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婦人雜病脈證並治(1)

第二十二

論一首脈證合十四條方十四首

1婦人中風七八日,續來寒熱,發作有時,經水適斷,此為熱入血室,其血必結,故使如瘧狀,發作有時,小柴胡湯主之。(方見嘔吐中)

講解:熱入血室為婦科常見病,以下有關熱入血室三段均出自《傷寒論》。婦人太陽中風七八日,為去表內傳之時,由在表之發熱惡寒,轉為少陽之往來寒熱、發作有時,外邪乘經水適來之虛,入於血室,正行之經水因熱而結,就此中斷,為熱入血室。病在少陽,故發作有時如瘧狀,為柴胡證,小柴胡湯主之,使得熱去血自利。

2婦人傷寒發熱,經水適來,晝日明了,暮則譫語,如見鬼狀者,此為熱入血室,治之無犯胃氣及上二焦,必自愈。

講解:《傷寒論》中此條未見“治之”二字,當為衍文,可去之。本條言太陽傷寒始得之時,經水適來,發為熱入血室。譫語本為陽明裏實一證,但陽明譫語日間發作,尤以日晡時分最劇,多無晝安暮發之可能,“晝日明了,暮則譫語,如見鬼狀”為裏有瘀血之象,熱邪可隨經水或鼻衄排出而解,不需服藥,可自愈,不可妄汗妄下,無犯胃氣及上二焦。

3婦人中風,發熱惡寒,經水適來,得七八日,熱除脈遲,身涼和,胸脅滿,如結胸狀,譫語者,此為熱入血室也,當刺期門,隨其實而取之。

講解:太陽病時,經水適來且並未中斷,七八日後,熱除、身涼、脈遲,看似表邪已隨經水而去,實則邪熱盡陷於裏,“胸脅滿,如結胸狀,而譫語”,為少陽柴胡證,但本病非小柴胡湯可治,當合桂枝茯苓丸以祛瘀熱,或隨其發病之時針刺期門穴,以去胸中邪熱。

同為熱入血室,第一條血結經斷,現柴胡證,小柴胡湯主之;第二條血未結,亦無其他嚴重症狀,無需治療;第三段經水適來,但胸滿、譫語症狀嚴重,不可輕視,須立即治療。

4陽明病,下血譫語者,此為熱入血室,但頭汗出,當刺期門,隨其實而瀉之,濈然汗出則愈。

講解:此處與《傷寒論》中216條相同,血室在於女子為子宮,在於男子為小腹**部位,故男女皆有熱入血室,本條非獨言女子為病。陽明病,熱入血室,迫血下行,其熱不解,反而上亢,致頭汗出,身上無汗,為表邪未解,當刺期門,去少陽、陽明之邪熱,熱去則血止表和。

5婦人咽中如有炙臠,半夏厚樸湯主之。

【半夏厚樸湯】

(《千金》作胸滿,心下堅,咽中怗怗,如有炙肉,吐之不出,吞之不下)

半夏一升,厚樸三兩,茯苓四兩,生薑五兩,幹蘇葉二兩。

右五味,以水七升,煮取四升,分溫四服,日三夜一服。

講解:本證當參《千金》所述:咽喉中如有烤肉阻結,吐之不出,咽之不下,心下堅滿不快,胸腹脹滿不舒,究其病因,當為氣結、痰飲兩種因素造成,氣結則胸咽不適,飲停則心下胸腹脹滿,半夏厚樸湯主之。

本方後世亦稱之為四七湯、七氣湯、大七氣湯,方中半夏配伍生薑、茯苓即是小半夏加茯苓湯可下氣、逐飲、止嘔,另以厚樸、蘇葉消脹行氣,所治者類似現代所言梅核氣。與茯苓飲合方,則可治療胃虛停飲而脹滿不欲食者。

6婦人髒躁,喜悲傷欲哭,像如神靈所作,數欠伸,甘麥大棗湯主之。

【甘草小麥大棗湯】

甘草三兩,小麥一升,大棗十枚。

右三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溫分三服。亦補脾氣。

講解:髒躁指心髒而言,此病當與前文五髒風寒積聚篇中“邪哭使魂魄不安者,血氣少也,血氣少者屬於心,心氣虛者,其人則畏,合目欲眠,夢遠行而精神離散,魂魄妄行。”一段相參。其人忐忑不寧,嗬欠不止,喜悲傷欲哭,如有神靈所作,皆為血少心氣虛而魂魄不安之象,當以小麥補其心氣不足,並以甘草、大棗甘藥緩其急。本方不僅可治婦人悲傷欲哭,還可治療兒童夜間啼哭不止,但所治者必為虛證,實者服此方則夜不成寐。

7婦人吐涎沫,醫反下之,心下即痞,當先治其吐涎沫,小青龍湯主之;涎沫止,乃治痞,瀉心湯主之。

小青龍湯方(見肺癰中)。

瀉心湯方(見驚悸中)。

講解:本條為簡文,若僅見吐涎沫,為有痰飲,當需再見表證,方可與服小青龍湯。表不解而有水氣者,未以小青龍湯解表逐飲,而反誤下,即作心下痞。誤治後,外邪未解,仍當先以小青龍湯治其吐涎沫,服小青龍湯後表證已解,口中唾減,涎沫亦止,當以三黃瀉心湯治其心下痞。

8婦人之病,因虛、積冷、結氣,為諸經水斷絕,至有曆年,血寒積結胞門。寒傷經絡,凝堅在上,嘔吐涎唾,久成肺癰,形體損分。在中盤結,繞臍寒疝,或兩脅疼痛,與藏相連,或結熱中,痛在關元,脈數無瘡,肌若魚鱗,時著男子,非止女身。在下未多,經候不勻,令陰掣痛,少腹惡寒,或引腰脊,下根氣街,氣衝急痛,膝脛疼煩,奄忽眩冒,狀如厥癲,或有憂慘,悲傷多嗔,此皆帶下,非有鬼神。久則羸瘦,脈虛多寒。三十六病,千變萬端,審脈陰陽,虛實緊弦,行其針藥,治危得安,其雖同病,脈各異源,子當辨記,勿謂不然。

講解:本條內容、文體,均不似仲景文章,“婦人之病”至“血寒積結胞門”為一段。婦人因虛、積冷、結氣而為月經不利,或經水斷絕,甚者經年不愈。若血寒凝滯,積結於胞門即任脈。

“寒傷經絡”至“形體損分”為一段,言上焦受風寒之邪,而為肺痿肺癰。寒傷經絡,瘀血凝堅於肺,嘔吐涎唾,發為肺痿,久之亦為肺癰,形體消瘦。

“在中盤結”至“非止女身”為一段,寒邪盤踞中焦,繞臍腹痛而為寒疝,或者肝脾受累而兩脅疼痛;若中焦瘀血,瘀熱互結,痛在少腹關元穴處,瘡家有熱而脈數,無瘡者熱可自瘀血而來,肌若魚鱗即是肌膚甲錯,為瘀血病征。

上兩段,風寒在上焦而為肺痿肺癰,寒盤結於中焦而為寒疝、脅痛,熱結在中焦,瘀熱內蘊,脈數而肌膚甲錯,這幾類病,男子亦可發生。

“在下未多”至“勿謂不然”專寫婦人。少腹脹滿,而經血排出不多,以成經候不勻,之後即言經候不勻導致種種疾病:陰中痛、少腹寒、寒引腰脊、氣上衝而少腹急痛、腰腿疼煩,為器質方麵的表現;忽然昏冒、厥逆癲狂、時而憂傷淒慘、時而惱怒忿恨,為精神方麵的表現,這些都是經候不勻,帶下為病,即婦科病,非有鬼神為之,久而不愈,則脈虛人瘦多寒。三十六病,為古醫書中所言,現無資料可考,文中“緊弦”代表不了一切脈應,隻為音韻相合,這不為張仲景的文章。“變化萬端”、“行其針藥,治危得安”、“脈各異源”皆為空話,當為後人所附。

9問曰:婦人年五十所,病下利數十日不止,暮即發熱,少腹裏急,腹滿,手掌煩熱,唇口幹燥,何也?師曰:此病屬帶下。何以故?曾經半產,瘀血在少腹不去。何以知之?其證唇口幹燥,故知之。當以溫經湯主之。

【溫經湯】

吳茱萸三兩,當歸二兩,芎二兩,芍藥二兩,人參二兩,桂枝二兩,阿膠二兩,生薑二兩牡丹皮(去心)二兩,甘草二兩,半夏半升,麥門冬(去心)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