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篇第8章第3節21世紀日本能源外交新體驗(4)

對於日本來說,印度的資源和市場是日本對印關係的主要考慮因素。印度是南亞次大陸最大的國家,位於南亞次大陸的中心,土地遼闊,資源豐富。雲母是重要的電器工業材料,其產量居世界第一位,煤炭和鋁土蘊藏量也位居世界前列。另外印度的鐵、銅、礬土、錳等的蘊藏量也十分豐富。近幾年來,印度通過經濟改革,實行了幾次產業革命,其經濟實力得到了極大的提高。進入21世紀以來,特別是近年來,印度經濟明顯加速,達到了很高的增長率。印度前總理瓦傑帕伊稱印度為“充滿潛力的巨大市場”不無道理。日本自然不願失去這個潛在大國,利用印度資源豐富的特點,發展資源加工業,開發礦產資源,借印度市場尚未完全開放之機,日本企業逐漸進入了印度市場。

對於印度來說,日本的資金和先進技術是印度對日關係的現實基礎。印度自獨立以來一直沒有停止過實現大國戰略目標的努力步伐。雖然1998年印度核試驗遭到以美國、日本為首的西方國家的經濟製裁,但它畢竟還是跨入了核國家俱樂部,軍事實力大大提高。執政的人民黨順勢對國家發展戰略進行了重大調整,對內加快經濟發展,提高綜合國力,對外實行積極的外交政策,加強與西方大國特別是美國和日本的聯係,以加快邁向世界大國的步伐。而日本除了有充足的資金發展本國之外,還有大量的閑置資金可以投向海外,獲取海外利潤。作為發達國家對發展中國家提供的官方援助(ODA),美國、日本在其中起了很大的作用。

近些年來,隨著印度經濟在世界經濟中的份額不斷增加,印度對能源的需求增速迅猛,引起了日本的關注。在日印簽署的一係列重要條約和協定中,加強資源與能源領域的合作成為有關協定中的重要內容。2005年9月29日,日本經濟產業大臣中川昭一和印度石油天然氣部長艾亞爾簽署了兩國在能源領域進行綜合性合作的共同聲明文件。日本經濟產業省主管能源和天然氣部門的官員肩背弘文說,印度石油和天然氣部長馬尼?尚卡爾?艾亞爾和日本經濟產業大臣中川昭一一致同意,兩國將在澳大利亞、中東、非洲、俄羅斯和中亞等地聯合勘探石油和天然氣,“這是日本首次與他國建立如此廣泛的能源協作關係”。

日本電力係統自動化程度、深海鑽井、清潔能源生產等方麵的技術水平較高。因此,除在石油天然氣領域進行合作外,日本還將向印度提供世界上最先進的節能技術,兩國將在固體沼氣、氫氣等新能源研究開發方麵構築合作關係,探討對鄰近地區資源進行相互融通交易的可能性。2005年,日印兩國開始探討在中東或俄羅斯等第三國共同開發煤礦,以及在日本近海等地共同推進天然氣采掘方法的研究。在日印《關於建立戰略性全球夥伴關係的聯合聲明》中兩國約定:促進日本企業對印度電力部門的參與,印方建議日本經濟產業省成立一個“印度電力部門項目”小組,推動日本企業參與印度泰米爾納德邦查漠爾400MW電站等項目;日印將在深海鑽探科學領域進行合作;推動雙方在潔淨煤和生物質能領域的合作。2006年12月辛格總理在日本國會演講時談到,在確保能源供應安全以及能源市場的有效運作方麵,印度與日本需要加強磋商與合作。

日本還與印度開始討論核能貿易問題。2006年12月14日,印度總理曼莫漢?辛格訪問日本時,與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會談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加強在核能領域的廣泛合作,尋求日本對引起爭議的美印核能合作計劃的支持。在2007年8月日本首相訪問印度期間,雙方討論的焦點除了能源、環境、貿易和投資之外,民用核電合作的國際框架和改變方法也是其討論的主要內容之一。印度此前曾要求日本開放該領域的合作,對此問題,日本表示將謹慎地對待此事。另一方麵,日本也在等待印度與聯合國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商談的結果。

覬覦中亞

冷戰後,出於能源和地緣政治利益的考量,日本不斷加大向中亞國家的滲透力度,並以此作為配合美國牽製中俄的砝碼。“9?11”事件後,作為前沿反恐陣地和新興能源市場,美、俄、歐、中、印等諸多外部力量紛紛在此展開了或明或暗的爭奪戰略空間的地緣博弈。鑒於中亞整體影響力的不斷上升和大國地緣博弈態勢,日本不甘人後,開始重新審視並調整其中亞政策,積極關注中亞事務,配合美國的中亞戰略,謀求自己在中亞的利益。

1.覬覦中亞能源,加緊向中亞滲透

日本對中亞的態度經曆了一個從消極到重視再到積極的發展。蘇聯解體、中亞國家獨立後,鑒於正處於調整中的國際政治格局,日本對中亞外交比較謹慎。1991年12月28日,日本承認哈薩克斯坦等中亞國家獨立,隨後日哈建交,但直到1992年8月,日本才決定在哈薩克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設立大使館,其大使由駐俄羅斯大使兼任。雖然日本在政治上同中亞國家接觸較少,但日本政府和企業家十分重視中亞這一很有潛力的市場,主要以經濟援助和人員培訓及技術支持為主要手段,尤其以日本政府開發援助為開路先鋒,加快向中亞地區滲透。為開拓中亞國家的市場潛力,日本政府和企業多次派考察團赴中亞各國活動。1992年8月,日哈成立了經濟互利合作協議組織委員會,以此推動雙邊經貿合作。

在同年10月召開的東京會議和1993年4月召開的西方七國集團部長級會議上,日本向原蘇聯地區承諾了1億美元的緊急人道主義援助,其中的一部分便分給了中亞五國。1994年4月,借哈薩克斯坦總統納紮爾巴耶夫訪問日本之機,日本提出在貿易、能源、農業和礦產品利用等方麵加強與哈合作,雙方同意建立混合委員會。日本向哈提供2.2億美元的援助和1.28億美元的貸款。1995年12月,日本國際發展基金會向哈提供73億日元用於修建鐵路設施。1993年2月,日本外務省代表團訪問烏茲別克斯坦,日本答應向烏提供技術援助和貸款。1992年5月和1993年4月,吉爾吉斯斯坦時任總統阿卡耶夫兩度訪日。日本借機與吉達成一係列合作協議,並向吉提供66億日元貸款。到1995年8月,日本又向吉提供了近1億美元的貸款和無息貸款。

獨立後的中亞國家雖然“虛弱”,但由於其重要的地緣政治地位和極豐富的能源資源,逐漸成為包括日本在內的世界各大國關注的焦點,大國間圍繞中亞的激烈競爭此起彼伏。基於此,1997年7月,橋本政府提出了“歐亞大陸外交”戰略,強調中亞和高加索的戰略地位,指出,中亞和裏海地區是日本實現能源供應來源分散化戰略的一個及其重要的地區,為了實現這一地區的繁榮,日本要與該地區加強合作。“歐亞大陸外交”是日本外交戰略調整的重要舉措,主要有兩大目標:第一,謀求在中亞和高加索這個世界戰略要地的地緣政治地位,提高自己在大國政治角力競爭中的地位;第二,搶先占據這個儲量不亞於中東的能源寶庫,通過加強政治影響和經濟滲透來爭取該地區能源開發及貿易主導權。日本製定新的把能源與經濟實力結合在一起的“歐亞大陸外交”戰略,是日本政府越來越重視中亞地位的體現。

以“歐亞大陸外交”戰略為指導,日本加緊製定和完善對中亞和高加索“絲綢之路地區”的具體外交計劃,其中包括以下三個核心領域:

——加強與該地區高層的交流,進行雙邊政治對話,謀求建立信任關係;

——運用其強大的經濟實力為該地區經濟發展和能源開發提供合作;

——積極參與該地區的不擴散核武器、民主化和政治穩定化等活動,擴大日本的影響力。

2001年“9?11”事件後,國際形勢發生了新的變化,中亞作為前沿反恐陣地和新興能源市場再度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大國在中亞地區的勢力爭奪趨向明朗。美國以反恐為名駐軍中亞,尋求地緣與能源利益;俄羅斯也努力在其傳統勢力範圍內重塑大國風範。麵對各大國在中亞展開的勢力博弈,日本把對中亞的外交提升到一個新的戰略高度。包括日本外務省在內的各政府部門密切關注中亞的戰略態勢和裏海的能源競爭,組織了專門班子認真研究有關對策。首相、外相等高層人士也紛紛出訪中亞推動“能源外交”。2003年1月,日本在吉爾吉斯斯坦設立了大使館,外務大臣政務官土屋對烏茲別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進行了訪問;同年2月和6月外務副大臣矢野和前首相森喜朗分別出訪了哈薩克斯坦。

2004年8月日本外相川口順子的中亞四國之行尤為引人關注。8月26~31日,川口先後訪問了烏、哈、塔、吉中亞四國。她的此次造訪可謂“不虛此行”:日本不僅啟動了醞釀半年之久的“中亞+日本”外長級對話機製,還分別從四國政府那裏得到了對日“入常”的“寶貴支持”。此次訪問,為了設法拉攏中亞各國,抓住它們都希望找到一條最近出海口路線的心理,川口承諾,日本政府將援助中亞國家修建連接印度洋港口的鐵路幹線,幫助所有中亞國家都擁有一條通往南部出海口的便捷通道。作為一個重要實施階段,日烏簽署了《關於日本向烏茲別克斯坦塔日古紮爾—拜鬆—庫姆庫爾幹鐵路建設項目提供1.5億美元低息優惠貸款的協議》,用於修建一條200公裏的鐵路幹線,以連接阿富汗鐵路網。會議結束後,川口順子直言不諱地強調:“從此,日本與中亞各國的合作關係將進入一個新時期。”

特別值得關注的是,在“裏海石油戰略”框架下,日本通產省和國內各大財團緊緊盯住中亞—裏海油氣寶庫,不僅和俄羅斯一起參與多個油氣開發工程,還動用政府的開發援助基金,與裏海沿岸國家合作修建鐵路、公路、航線、通信網、油氣管道項目等,爭奪中亞能源成為日本新能源外交的重點。一方麵中亞已被公認為世界新興能源市場。另一方麵,中亞局勢相對穩定,因此,作為實現能源進口多元化戰略的一部分,日本積極開展對中亞的能源外交,爭取在中亞地區能源開發的參與權。2004年8月底的川口中亞四國之行,把日本與中亞的能源合作提升到一個新高度。川口在烏茲別克斯坦發表演講指出,在國際能源需求預計將不斷增加的情況下,實現能源供應渠道的多元化是日本麵臨的課題,在能源開發等領域日本願向中亞國家提供技術支持。作為日本與中亞能源合作的重要成果之一,哈薩克斯坦已同日本三井集團和關西電力公司簽訂合同,建立合資公司“阿巴克”,雙方將共同開采哈薩克斯坦的“梅古杜克”鈾礦,上述兩家日本公司將各占阿巴克公司35%的股份。該項目一期投資預計1億美元。在2010年之前,阿巴克的鈾開采量可達到每年1000噸,原料將主要銷往日本。

另外不得不注意到,日本進軍中亞也有牽製中國的地緣政治目的。中國是“上海合作組織”主要發起國。借助反恐這一機製,近年來,中國與中亞國家在經貿、反恐、安全和能源等領域開展了一係列卓有成效的合作,上海合作組織正表現出地區全麵合作的樣板特性。這個合作模式一旦形成,必將促進中國與中亞國家的全麵合作,從而在地區合作模式上使中國搶先一步。這對於一貫爭奪地區主導權的日本來說,不甘心落在中國後麵的心態是促使日本加大對中亞的關注和投入的重要原因之一。

總體來看,日本積極發展與中亞國家的關係,既可以獲取地緣政治和地緣經濟利益,還可以成為日本對華外交的一張牌,在石油等資源的開發和進口方麵牽製中國,延緩中國經濟發展,並且對上海合作組織形成牽製。日本與中國在中亞的戰略較量是兩國在歐亞大陸地緣利益爭奪的必然地緣延伸。對此,甚至日本的媒體也認為,東京的真正目的是借此擴大日本在中亞地區的政治影響力,並成為牽製俄羅斯和中國的砝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