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婦人產後病脈證並

治第二十一

論一首證六條方八首

1問曰:新產婦人有三病,一者病痙,二者病鬱冒,三者大便難,何謂也?師曰:新產血虛、多出汗、喜中風,故令病痙;亡血複汗、寒多,故令鬱冒;亡津液,胃燥,故大便難。

講解:本章主要論述婦人產後常見之病。本條言婦人產後常易發生三種病:一是痙即**;二是鬱冒即昏冒;三是大便難、大便硬,三者常常同時發病,手足厥冷,人事不知,近似於現在所言休克。因婦人新產之後,失血過多則血虛,汗隨血脫則津液虛,陰陽俱虛,易受風邪,津血虛而外感,易發痙病。本已亡血,複汗出過多,正氣大虛,寒飲湊之,向上衝逆,攻於頭腦則發昏冒,此寒多即指水飲而言,鬱冒與西醫發作性腦缺血相似。津液亡失,胃中幹燥,故大便硬而難以排出。

2產婦鬱冒,其脈微弱,嘔不能食,大便反堅,但頭汗出,所以然者,血虛而厥,厥而必冒。冒家欲解,必大汗出。以血虛下厥,孤陽上出,故頭汗出。所以產婦喜汗出者,亡陰血虛,陽氣獨盛,故當汗出,陰陽乃複。大便堅,嘔不能食,小柴胡湯主之(方見嘔吐中)。

講解:本條論述具體證治,三病同時發作,重點還應在鬱冒昏厥之上。產婦脈微弱,微者無陽即無津液,弱者血虛,胃中寒飲乘機上衝,則嘔不能食,一般胃有停水大便當不堅,但產後津液喪失太過,腸中失濡則大便反堅,僅剩之津液隨衝氣亢於上,則但頭汗出。以上脈證皆由於產後血虛,血不達於四末則手足厥冷,血不達於頭則眩冒。產後脈中營血虧虛,相對而言,脈外衛陽當亢,營衛不調,則汗出,類似桂枝湯證,當發汗調和其營衛,發汗之後,鬱冒可解,汗出可止。就整體而言,鬱冒與大便堅、嘔不能食同見,為小柴胡湯證,服小柴胡湯後“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氣因和”,則病解。

3病解能食,七八日更發熱者,此為胃實,大承氣湯主之(方見痙中)。

講解:本條承接上文,服小柴胡湯後病解,七八天後,忽然發熱,兼有大便難,則為裏實,有用大承氣湯的機會,但當需具備大承氣湯證,非一見便幹輒服大承氣湯,還可選用小承氣湯、大柴胡湯、調胃承氣湯等去熱通便之劑。

胎產之病,熱藥流產,寒藥傷正,故有“產前遠熱、產後遠寒”之說,但治療上還應辨證,見到大承氣湯證,就用大承氣湯,故仲景此處提出大承氣湯,是想告訴後人不可主觀認為產後體虛,必當遠寒,臨床定要辨證。

4產後腹中痛,當歸生薑羊肉湯主之;並治腹中寒疝,虛勞不足。

【當歸生薑羊肉湯】(見寒疝中)

講解:產後多虛多寒,而作腹中急痛,即虛勞篇中所講“少腹裏急”:腹部肌肉緊張,按之裏無結實,當歸生薑羊肉湯主之。方中以羊肉、當歸補虛,生薑散寒,故亦治寒疝腹中痛及虛勞不足。

5產後腹痛,煩滿不得臥,枳實芍藥散主之。

【枳實芍藥散】

枳實(燒令黑,勿太過)、芍藥等分。

右二味,杵為散,服方寸匕,日三服,並主癰膿,以麥粥下之。

講解:婦人產後腹痛,當辨在血在氣,若有瘀血,當治其血,本條所言即為氣滯血痹,病因在氣。煩滿,煩為多熱,滿為氣滯之象,從用藥來看,非為裏實之脹,乃由於氣滯而致血痹脹痛,故以枳實行氣消脹,芍藥治其血痹,解其攣急疼痛。

6師曰:產婦腹痛,法當以枳實芍藥散,假令不愈者,此為腹中有幹血著臍下,宜下瘀血湯主之;亦主經水不利。

【下瘀血湯】

大黃二兩,桃仁二十枚,蟲(熬,去足)二十枚。

右三味,末之,煉蜜和為四丸,以酒一升,煎一丸,取八合,頓服之,新血下如豚肝。

講解:本條論述瘀血。產後腹痛,多由於氣滯而血不行,故以枳實芍藥散行氣、治血痹即可。假令不愈者,當非因氣滯而起,此為腹中有幹血即瘀血,結於臍下少腹部位,以下瘀血湯下其瘀血,本方亦治婦人經血不利。方中蟲攻逐頑固性瘀血作用頗似水蛭、虻蟲,但另有止痛之功,既先與枳實芍藥散治之,可見當有脹滿,但此處脹滿屬實,非枳實行氣可以奏效,故以大黃祛其裏實。方後注中雲“新血下如豚肝”,但文中僅言幹血、瘀血,新血兩個字恐為訛誤。

7產後七八日,無太陽證,少腹堅痛,此惡露不盡。不大便,煩躁發熱,切脈微實,再倍發熱,日晡時煩躁者,不食,食則譫語,至夜即愈,宜大承氣湯主之。熱在裏,結在**也(方見痙病中)。

講解:產後胞宮內離經惡血當盡早排出,而為惡露,若惡露不去,易變生他病。產後七八天,未經風襲,無太陽表證,少腹按之堅硬,疼痛劇烈,此為惡露去而未盡,於少腹集成堅塊,症見:不大便、煩躁、發熱,脈微微見實,實而不甚。“再倍發熱,日晡時煩躁者”為倒裝句,可變為“日晡時煩躁者,再倍發熱”,本就發熱煩躁,至日晡所,發熱、煩躁皆加倍而作,可見其為陽明病。陽明病熱盛於裏,大便燥結,裏有所積則不欲飲食,食則助其胃不和,發為譫語。瘀血內阻,氤氳鬱熱,所見之症均為晝而安靜,入夜則如見鬼狀,即晝輕夜重,此處煩躁、發熱至夜即愈,可見其熱為陽明,不在血室,因陽明裏熱而使惡露結於**而不下行,以大承氣湯去陽明裏實即可。若惡露不盡為由於瘀血本身而起,可下者,與桃仁承氣湯;不可下者,與桂枝茯苓丸,都可祛其惡露。

8產後風,續之數十日不解,頭微痛,惡寒,時時有熱,心下悶,幹嘔汗出,雖久,陽旦證續在耳,可與陽旦湯(即桂枝湯,方見下利中)。

講解:本條論述產後中風。產後風,即產後外感風邪,數十天不愈,症見:汗出、頭痛、惡寒、陣陣發熱為表未解,心下憋悶,幹嘔為氣逆上衝,仍是桂枝湯證,當以桂枝湯主之。陽旦湯為桂枝湯別名。

9產後,中風發熱,麵正赤,喘而頭痛,竹葉湯主之。

【竹葉湯】

竹葉一把,葛根三兩,防風、桔梗、桂枝、人參、甘草各一兩,附子(炮)一枚,大棗十五枚,生薑五兩。

右十味,以水一鬥,煮取二升半,分溫三服,溫服使汗出。頭項強,用大附子一枚,破之如豆大,煎藥揚去沫。嘔者,加半夏半升洗。

講解:方證不相屬,其中必有錯簡。後世注家有解釋者,多屬牽強附會,以不釋為妥。

10婦人乳中虛,煩亂嘔逆,安中益氣,竹皮大丸主之。

【竹皮大丸】

生竹茹二分,石膏二分,桂枝一分,甘草七分,白薇一分。

右五味,末之,棗肉和丸彈子大,以飲服一丸,日三夜二服。有熱者,倍白薇,煩喘者加柏實一分。

講解:婦人乳中虛者,蓋指新產不久,密室乳子時期,氣血未複,由於病熱,因而益虛也。煩亂、嘔逆者,熱壅於裏也,宜安中益氣竹皮大丸主之。

本方用竹茹伍以石膏、白薇清胃熱以解煩亂,伍以桂枝降衝下氣而平嘔逆,伍以甘草、棗肉為丸補虛而益氣。

11產後下利虛極,白頭翁加甘草阿膠湯主之。

【白頭翁加甘草阿膠湯】

白頭翁、甘草、阿膠各二兩,秦皮、黃連、柏皮各三兩。

右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內膠令消盡,分溫三服。

講解:產後本虛,複病熱利下重益覺虛弱,故謂虛極也。熱利下重法宜與白頭翁湯,因氣血俱虛故加甘草、阿膠。阿膠不但止血便,以其味甘與甘草協力亦緩中補虛也。

本方為白頭翁湯加甘草、阿膠,故治白頭翁湯證其人虛憊甚、下黏血便、或血便、或有其他出血證者。

本方常用於產後或孕婦痢疾便膿血,應當說明,男性見白頭翁湯證又見血便、黏血便而虛乏少氣者,也宜應用。

附方

【《千金》三物黃芩湯】

治婦人草蓐,自發露得風,四肢苦煩熱,頭痛者,與小柴胡湯,頭不痛但煩者,此湯主之。

黃芩一兩,苦參二兩,幹地黃四兩。

右三味,以水八升,煮取二升,溫服一升,多吐下蟲。

講解:三物均有解熱除煩的作用,由於生地黃的用量獨多,故尤宜於有發熱人心煩之血證。此治外邪已解,血虛有熱,四肢煩熱劇甚者有良驗。苦參殺蟲,故方後雲多吐下蟲。

【《千金》內補當歸建中湯】

治婦人產後虛羸不足,腹中刺痛不止,吸吸少氣,或苦少腹中急,摩痛引腰背,不能食飲。產後一月,日得服四五劑為善,令人強壯宜。

當歸四兩,桂枝三兩,芍藥六兩,生薑三兩,甘草二兩,大棗十二枚。

右六味,以水一鬥,煮取三升,分溫三服,一日令盡,若大虛,加飴糖六兩,湯成內之,於火上暖令飴消。若去血過多,崩傷內衄不止,加地黃六兩、阿膠二兩,合八味,湯成內阿膠。若無當歸,以芎藭代之;若無生薑,以幹薑代之。

講解:此於桂枝加芍藥湯或小建中湯加有補血作用的當歸,故治療該方證而有血虛證候者。腹中急痛而有血虛證者,本方有效,但不必限於婦人產後,即男人也可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