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篇第7章第3節“走出去”成為可行選擇(2)

中國與伊朗的油氣合作潛力很大。以前,中國的石油公司在伊朗隻是參與風險小、投資少、回報率低的項目,尚未涉足高風險、高投入、高回報油田的勘探與開發。隨著2006年12月中石化集團宣布與伊朗國家石油公司正式簽署亞達瓦蘭油田開發合同後,這種情況開始改變。亞達瓦蘭油田位於伊朗南部,目前已探明原油儲量逾300億桶,是世界迄今最大的未開發油田之一。根據有關方麵披露的信息,中石化與伊朗簽訂了回購協議,中石化提供設備和服務,以開發亞達瓦蘭油田。其實早在2004年10月中伊就在北京簽署了亞達瓦蘭油田的開發備忘錄。在擬議的開發合作模式中,中石化及其合作夥伴將帶資作業,如果項目達到與伊方簽訂合同約定的日產量和規模,伊方將返還項目投資,並根據約定給予投資方一定的回報。中石化在亞達瓦蘭油田開發項目中的權益將達到51%。根據協議,中國將在未來25年內,每年從伊朗購買1000萬噸液化天然氣,總計2.5億噸,僅LNG協議的價值就達1000億美元。但由於此後伊核問題急速升溫,中伊合作一度停滯。從2006年8月底開始,伊朗副外長阿拉格齊訪問中國,重新啟動了該油氣項目。

2008年4月,又傳來中伊正在就最大的一筆合作項目——伊朗第二大天然氣工程的北帕爾斯氣田進行最後談判的消息。2006年底,中海油與伊朗方麵已經就此項目簽署了合作諒解備忘錄。根據雙方最初協議,中方將對北帕爾斯氣田的上下遊領域進行投資,計劃工期8年,投資總額預計超過160億美元。其中,110億美元將被用於下遊領域開發,其餘將被用於上遊領域開發。這份協議將使中海油每年獲得從伊朗購買1000萬噸液化天然氣的權利,有效期達25年。伊朗媒體報道,中海油與伊朗方麵就投資開發伊朗北帕爾斯天然氣田的談判已進入最後階段。這份價值高達160億美元的協議一旦簽署,中國與伊朗的能源合作將邁出堅實的一步。作為中國五大電力公司之一的中國國家電力投資公司目前也將與伊朗簽署一項價值18億美元的合同,為伊朗修建用天然氣發電的發電廠。

與其他希望開發伊朗能源市場的國家一樣,中國也遭到了美國的幹涉。美國一直對該項目說三道四,早在2007年年底合作諒解備忘錄剛被公布時,美國國會就認為它可能違背對伊朗實施的相關製裁,對此展開調查。2008年2月底,伊朗媒體傳出中伊要簽署協議時,美國國務院、財政部再次揚言要調查該協議是否違反美國製裁法案。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劉建超指出,中海油和伊朗方麵進行能源合作,是有關企業的具體商業行為,美國不應影響或損害有關國家和伊朗開展正常的經濟和能源合作。多年來,美國以政治對立和伊核問題為由對伊朗實施經濟製裁,希望迫使伊朗就範,但伊朗並未屈服。而且,世界主要國家都未中斷對伊朗的投資,意大利、瑞士、印尼、馬來西亞、越南等國的公司也紛紛與伊朗簽署能源合作協議。

非洲:緩解中國石油饑渴的希望之洲

近些年來,中東局勢的動**不安、美國等西方勢力的參與,以及世界石油市場需求強勁和供應相對短缺,很大程度上致使國際原油價格居高不下。為了保證石油供應,實現原油供應多元化,各石油消費大國紛紛把目光投向了非洲。憑借豐富的儲量和優越的地理位置,非洲已成為影響世界產油國力量對比的重要角色和國際石油巨頭角逐的新戰場。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能源消費國,在尋找世界石油供應來源的過程中,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地區——這一不被看做主要能源產區的地方越來越吸引中國的眼球,受到中國的格外關注。

非洲共有20個產油國,其中尼日利亞、阿爾及利亞、安哥拉、埃及和利比亞五國的產量約占非洲石油總產量的85%。到2010年,非洲國家的石油產量占世界石油總產量的比重將由2007年的11%上升到20%。

占世界石油探明儲量7%的非洲石油雖然替代不了中東原油,但非洲的石油開發潛力很大,它不僅有豐富的、已發現而未開采的油氣資源,同時還具備發現世界級新油氣田的巨大潛力。據分析,未來五年世界石油產量增幅的1/4將來自非洲。非洲石油含硫量低、油質好、開采成本較低、投資回報率較高,全球大石油公司正加緊開發非洲的油氣資源,探明儲量不斷增加,石油產量進入了迅速增長階段。

長期以來,西非的尼日利亞一直就是一個石油大國,安哥拉近年來也日漸崛起。赤道幾內亞、加蓬和剛果每天生產的石油也多達數10萬桶。2003年,內陸國家乍得通過660英裏的石油管道開始供應石油,產量達25萬桶/日。即便是美國所謂的“問題國家”——蘇丹,目前每天也從南部地區開采18.6萬桶石油,且潛力十分巨大。目前,美國進口石油的16%來自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區——幾乎相當於從沙特進口的石油總量,預計這一比例到2015年將上升到25%。

中國與非洲各國有著長期的友好合作關係。中國與非洲的石油合作起源於20世紀90年代初期,進入21世紀,隨著世界經濟形勢的發展以及中國與非洲領導人的努力,中非石油合作的內容開始多元化,由過去單一的石油貿易擴展到石油勘探開發領域。目前,非洲已經是中國最大的海外份額油來源地。

“9?11”事件以後,中東的動**和恐怖主義,加速了美國、日本、歐盟等西方大國對非政策的調整,其中,美國對非政策的調整尤為引人注目。美國副總統切尼決心將非洲在美石油進口份額的比例從16%上升到2015年25%。幾年來,美國高層訪非明顯增加,相繼出台了一係列對非洲合作的政策法規,對地區衝突,尤其是蘇丹達爾富爾、索馬裏等熱點衝突地區的幹預力度加大。美國公開承認重視這一地區,一是該地區存在諸多不穩定因素,二是該地區自然資源豐富,已成為美國重要的能源、木材和金屬供應地之一。

在西方國家中,法、德等國家曆來比較重視非洲,英國自布萊爾上台以後,特別是近兩年也明顯加大了對非的關注與投入。歐盟加強對非洲的重視,一方麵表現在英、法、德等大國紛紛強化各自的對非關係;另一方麵,歐盟於2005年12月發表了對非戰略文件,顯示出歐洲國家欲通過協調立場深化同非洲的關係,從政治改造、經濟援助、安全防範以及意識形態等各個方麵,保持並擴大其在非洲的傳統利益和影響,並力圖主導非洲發展進程。老牌石油公司英荷殼牌、法國道達爾等也在喀麥隆、乍得和加蓬大肆開疆擴土,爭奪石油上遊生產和開發的戰略高地。

對於能源自給率不到1%的日本,非洲是其必爭之地。日本長期以來在對非關係中重經輕政,但安理會“爭常”失敗使日本認識到加強對非外交的重要,為此,日本不僅大幅度增加對非援助,加強在非洲的外交存在,而且在2006年4月底至5月初,小泉首相在卸任前親自出訪非洲。分析人士指出,日本加強對非投入,一來是為了抗衡中國在非洲的外交及資源攻勢,二來是為了擴大日本的影響。為此目的,日本不僅無償向非洲提供總額達數十億美元的資助,而且還保證放棄對非洲重債貧困國家總額約30億美元的債權。

發展中大國,尤其是中國、印度成為非洲對外關係的重要因素。近兩年來,西方對中國、印度、巴西等發展中國家與非洲發展關係十分關注。由於中非論壇北京峰會的召開,中非關係更成為2006年國際輿論關注的熱點之一,西方媒體熱炒非洲版的“中國威脅論”和中國在非洲實行“新殖民主義”。隨著中非合作近年來的快速發展以及中國等所謂“外來參與者”在非洲的影響迅速擴大,西方國家開始擔心其在非經濟利益受到中國擠占,進而影響到對非控製,故而西方的一些大國都開始重新審視和調整自己的對非政策,中非合作已成為西方對非政策的一個新的考量因素。

俄羅斯:油氣來源的有益補充

近年來,中俄能源合作取得了多方麵的進展。在原油貿易領域,中方提供60億美元貸款、俄方提供4840萬噸原油的長期貿易合同執行情況總體良好。2006年和2007年,中國自俄進口石油分別達到1596萬噸和1453萬噸,俄已成為中國第四大原油供應國。在上遊開發領域,“東方能源”、“烏德穆爾特”等合資項目取得較大進展,俄盧克石油公司與中石油簽訂了關於開展戰略協作的協議。在下遊煉化領域,“東方石化”項目談判進展順利,俄石油與中石化石家莊和曹妃甸兩石油加工廠合資項目加緊進行經濟技術論證。在技術服務領域,中國油氣公司為俄遠東石油管線鋪設管道150公裏,在薩哈林大陸架“韋寧地段”成功打出第一口富含油氣的探井。在煤炭、核能、電力等領域,合作也取得了一定成績。2007年中國自俄進口煤炭2060萬噸,俄計劃吸引中國公司參與俄東部地區的煤炭開發。與此同時,中俄能源合作遠未達到中方預期,首先表現在遠東管道中俄支線建設一波三折、進展緩慢。

中俄能源合作的主要模式是俄羅斯以貿易形式向中國輸出油氣。為了輸送油氣,管道建設不可或缺。中俄醞釀、談判油氣管道建設已10年有餘,幾經波折,總體來說,目前已步入實施階段。中俄油氣管道建設的啟動,是中俄戰略協作夥伴關係不斷深化的具體體現,存在諸多有利條件,也存在一些不確定因素。但總體上看,中俄兩國最終會克服分歧,找到互惠互利的契合點,實現管道通油、通氣。中俄在修建油氣管道方麵的合作前景是良好的。

中俄能源合作前景看好,主要基於以下判斷:

1.中俄國家利益具有一致性

2004年10月普京總統會見主席時曾經說過,“是國家利益使中俄走到一起”。同樣,國家利益也使中俄在油氣領域走向合作。俄羅斯是油氣出口大國,需要廣闊的油氣消費市場,中國正是俄羅斯所需要的最穩定、最廣闊、最有前景的市場。中國是油氣進口大國,需要充足、穩定的油氣資源,俄羅斯恰好擁有中國需要的豐富的油氣資源。中俄在油氣領域存在很強的互補性,兩國間建立牢固的油氣進出口關係,符合雙方的利益。

2.中俄戰略協作夥伴關係不斷深化

普京在任期間,中俄戰略協作夥伴關係取得了一係列實質性進展。尤其是2004年普京總統訪華,兩國簽署了《中俄關於中俄國界東段補充協定》等12個文件,批準了《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實施綱要。通過這些文件的簽署,兩國最終解決了邊界遺留問題,兩國間的信任進一步加強,中俄戰略協作夥伴關係得到進一步深化,兩國關係提高到新的水平。中俄政治關係的深化推動了兩國在油氣管道建設方麵的合作。

3.兩國互為對外能源合作的重要夥伴

中俄都推行能源多元化戰略,都把對方視為重要的合作夥伴。2001年,中國開始執行能源來源多元化戰略,即引進油氣,不僅隻靠中東,而且還靠非洲、俄羅斯、中亞等國和地區。俄羅斯在中國從國外引進油氣資源的過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俄羅斯在這些年來開始執行能源出口多元化政策,即出口油氣資源不再隻盯著歐洲,而且還向著東方,尤其是向著市場容量大的中國。中國被俄羅斯視為重要的油氣市場。中俄都推行能源多元化戰略,因而兩國都需要加強能源合作,尤其是在油氣管道建設中的合作。

4.政治互信水平不斷提升

俄羅斯通過與中國交往多年,看到中國是可信賴的合作夥伴。中俄能源合作10年有餘,雖磕磕絆絆,卻沒把雙方合作的熱情撲滅。俄羅斯看到了中國是其可以信賴的朋友。特別是在能源問題和其他戰略問題上,中國堅持通過對話、合作、相互溝通來解決與其他國家利益上的不平衡;在維護自身正當權益和對能源需求的同時,也兼顧其他國家的能源需求和國際能源秩序的整體穩定,以一種平和心態去處理具體問題,不允許去搶能源,不以犧牲他國能源利益為代價來換取自身能源利益的許多做法,得到了俄方越來越多的理解和肯定。而且,俄方也不可能無視中國巨大且穩定的能源消費市場這一事實,所以決定擴大同中國的合作,增加向中國和東北亞的輸油量也在情理之中。俄方提出,要把向東亞地區的石油出口從目前的3%上升到2020年的30%,反映了俄方對包括中國在內的東方市場日益看好。另外,近兩年俄歐之間齟齬不斷,也對俄羅斯加快向東方尋找可以替代的能源出口市場起到了促進和推動作用。這一切無疑都是中俄能源合作前景看好的積極因素。

總之,中俄能源合作,尤其是油氣管道建設方麵的合作前景樂觀。

中亞:值得期待的能源合作夥伴

中亞地區與中國毗鄰,在地理位置上有著全球其他重點油氣富集區所無法比擬的地緣優勢,而且中亞諸國與中國有著良好的政治經貿關係,因此中亞地區在保障中國油氣資源安全供給方麵將發揮重要作用。

1.十年耕耘,喜得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