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篇第9章第2節零和博弈沒有出路(2)

由於哈、土、烏三國在俄、美能源爭奪中處在特別重要的地位,因此三國都在積極實施多元化的油氣出口戰略,大力開發和鋪設裏海油氣資源的基礎設施,以謀求國家利益最大化。他們一方麵迎合俄羅斯的訴求,在本國利益不受損害的前提下與俄開展合作;另一方麵,在與俄達成重大共識的同時,也在積極尋求其他合作夥伴。如“聯合聲明”發表之後,普京的表態是,“土庫曼巴什聲明的實施不僅對俄、哈、土三國的經濟發展意義重大,而且將對歐洲乃至世界能源市場產生重大影響”;哈總統納紮爾巴耶夫指出,“哈致力於實現油氣出口多向性,並且將經濟利益放在第一位”;土總統別爾德穆哈梅多夫說,“土、俄、哈是久經考驗的可靠夥伴,擴展相互間的合作從政治、經濟、金融角度來說對三方都有益。土庫曼斯坦將根據協議按時、足量地保證沿裏海管道所需的天然氣供應,但這並不意味著土將放棄參加美國提出的跨裏海管道的建設。土庫曼斯坦充足的資源能夠保證對中國、伊朗等國的天然氣供應”。

可見,四方領導人對該管線的期待各有不同:俄想借此加強對中亞天然氣外輸以及對歐洲能源市場的控製,達到反製美國的目的;中亞國家既不得罪俄羅斯,同時也在不遺餘力地為減少對俄油氣管道的依賴而尋求其他合作途徑、各種新的管道鋪設方案和路線。

美歐不會無所作為

蘇聯解體後,美國一直視中亞五國為自己重要的戰略合作夥伴。為了獲得能源,1996年,美國提出一項年輸氣能力為300億立方米的跨裏海天然氣管道項目,將中亞天然氣輸入巴庫—第比利斯—埃爾祖魯姆管道,然後經2010年建成的納布科管道進入歐洲。美國希望該管道建成後,將土庫曼斯坦天然氣繞過俄羅斯,直接輸入歐洲市場。美在中亞的主要戰略意圖就是要把哈、土等國的油氣資源都經巴庫—第比利斯—傑伊漢輸油管道繞過俄羅斯而輸往西方。在中亞裏海地區,美國的能源立場非常明確,堅決支持歐盟聯合外高加索和中亞國家,建立能源聯盟,實現歐洲天然氣供應管道多元化,擺脫對俄能源依賴。為此,美國積極發展與土庫曼斯坦新領導層的關係,因為如果沒有土國天然氣的保障,歐洲根本無法擺脫對俄氣的依賴。

為了削弱俄羅斯在世界油氣市場上的強勢地位,將其排擠出中亞地區傳統勢力範圍,美國對中亞天然氣的東向、南向線路均表示了支持。2006年8月14日,美國南亞和中亞事務副助理國務卿史蒂文?曼恩與尼亞佐夫舉行會談時表示:“美國支持土在天然氣運輸途徑多元化方麵的努力,支持土鋪設通往阿富汗和中國方向的天然氣管道,美國公司對這些新管道工程非常感興趣。”2007年3月22日,美國與阿塞拜疆簽署了《美阿裏海地區能源安全合作諒解備忘錄》,旨在擴大兩國在裏海地區的能源合作,通過阿塞拜疆的參與使裏海油氣資源繞開俄羅斯直接供應歐洲。今後幾年,美國擬將對哈投資增加到600億美元,其中大部分將投向油氣部門。為了阻止中亞國家向俄羅斯靠近,美還提出反對伊朗—阿富汗—印度管道(IPI)並支持土庫曼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TAP)管道。為了把俄羅斯排擠出中亞,美印關係迅速升溫,印巴關係也在修複之中。如果印巴都作出有利於TAP代替IPI的決定,對俄羅斯來說無疑是地緣政治的嚴重惡果。

雖然美國因煽動“顏色革命”失手中亞,給俄重居主導地位提供了機遇,但美國在該地區仍有可觀的勢力和影響,它絕不會放鬆更不會放棄控製中亞油氣資源的目標和努力。目前,各大國都在以自己的方式爭先恐後地拉攏中亞國家,再加上有西方背景的國際金融機構的資金支持,中亞各國在開展對外能源合作方麵越來越強調國家利益,在合作夥伴和合作方式選擇上也越來越自信。中亞國家雖向俄羅斯靠近,但仍對大俄羅斯主義心存疑慮,仍奉行在美俄之間保持適度平衡政策,以左右逢源,兩麵牟利,不會以犧牲本國利益為代價來做俄羅斯的安全屏障和能源“附庸”。2007年3月24日、25日,土總統別爾德穆哈梅多夫分別與格魯吉亞和哈薩克斯坦討論了地區能源合作以及增加土國天然氣經哈過境運輸問題,重點研究了跨裏海天然氣管道建設問題,盡管土已故總統尼亞佐夫在2006年9月5日曾向俄天然氣公司領導保證“我們將首先保證俄的用氣”,以示對俄“忠誠”。可見,以維護本國利益為出發點選擇合作夥伴和合作方式,將是未來中亞國家與別國開展能源合作的基本準則。

新生力量的中國

裏海地區的東鄰是強大而友好的中國。中國的和平崛起及其蓬勃發展的經濟,為該地區各國所向往和敬重。上海合作組織的成立,更加深了這一地區的戰略合作夥伴關係。

作為中亞的重要鄰居,中國在中亞的經濟利益不言而喻。隨著經濟的發展,中國對油氣的消耗日趨增加,中亞無疑是中國潛在的燃料來源基地,維護中亞的穩定有助於為中國經濟的持續發展提供動力能源保障。另外,從中亞油氣外輸的地緣格局看,土耳其、伊朗和中國構成了內三角,而在這個內三角之外還有一個外三角,即俄羅斯(在中亞和裏海有著巨大的傳統利益)、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能給予資金援助並且是中亞目前最大的消費者)、中國。由於中國處於“內需求月形地帶”和兩個地緣戰略三角的交叉點,所以,中國無疑成了中亞地區能源大角逐中一個不可回避的國家。

綜合考量,中國參與中亞能源開發的優勢突出。在油氣國家當中,俄、哈、烏是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土庫曼斯坦、阿塞拜疆對華友好。特別是在地緣意義上,目前中國進口石油85%需要經過馬六甲海峽。從長遠看,隻有中亞具備構築不經過海洋的陸路管道,而且通道將主要在中國境內。發展中亞—東亞油氣運輸管線是中國維護能源安全,拓展戰略回旋空間,保持邊境穩定的重要保障。

另外,中國參與中亞裏海地區的油氣開發也是由中亞管道多元化趨勢所決定的。哈、土、烏等國雖不遺餘力地推進管道多元化,但多數管道或擱淺、或在規劃中,真正形成效益的管道數目寥寥。俄羅斯仍不遺餘力地操控這一地區的油氣管道,但俄若要完全掌控別國也不現實,唯一可行的是互利雙贏。從大趨勢看,中亞油氣資源北上(俄羅斯線)、西進(歐美線)、東輸(中國東亞線)將呈三足鼎立態勢,這既符合中亞國家的戰略利益,也與中國發展需求相吻合。

合作共贏大勢所趨

由於中亞地區的能源不僅具有巨大的經濟價值,同時還包含著重大的政治意義,因此,俄希望完全控製中亞油氣流向,加強獨聯體的向心力,以便在與西方國家的競爭中處於有利地位的企圖,顯然不會一帆風順,因為這並不符合中亞國家的長遠利益,也與美國的“大中亞計劃”所不相容。大國在該地區的較量使得中亞國家實現國家利益最大化有了更多的回旋餘地和空間。所以,盡管俄在對中亞能源的新一輪較量中暫時占了上風,在中亞天然氣管道出口走向問題上俄羅斯會占據主動,但美國主導下的管線也會有所推進。因為出於對重大地緣經濟和地緣政治利益的謀求,俄、美、歐、中都不會輕易退出角逐,這使得俄、哈、土、烏共建裏海天然氣管線的外部環境更加複雜,四國之間也還有一些利益需要調整。在各大國和各種國際組織都在爭奪中亞國家的背景下,能否在經濟上滿足中亞國家的訴求無疑是能夠取勝的重要因素之一。

1.中亞國家是裏海油氣的真正主人

中亞國家在對外能源合作中存在多種選擇,這使他們得以以維護本國利益為出發點來選擇合作對象和合作方式,俄羅斯隻是其可供選擇的合作夥伴之一,雖然是第一位的選擇對象。中亞國家雖然在油氣外運方麵暫時沒俄不行,但在美國增加援助的情況下,向西傾斜也是事實。如哈一方麵與美關係走得很近(哈油氣資源40%以上被美國公司掌握);另一方麵又表示與俄在石油天然氣領域的合作具有戰略意義,哈完全讚同將哈大部分甚至全部石油過境俄羅斯領土輸送到海外;同時,哈又與土、烏聯手提高售俄天然氣價格,使俄無利可圖。

而有望在未來10年成為世界最大天然氣出口國的土庫曼斯坦也在力爭實現天然氣出口北、東、南、西四個流向,用以平衡俄、中、美、歐四種國際政治力量。土一直對俄低價購買其天然氣不滿。由於缺乏其他替代性運輸路線,土的天然氣隻能通過俄羅斯輸往歐洲,這使得土在與俄確定天然氣價格時十分被動,無力與俄開出的價格討價還價。但是近幾年來,隨著中亞國家油氣出口多元化戰略的實施,中亞國家開始謀求按照合理價格對俄出口天然氣。2008年3月11日,俄氣公司在哈、土、烏三國的聯合要求下不得不同意從2009年開始將中亞天然氣對俄出口價格提高到歐洲市場價格。俄被迫同意哈、土、烏三國提出的天然氣漲價要求,主要原因之一是擔心土會撇下俄而直接將天然氣賣給烏克蘭,並同意美、歐一再鼓動的修建繞開俄羅斯,以哈、土為起點,到達阿塞拜疆巴庫的“跨裏海海底管道”方案。

近年來,土庫曼斯坦大力推進天然氣出口多元化戰略,其中,中、日、印分別是土東向和南向天然氣管道的潛在消費國,土氣南下和東進都將弱化俄氣公司在歐亞大陸的價格壟斷地位。一旦美國竭力主張的跨裏海天然氣管道項目得以實施,土氣繞過俄羅斯西下進入歐洲市場,俄對歐洲市場的價格壟斷也會化為泡影。屆時,俄將失去在中亞地區的主導地位,中亞裏海地區上演的將遠不再是俄、土、烏之間的“三國演義”,而是有俄、美、歐、中以及中亞和外高加索國家參加的“群雄逐鹿”。所以,雖然俄、哈、土、烏四國同意為“中亞—中央”管道擴容並將鋪設沿裏海天然氣管道,但俄對中亞油氣資源的控製並非銅牆鐵壁。

2.關切各方利益是合作前提

地區範圍內的國際能源合作往往是能源地緣大國的多邊利益博弈。單純為了能源利益而忽視有關國家的其他利益訴求,很難使各國達成合作共識。為此,滿足這些國家在中亞的主要利益訴求十分重要。

比如,美國除了要爭奪該地區的油氣資源外,還意圖占領蘇聯原有的地緣政治和地緣經濟空間;俄羅斯想通過與中亞國家的能源合作來維護在中亞地區的傳統安全利益;中國進入中亞的主要目的是石油和邊疆穩定,隻要中亞的石油能夠順利流向中國,隻要那裏不對中國的安全和領土完整構成威脅,中國無意取代俄、美的位置,也不會挑戰俄、美的地緣利益。在這種情況下,要想實現各方利益的多贏和共贏局麵,擯棄零和博弈思維,提高相互認知度,加深相互諒解,兼顧各方的主要地緣政治觀點和利益訴求,通過開展多邊能源合作,形成一種相互牽製的格局,可以有效避免因誤解而產生的不必要的矛盾和衝突。因為,當各方利益相互交織、相互纏繞時,任何一方都不便輕易挑起爭端。目前,各大國在該地區的地緣戰略利益存在差異,相互之間缺乏諒解和換位思考,是擺在中亞多邊能源合作道路上的主要障礙和挑戰。

化解以上這些不利因素的最好辦法是加強溝通,增進互信,多邊協調,解惑釋疑,積極推動中亞地區的經濟一體化,為該地區的穩定提供良好的政治、經濟環境,並為該地區其他領域的合作創造條件。中亞地區的經濟一體化將會增加中亞國家的共同利益,從而迫使各大國在該地區不得不采取更加合作的態度,以最終達到緩解地區局勢、造福地區發展的目的。

3.摒棄排他性是互利共贏的基礎

中亞地緣政治格局的變化與上海合作組織的發展,使能源成為冷戰後中亞地區最重要的合作領域。中亞國家需要在相關國家的政治和經濟幫助下發展與外部世界的新型關係。在未來若幹年內,中亞地區主要的能源地緣國家——美、俄、中、歐的政策將麵臨嚴峻考驗,他們必須在油氣政治和油氣經濟間尋求平衡。

中亞地區的穩定與和平符合所有國家的能源安全利益。中亞地區類似“上海合作組織能源俱樂部”和“天然氣輸出國組織”的構想已經得到了有關成員國和地區國家的支持,但是排他性的多邊合作將會招致西方國家的強烈反對。鑒於此,有前景的中亞多邊能源合作應該是東西方合作和能源需求方與能源供給方的競爭性合作,而不應是排除其中任何一方的壟斷性合作,否則的話,由排他所導致的對抗隻能使各方利益受到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