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篇第8章第3節21世紀日本能源外交新體驗(3)

非洲是世界八大產油區之一。近年來,由於深海勘探技術的運用和幾內亞灣地區新油田的發現,非洲探明的石油儲量不斷增加,僅次於中東和南美。專家預測,到2010年,非洲石油產量在世界石油總產量中的比例有望上升至20%,引起世界廣泛關注。戰後以來,日本一直從中東地區進口石油,並且為了維護其中東石油來源的穩定,付出了很大的外交和經濟努力來維持同中東阿拉伯國家之間的關係。冷戰後中東地區局勢的持續動**促使日本向非洲發起能源外交進攻。

2001年日本首相森喜朗曾對南非、肯尼亞和尼日利亞三個非洲國家進行了訪問,那是有史以來日本首相首次出訪非洲。5年之後,小泉純一郎再次訪問非洲。小泉純一郎曾多次強調,非洲油氣資源前景可觀,應成為日本投資非洲恒久的行動課題。為此,日本政府加大了對非援助和投資力度。2002年6月,日政府宣布將2003年定為“加強與非洲合作年”。在2003年9月底至10月初舉行的“第三屆非洲東京國際會議”上,日本勾銷了非洲重債國30億美元的債務,承諾未來5年內向非洲國家提供10億美元援助和3億美元的金融投資。在此次會議召開前一天,小泉純一郎還與喀麥隆總統比亞、尼日利亞總統奧巴桑喬等進行會談。小泉表示:“在將來某個時候要赴非洲各國進行訪問。”由於喀麥隆和尼日利亞是非洲石油儲量最豐富的國家,因此,即便是日本本國媒體也認為,小泉對於非洲“感情”的突然升溫,主要是看中了非洲大量未被開發的石油資源。2006年4月底至5月初,小泉首相在卸任前親自出訪非洲。日本經濟產業大臣甘利明2007年11月訪問了南非和博茨瓦納。其間,日本和南非就聯合開采稀有金屬、為日本企業進軍南非創造條件達成協議,同博茨瓦納就共同勘探鉑金等稀有金屬問題達成一致。日本為提升其在非洲的影響力,還決定增設駐外使館,以期更多地走向非洲。日本在北非地區的油氣爭奪也已展開。2008年,阿爾及利亞主要的國有石油和天然氣公司Sonatrach已與兩家日本金融機構簽訂了價值5億美元的框架協議,日本通過金融借貸將觸角伸到了阿爾及利亞國有油氣公司的改造和重組之中。

在日本政府對本國公司到國外勘探開發的一係列優惠政策支持下,日本企業主要在埃及、阿爾及利亞和安哥拉等國勘探和開采石油。其合作方式包括:購買股份參與開發、簽訂產量分成協議和轉讓協議以及直接投資開發油田等,以圖擁有更多的油氣資源和更多的“股份油”。與此同時,日本政府還從非洲國家購買石油資源儲量,企圖從中獲得一定的產品支配權。

2008年可以說是日本的“非洲年”。新年伊始,日本外相高村宣布向非洲提供總額2.6億美元的援助,為非洲培養聯合國維和人員,幫助非洲解決地區爭端和推行有關防幹旱項目。3月20日,高村訪問非洲,呼籲非洲各國積極參加“日本提出的構想”。5月,日本還在橫濱召開第四屆非洲開發會議。為了開好這次峰會,日本向非盟53個成員國中的52個國家發出了邀請。而7月在日本召開的八國峰會,第一天的議題就是非洲開發。此次八國峰會除八國參加外,日本還邀請了中國、韓國、澳大利亞、南非等15國參加,其中非洲八國的領導人專門參加非洲問題會議。所以此次八國峰會也被稱作是曆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峰會。

長期以來,日本在對非關係中重經輕政。但安理會“爭常”的失敗使日本認識到加強對非外交的重要。為此,日本用各種形式籠絡和親近非洲,包括大幅度增加對非援助、出訪非洲國家和召開係列國際會議等,以加強其在非洲的外交存在,爭取非洲國家的好感與支持。日本在政治上拉攏非洲,經濟上援助非洲,借“促進非洲發展”樹立自己“積極且建設性介入國際熱點及難點問題”的“負責任的大國形象”,其“醉翁之意”就是看中了非洲的油氣資源。

日本“熱戀”非洲目的十分明確,除考慮到中東石油供應的不穩定性外,還有其他原因:一是非洲石油質量大多上乘,含硫量低,易於提煉加工,很適合生產汽車燃油;二是非洲油田大多位於大西洋海底或中西非沿海,遠離大陸,可免受爭端影響;三是非洲石油為彼此沒有曆史聯係的國家所有,不太可能出現聯合起來一致對外的現象,能源安全有一定的保障;四是大部分非洲產油國不會受到同業聯盟產量的限製,目前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產油國中隻有尼日利亞是OPEC成員。可見,進軍非洲日本也是誌在必得。

東亞:倡導共同能源行動

20世紀90年代以來,東亞地區能源形勢發生了巨大變化:能源需求量劇增,石油、天然氣消費比例上升;區域內能源自給率低,石油進口嚴重依賴動**的中東地區;石油戰略儲備等緊急應對措施不完善,等等。東亞各國已成“命運共同體”,在發生危機時,日本難以“獨善其身”,即便日本能憑借高達180天以上的石油儲備來保障國內的能源供給,但若東亞各國因能源供給不足而影響經濟發展速度甚至引發混亂的話,則日本經濟也將不可避免地遭到沉重打擊。因為日本與東亞國家的貿易和向東亞國家的投資及相互設廠,使日本與東亞國家經濟上的相互依存不斷加深,已經成為利益共同體。如2001年,日本製造業的海外生產比率已上升到14.3%。其中,支撐日本經濟的名牌製造業在海外生產的比率更接近35%,其中一半以上集中在東亞地區。

為了應對這種局麵,自20世紀90年代末起,日本開始積極推動亞洲能源安全合作機製,試圖通過合作確保周邊的能源供應穩定,從而維持日本的穩定。近年來,日本通過智庫、專家、學者,倡導從地區整體利益出發,建立和完善以合作為基礎的互補性關係,以降低能源風險。2002年9月,在東盟“10+3”會議上,日本發出被稱為“平沼主義”的能源合作倡議,與各國達成以下幾點協議:

開設緊急時的交流網絡(如建立中、日、韓與東盟能源高官可以共享信息的網絡等)、加快石油儲備的建設與合作、推動有關亞洲石油市場的共同研究、促進天然氣的利用、節能、新能源技術的開發等。

2003年3月,東盟“10+3”各國的能源當局成立“亞洲能源合作工作組”,以便在緊急時加強信息溝通。2003年12月,在日本東南亞特別首腦會議上發表的《東京宣言》中,又明確提出了要建立以東盟及中、日、韓為核心的“東亞共同體”目標,能源合作是其重要組成部分。日本的東亞能源合作重點是:

1.倡導建立共同儲備機製,穩定能源供給,有效利用日本剩餘儲備基地

東亞,隻有日本、韓國是IEA成員,有完善的國家儲備製度,中國、泰國、菲律賓、新加坡、印尼等國均無國家戰略儲備,而且其商業儲備量也不過20~40天。中國雖然自1999年起開始著手建立戰略石油儲備製度,但截至2008年,基礎設施建設隻是初步完成。而在石油儲備領域,日本不但有著豐富的經驗、人才和技術,可向正在建立和強化國家戰略儲備製度的中國等國家提供相關運營經驗,也可以通過建立共同儲備機製,有效利用日本充足的基礎設施。從長遠看,各方均建立戰略儲備後,日本同東亞國家可就如何利用戰略儲備進行協調,共同應對危機。

2.推動建立亞洲能源市場,消除現存的“亞洲溢價”

從1992年起,石油出口國向亞洲出口的石油價格就以“亞洲溢價”的形式出現,致使亞洲的石油價格高出歐美1~1.5美元。這種現象今後極有可能擴大到整個能源領域。“能源溢價”將影響亞洲的國際競爭力及能源的合理、穩定供給等諸多方麵,有必要通過統一市場來加以緩解。具體而言,如修正石油產品的關稅價格差,逐步實現共同市場,降低成本,增加調配原油的彈性等。另外,在東亞周邊合作開發新的能源基地,創造中東以外的供應地也是消除溢價的有力手段。

3.加強區域內貿易,消化日本過剩的石油精煉能力

日本的原油處理能力在20世紀80年代初一度達到594萬桶/日,此後由於原油價格上漲及日本的節能、替代能源技術產業的發展,在日本政府“處理過剩設備”的指導方針下,1989年處理能力一度下降到455萬桶/日。第一次海灣戰爭後,日本的煉油處理能力又呈上升趨勢。到2001年8月達到495萬桶/日,石油精煉能力超出實際需求的兩成以上。日本石油業整體麵臨的“設備過剩”問題成為導致業界收益惡化的重要原因。針對這一狀況,日本力圖通過擴大與消費需求不斷增加的區域內國家的石油貿易,有效地消化日本的石油精煉能力。如日本針對中國南部沿海城市的石油製品進口不斷增加,建議中國在增強自身精煉能力的同時,有效利用日本現存的基礎設施。2004年7月,新日本石油公司已同中國石油集團締結了9個月的合同,接受中石油每日2萬桶的委托加工,2005年,雙方進一步擴大了合作規模。

4.發揮日本法製完備、技術先進的優勢,贏得合作主導權

由於日本多年來堅持節能、開發新能源,在環境限製、節能、可再生資源等相關問題上,法律完備,技術先進,積累了相當多的經驗,將其經驗與中國等區域內國家分享,既可以穩定周邊,減輕能源危機壓力,又可在亞洲能源統一市場的逐步建立過程中,發揮金融、資金優勢,贏得主導地位。與此相關,日本加強海洋戰略,呼籲中國大陸、中國台灣地區、韓國參加到保障馬六甲海峽通航安全及防止汙染的機製建設中來,與東盟國家共同維護航行安全;鼓勵中國、韓國、中國台灣地區建立類似日本石油聯盟的石油動向公開係統,並最終將其建成東北亞的石油信息共享網絡等。

5.積極參與亞太地區最大能源消費國之間的合作

2006年12月16日,在中方的倡議下,中國、美國、日本、韓國、印度五國能源部長齊聚北京,開始了一場非凡的能源合作對話。麵對近幾年國際油價的劇烈波動和不斷攀升,中國以及其他四個與會石油消費大國愈來愈深切地認識到,加強對話和合作遠比相互拆台、各自為戰更符合本國的利益。

日本經濟產業大臣甘利明率團出席了這次大會。日本的此舉向世界傳遞出一個理性且積極的信號,即日本將與世界主要能源消費國進一步加強對話和互利合作,共同促進節約石油、提高能效、大力發展替代石油,減少對石油的過度依賴,加強能源技術合作研究和共同開發,注重能源環境保護。由於日本在上述領域動作早於其他四國,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擁有一係列高技術和高科技含量的設備。日本將其與其他幾大消費國分享,將有助於五國在能源安全和戰略石油儲備、能源結構多樣化和替代能源、投資和能源市場、節能和提高能效、國際合作等領域的主要挑戰麵前提高應對能力。

中印攜手一起“找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