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一章 攻防戰(下)

東城門城頭上箭矢疾飛,射向護城河外的黑壓壓的軍隊。潭江是極有經驗的副將,一看便知對方有四萬人之多。

這些人如何會悄無聲息地出現在樨城外,潭江雖不知道,卻能猜出個大概來!此時他隻恨自己大意,被石璠的壁虎斷尾伎倆迷惑了。

進入樨城後,他一邊組織反攻,一邊了解戰勢情況,更是接回了宋湘,從他口中得知,今日之戰是李續宗的將計就計,故意用一封假信將石璠的兩萬大軍調走,以衝出永靖軍的包圍,給孟錫運送糧草。

隻是他們一直被困在城中,不知外麵出了什麽事故,石璠被騙走的兩萬軍隊又突然在關鍵時刻殺了回來,致使樨城的戰局一下逆轉,永靖軍占了優勢。

宋湘能想到的是石璠可能一早就猜到這是樨城的騙局,所以假裝上當,實則是一直埋伏在暗處,隻等他們略微不備,便打他們一個出其不意。

然而,潭江不是宋湘,自然知道事情沒這麽簡單——嵩州派出的援軍本是為接應孟錫而來,他們早就接到密信,也已經在籌備接應,算算日程的話,今日這些援軍正應該出現在嵩州和孜州的邊界附近。

想來,嵩州援軍不過是順勢做個配合,既可以騙石璠的軍隊去埋伏他們,又不耽誤他們原定的行程,一舉兩得。

隻是,這其中一定是出了什麽差池,導致石璠的伏兵篤定嵩州的援軍不會與他們相遇和交手,更不會轉到樨城來,所以才有恃無恐地疾奔回來支援樨城,使得樨城陷入險地。

而這差池,潭江不敢去想,卻又不得不想——一定是嵩州的援軍也遇到了危險。

眼下,孟家在孜州的情況十分嚴峻。

鄭家的反水雖在情理之中,卻超出孟家預料之外。孟定衡與孟錫均認為鄭家會在武國局勢徹底安定後才會與孟家撕破麵皮,不料,他們竟然直接做了北樞的馬前卒!

而且鄭玉卓和李定雷厲風行,在連番策反了武國百姓之後,迅速集結大軍,向犄角山靠近。目的不問可知,必是配合西麵牛脊坡的“梅兮顏”,圍剿孟錫。

這也正是嵩州派出援軍的真正意圖——接應孟錫。

但直接接應等於與鄭家正麵開戰,與孟錫十分不利,眼下,能打破這種不利處境的就是樨城這個存在。

本來還有一個桂花村,也是嵩州在孜州的一枚地理上的布局棋子。然而,最近嵩州的哨探總是聽到桂花村的小山坡上有野獸的咆哮聲,懷疑是從白瑤山走失的山神。對於這個山神,孟家不希望付出太沉重的代價,因此,這大好的地方隻能放棄。

於是,樨城成了 唯一一塊戰略重地。

如果樨城夠頑強,能與嵩州的援軍一直保持裏應外合,則也可與犄角山形成三角支撐之勢,確保孟家在孜州還有一席之地。再不濟,至少也能策應孟錫順利撤離犄角山。

當然,這隻是短暫的布局,孟錫心中太知道目前孟家的弱點,他要做的就是護住孟家的短處,直到這短處消失為止。

這些是孟錫需要思考和麵對的問題,自然也會是梅兮顏和鄭家仔細分析的問題,所以,今日原本該執行伏擊任務的永靖軍不合時宜卻又正當其時地出現在樨城,讓不苟言笑的譚江渾身湧起一片寒意!

激戰中看到石璠的永靖軍有計劃地從西城門退出,曾令譚江有一時的僥幸,認為自己多慮,但是,東城門外這四萬大軍的出現,終於又讓譚江的心跌落深淵——嵩州派出的援軍,怕是凶多吉少!

石璠的伏兵敢於撤回,一定就是這些援軍出現的原因!

宋湘身子微微附在城頭的雉堞旁,殘陽的最後一點餘暉被夜幕吞噬,城下的四萬敵軍已經被城池的陰影覆蓋住,隻有高高飄揚的“李”字大旗,帶著金色的光暈晃著他的眼。

“李”字旗,宋湘自然熟悉——這是州牧李定的標誌!

浩浩****的大軍沿著護城河向西奔去,宋湘眼前一陣陣發黑。他雖是治理城邑的一把好手,但這段時日的攻伐戰實在令他身心俱疲。而此時,他沒有在敵軍的戰馬上看到李定,卻赫然看到了另一個十分熟悉的身影——被孟錫越級提拔的小獵戶,卻於樨城東伏擊戰中消失的千夫長——葛三徙!

他怎麽會在敵軍的隊伍中?

看上去似乎是帶兵之人!

當宋湘失聲叫出“葛三徙”三個字時,譚江肅然的臉上隱隱現出一絲驚訝,目光順著宋湘的視線在敵軍陣中不停地尋找,詫異道:“不是聽說那小子已經戰死了麽?也反水了?”

宋湘緩緩搖搖頭,不知道該說些什麽。

“樨城可有他知道的什麽秘密能左右這場戰局?”譚江見宋湘有些失態,神色略有些不耐,問道。

宋湘努力沉思片刻,小聲答道:“沒有。”

“沒有怕他作甚!”譚江怒斥了一聲,聽到身後馬蹄聲響,旋即轉身,鏗鏘地說道,“永靖軍不會再有援軍了,守住東南北三門,待我搶下西門,他們便攻不進城來!”

說罷,朝著隨從牽來的戰馬走去,颯然上馬,就在城頭上禦馬飛馳。

在他身後,兩千騎兵一同朝西城門飛馳而去。

城頭暢通無阻,兩千騎兵正快速行進到南門附近,突然耳邊傳來巨大的撕裂空氣的聲音。不知誰喊了一聲“投石車”,人仰馬翻跌落城下之聲便緊接著傳來!

掩在夜幕之下的城外陰影裏,這幾日一直停放在護城河外的投石車竟被人再次利用起來,將譚江的騎兵自城頭上打落下去。

這自然是葛三徙的傑作。

他是獵戶,極擅長掌握時機與準頭,城外擺著投石車,而樨城士兵正在城頭上無遮無擋地疾馳,他怎麽會放過這大好的狙擊機會。

雖然譚江等人的速度極快,卻仍有不幸者被投石砸中,不斷跌下城頭,但投石車移動困難,攻擊距離又有限,譚江也隻損失了幾十騎人馬,葛三徙他們的攻擊便無法再跟上他們的速度。

但這到底阻了阻他們的速度,及至西城門,雙方援軍幾乎同時到達!

“關城門!”

仗著戰馬的速度,譚江大吼一聲,帶騎兵衝下城頭,急速擠進城門下,左右劈砍,馬蹄踩踏。

步卒難以與騎兵抗衡,隻得紛紛敗退。

隻有石璠一人挺著長矛,不停地掃著馬腿,誓死阻擋譚江的騎兵。

但一人之力,實在難以挽回局勢,反而陷自己於危險境地。若不是永靖軍冒死救下石璠,他早已被譚江的戰馬踐踏而死。

武國士兵搶下城門,正緩緩閉合。

城外忽然有人大叫:“石將軍辛苦,大家速速避讓!”

隆隆聲中,石璠偷偷準備的真正的衝車被葛三徙利用,自城外推過來,不分敵我,一路碾壓到城門前,將尚未關上的城門直接撞開,後麵跟著的是正是葛三徙帶來的幾萬鄭家援軍!

二萬軍對五萬軍!

攻守再次逆轉!

宋湘雖在東城頭,卻從西城門前的廝殺聲中聽出,城門失守,一時間又想到下去放火,想與永靖軍同歸於盡。

譚江與宋湘所想部分相同。他在孟錫身邊多年,耳濡目染之下,也將孟錫的冷靜、果決學了個七八分。

戰爭並不是兩支軍隊的生死相搏,而是兩個陣營的智勇交鋒和雙方主將掌握全局後的審時度勢、隨機應變。

樨城固然重要,但保住樨城是為了保住更多的武國將士們,如果犧牲眼前的二萬人仍無法保住樨城,何如不保!

在巨大的人數差距麵前,譚江沒有選擇死戰到底,而是直接命令隊伍向城中撤退,引得敵軍深入城中後,又佯裝不敵,朝北城門急退。

葛三徙立功心切,哪裏容得譚江輕易撤退,腳步不輟地繼續追擊。

剛出北城門不遠,便聽到身後有士兵倒抽冷氣,嚷道:“樨城起火了!”

葛三徙轉頭,果然看到樨城濃煙繚繞,火光已透出城外!

腦海中閃過“城內有糧草”五字,葛三徙看著譚江大軍的聲音逐漸融入夜色之中,臉上略過一抹莫名複雜的神色——有疑慮、也有遺憾——恨恨地一夾馬腹,沉聲道:“回城救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