解者,小麥汁服之;已後渴者,大麥粥服之。病雖愈,服之勿置。

講解:本條雖亦雲養胎,但用方不如當歸散平穩,方中蜀椒用於孕婦,已顯太過溫熱,更無以牡蠣收斂安神之需,臨床養胎不可輕易選用此方。

12婦人傷胎,懷身腹滿,不得小便,從腰以下重,如有水氣狀,懷身七月,太陰當養不養,此心氣實,當刺瀉勞宮及關元。小便微利則愈(見《玉函》)。

講解:本條《醫宗金鑒》認為錯誤,所雲令人費解。“太陰當養不養”、“心氣實”無法解釋,且孕婦針刺勞宮、關元,必動胎氣以致墮胎。故本書中,講述安胎的幾段文字,當為後人加入,臨床無病不當亂服安胎之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