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第2章第2節誰是高油價的最大贏家

國際油市以美元報價,以美國產西德克薩斯中油為主要標的,以紐約商品交易所為主要載體,美國對油價的硬影響根深蒂固;美國金融資本市場高度發達,宏觀調控手段成熟,投資銀行、基金公司、跨國能源企業等機構力量強大,對油市的軟引導不容忽視;美國與沙特等海灣能源大戶關係特殊,也是全球主要地緣熱點的主導力量,直接決定石油供給環境;美國擁有全球最大的戰略石油儲備規模,通過石油庫存對油市的影響舉足輕重;美國利用美元的特殊地位,通過期貨市場,借助庫存、地緣等因素,適時釋放影響油價的消息,在低點買入、高點賣出,對衝操作抵消高油價、弱美元給美國石油進口帶來的損失而大量獲益,美國主要投資銀行每年此項收入均在百億美元以上。高油價形成的巨額石油美元,源源不斷回流市場較為規範完善的美國期貨、證券和房地產等行業,近兩年來,回流美國的石油美元已達數千億之多。在當前次貸危機、市場需求低迷的情況下,石油美元有力地支撐了美國就業、消費和投資。

2000年,美國政府對出現的油價持續暴漲曾通過動用戰略石油儲備進行市場幹預,成功地使每桶原油價格下降了近5美元;當2005年8月底油價突破70美元/桶時,美國等西方國家緊急動用戰略儲備進行幹預之後,油市上漲勢頭馬上得到遏製。動用戰略石油儲備確實可以對穩定油價、恢複各國對世界經濟的信心起到明顯的作用,那麽,為什麽今天當各方對高企的油價都在勸說美國政府動用戰略石油儲備來平抑油價的時候,美國不僅按兵不動,小布什總統反而還公開表示,要在未來20年把美國的戰略石油儲備增加一倍,並稱繼續增加美國石油儲備符合美國的國家利益?

這使人們不得不思索美國的動機何在。有專家分析說,美國政府的不作為實際上是在利用國際能源機構(在IEA中發揮主導作用的是美國)來實現本國的政治、經濟和外交目標,“此番石油價格的暴漲,實際上是美國利用石油價格杠杆對全球財富進行重新分配”。擁有油田股份和石油相關業務的石油公司、參與石油期貨交易的金融投機機構和投機者均獲益頗豐。如今世界上80%的油田歸國家所有,石油漲價,石油輸出國自然獲利增加。然而最讓人難以理解卻又千真萬確的是,全球最大的石油進口國——美國竟然是此次石油暴漲的最大受益者,原因就在於美元是目前國際石油市場上的主要結算貨幣。

美國經濟學家保羅?克魯格曼將當今全球經濟格局描述為:全世界都在努力生產美元能夠購買的商品,而美國生產美元。美國是在利用其核心貨幣提供國的地位,以印刷品的價格換取石油。也有專家說,導致油價輪番上漲更像是美國一手打造的經濟戰略,或者說更像是美國事先策劃的陰謀。雖然目前沒有證據說明這是美國策劃的陰謀,但確實有國際投機集團共同趨利的行動。由於現代金融體係的缺陷,投機資本可以在共同追逐超額利潤的目標下展開默契一致的行動。紐約和倫敦是全球最大的期貨交易市場,卻缺少有效的監管製度。無論是美國財長保爾森,還是歐洲央行行長特裏謝,這些主管金融的人都不主張對石油投機進行嚴格監管。還有學者認為,油價飆升的主因是小布什政府對投機炒家的放任,是美國利益集團博弈所致,石油企業、金融家等利益集團獲利,實體經濟受損。

對於高油價美國“偷著樂”,其他國家卻被迫替美國埋單,因為高油價確實給世界各國帶來了不少的負麵衝擊。

第一,國家宏觀調控難度加大,加息抑製通脹可能加劇經濟減速,減息刺激經濟又可能加大通脹壓力,貨幣政策處於兩難之間。美國公布的數據顯示,由於能源價格飆升,美國2007年11月消費價格指數同比上漲4.3%,創34年來新高。歐盟公布的數據顯示,歐元2007年11月的通脹率也達到3.1%,創2002年歐元流通以來的最高水平。油價上漲對歐美及其他國家的企業和居民經濟活動均產生了重要影響。

第二,在全球股市、房市繼續炒上空間有限的情況下,未來金價、糧價可能受資金熱捧繼續攀高。高油價使石油美元有增無減,全球流動性過剩難以改觀。石油美元與國際炒家相互借力,在金融市場興風作浪。各國對高油價承受能力不同,反映在匯率、利率政策上存在差別。而這種政策差別很容易給國際炒家提供可乘之機。

第三,高油價也讓中國成了最大的受害者之一。

首先,高油價對中國的傳導效應日益顯現,加大了通脹壓力。油價上漲容易產生成本推動型通脹,帶動物價總水平上揚。由於國際油價持續大幅攀升,2007年以來,中國已四次上調成品油價格。國際能源署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合作研究的報告顯示,如果國際油價每桶上升10美元並持續一年,中國通脹率將上升0.8%。油價帶動其他大宗商品價格上揚加劇了中國國內的通脹形勢。

其次,高油價壓縮了企業利潤空間,導致上下遊行業效益分化。進口原油價格上升帶動相關行業產品價格上漲,造成中國企業生產成本提高、贏利減少、生產規模收縮、經濟活力下降。油價上漲還改變了各行業間的利潤分配格局,使上遊行業效益相對提高,下遊行業效益相應下滑,石油開采行業受益,石油加工等重化工業、交通運輸及農業部門受損。

再次,高油價促使中國國民財富淨溢出,抑製了經濟增長。目前,中國石油日常用量近乎一半需從國外進口,石油是中國單一商品貿易中最大的逆差項目。據估算,國際油價每桶上漲10美元,中國一年就要為進口石油多支付100億至150億美元,GDP增速至少放緩0.5%。

由此可見,已經實現工業化的發達國家如美國等,並不會淪為高油價的埋單者,相反還將因此致富。而真正的埋單者是處於工業化初期的發展中國家,如中國等。本輪石油危機隻不過是先發國家對弱勢的發展中國家的又一次經濟上的“掠奪”而已。可見,油價走高符合美國延緩新興國家崛起、維護其一超獨霸地位的戰略意圖。可問題是,難道全世界的發展中國家都得為美國的次貸危機和資本巨頭的過度投機來埋單嗎?

總而言之,美國用各種手段來維持國際油價在高位運行,是因為高油價可以幫助美國轉嫁次貸危機給美國經濟造成的損失,符合美國的國家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