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秋宮清子的封地
跟秋宮清子這個粉絲商量事情是很方便的,秋宮清子對雲錚的提問可謂知無不言,言無不盡,但雲錚想借此把“雙邊貿易”敲定成“正式合同”卻是萬萬不能。倒不是這位鐵杆粉絲內親王不願意,而是她對於這些經貿上的事情根本就是外行,之所以記得那許多名產,還是因為今年要來大魏,擔心大魏朝廷問起日本物產所以特地記下的。更別說兩國經貿上麵的事情,她一個內親王哪裏做得了主?
要知道眼下日本也很不平靜,天皇借著平清盛和源義朝等武士集團領袖的力量看似穩定著朝政,但其實這個權力基礎本身已經開始有了自己的思想和利益訴求,他們逐漸不滿在自己擁有了實際力量之後還在社會地位上遠遜於公卿世家的現狀,一場變革正在悄然接近。
與此同時,平清盛和源義朝兩人之間的矛盾也漸漸產生,源義朝認為自己與平清盛的功績是一樣的,但得到的封賞卻遠不及平清盛,平氏和源氏之間的矛盾實際上已經使日本暗流洶湧了。
這個時候大魏的北疆總督府忽然喊一聲要跟日本大做貿易,引起的效應肯定是巨大的。誰都知道跟大魏朝做貿易的好處,大魏朝的精致瓷器在世界上任何地方都是供不應求的極品好貨,其中的利潤大得驚人。\天皇要是聽了這個消息固然要饞得流口水,而平清盛和源義朝武士集團的人又豈能放過這樣一個發財然後擴張實力的好機會呢?更別說那些把持了巨大權力和巨大社會財富的公卿世家,他們又豈能不分一杯羹?
不過秋宮清子雖然沒法為日本跟北疆總督府貿易的具體貨物和條款拍板,但“樂於貿易”卻是大可以放心大膽地表示肯定的。至於具體商貿來往的情況,秋宮清子內親王表示可以立刻報予國內,請天皇陛下派人來跟雲錚商榷。
雲錚心說,貿易的事情容易,關鍵是石見銀山怎麽辦。
他看了看對自己三幅手書愛不釋手的秋宮清子,忽然心生一計,道:“清子殿下,日本國內真的對雲某的詩文頗為欣賞嗎?”
秋宮清子忙道:“探花的文章,便如海上升起的旭日,足以照亮整個日本!”
雲錚被她雷了一下,這樣的讚揚,就算本少帥這樣的臉皮也經受不住啊,不由得幹咳一聲:“呃,這個……我有一個不成熟的想法,想請清子殿下斟酌。\”
“探花有何妙想,敬請直言。”秋宮清子微微頷首道。
雲錚滿臉真誠地道:“是這樣,日本友人如此厚愛雲某,讓雲某十分感激,為表達對日本皇室和各位公卿的友誼,雲某願意在適當的時候前往日本,與日本的文人雅士做一些文章詩詞上的交流……”
“真的嗎?”秋宮清子內親王刷地站了起來,吃驚異常:“您說的是真的嗎?您……您將親自前往日本?”
雲錚嗬嗬笑了起來,笑容是那麽和熙,就如同初春的太陽,把人從寒冷中帶入溫暖:“當然,當然是真的,我個人衷心希望與日本上流社會那些懂得詩詞文章精髓的貴族、雅士進行一些友好交流。如果這個想法能夠付諸行動,一旦成行,我認為這對於促進兩國文學的發展,有著十分積極並且重要的意義——這將會是一場注定被載入史冊的雅會、盛會!”
秋宮清子激動得都有些語無倫次了:“您什麽時候能去……啊,天皇陛下一定會親自相迎的!您真的願意遠赴日本嗎?啊,您是太偉大了!”
雲錚嗬嗬一笑:“我當然是願意去日本的,甚至我還希望天皇陛下能夠賜給我一些土地,讓我在日本建立一個漂亮的、繼承了完美華夏風格的莊園,因為如果這樣,日後在我方便的時候,我便能經常東去日本,欣賞日出之國的美景,並為那些仰慕華夏文明的文人雅士傳授一些隻流傳在大魏上流社會的禮儀和文化……多麽美好的將來啊,不是嗎?清子?”
“當然,當然,這是毫無疑問的!”秋宮清子已經完全迷醉了,雲探花不僅願意去日本會見日本的上層名流,而且願意在日本擁有一座莊園,以後還要經常去日本為貴族們講解和傳授一些即使在大魏天朝也隻流傳於上層貴族之間的禮儀和文化!天啊,幸福怎麽來得這麽突然!而且,他剛才居然親昵地稱呼我為清子,難道……難道我的誠意終於打動他了嗎?啊,不行,探花既然如此客氣大方,我們也不能小氣了,區區一座莊園,簡直太容易了!
“您的要求完全合理,清子可以肯定,天皇陛下定然不會吝嗇那區區一點土地的!您就是要在京都附近重建一座城作為您的莊園,恐怕天皇陛下也會同意的!”
雲錚十分欣喜地點點頭,然後忽然一副神棍地樣子,從身後的書架上找到一卷羊皮卷,放在書桌上攤開,卻是一副太極八卦圖。\\
秋宮清子正奇怪雲錚忽然拿出這樣一副圖來做什麽,就看見雲錚口中默念默念,手指在八卦圖上指指點點。秋宮清子被他唬得一愣一愣的,欲要發問,卻見雲錚一臉沉思,又怕自己忽然說話會打斷雲錚的思路,隻好憋著一肚子疑問,眼睛忽閃忽閃地看著這個俊美地讓人不敢相信的探花郎。
“原來是在這裏!”雲錚忽然一拍桌子,驚得秋宮清子內親王一下沒有反應過來,雲錚卻忽然轉頭問道:“清子,日本是不是有個島根縣?”
“啊,是的,沒錯。”秋宮清子現在還沒從驚訝中回過神來。
“島根縣內,是不是有個風景很是不錯的地方叫做大田市大森町?”雲錚繼續問道。
秋宮清子這下反應過來了,但她仍然很驚訝:“探花……您怎麽知道的?”
雲錚神棍氣十足地一指那太極八卦圖,道:“卦象上告訴我的。”
秋宮清子果然大吃一驚:“卦象?……卦象如何說?”
雲錚信心十足地道:“據我用先天八卦測算,如果我按照卦象所示,在島根縣大田市大森町建立一座大小約莫整個島根縣的五分之一或者四分之一大的莊園,則對於日本可以消弭大約三分之一的地震和颶風……當然,我是個坦**的人,這樣做的話,對於我本人也有一些延年益壽的效果。\”
秋宮清子微微一怔,立即笑了起來:“探花真是一個誠實坦**的君子。”
雲錚微笑著,心裏卻想:那可不見得。
秋宮清子笑道:“探花若是隻要這石見大田周邊的一些地方作為莊園的話,清子便可以做主答應您了。”
這下輪到雲錚吃驚了:“你能為天皇做主?”
秋宮清子矜持地笑了笑:“作為天皇陛下的嫡親姐姐,清子擁有長門、周防、石見三縣領地(日本的縣跟中國的縣不同,算是比較大了,一個縣的主人完全可以稱大名,所以擁有三個縣封地的內親王還是比較牛B的),恰好您要的地方大田市便在石見之內。”
這個時候日本的內親王,並非如後世一樣隻是一個單純的封位和義務,這時的內親王,除了有如此稱號外,在內親王宣下的同時,還會同時被加封食邑、莊園及領地等等,因此經濟力量雄厚,有些格外受寵的內親王還會得到準三宮的殊寵,使的這個時代的內親王們即便不出嫁,也依然能過的逍遙自在,甚至以雄厚的經濟為資本在政局中或的權勢,如鳥羽天皇和皇後藤原得子之女暲子內親王。\
雲錚望向秋宮清子內親王的目光頓時又熱切了三分,日本國的石見銀山啊,這銀山共開采四百餘年。極盛時,這裏的銀產量占世界銀總產量的三分之一,真真正正可說是一座金山銀山,不論誰占了,都立時能夠富可敵國。這麽好的地方,竟然封給了這位年紀輕輕地秋宮清子內親王,真是……真是天助我也!
“這麽說,清子已經答應了?”雲錚笑容更加溫和了。
秋宮清子點點頭:“固所願也,不敢請耳!”
雲錚心中笑得更加燦爛:把這麽大一座寶山送給本少帥,還“固所願也,不敢請耳”,唉,既然這樣,那本少帥也就隻好恭敬不如從命了……
這幾日京中的人越發多了起來,時已近秋,武舉的日子又要到了。\
雲錚作為一個後世之人,之前一直對武舉有所誤解,直到繼承了這個身體中的記憶才知道根本不是那麽回事。
武舉的創立者是唐代女皇武則天,武則天希望通過武舉的選拔,增強武功上的核心競爭力。這也就決定了那時代的武舉是隻考武藝和膂力,不論韜略智謀,於是,整個考試就像一場軍隊的演武,喧囂異常。
唐代的行政法典《大唐六典》規定了武舉考試的基本內容。武舉是多項內容的綜合測試,要考的內容包括長垛、騎射、馬槍、步射、才貌、言語、舉重等。
長垛是考察考生射箭的準確性,是在規定距離內考察射箭的水平;馬槍又稱馬射,考的是馬上射箭,考察的是考生在移動過程中射箭的準確性;步射以草人為箭靶,考試成績不但要看命中率,而且還要求射箭動作的規範;才貌主要是要求身高,“以身材六尺以上者為上,以下為次”,唐代的六尺約合後世的1.8米,要求顯然是非常的高;言語以“有神采堪統領者”為佳,至於神采的有無,那就主要是靠考官們感覺了;舉重就相當於今天的舉重,是對膂力的考察。\
由以上考試內容可以看出,射箭和膂力是最受重視的科目。這直接影響了後人對那個時代的英雄形象的塑造——後世的《說唐》中,對膂力尤其看重。譬如李元霸、宇文成都、裴元慶、熊闊海等人,“力大”成了小說家最常用的讚美之詞。
諫官薛謙光向武則天上疏說:“以‘武能製敵’為名目開科取士,卻隻考試彎弓射雕之類的雕蟲小技……像當年名將吳起上戰場前,手下人向他進獻寶劍,吳起拒絕了。他說‘臨難決疑,才是將軍的本職;拿著寶劍去衝殺,那不是將軍應該做的!’可見這是本末倒置。”
薛謙光緊接著列舉出三國名臣諸葛亮、司馬懿等人的例子,並首創了“謀將”——他們或許並不擅長弓馬,卻能夠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裏之外。
薛謙光上疏的時間比武舉開科的時間早了整整十年,足見,他並非是衝著武則天的新政策去的,而是針對當時的一種武將選拔製度去的。\而武則天為什麽沒能夠聽進薛諫官的勸告,依然采取了那樣的考試製度,沒有資料可以回答這個問題。
但不可否認的,薛謙光的上疏一定引起了當朝許多人的注意。之後幾十年內,對武舉的選拔條件越來越苛刻了。從那個年代的考試科目中就可以看出來。譬如公元735年設立的“智謀將帥科”,785年設立的“識洞韜略、堪任將相科”,786年開設的“軍謀弘遠,材任將帥科”等。
之後很長時間,人們對武舉的文化課要求越來越高,武舉的整體素質也隨之越來越高。大魏開國後出現的《擬武舉殿試策》完整地記錄了大魏對武舉的文化課模擬考試的內容。這套模擬考試題一共有七個問題:商湯滅夏是否運用了陰謀詭計?周武王伐紂是否符合天命?晉文公為何稱‘伯’而不是稱‘王’?上古出兵之前,多以‘刑’告誡將士,‘刑’的含義有何變化?《司馬法》提出的原則,為什麽後世難以遵用?墨子主張‘非攻’,反對戰爭;諸葛亮對孟獲七擒七縱,其智謀何在?兩漢都有羌人叛亂,西漢用安撫的方法,東漢用武力的方法,都平定了叛亂,其原因何在?
這七個看似毫不相幹的問題,答案卻驚人的相似——“仁義”是治亂的根本,有德有能的君主應當學會“偃武修文”,以德服人。\而武力則隻是一種象征,不到萬不得已的時候堅決不用。
這套理論在武舉中推行,是否會受到歡迎?武舉準備了一大通的兵書知識,可《司馬法》這樣優秀的兵書卻被認為是不祥和的東西。武舉練就了一身過硬的本領,卻要讓他們當堂說出戰爭是無用的,他們的心情誰堪體味?
實際上,文武雙全,一直就是古代將帥的人生追求。並且,在幾千年儒家思想一統天下的古代社會中,隻會練武的莽漢自然是很難躋身主流社會的。關於武舉的策文(文化課)考試,曆代統治者持有不同意見,爭來爭去,無非是要不要考,考什麽的問題。
源於隋,製度化於唐的科舉製度,在大魏朝得到了極大的完善,雖然名門貴族仍然不少,但由科舉而進身仕途的觀念在大魏朝仍然深入人心。而武舉則是科舉製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大魏朝武舉在唐朝的基礎上又有了新的發展。
大魏朝,首開武舉殿試之先河,形成了解試、省試、殿試的三級考試製度。大魏武舉一改唐武舉隻重武藝,不問文章的做法,注重考察武舉子的軍事理論素養,欲選拔出才兼文武之儒將。大魏朝雖然有四大邊鎮世襲為將,但仍然將武學製度化,並編訂了教材——《武經七書》。而朝廷頒布《補官差注格法》,又將武舉授官與軍隊建設緊密地結合在一起。
從選拔軍事人才的觀念看,大魏朝武舉更加理念化,更具進步色彩,大魏朝文武並重,打破了以弓馬選將帥的傳統,開辟了在和平條件下選拔軍事人才的新路,對從高門貴族子弟中選拔將領的傾向形成了衝擊。
最近一些年,在寒門武舉中很有一種說法,就是認為以四大邊鎮為首、包括中央軍內的許多世代將門子弟大多是些空有威名,實際不過是混吃等死的紈絝之輩這樣的思想。
他們之所以敢於這樣說,主要是因為世家弟子從軍是不需要經過什麽考試的,而他們則需要經曆這麽多重的考驗,即便這樣,加入軍隊之後,世家子弟的升遷仍然要比寒門出身的他們要容易不少,這自然會讓他們心生不滿和不服。久而久之,類似的話自然就多了起來。
作為國朝最強大的軍事世家,雲家雖然力量在北方兩省,但京中的流言卻也不可能不進入他們的耳朵。雲錚今年文才大進,仿佛一下子李白附身一般,自然讓雲嵐動了心思,是不是可以借兒子的手讓那些呱噪分子閉嘴呢?
雲嵐這樣一想,今年的武舉,就必然會不同於往日了,原因很簡單,有一個人便奉了父命,要參加武舉了。
這個人當然便是雲錚。
同誌們,問個事,等雲少帥在石見建了莊園之後,離這位秋宮清子內親王可就很近很近了,各位覺得是不是該有那麽一點點……咳咳!
話說日本女人一貫比較溫順,要是雲少帥收個日本公主(內親王)做小妾,似乎也是很不錯的一種享受呢。大家以為呢?
您的留言哪怕隻是一個(*^__^*)?,都會成為作者創作的動力,請努力為作者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