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土地所有製就這樣由國有製向私有製進行了轉變。同時為了適應這種轉變,各國紛紛變法,如春秋時期,齊國管仲的“相地而衰征”,魯國的“初稅畝”。然後到了戰國時期,李悝在魏國,吳起在楚國,商鞅在秦國,三家相繼變法,新的製度確立。但是,李悝在魏國的變法和吳起在楚國的變法均告失敗,尤其吳起在楚國的變法失敗得最慘。支持吳起變法的楚悼王一死,當時的守舊派貴族們就要幹掉吳起。最後逼得吳起趴在楚悼王的屍體上,以屍體做掩護,威脅貴族們,誰要是刺殺他的話,就必然會犯下冒犯王屍的大忌。但這幫貴族太恨吳起了,以至於視威脅為無物,不由分說就把吳起給射死了,楚悼王的屍體也被射成了刺蝟。這對於楚國而言,失去了一次走向強大的機會。

秦國在變法中崛起

三個改革家裏唯一成功的是商鞅,正是他的改革措施,最終促使秦國走向了強盛。有個成語叫徙木立信,說的就是商鞅變法成功的原因之一。當時商鞅為了讓百姓信服並聽從自己的新法,在城南門立了一根木頭,貼告示說誰把木頭扛到北門就賞五十金。還真有人出來扛了,輕輕鬆鬆就拿到了五十金。商鞅並不是拿五十金來教導人們天上可以掉餡餅,而是為了建立自己在百姓心中的信譽。於是在秦孝公時,商鞅的變法順利實施,具體措施如下:

第一,令民為什伍,實行連坐法。把老百姓給組織了起來。十家一什,五家一伍,一家犯罪,五家十家都受到牽連,這就叫做連坐。比如隔壁家的小三吸毒,你知情不報,被發現後一樣辦了你,可見當時對老百姓控製得有多嚴厲。

第二,重農抑商,獎勵耕織。中國古代人分四等,士農工商,商居四民之末。當時重農抑商、獎勵耕織的關鍵原因還是生產力水平太低了。有道是“一夫不耕,或受之饑;一女不織,或受之寒”、“農者,天下之大本也,黃金珠玉,饑不可食,寒不可衣”,不像今天,中國多少夫不耕,多少女不織,也不會有人受饑受寒,當時可沒有袁隆平這些人,如果老百姓棄農經商的話,國家就完了。所以一開始搞重農抑商,跟當時的生產力水平是相適應的,政策上必須得重農。另一個原因就是當時的商品主要是奢侈品,與百姓的生活無關,要來也沒用,搜羅一打翡翠瑪瑙都不一定能換幾串麻辣燙。直到中唐以後,民生用品才逐漸多了起來。但再往後,比如到了清朝,隨著國家經濟水平的提高,仍采取重農抑商政策,那就阻礙了經濟的發展。

第三,獎勵軍功,按功受爵。高官授爵在此之前是世襲世祿製,生下來就有俸祿。從商鞅變法開始改變了這種情況,獎勵軍功,按功受爵。秦國把爵分了二十等,其中最高的徹侯是第二十級。從第一級到第八級是民爵,這一級別的晉升就靠戰場上立功。砍敵人腦袋一個,爵位上升一級,所以敵人的腦袋叫首級。秦國的這種激勵製度,使得秦軍在戰場上非常驍勇,割頭不倦,被人稱做虎狼之師就是這個原因。

第四,燔詩書而明法令。這就是後來的焚書坑儒,可見商鞅是典型的法家代表,強調法製,要求大家服從命令聽指揮。

第五,統一度量衡。度是長度,量是容積,衡是重量。度量衡不一樣的話,會給各地的交流帶來很多麻煩。比如美國人開車去加拿大絕對會超速的,因為美國是用英製單位,汽車裏程表上顯示的是英裏,1英裏約等於1.6公裏。如果加拿大的交通指示牌上顯示限速80公裏/小時,美國人一踩油門,準超速!再比如,咱大陸1斤等於500克,台灣是600克。如果台灣遊客來大陸買水果,就會覺得短斤少兩。

第六,廢分封,行縣製。以前的分封製留下太多隱患,嚴重削弱了中央集權的力量,造成天子與諸侯的脫節。商鞅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在全國設31縣,由國君委任縣令。後來縣上又設郡,郡守和縣令都由國家來任命,這從根本上加強了中央集權。

第七,為田開阡陌封疆,廢井田。商鞅以法律形式確立了土地私有,改變了之前大家心照不宣、國家變相默認的土地私有狀態。

商鞅的一係列措施,促進了秦國政治、經濟、軍事的發展,使秦國成為戰國七雄中實力最強的國家,為統一六國創造了條件。

第7節百家爭鳴,科技發展

無為才能無不為

春秋戰國,是中國曆史上第一個文化高峰期,正在經曆社會大變革的各諸侯國、各階層,都對社會變革提出自己的看法和主張,一時間形成了百家爭鳴的文化現象。

春秋時期,兩位著名的代表人物是老子和孔子。老子,道家創始人,道家跟道教不一樣,道教是中國古代神仙方術、原始巫術的集合體,吸收了道家思想之後,形成了道教。道教形成之後,神話老子,把他捧為太上老君,就是在爐子裏煉孫悟空的那個白胡子老頭。不過曆史上確有其人,但生平事跡不詳。隻知道他是道家的創始人,有人說他叫老聃,也有人說叫李耳。

他的學說有兩個特點:第一,樸素辯證法;第二,無為。政治上主張無為,無為好不好?老子為什麽主張無為?有為什麽樣?誰有為?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春秋五霸這些人有為,戰國七雄、商鞅變法這幫人有為,有為的結果是生靈塗炭,烽火連年。老子看到這種情況,提出咱們應該無為。小國寡民,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這樣的狀態最佳,人與人之間沒有了戰爭。老子希望退回到原始社會,他認識不到未來有共產主義社會,他隻能認識到我們怎樣才能避免這種悲劇戰爭,所以就提倡無為,同時他認為人一定要順應自然,自然就是天道。老子的《道德經》,上來第一句話就是“道可道,非常道”。我說不清到底是什麽東西,我隻能強名之曰道,按我們的道理講,道就是自然。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強調的就是天人合一。他認為國家有四大: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而道最大。道才有天,天才有王,王是萬人之主,還遠不如道,那麽普通百姓就更加要順應自然規律。

順其自然的衍生狀態叫以柔克剛,最簡單的道理是水滴石穿。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比如你嘴裏最硬的是牙,最軟的是舌頭,你老了,掉牙不掉舌頭;大樹比小草高大強硬吧,七級風一來,大樹連根拔,沒見過小草滿天飛的。杯滿則溢,隻有空杯才能倒進水,所以無可以生有,有就不能再生了。中國現代哲學家馮友蘭先生,把人分成四種境界:天地境界、道德境界、功利境界和自然境界。咱們一般人是在功利境界,殺人犯、強奸犯這都是自然境界。道德境界就是聖人們,他認為中國古代達到天地境界的隻有一人,就是老子,孔子都隻在道德境界。

一般我們在功利境界的人,是貴有不貴無,我們有什麽比什麽,比有錢,比有房子,比有車,比我爸爸比你爸爸官大。而老子是貴無,看破放下,四大皆空,六根清淨,你才能有成就,無為才能無不為就是這個意思。

既要仁愛,又要有禮

處在道德境界的孔子,跟老子的見解就出現了分歧。孔聖人提倡有為,所以孔子這一生很辛苦。

孔子是儒家學派創始人,思想家、教育家。他在中國古代,尤其元朝以後,被稱為大成至聖先師,集萬般禮法道統學術之大成的萬世師表,老師的祖師爺,所以台灣把9月28日孔聖人的誕辰,定為他們的教師節。大陸的政協委員曾經建議把我們的教師節也從9月10日改到9月28日去。

“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的三綱,和“仁、義、禮、智、信”的五常,這些觀念一開始都是源自孔子的思想,其後才被董仲舒等人整理出來。

孔子的中心思想是個仁,仁者愛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大學》的第一句話:“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就讓我們要親民,也就是孔子仁者愛人的意思。人指的是別人,愛跟你不相幹的人,統治者愛被統治者,被統治者要愛統治者,讓世界充滿愛,這不就是和諧社會嗎?這種仁愛比耶穌的觀點早了五百多年,所以中國的聖誕節應該和教師節同一天,也改成9月28日。

孔子還強調禮,強調貴賤有序,尊卑有位,恪守本分。他認為春秋戰國時下麵人不把周王室放在眼裏,屬於禮崩樂壞,對此很不滿。他認為讓世界充滿愛的最好辦法,就是每個人都遵守自己的本分,心裏別存非分之想,是哪個階層的人就要對自己的生活知足。諸侯老老實實做諸侯,大夫老老實實做大夫,別大夫想做諸侯,諸侯想做天子,那就亂套了。為了國家穩定社會和諧,勢必要克己複禮。

但孔夫子這個主張是非常天真的,中國古代禮製森嚴,所有的東西都能體現出等級來。天子頭戴的皇冠,看著好像腦袋頂一搓板,垂著算盤珠子。這珠子都有講究,天子要垂12串珠子,諸侯垂9串。韓國的曆史劇裏麵,韓王一出來戴的那個就是9串,我特意數過,韓國在這點上真沒吹牛,還比較真實,他們戴9串是對的,因為韓王不是天子,中國皇帝才可以戴12串。再比如故宮的大門上,九九八十一顆銅釘,屋脊上九個走獸。你說我們家屋脊上也弄九個,找死呢!我們家蓋房子也用黃瓦,找死呢!這全都有等級的,皇宮九九八十一,親王府八八六十四,郡王府七七四十九,你不能隨便來。皇宮的大門可以開幾間,王府開幾間,也是有規定的。孔子就特別強調要維護這個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