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篇第10章第2節共同利益拉近伊俄關係(1)

進入21世紀後,隨著俄羅斯西向政策的失敗與美國的日益驕橫,俄羅斯與伊朗之間的共同利益——抵禦美國這個對手越來越突顯出來。在美國輕而易舉贏得了阿富汗與伊拉克兩場戰爭之後,俄羅斯與伊朗抵禦美國的共同利益更顯重要。因為美國一旦武力攻占伊朗,則俄羅斯在中東、高加索、中亞地區將麵臨無法估量的戰略利益損失。中國雖然逐漸強大,但在中東地區卻顯得鞭長莫及;印度由於近年來與以美國為首的西方關係日益密切,伊朗很難借助印度的力量來對抗西方;俄羅斯雖然與伊朗在有些領域存在結構性衝突,但在對抗美國威脅方麵兩國是最能夠相互借重的力量。

得伊朗者得中東

伊朗的油氣戰略主要出於政治因素,同美國針鋒相對,決意要打破美國對它的製裁和圍堵。1996年8月美國通過《達馬托法》,不僅禁止美國公司與伊朗的經貿往來,而且禁止第三國公司投資伊朗的石油工業。2007年,美國國會眾議院、參議院更是提出了加強製裁伊朗的新法案,其中《2007年伊朗防擴散法案》影響最大。這一被稱作“蘭托斯法案”的修正案針對美國《1996年伊朗製裁法》,擴大了被製裁人、被製裁行為等的範疇,強化的製裁措施包括剝奪總統放棄製裁的權利、更加嚴厲的金融製裁等。然而,在美國重壓之下,伊朗並不消極氣餒,而是利用其油氣資源和地緣優勢主動出擊,積極拓展外交和經濟活動空間。由於在裏海地區伊俄有許多共同利益,因此,俄羅斯成為伊朗在伊核問題上和對抗美國武力威脅方麵能夠借助的最主要國家。

其實,伊朗無論與沙皇俄國還是之後的蘇聯都有著深刻的地緣政治衝突矛盾。蘇聯解體之前伊朗分別與蘇聯的高加索地區和中亞的土庫曼斯坦地區分別接壤,伊朗與蘇聯是裏海地區沿岸僅有的兩個國家。蘇聯如得伊朗便可**南下印度洋,直接威懾波斯灣與中東產油區。相反,如失去伊朗,那麽意味著蘇聯的西南軟腹地區將暴露在對手的麵前。

蘇聯解體之後俄羅斯在高加索與中亞地區的版圖分裂出了多個國家,俄羅斯與伊朗不再有邊境的接壤。加之以後的俄羅斯綜合國力急劇衰退,俄羅斯已對伊朗的國家安全形勢不再有任何威脅,但這並不代表伊朗與俄羅斯之間沒有現實的地緣政治矛盾和衝突。蘇聯在高加索地區分裂出來的三個國家,都是原先伊朗(波斯)失去的國土與勢力範圍。在文化上也有著大量的聯係。冷戰結束之後,伊朗便開始了在高加索地區的文化、經濟等各方麵的滲透,在中亞地區伊朗與中亞五國的文化認同度更高。而且中亞五國都是內陸國家,而伊朗的海洋線在地理上正是這五個國家離海洋最接近的地區。

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土庫曼斯坦等國希望在中亞經伊朗修條直接通向印度洋的輸油管線,隻是迫於美國的強大壓力方才作罷。伊朗希望在蘇聯解體之後的中亞五國與高加索三國擴展自身的影響力,更不願意看到這些國家重新回到俄羅斯的懷抱使得自己再次麵臨冷戰時期所麵臨的巨大威脅。而俄羅斯卻把這些獨聯體國家視為自己的後院。俄羅斯在文化上更希望在這些獨聯體地區宣傳自身的俄羅斯文化與加強這些國家對俄羅斯的感情與獨聯體的認同感,在經濟上俄羅斯更是希望獨攬這些國家對外能源貿易的各種渠道,軍事上也不會輕易撤出俄羅斯在這些國家的駐軍。顯然俄伊在這些地區有著截然不同的利益取向和巨大的潛在矛盾衝突。

但是近年來,隨著俄羅斯國力複興,大國意識日益複蘇,俄試圖謀求恢複在蘇聯時期的影響力,加快了重返中東、擴張勢力範圍的步伐。裏海沿岸國家(除伊朗外)原是蘇聯的加盟共和國,蘇聯解體後,裏海地區因豐富的油氣資源而成為各方覬覦和爭奪的對象。中東一直是蘇聯向南擴張的重點區域。此前俄羅斯接連向伊朗、敘利亞這兩個中東反美國家出售武器並加強雙邊關係,並不顧美以反對公開邀請哈馬斯領導人訪問俄羅斯,明顯有培植親俄勢力、借機重返中東的考慮。而伊朗作為唯一一個溝通海灣和裏海兩大“油庫”的國家,是俄羅斯重樹大國形象、在中東和中亞擴張最重要的據點和地緣盟友,也是俄羅斯實現通過阿拉伯海灣進入暖水水域的夙願的重要跳板。在某種意義上,“得伊朗者得中東”。俄羅斯一位地緣政治家就曾說過,同伊朗結盟能使俄羅斯實現數百年來一直未能實現的戰略目標,即進入暖水水域。

2007年10月16日,俄羅斯總統普京訪問伊朗並赴伊朗參加裏海沿岸國家峰會,與伊朗總統內賈德和最高精神領袖哈梅內伊進行會晤,顯示出對伊朗外交強有力的支持。普京訪伊期間,俄羅斯在多個方麵加強了與伊朗的合作:一是與伊朗等裏海沿岸國家(另三國是哈薩克斯坦、阿塞拜疆、土庫曼斯坦)領導人共同簽署了關於裏海法律地位的宣言,強調隻有沿岸國家才擁有裏海及其所有資源的全部主權,由此進一步加強了與伊朗的能源戰略合作。二是公開支持伊朗和平利用核能權利,並堅決反對對伊朗動武。

裏海峰會共同聲明強調,所有簽署《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的國家有權“在這一條約框架內以及聯合國核監管機製下處於和平目的研究、生產和使用核能”。共同聲明還表示,“在任何情況下,五個裏海沿岸國家都不會允許第三國利用一個裏海沿岸國家領土對另一個裏海沿岸國家實施侵略或發動軍事打擊。”這實際上是以集體安全的形式保障伊朗安全。可以說,這是當前伊朗所能得到的最好禮物。內賈德對此非常滿意,會後他形容共同聲明傳遞出“非常有力”的信號。普京訪伊期間,俄羅斯與伊朗還簽署了向伊朗空軍提供50台渦輪噴氣發動機的協議,這些發動機將裝配在伊朗新研製的國產“閃電”超音速轟炸機上;俄將向伊朗供應數台RD-5000發動機,裝配在伊朗新研製的“曙光”試驗型戰機上。另外,普京還向伊朗提交了一份具體內容未向外界透露的解決伊核問題的新方案。

普京高調力挺伊朗有其自身考慮。因為在所有與伊朗合作的大國中,俄羅斯與伊朗合作的領域最廣,獲益也最多。在能源方麵,俄羅斯自1997年就開始參與伊朗南帕爾斯氣田第二、三期及其他區塊的勘探開發項目。該項目總投資約10億美元,其中俄羅斯投資6.3億美元。俄羅斯還是伊朗核能市場唯一的合作者。俄伊1995年簽署的布什爾核電站建造合同總金額達8億美元,俄羅斯有300家企業參與其中,創造了近2萬個工作崗位。光是核燃料生意,俄羅斯每年就能從伊朗獲得3000萬美元的利潤。在軍售方麵,伊朗是俄羅斯第三大武器進口國,平均每年花費4億美元。2006年1月,雙方又簽訂了一個1.32億美元的衛星發射合同。2007年初,俄羅斯又向伊朗提供了價值10億美元的“托爾—M1”導彈係統。據說伊朗還在招標研製並發射ZS—4和Sepehr前景通訊衛星,而俄羅斯可能是伊朗在該領域的主要合作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