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氏父子引著十五人把弩箭射完,亦與張文呼應一聲,四下衝殺起來,那張文引著眾人也又再衝入人群。

韓逸此時方才明白,原來張文帶著捕快退至牆角,乃是早知道宗氏父子會方才趕到,故意給眾人留有射箭餘地而退到了一側。

此刻一眾賊子已是驚弓之鳥,抱頭鼠竄,那藍和尚在人群中連連呼喝,依舊無法阻止眾人崩潰之象,藍和尚大聲怒罵,眾人置若罔聞,他怒意翻騰,提起兩把錘子將近身處的兩名奔走的賊子格殺,大聲說道:“對方不過區區三十餘人,兄弟們切莫慌亂,誰再畏戰怯戰,方才二人就是你們的榜樣!”

賊子一聽此言,慌亂稍定,過了一會兒,整個局麵漸漸有了整合之勢。

韓逸看在眼裏,暗暗佩服這藍和尚禦下手段,在此刻己方草木皆兵之時,僅僅一句話便能讓眾人安定下來,這番威信,自是無法言說的了!

宗澤此時哈哈大笑,“藍和尚,我勸你還是乖乖束手就擒吧,我的大軍已經集結而來,個個如我們這三十人一般勇猛,你們無論如何也是抵擋不住的!”

藍和尚和一眾賊子連忙從寺中往山下看去,見火光點點閃爍,不由駭然,藍和尚見身邊之人又有了亂起來的跡象,連忙叫道:“兄弟們無需驚慌,此刻已是深夜,姓宗的哪有如此多的人馬,我料定他山下必是僅有幾人,在樹上遍插火把而已,我們勿要中了他的奸計!”

宗澤微笑不語。

藍和尚話音剛落,一賊忽地大聲說道:“火把能夠移動,必是人持之而來,隻怕山下有二三百人之多!”

此刻眾賊都看到了火把有如一條長龍正急速向山門靠近,又再慌亂起來,心中哦剛隻是想著,“單單隻是眼前這三十多人便已將我們殺得如此狼狽,如若他們再衝上來,我們豈不是死無葬身之地了?”

藍和尚雖然不明白宗澤如何找來這麽多人,但見自己一方又再亂了起來,大聲說道:“敵人偷襲我們,怎會持明火向前?此舉必是他們的疑兵之計!”

但此刻賊子已連受宗澤兩撥攻擊,又再見到另一群人上山,哪裏還肯相信藍和尚之言?頓時眾人丟盔棄甲,鬼哭狼嚎,剛剛燃起的一點鬥誌蹤影全無。

藍和尚望著眾人,知道此刻已是無力回天,站在原地長長地歎了一口氣。

這時宗穎引人大聲呼喊起來,“降者不殺,降者不殺……”

登時有人抱頭在地,也有人不聽勸告,胡亂衝殺,都被眾捕快隨手刺倒,漸漸地,蹲下去的人越來越多,直到最後,僅僅剩下藍和尚一人鶴立雞群。

四周一下子寂靜下來,藍和尚望了望眾捕快,黯然說道:“今日如此,我自是無話可說,隻是二當家與我情若兄弟……”說到此處,藍和尚停頓了一下,喉頭動了動,“方才這位小兄弟親手殺了我那二弟,此為殺弟之仇,我若不替我那二弟討個公道,也就枉為占山為王這麽多年了!”

韓逸聽到這藍和尚當著眾人麵向自己挑戰,遊目望去,隻見這藍和尚雖身材短小,青色胎記覆過大半麵龐,但目光灼灼之下,卻又顯得氣勢洶洶。

韓逸箭在弦上,雖知這藍和尚雙錘之下必有驚人藝伎,但依舊氣定神閑地移動腳步。

“且慢!”宗澤伸臂攔下韓逸,望著藍和尚說道:“你當真是枉生就一具人的皮囊,天下背信棄義之徒不過如此,你怎還敢大言不慚地在眾人麵前提及‘公道’二字?這些年你攔路搶劫,殺人越貨,戕害了多少人命?你今日落得此番下場,才真是老天有眼,天下至剛至正之公道得以弘揚!”

藍和尚麵色一沉,淡淡說道:“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方是天下之道,我生來憑著手中雙錘吃飯,殺人越貨,自該如此,宗先生若是不服,大可待我殺了這小子,下場與我一較高下!”

宗澤笑著點點頭,望望藍和尚那些垂頭喪氣的手下,“你我勝負早已分出,我又何必再與你這手下敗將逞匹夫之勇?”

藍和尚恨聲說道:“你趁我等眾人困乏酣醉之時偷襲於我,縱是勝了,隻怕也不見得光彩吧,更何況你在寺外大布疑陣,驚了我的手下,不然你又如何能夠勝得過我?”

宗澤聽此一言,仰天大笑,聲徹寰宇,“可笑,當真是可笑,宗某自生來還從未遇過如此可笑之人,戰陣之上本來就是講究兵行詭道,你要我打著仁義旗號,堂堂正正和你用兵,難道你把我當成了宋襄公不成?”

藍和尚無言以對,臉上不斷**,宋襄公的故事,讀史之人,盡皆知道,原來當年春秋初期,齊桓公稱霸諸侯,死後諸公子謀亂,齊桓公生前曾將後來的齊孝公托付給了當時的宋國君主宋襄公,宋襄公統領四國聯軍殺向齊國,齊國的貴族對公子昭懷有同情之心,再加上不清楚宋軍實力,就把無虧與豎刁殺了,趕走了易牙,在國都臨淄迎接公子昭回國。公子昭回國後當上了國君,宋襄公為大國齊國齊孝公複位起到大作用,自認為是件驚天動地的大事,是足夠樹立威信稱霸諸侯的時候了,便想會盟諸侯,把自己的盟主地位確定。結果到後來僅僅隻有衛、邾、曹、滑等幾個小國支持,楚成王對宋襄公的癡心妄想感到可笑,於是揮軍北上,直指宋國,兩軍幾次交鋒,宋國盡皆大敗,周襄王十四年夏,怒氣未消的宋襄公不顧公子目夷與大司馬公孫固的反對,出兵伐鄭,鄭文公向楚國求救,楚成王接報後,沒直接去救鄭國,卻統領大隊人馬直接殺向宋國。宋襄公這下慌了手腳,顧不上攻打鄭國,帶領宋軍星夜往國內趕。待宋軍在泓水邊紮好營盤,楚國的兵馬也來到了對岸。

公孫固對宋襄公說:“楚軍到此隻是為救鄭國。咱們已經從鄭國撤軍。他們的目的已經達到了。咱們兵力小,不能硬拚,不如與楚國講和算了。”宋襄公卻說:“楚國雖然人強馬壯。可缺乏仁義。我們雖然兵力單薄。卻是仁義之師。不義之兵怎能勝過仁義之師呢?”宋襄公又特意做了一麵大旗,並繡有“仁義”二字。要用“仁義”來戰勝楚國的刀槍。到了第二天天亮,楚軍開始過河。公孫固向宋襄公說:“楚軍白日渡河。等他們過到一半,我們殺過去,定能取勝。”宋襄公卻指著戰車上的“仁義”之旗說:“人家連河都沒渡完就打人家,那算什麽仁義之師?”等到楚軍全部渡完河,在河岸上布陣時。公孫固又勸宋襄公說:“趁楚軍還亂哄哄地布陣,我們發動衝鋒,尚可取勝。”宋襄公聽到此話不由罵道:“你怎麽淨出歪主意!人家還沒布好陣,你便去打他,那還稱得上是仁義之師嗎?”宋襄公的話才說完,楚軍已經布好陣,列隊衝了過來。宋軍大亂。宋襄公衝在最前麵,卻陷進了敵陣,被箭射中大腿。由於宋襄公是個講仁義的人,對待下屬十分好,所以他的屬下都拚死保護他。那杆“仁義”大旗,早已不知丟在何處去了。

泓水之戰敗後,宋國的百姓們對宋襄公都罵不絕口,宋襄公一瘸一拐地邊走邊說:“講仁義的軍隊就是要以德服人,我奉仁義打仗,不能乘人之危去攻打別人,君子不俘虜年邁的老士兵,善待俘虜。”他身邊的將士們聽了,都在心中暗罵宋襄公是個無能之人。宋襄公不自量力,妄圖稱霸,還想以仁義口號而征服天下,結果惹來後人千年的恥笑。宗澤如此笑問藍和尚,實在是暗罵藍和尚思想幼稚!

韓逸在側聽了一會兒,明白了宗澤攔住自己的意思,知道了老先生的一片良苦用心,他向自己說了這番話語,一是為了打消藍和尚咄咄迫人的氣勢,二是為了告訴自己,戰陣之上,無所謂“公平”二字,誰若能想得多些,想得仔細些,誰就能穩握勝券!

韓逸心下了然,恭敬一拜,“多謝宗老先生指點,晚輩受教了!”

宗澤心中大慰,知道韓逸已經明白自己心思,正想稱讚韓逸兩句,突然感覺到背後勁風襲來,韓逸大喝一聲,“老先生,小心!”

說著把宗澤扯過一邊,一劍接過藍和尚暗中襲來的一招,宗穎也是臉色大變,連忙上前扶住宗澤。

韓逸此時已與藍和尚戰在了一起,宗穎在旁看得心驚肉跳,實在是看不出這藍和尚使得究竟是些什麽招式,一會兒橫披,一會兒斜刺,一會兒直掃,一會兒上撩,隻覺眼前雜亂無章,卻又絲絲入扣。

韓逸身在其中,更是苦不堪言,隻能勉強招架,心中隻是在想著,這人到底在使些什麽招式,明明紛雜淩亂,卻還能連貫如一,找不到絲毫破綻,自己防守七招,方能反攻上一招,如此下去,豈不定會敗下陣來,韓逸步法漸漸淩亂起來,心中怯意大生,雖明知此刻不可分神,卻偏偏不自覺的閃過萬千念頭,一會兒想到少年時隨侯通練拳時,被侯通嗬斥的樣子,一會兒又想到柴家穀中若楠幽幽的歎氣的模樣,一會兒又想到樹林中,自悟無劍之境的奇妙,一會兒又想到練武場上與宗澤對拆劍術時的紛亂,心中感歎,我練拳多年,卻原來如此不濟,難道我天生難以武技有成?

此刻藍和尚雙錘越發淩厲起來,舞得韓逸為之炫目,連身邊之人都覺得再過數招,韓逸必定會敗下陣來,宗穎手握劍柄,更是細心場上的一舉一動,隻待韓逸稍有不支,便直衝進去助陣。

韓逸心情越來越是急躁,若不是仗著鬼步躲閃,早就被藍和尚兵器砸中,就是如此,那藍和尚雙錘之上所夾雜的勁風還是刮得自己臉上暗暗生痛。

藍和尚越使越暢,見韓逸已是必敗之象,暗自得意,笑著說道:“臭小子,當真不知天高地厚,竟敢與我一戰,今日便讓你嚐嚐我這奪目兵藝的厲害!”

韓逸正自發慌,心中咯噔一下,暗暗想到,“奪目兵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