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試需要實力,但同時又是一場心理戰。太多的孩子考試分數不高,不是因為學得不好,而是自信心不足。自信的孩子高考中能夠多考20~30分。創造吉尼斯世界銷售紀錄的喬·吉拉德說:“相信自己——如果你覺得你能,你就能。”
所謂自信,是指自己相信自己,而自信心是指自己相信自己的一種心理狀態。自信是一個人心態的核心,貫穿於心態的各個方麵,對整個學習、考試過程具有極端重要的作用,有時候甚至會起決定性作用。
在長期的學習過程中,當孩子遇到挫折、感到悲觀時,自信會讓他重新燃起鬥誌;當孩子感到孤獨、焦躁時,自信會讓他平靜下來。
有人說,自信是人走向成功的第一要素。它表現為接受任務後,對完成任務充滿信心,並能提出完成任務的方法、步驟、決心。孩子隻要對自己有信心,就能激發起進取的決心,最大限度地挖掘自身潛力。如果能夠讓孩子做到隨時、不間斷、長期地擁有自信,孩子就能克服成長和學習中遇到的各種困難,又何況小小的考試呢!
考試心態好壞,是決定考試分數高低的一個重要方麵。以高考為例,它能直接影響孩子的臨場發揮,直接影響考試成績。而考試心態最主要的表現就是自信。考試成功的法寶有二:一是基礎牢;二是心態好。
自信來源於實力
自信是建立在實力基礎之上的。沒有實力,自信就成了“阿Q精神勝利法”,最終會不堪一擊。所以,父母要督促孩子認真對待平時的學習和每一次考試,注重增強孩子的知識實力,其主要要求是:
⊙及時複習,促進知識結構建構。要經常練習“過電影法”的複習方法:不看書,而是獨立地回想學過的內容、要點、重點、難點,反思自己掌握了沒有,並進行規律性的總結、思考。
⊙綜合練習,積累成功經驗。要重視每一次練習和大小考試,一方麵鞏固自己學習、複習的成果;另一方麵要保持做題的熟練程度,這非常有利於增強自信。
⊙查漏補缺,重在解剖題目。鞏固學過的知識一定要做題目,但不能陷入題海之中。重點要放在解剖題目上,明確思路、掌握規律、總結教訓,才能事半功倍。
自信是考試成功的精神保障
在具有一定實力的基礎上,自信就成了孩子取得考試成功的精神保障。這時候最關鍵的,是要掌握心理學上的“自信的轉移原則”。
例如,臨近考試時,每天讓孩子做一些能讓他感到自信的事情,然後讓這種感覺擴大到其他領域。每天飯後或休息時,讓他有半小時以內的時間用於他喜歡的業餘愛好,如彈琴、聽歌、打球、散步等。這不但能幫孩子減輕精神壓力,更便於對接下來的學習、複習產生積極影響。
千萬不要讓孩子一刻不停地複習,否則,越是這樣孩子就越會感到實力不夠,產生惡性循環,變得越來越不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