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士的麵孔似乎永遠都像雷雨前的天空,可一提及佩刀,他難得地啟動金口:“你認得它?”

“何止認識,它是老夫求之不得的寶啊!”青陽真人準確的認出名刀,更詳盡地道出刀的來曆,“此刀名曰‘阿修羅’,乃修羅族始祖征戰佩刀。

“相傳,它是一位農夫用天上掉落的隕石所打造。這把刀最大的特點是,不管在何種環境下皆可保持零度恒溫,而且,但凡被此刀割開的傷口均會流血不止。鑄刀的那位農民的妻子和孩子就是先後被它割傷,流血過多至死。

“後來,農民將此刀送給了一名路過的僧侶,結果那僧侶竟然也在旅行中虛脫死去,死狀蒼白病態。因此,人們傳說這是一把能吸血的妖刀,可殺人於無形。日後等到征戰不斷、嗜血好殺的修羅族豪傑持有,才算真正降服了它。”

“既然認得‘阿修羅’,你為何還敢繼續站在這裏大言不慚?”他厭煩與生人多話,若非談及修羅刀,怕是早就動手砍人了。

“我想奪刀。”周度表明意圖,執白刃接下墜落地一片葉子,微微吐勁,樹葉抹滅無蹤。“匹夫無罪,懷璧其罪。你是晚輩,我先讓你三招。”

離魅一招不發,也不回應對方地言辭,隻是淡然地看著他,然後開啟“修羅道”!

阿修羅,是梵文音譯,漢譯佛經中還譯為阿須羅、阿索羅、阿蘇羅、阿素落、阿須倫、阿須輪等。意譯為非天、非同類、不端正、不酒神。

“非天”的意思是“果報”似天而非天之義,也就是相對於“天人(即天眾、提婆)”的存在。在佛教中是六道之一,是欲界天的大力神或是半神半人的大力神。阿修羅易怒好鬥,驍勇善戰,曾多次與提婆神惡戰,但阿修羅也奉佛法,是佛教護法神天龍八部之一。

它們是佛國六道眾的一道,六道——就是天道、人道、阿修羅道、餓鬼道、畜生道以及地獄道,天龍八部眾神之一。說它是天神,卻沒有天神的善行,和鬼蜮有相似之處。說它是鬼蜮,可它具有神的威力神通。說它是人,雖有人的七情六欲,但又具有天神、鬼蜮的威力惡性。

因此,它是一種非神、非鬼、非人,介於神、鬼、人之間的怪物。

阿修羅原是天竺遠古諸神之一,被視為惡神,屬於凶猛好鬥的鬼神,經常與帝釋天爭鬥不休。如同阿修羅的梵文翻譯意指「非天」,他的果報殊勝,能生活得猶如天人般享福,但卻沒有天人的德性,性好爭鬥。

阿修羅另被稱為不飲酒神,則有段典故。據說居住在海底的阿修羅原本是很愛喝酒的,但是因為他們喝的是由海水釀成的酒,總是味道鹹苦,所以一氣之下就發誓再也不喝酒。

開啟“修羅道”的離魅,半身毛孔擴張,湧現一股青冥邪氣,力度仿佛能壓垮城牆,威勢如同沙塵暴,頗具規模。邪氣去時,折損一排樹木;邪氣亂時,摧毀質量較弱的枝葉,不過小菜一碟。

周度置身青色氣浪地衝擊要位,仿佛淹沒到洪流的蟲子,永世不得翻身。堂堂青陽掌門,威名赫赫滿東土,今日竟淪落為修羅怒火下的一撮炮灰。

風暴止息,場麵平靜。

青陽真人不攻自敗,倒斃,手裏的白刃斷為數截,不堪一擊。

時至戌時,冷月照空山,潑灑銀輝明朗,照得山下一條溪流宛如玉帶煥熒光。

溪畔,碎石層疊,或大或小,年歲和數量均不可估計。最大的兩塊光禿圓潤,分作青黃兩色,猶如蒸好的饅頭。老少兩劍客分立雙岩,又有一場比試在此舉行。

他們同懷絕技,反應截然不同:少年抬頭仰望滿天星辰,抒情享受溪水流動地輕快響聲,將生死置之度外;老者手持一柄開山大斧,凝神屏氣,似乎一點風吹草動、鬼魅影蹤,皆有可能吃上他幾斧子。

“你的態度未免也太輕浮了吧?小鬼。”老人的嗓音厚重給勁,不似外表那般老氣橫秋,精氣神都精悍過人。他名為蘇鈍,江湖人稱“開山斧王”,大斧一揮勢同破山,每回與人交手,無一例外,均係一招斃命,概不拖泥帶水。

“別用這種口氣跟我說話,老鬼。”少年撥動頭頂銀色短發,右耳的兩隻精美銀鈴晃動,鈴聲動聽,眼神自信滿滿。他打小不服管教,隻尊佛麗莎修女一人,舍了她,對誰都有反抗思想。

六歲那年,別的孩子碰碰車還不會開,帕裏斯通已是偷車慣竊,但隻飆一圈,便物歸原主,畢竟贓車不好轉手。至今為止,他開車沒發生過一次事故。原因隻有一個,他從不相信交通信號燈。因為哪怕是紅燈,依舊會有行人橫穿馬路,所以必須靠自己的眼睛,去仔細觀察判斷。

從前,教堂請來營養師教導:“兒童吃東西,要充分咀嚼。”帕裏斯通當場反駁:“這樣的話,胃就會偷懶而不去努力消化。”所以每周五天,他遵循醫囑細嚼慢咽;其他兩天則不怎麽咀嚼,來刺激一下胃部。結果,他的胃消化得很好。他信奉家鄉的一句老話:不要使你的腦子,作了他人的跑馬場。

“性子夠倔,像我。你叫什麽名字?不如我收你為徒吧?”蘇鈍看中了這位特立獨行的少年。可對方非但不領情,竟而戲言相向:“腦子夠蠢,像豬。我叫帕裏斯通,不如你認我當爹吧?”

“小兔崽子,不知死活!”蘇鈍大斧一甩,高舉過首,右腳一踩,腳下石頭自內向外開裂——砰!其人若鬣狗竄出,大斧拖行在地,掃得石子迸飛彈射。

忽見寒光逆飛,老者提斧使出“天罡三十六斧”第一招“劈腦袋”,唰啦一斧子下去,刃口夾帶勁風簌簌,剁地就是人頭!

一顆小腦袋行將兩麵開裂,卻砸出亂飛火星——斧頭縱向剖開地是男孩站立的岩石。此乃他生平絕無僅有地揮空,隻因帕裏斯通老早使用得意技“滑步”,消失在他視野內。

老頭明知,少年在他周邊遊移不定,偏偏那小子耳邊掛的鈴鐺竟一聲未響,足見其技巧之純熟。

按理,眼睛永遠沒有感覺快,蘇鈍索性不用眼,捕風捉影,第二斧“小鬼剔牙”祭出,招法刁鑽緊迫,專插心窩。奈何滑步靈動,帕裏斯通地身法恰似泥鰍亂鑽,笨重地斧子難以得手。

這剔牙不成,老者兀自憑空抓鬼,不同的是他這回轉攻下盤,第三招“掏耳朵”抽拉循環,連同半招“半捎帶腳”敲打使絆,但終歸竹籃打水——一場空。

“為戰而生,至死不悔——修羅道,開!”堅強不渝的青芒回風於半徑百米內,蘇鈍開啟本道的同時亦動用感應技——“網”,自鬆散的網狀氣場裏摸索對手氣息。稍有蛛絲馬跡,他立刻提起開山大斧,接連劈,掃,砍,挑,回旋擺**,刃光好比金風玉馬,餘威攝人……

待得天罡門祖師爺三十年前傳授的六六三十六斧使罷,蘇老的刃口竟依舊滴血未沾。

老頭的攻勢一停,帕裏斯通摘下了耳邊那對精美銀鈴,口中詠唱:“血滲入刃,骨融於身,生死相隨——幹將莫邪,出!”一對寶劍在手,劍身滿耀華光照亮黑夜,仿若日月同升!

這雙神器稱作“幹將莫邪”,分為“幹將雄劍”與“莫邪雌劍”,從來沒人可以分開它們。劍名的由來,源至兩位手藝精湛的鑄劍師,他們生前也同樣形影不離。

相傳,古時吳王命鑄劍名師幹將為他打造絕世寶劍,因爐中采自五山六合的金鐵之精無法熔化,鐵英不化,劍就無法鑄成。於是,妻子莫邪站在鑄劍爐壁上向丈夫道別,而後舍身投入劍爐。鐵水方才熔化,劍也順利鑄成,雄雌成對,取名“幹將莫邪”。

後代偶有傳聞,卻難知名劍所蹤。時至今日,神器終歸現世,掌握在這名少年手中。

當初,帕裏斯通為了偷取這對神劍,費了好大一番功夫!

幹將莫邪原本被一位寶物收藏家秘密藏在自家的藏寶閣內。帕裏斯通自道上打聽到準確訊息,便周密計劃,圖謀盜劍。

他先是潛入一家古董行,使用軟骨功鑽進該名收藏家訂購的一隻大花瓶裏麵。等古董花瓶被收藏家的傭人搬進藏寶閣,他才在半夜偷偷爬出來,尋找神劍。

帕裏斯通翻箱倒櫃,見過兵書、保甲、名畫、瓷器、兵器,唯獨不見幹將莫邪下落。他轉而查找暗門密室,好不容易啟動機關,自箱子底下翻開一隻匣子,取出一對鈴鐺。當時,天花板的機關因而啟動,落下一支約莫一立方米的石錐,正對男孩頭頂!

他驚險避開,那個缺少石錐的孔洞開始往閣內注水。帕裏斯通熬到水深至頂,才從石錐的孔洞遊出去,又遭一大群獵狗追出五裏地,總算脫險!

帕裏斯通研究了諸多古書密語,將近兩年才找出破解神劍封印的咒語。他努力練劍至今,達到遊刃有餘的境界。

“幹將莫邪?”蘇鈍目光一轉,驚見帕裏斯通手上那對寶劍有如神助,登時飽受震撼!“這是東土神兵,你怎麽搞到手的?”

“偷來的。”對答間,帕裏斯通左劍斜提削鐵如泥,悄無聲息地斬斷大斧,右劍盤旋在手,勢如極速運轉地除草機,頃刻剃得蘇鈍頭頂寸草不生,而後笑道:“老鬼,服是不服?”

蘇鈍先眨了眨眼,又下意識地摸了摸頭發,一時無地自容:“甘拜下風……”剛才還鐵骨錚錚的老頑固,現今氣餒認輸,就像隻落敗的鬥雞,腦袋耷拉、肩膀下沉,沒了半分脾氣。

至此,首輪劍鬥期滿。包括劍鬼門下三位師兄弟在內,共有三十四人成功晉級。其中大部分劍客並未展現實力,甚至隻是牛刀小試便過關斬將,闖到下一輪。

這群橫空出世的劍道精英,令主辦人英八也不禁讚歎後生可畏,更稱之為“曆代整體實力最為傑出的後起之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