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五十三章 民主

“現在最大的問題就是軍政一把抓,各地的司令長官一般都兼了行政長官。他們就像古代的都督一樣掌握著一方的生殺大權,要是碰上好的長官百姓還有盼頭,要是湯帥這樣的,百姓就隻有死路一條了。”何俊才接著說到。

“無論從那個角度,都需要破解現在軍政一把抓的局麵。軍事和行政一定要分開了,互不影響,互相監督。整編就是一個好方法,原來的軍事模式已經難以適應現代戰爭的需要,委座您應該可以清楚地感覺到新編第一集團軍的不一樣,而新編第二集團軍也即將訓練完畢。這些擁有裝甲力量和空中力量的軍隊,是不可能像原先一樣束縛與某地的,他們注定要跨越遠距離發起攻擊,所以隻能跟當地的給養分開。”何俊才一步一步說出了他的最終目的。

“委座您想想,當全國的野戰軍都完成了這樣的整編,所有的補給都依賴於國民政府而不是地方的時候,還會有割據的力量嗎?還會有哪個戰爭的狂人敢跟您較勁嗎?”不跳字。何俊才的話充滿了**力,讓蔣介石的眼神變得深邃了起來。

“另外為了對付國民政府內部的保守勢力,還需要開出一劑藥方。”何俊才接著說,“那就是民主。當然在這點上我並沒有太多的體驗,實際上在我那個年代中國的民主也沒有體驗到,但是現在無疑是一個好機會。這一次湖北的事件和河南的事件喚醒了民主的意識,眾多的民主人士發表了的看法。我覺得這就體現了大家參政議政還不足夠,他們有那麽強的主人翁責任感,我們就應該請他們來監督我們的工作,這樣一來國民政府中的保守勢力就會不那麽讓您難以活動開了。”

何俊才一番話說的蔣介石臉上一陣紅一陣白,光亮的額頭都冒出了點點的汗珠。何俊才估摸著火候差不多到了,雖然是心腹,但是一次反對太多還是容易引起反感,於是就說了最後的一句話委座,我覺得即使是**,也應該注意利用其有利之處。古人說生於憂患,死於安樂,而國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就是這個道理。隻有從現在將其吸納到軍委會和國民大會中來,才不會有今後的分裂和憂患。否則現在即使滅掉**,說不定有出來其他的政黨與國民黨相抗呢。”

何俊才離開蔣介石的黃山官邸的時候回頭看了一眼。時隔兩年了,這裏的爬山虎還是依舊爬滿了別墅的高牆,四周的樹木更加茂盛,將別墅融入了自然的實景中來。這兩年雖然在軍事上的成果斐然,但是在政治上確實一直沒有很大的突破,越是到反攻的時候,越是需要解決這個問題,否則就隻能去海外閑看花開花落了。希望今的一番話能打動蔣介石,不用出動最後的殺手鐧吧。

一天後,國民政府頒布了公文,要求河南等受災地區停止征集糧食和賦稅,並對河南等地進行賑災。除此之外,蔣介石親自到《大公報》的重慶分社,向社長王芸生表示感謝,感謝《大公報》幫助國民政府及時了河南的災害情況,而遠在河南的張高峰也被釋放。如此放低姿態的行為得到了民間人士的一致好評。

同時軍委會在國民**軍中下達了一道嚴格的命令,禁止各戰區私自擴充部隊、禁止拉壯丁、禁止私自征稅。軍委會還下達了第三次整編的命令,在新疆已經整編完的新編第二集團軍將劃撥第九戰區,準備對日軍第11軍的作戰。其他幾個戰區分別抽調部隊趕赴新疆組建新編第三集團軍。在那裏,專門負責國民**軍整編工作的陳誠已經等著他們,當然,成火車皮的美援也在等著他們。雖然對軍委會點名抽調精幹部隊有所不滿,但是麵對著控製力越來越強的中央,和越來越強大的中國空軍,沒有一個戰區司令長官敢違背這個命令。

何俊才這些消息的時候感到非常高興,因為蔣介石總算明白了他之前所做的那些鋪墊的工作。讓軍隊跟地方解耦,讓空軍在作戰中的作用越來越明顯,並完善各地的交通,這樣一來內戰的幾率就越來越小了。投桃報李,放下了心中的一大負擔後,何俊才大筆一揮,6個大隊的強一天襲者直接飛往長沙,將準備即將到來的新編第二集團軍。當然嶽父何應欽也為此付出了一筆不菲的資金。

在之前的對河南事件的討論中,一個新的黨派或者說組織逐漸浮現了出來,那就是民主同盟。其實民主同盟成立的還要上述到前一年,當時由於抗日的形勢鬆懈了下來,國共兩黨的分歧逐漸浮出水麵。黃橋事變更是讓兩支軍隊變得緊張地對峙了起來。看到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危機四伏,國共兩黨以外一些主張抗日的政黨和人士,迫切希望聯合起來,為堅持團結民主抗日而鬥爭,於是一個名為“中國民主政團同盟”(簡稱民主同盟或民盟)在重慶秘密成立了。

中國民主政團同盟的主體是一部分國民參政員於1939年11月成立的“統一建國同誌會”,之所以叫同盟,那是因為其中有中國青年黨、民主社會黨、農工民主黨三個小型的黨派組成,另外還有中華職業教育社、鄉村建設協會的成員及其他人士,後來全國各界救國聯合會也加入了進來,這樣中國民主政團同盟就成了一個“三黨三派”的政治黨派。現在張瀾是這個實力排名第三的黨派的主席。

最開始這個黨派是秘密的,其行動也是秘密的。但是對於何俊才這個穿越者而言,任何秘密都不是秘密。算起來張瀾還是何俊才的老鄉,都是四川南充人,於是何俊才以拜訪同鄉長輩的名義見到了白胡飄飄的張瀾。看到張瀾的第一眼何俊才就想起了後世立在南充北湖公園邊上市政府對麵的那具銅像,果然很像。

一番客套後,何俊才提出了加入民盟的想法。張瀾直接被這個消息給震驚了,一來他不何俊才民盟成立的消息,二來他才何俊才原來並不是國民黨員。對於空軍大佬的加入,民盟內部也不知所措,他們不這是一個圈套,還是被幸運之輪擊中。討論來討論去,終於在1941年10月,民盟正式在香港宣布成立,並發布了十條綱領性文件之後吸納了何俊才。

何俊才立即支援了民盟大批的會費來開展工作,並動用空軍的關係對民盟進行支持。這一次在對河南和湖北局勢的大討論中,民盟的眾多小黨派卯足了勁在各個報紙上發表評論。不僅是民盟控製的《光明報》,還有空軍控製的《大公報》都成了戰鬥在最前沿的先鋒。因為在此次論戰中緊緊站在民眾的角度,對《中央日報》、《申報》等國民黨控製的報刊的文章進行批判,對國民政府和軍隊的做法作出批評,因為民盟贏得了大量的關注,一些有思想、有行動的國名參政員、士紳和鄉紳紛紛加入民盟,民盟的勢力逐漸龐大了起來。

民盟主要在工業、商業、農業中影響很大,特別是經濟管理局旗下的企業的控製者,大多加入了民盟,有的甚至不惜退出國民黨。而在學界,有另外一個重要的民主組織在發揮著作用,那就是“九三學社”。

毫無疑問,在這個時代的專家教授不是後世那些磚家叫獸,前者受到整個社會的尊重。雖然他們的經濟地位可能不高,但是其在政治上的地位卻非常重要。一來是因為他們所說的話民眾都,二來他們的子弟占據了國民政府、各企業甚至軍隊的要職。

而空軍跟九三學社的關係也非常密切。如果要說國民政府和軍隊中擁有大學畢業生最多的部門,那非空軍莫屬。無論是航空研究院、空軍旗下的工廠、設計局,還是那個秘密的盤古計劃,都吸納了大量的學術界力量。因此何俊才跟九三學社的關係也很密切,他不僅解決了大學生的就業問題,使得這些大學生可以在最好的崗位、最好的福利待遇條件下為國家的發展出力,而且空軍經濟管理局還直接援助了多所遷移到西南的大學,特別是西南聯大。這些資金的進入極大的改善了辦學條件,不僅使得學校能招納更多的學生,而且對師生的生活條件也改善很大,所以無論是教授們還是畢業的學生,都對空軍非常地友好。在這種情況下,幾乎由教授和高級知識分子們組成的九三學社對空軍的支持就變得不遺餘力。

有了民主同盟和九三學社這兩個黨派的支持,原本屬於軍方的空軍以及在經濟領域有著強大控製力量的空軍經濟管理局在政治上也有了靠山和幫手,雖然很多人不明白為何俊才不直接依靠更加強大的國民黨,不過顯然大多數人樂意看到這種三足鼎立的狀態。隻有製衡了政黨,民眾才能在其中謀得漁翁之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