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篇第11章第2節能源獨立時代的終結(1)

能源是現代經濟運行的基本動力,隨著它的基礎性、經濟與政治意義的加強,它與政治、金融的關係變得越來越密切。實際上,能源政治和能源金融並非新現象,自從世界進入工業時代,能源的開采與使用就成為人類政治經濟生活的主題,為能源工業融資也成為金融部門的主要業務之一。

能源成為投資的熱點

能源的勘探與技術研發具有高風險和高回報的特征,因而,作為資本密集型行業,能源的開發建設需要巨額資金。從世界範圍來看,能源工業融資存在著巨大的資金缺口,而能源行業蘊藏的巨大機遇也吸引了金融投資機構的進入。金融機構的投資領域既包括能源產權市場,也包括能源期貨市場,前者使金融機構可享有由能源資源的“稀缺性”、戰爭和突發事件帶來的溢價,後者使涉及能源生產或交易的金融機構能夠借助衍生品工具套期保值。由於投資能源產權市場有較高的門檻,能源實物資源有限,因而大量資金投向能源虛擬資產,而且能源市場因其易受突發事件影響而備受投機資金青睞。在全球流動性過剩的背景下,金融投資者不僅在商品期貨市場之間套利,還在商品期貨市場和金融證券市場之間跨市套利。資本的逐利性決定了巨額資金在不同市場間快速流動,驅使能源與金融一體化。

近年來,伴隨能源市場與金融市場的發展,建立能源基金越來越成為國際通行的做法。能源基金包括產業投資基金、金融投資基金與綜合基金。產業投資基金一般由政府以及大型能源公司建立,主要目的是向風險勘探、油田開采權收購、下遊項目投資、重大項目評估等提供專項資金,為實施中長期戰略進行基礎性鋪墊。金融投資基金以較高的中短期投資收益和資本積累為目標,由專業投資機構利用各種手段在石油期貨期權市場、國際貨幣市場以及與石油相關的證券市場上進行套利交易與投機操作。綜合基金的目的是將產權市場和資本市場進行有機聯絡,通過資本運營將能源產業項目培養壯大,獲取利潤。能源基金不僅是個人投資者的重要投資對象,而且可以成為機構投資者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組合資產。

在過去的100多年裏,金融資本主要流向傳統的能源工業,如煤炭、石油、天然氣以及電力。隨著化石能源的逐步消耗和可持續發展觀念的興起,在各國政府和國際組織的推動下,世界可再生能源投資增長迅速。在2005年,可再生能源領域的投資達496億美元,到2006年已增至709億美元。可再生能源市場正在日益全球化,流動性越來越大,也越來越成為資本投資的熱點。

利用能源市場實施金融戰略

當前,能源與國際金融的關係已經密不可分。能源市場實質上已經成為金融市場的一部分,並成為世界大國實現金融戰略意圖的武器。

“石油美元體製”即國際石油貿易以美元計價和結算,是美國為實現中東石油安全戰略而與中東產油國構建的一係列相互依賴的機製化經濟製度之一,這一體製背後隱藏著金融資本家深遠的戰略意圖。通過影響國際石油價格,可以影響世界對美元貨幣的需求。

20世紀70年代石油危機的出現,與脫離“金本位”的美元走勢疲軟有一定關係。當時,中東國家石油工業的上、中、下遊基本上完全由代表英美金融資本利益的跨國公司控製,因此油價的漲跌不會實質性地影響這些跨國公司的利潤。但是,對其他石油進口國而言,油價的上漲增大了它們對美元的需求,而對美元來說,這是保持世界貨幣地位的必需之舉。20世紀70年代美元的貶值,直接導致產油國蒙受巨大經濟損失,因而油價的上漲符合石油出口國的利益,而中東石油出口國獲得的財富,大部分又都投向了以美元計價的資產,最終以“石油美元”的形式回流到美國。

從這一時期開始,石油從一種純粹的商品一躍成為一種能夠實現金融目的的準金融資產,而石油期貨與衍生品市場的出現標誌著石油金融市場的崛起。石油市場與外匯市場、黃金市場的聯動成為新的金融現象,擴大了傳統金融市場的外延和內涵。

美元作為最主要的國際性貨幣,一直以來是世界各國外匯儲備中的主要幣種,也是外匯市場主要的交易品種。從長期來看,當美元前景堪憂時,資金流向石油期貨市場,推動石油價格上升;而當資金撤出石油市場,外匯市場則出現波動。國際熱錢的投機行為更是加強了這種聯係。油價走勢與美元匯率的走勢相背離,衍生出新的投機,這已經成為石油商品市場與金融市場連接的運行規律。隻要國際石油貿易繼續以美元標價與結算,美元匯率與石油名義價格之間的這種負相關性就會長期保持。

金融石油市場造成了實物石油貿易與契約石油貿易脫節,這既是金融石油市場的特點,也是可能的弊端之源。目前全球實際石油消費為8500萬桶左右/天,而石油期貨交易量是實物交易量的10倍以上。有限的石油產量和石油消費量與巨額期貨交易額之間的差距,增加了石油貿易的潛在風險,可能會出現投資者根據市場供需關係趨緊囤積庫存,加劇供求關係失衡,推動價格進一步攀升的情況,也可能會出現因金融市場異常敏感,甚至出現過度反應,放大價格波動的情況。因此,如何防範國際金融石油市場的風險正在變得日益緊迫。

石油泛政治化不合時宜

100多年來,“石油因素”始終是影響國際關係的一個重要方麵。時至今日,無論是世界強國還是發展中國家,其政策仍然受到能源,首先是石油因素的強烈影響。所以,擁有石油這種戰略資源數量的多少,或者是獲得這種戰略資源能力的大小,是一件具有戰略意義的大事。但是,將石油問題泛政治化並不符合時代的要求,因為人類已經進入21世紀,而21世紀是經濟全球化迅猛發展,且不可逆轉的世紀。

所謂石油問題泛政治化,是指在現有的世界能源格局下賦予石油過多的政治色彩,某些國家或組織出於種種考慮,片麵強調石油生產國和其他新興石油消費國的責任,借此向一些國家施加巨大的政策和經濟壓力的行為。其突出表現為:

1.以泛政治化的視角看待石油安全問題,經常把石油問題與人權、意識形態、中央集權等問題聯係起來,獨自或聯合起來共同打壓別的國家或組織。

2.從自己的戰略角度出發,以石油作為遏製潛在對手、威懾非同盟國家的工具。

3.阻撓他國尋求石油出口或進口多元化以減少風險的努力,幹擾別國在石油方麵的互利合作,對別國進入國際油氣市場,通過市場途徑獲得油氣資源或公開攻擊,或插手幹預。

4.以維護石油霸權為目的,忽視別國的傳統政治倫理,試圖推行西方價值觀念,製造地緣關係緊張局麵等,造成國際油價大幅震**,威脅海上石油通道的安全。

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每個國家都有充分利用石油資源促進自身發展的權利,石油問題政治化無疑是對這種權利的否定。它一方麵限製了某些產油國根據本國政治經濟狀況製定石油出口戰略的選擇空間;另一方麵使某些新興國家因經濟發展而帶來的石油消費增長備受指責,導致一些國家在正常石油交易中承受不應有的政治和道義壓力,並在國際石油市場競爭中處於不利地位。

導致石油問題政治化的主要原因是:

第一,油氣資源仍然是當今和未來很長一段時期各國爭奪的重要戰略物資。世界經濟的發展離不開能源的支撐,而能源問題的核心是石油問題。可以說,哪個國家或組織擁有或控製了更多的石油資源,其在國際社會中的影響力就更大,在國際舞台上就擁有更多的話語權;隻要石油在一次能源中的地位不減,擁有或控製更多石油資源的國家或組織在國際上的地位就會愈加突出,石油問題的政治化傾向也就越明顯。

第二,資源的有限性加劇了某些強權國家或組織對可利用油氣資源的掌控。為掌控已探明的、易開采的、資源富集國家或地區的油氣資源,某些強權國家或組織就必然要使石油問題政治化。

第三,某些強權國家或組織希望在複雜的能源地緣政治關係中發揮更大的作用。油氣資源豐富而地緣政治關係複雜的地區,經常爆發民族衝突、派別鬥爭甚至是內戰。麵對這一狀況,一方麵某些派別、組織或國家需要借助外部力量與對手抗衡;另一方麵也為某些強權國家或組織的介入提供了借口。

第四,一些企業在投資過程中,為避免各種風險,需要政治力量的介入。在國際化經營的過程中,油氣企業不僅麵臨著各國法律訴訟和糾紛的風險,同時還麵臨著各國為爭奪資源所引發的政治衝突、經濟競爭,以及恐怖主義威脅等引發的風險。對企業來說,這些風險是不可控的,需要政府在外交方麵給予協調和支持。

但是21世紀世界已進入經濟全球化時代,它的特征就是相互依存,一損俱損,一榮俱榮。具體到石油,就是產油國與消費國之間的相互依存程度越來越大,沒有哪一個國家能夠脫離其他國家和地區的能源安全而獨善其身。因此,各國應該通過對話和協商解決因石油問題而引起的分歧和矛盾,而不應將石油問題政治化,更不應動輒訴諸武力。石油問題政治化,無益於世界能源安全,隻會增加威脅全球能源安全的因素。

能源與世界經濟一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