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八 實地考察

第二天的一早,天還沒有亮,陳村往縣城的路上,出現了兩道的身影。這兩人,就是要到縣城為生活打拚的何曉軍與大牛。

昨晚,因為是離別在即的原因吧,阿梅她們三姐妹特別的動情,不知疲倦地輪流著與何曉軍纏綿,直到臨天光時,幾女確實頂不住了才睡了下去。

眼看天就亮的何曉軍,因為持久的**刺激,雖然一夜沒睡,也沒有什麽睡意,他索性就練起了阿普贈的那本小冊子的內功來。

這道家的內功,已經練了有兩個多月的何曉軍,感覺到了自己丹田那內氣越來越大,由原來的線狀,變成了現在的細繩子般大。

雖然,何曉軍還不清楚這種內功對人體的全部作用,不過,現在他已經體驗到了這種內功的好處,就是有助於迅速恢複體力、消除精神上的疲勞。就比如現在一樣,哪怕他與幾女大戰了一夜,隻要練上一趟的這種內功,他又回到了之前生龍活虎的狀態,一晚不睡,也能精神飽滿。

練了一趟內功之後,悄悄起床去井邊衝了個澡,何曉軍回到了雕樓就拿起了昨天已經收拾好的東西,準備不驚動任何的人,就偷偷地離去。

誰知,何曉軍才出房門,阿梅姐妹三人已經兩眼通紅泫然欲泣地站在了他的房門前。

唉,自古多情別離。離別的一刻,總是讓人那麽傷感,特別是有情的男女之間。

何曉軍用了一籮筐的好話,安慰了一番幾女之後,並保證每個月最少會回來探望她們幾次,才把她們的離愁暫時安撫了下來。

何曉軍出到了雕樓的門口,又有兩人在那等著他,他們就是陳池與他的妻妹兩位老人。

與兩老話別了一番,何曉軍在陳池老人那“阿軍,我看好你,加油”的鼓勵聲中,再次起步。

何曉軍走到了村口,又一次不得不停下了腳步,因為,村口站著一大班人,這群以族長為首、村裏的首腦都在其中的人中,有老人、有婦人、還有不少的小孩。

族長對何曉軍說:“何教頭,我代表村裏的所有村民,謝謝你曾經給陳村做過的貢獻,祝你此去鴻圖萬丈。”

“我也謝過族長與陳村的所有村民,前段的日子,多蒙你們對小子的關照。我無論以後到哪,都不會忘記你們,也不會忘記陳村。”

何曉軍的幹兒子小虎與他的父母也來了。漢哥就謝過了何曉軍的救命之恩,而小虎則問契爺兼老師,何日才能重回陳村?

還有不少像郎中阿普那樣與何曉軍相處不錯的村民,也一一與何曉軍打了招呼。

何曉軍一一謝謝過了眾村民之後,才與已經前來的大牛,一起告別了眾村民,告別了陳村,踏上了他那要去實現理想的路。

走在去縣城的路上,陳村村民那一張張純樸的臉,不斷浮現何曉軍的腦海。

陳村,是何曉軍來到了這異世後的第一個落腳點,也成就了他的第一份職業。在這裏,他雖然經曆了擔驚受怕,但卻因此學到了一身不錯的護身本領,更重要的是讓他經曆過了真槍實彈的戰鬥,從而提升了一個心理的境界,讓他對今後的亂世,多了一份認識與防備。

在這個舉目無親的世界,何曉軍已經把陳村當成了自己的故鄉,把陳村的村民,當成了自己的鄉親。何曉軍此時甚至做了一個決定,就是以後一定會對自己這個異世的故鄉,提供自己力所能及的幫助。

用了一個小時的腳程,何曉軍他們出現在楊排長和劉班長他們的軍營裏。

何曉軍在縣城裏,最熟的人就是這兩人,所以,他決定先在他們這裏落腳,直到把自己的攤子支好為止。

當然,何曉軍也知道,軍營不是他們這樣的閑雜人久留之地,就是楊排長他們應允,自己也不好給他們添麻煩,所以,何曉軍要在第一時間把自己的攤檔支起來。

來到了軍營讓楊排長安頓好後,何曉軍也沒有歇息,馬上就從軍營的夥房中借來了一把柴刀,吩咐大牛在軍營旁那片無主的竹林旁,伐起了竹子來,自己則到準備支攤子的地方,視察現場。

縣城的碼頭,由於河麵的限製,隻能停泊數量不多、而且規格不大的船,所以,這個碼頭並不大。

縣城的碼頭隻是個貨運的碼頭,而且,幾乎也隻是用在縣內的貨運上,因為縣城有比水路交通工具快多了、也容量大多了的火車,所以,客運與外地的貨運,基本就由火車解決。

也就是由於縣城的碼頭規模不大,所以,顯得更加的繁忙。因為,在當時的縣內貨運幾乎由船運解決(由於縣內火車途經的地方不多,而且也沒有什麽比船更合適、方便的運輸工具)。

城裏建築用的沙石、材料,城裏人吃的瓜菜、魚鮮等等,都是靠這個碼頭接收的,而且,也由於水路窄,不能一下子靠更多的船,所以,由早到晚,這個碼頭基本都有船排著隊等缷貨。

離碼頭不到五百米的地方,就是縣城的火車站,而在火車站與碼頭的之間,是縣城自發的市場,所以,火車站到碼頭這一帶,就是縣城最熱鬧的地方。

可能也是因為熱鬧吧,縣城唯一的妓院,就開在這一帶,與火車站和碼頭都相隔不過四百米,而且能遙遙相望。

何曉軍看中的地方,就在妓院對麵的街口。

由於這一帶是自發的市場,所以,這裏也算是小販的黃金地帶,在每日經營的幾個熱鬧的時間中,這一帶的所有地方,幾乎都有小販在擺攤子,就是何曉軍看中的地方,卻沒有人在那擺攤。

何曉軍實地考察時,是早上的九點這個碼頭、也是市場最旺的時間,他見到了自己看中的那塊不小的地方,竟沒有一人擺攤時,以為那地有什麽問題,是不是已經給人買了,不讓擺攤,就向離那地方不遠的、一個做饅頭生意的攤主,打聽此事。

那個做饅頭生意的攤主,看在何曉軍幫他買了幾個饅頭的份上,給何曉軍說起了原因來。

原來,沒有人看中那個也是黃金地段的街口,原因有二:一是人們嫌那個地方衝著路口。在當地的風水學中,衝著路口的地方,都是犯煞的地方;還有一個是人們嫌那個地方衝著妓院,在當地人的認知中,衝著肮髒的東西會不吉利。

就是因為這樣,這個黃金地段就棄置了,沒有人敢在那地方做生意。

那個做饅頭生意的攤主,見到了何曉軍聽了他的話後,一副不以為然的樣子,就一副說教的口吻對他說:年輕人,你別不信這個邪,XX在當年,就是因為在那地方擺了兩天攤檔,全家遭到不測。XX在早前,隻在那地方擺了一天攤檔,就病了個死去活來。

嘿嘿,無神論者的何曉軍,又哪會信這個?沒有人與自己競爭更好,省卻了自己另花費氣力。

再問過了做饅頭生意的攤主,知道了在這裏擺攤,並不需要辦什麽手續,隻須每天向縣商會前來收稅的人,繳納極少的地稅就行之後,何曉軍馬上定下了就在這個沒人爭的地方支攤,開始自己到縣城的第一份生涯——飲食攤檔的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