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孫賀在這裏已經住了九年,九年的安然無事,九年的惴惴不安,簡直讓他心力交瘁,今天的歡慶,不過是短暫的放鬆罷了。他飲了一杯酒,道,今天皇帝的麵色還算隨和,但一聽說我隻帶去朱安世的首級,馬上就有點不悅。我嚇得差點跪不穩,幸好,在我陳明理由後,他也就沒說什麽,可是我好像在魂門亭長那處過了一次堂。唉,伴君如伴虎。皇帝一向剛毅峻健,信賞必罰,沒有過於悖理的地方。所以我年輕時十分謹慎,倒也一直無過。隻是近幾年皇帝行事太不易捉摸了,我真怕哪天腦袋會莫名其妙地搬家。希望我們能熬到老死戶牖,不要遭斧鉞之誅。他邊說邊盯著窗外的北闕,北闕建在一個高大的夯土地基上,比這座樓還要高,而在這樓上仰視北闕,又可看見未央宮的前殿的台階,好像浮在北闕闕頂之上。公孫賀呆呆地看了一會,長歎了一口氣,天威真不可測,從這地勢就看得出來,記得當年我第一次進北闕去未央宮前殿時,還很年輕,意氣風發。但是進了北闕,隨著地勢一級級增高,看見未央宮的前殿高峻雄偉,好像浮在天上,胸中的蓬勃之氣頓時一下子跑得無影無蹤,連腿都有點發軟。那之前我征戰匈奴,無論多麽凶險,都沒有這樣害怕過。唉,當年那蕭丞相真會選地方。
公孫敬聲看上去英俊威武,雖然四十多歲了,可是臉色光潔,微有短髭。他倒是滿不在乎地說,哼,現在的皇帝更會選地方了,坐在建章宮的前殿上,竟然可以俯視未央宮的屋頂。隻不過坐得再高,總會有栽下的一天。看皇帝這樣的身體,大概熬不了多久了。他突然湊過去低聲說,大人不必擔心,看來上次臣夥同朱安世在甘泉宮馳道上埋藏的木偶人已經起了作用。皇帝就是那次去甘泉宮祠祭上天後,身體開始有恙的。
公孫賀看了陽石公主一眼,神色有點不悅。公孫敬聲笑道,大人放心,公主不可能去告發我們的。皇帝對皇後這樣的態度,一旦廢了皇太子,公主的命運就可想而知了。現在誰不想保命要緊呢?
公孫賀哼了一聲,我就怕保命不能,赤族70有份。
陽石公主道,丞相不必擔憂。其實身為人臣人子,但凡有一點辦法好想,又何必去幹這樣的事?皇帝迷戀鉤弋夫人,這倒也罷了,但竟然私下授意江充那奸賊編出那般離奇的故事,說什麽鉤弋夫人天生麗質,生下來手就一直拳縮,沒人能掰開。隻有皇帝見了她,一下就掰開了,好像一老一少是天作之合。這倒也可以不論。這鉤弋夫人前年生了個兒子,竟取名叫弗陵,弗陵,無人可陵駕其上也。你想,這世間除了皇帝,還有什麽人有這地位?皇帝還授意江充那奸賊到處宣揚,說鉤弋夫人懷孕十四個月才生下這個兒子,簡直胡言亂語到了無恥的地步,誰個見過人十四個月才生下的?還不是因神道以設教,想諷勸一幫見利忘義的朝臣去附會那些荒誕不羈的傳說,稱述什麽堯十四個月出生的故事,那童豎乃是堯帝的化身。皇帝甚至為此把甘泉宮的前殿都改名鉤弋殿,殿門也改名堯母門。既然皇帝昏了頭,認為他的這個小兒子是堯,那我阿兄的皇太子之位還能保得住嗎?我們除了主動一點,別無他法,總不能坐以待斃。
公孫賀又重重地歎了口氣,事已至此,我也無話可說了。大丈夫生能不五鼎食,死則五鼎烹,就效法伍子胥、主父偃罷。
這時,公孫賀的老婆衛君孺開口了,夫君也不要太過擔憂,現在我們不是好好的嗎?敬聲不但出獄了,還官複原職,這都是好的征兆啊!我妹妹現在還是皇後,太子的地位還在。皇帝的那個小兒子才不過兩歲,而皇帝本人年歲已高,難道還有壽命等到他的小兒子長大嗎?漢朝的天子沒有一個是童豎時就即位的,皇帝難道就不擔心皇帝太小,外戚專權嗎?我看情況沒那麽可怕,何必庸人自擾。
公孫賀道,唉,你哪裏知道,這次在南昌縣就折損很慘,那個高辟兵真他媽是個蠢貨,他自己死了倒也罷了,連累得我們都兒也丟了性命。本來讓他牢牢控製住豫章衝靈武庫的四十萬張強弩,一旦有變,心裏也算有點底。管材智又派昌兒去逐捕那個沈武,居然也一去不返,據搜尋的人說,去的五輛兵車和二十個戍卒都沒了蹤影,當真奇怪。當時救走沈武的不過五六個人,難道會敵得過那麽多訓練有素的戍卒嗎?難道真是蒼天不佑我公孫家?
公孫敬聲道,臣當初送朱安世逃亡,本來是怕他被捕,會供出我們的事,為此還特意給了他很多的金錢,讓他跑遠點。現在想來,真有點婦人之仁,早殺了他就好了。唉,當然臣那時也有點不敢動手,朱安世名氣這麽大,萬一不成功,臣也就完了。隻是沒想到皇帝一時間那麽著急,屢次提到要逐捕朱安世,一個皇帝,位為九五之尊,不知道何故要汲汲跟一個布衣過不去。公孫敬聲說到這裏,手不由的抖了一下,酒水撒了一身。難道皇帝早就懷疑我們的事,這一切都是他計算好的?
公孫賀也緊張起來,你的意思是說,讓我們逐捕朱安世,是在皇帝的計劃當中?目的就是要逼得我們互相出賣?的確,他本可以派直指繡衣去逐捕的。還好,幸虧我這次當機立斷,將朱安世斬了,搞成死無對證。皇帝就算有所懷疑,也無可奈何,當然,他要殺我們也容易,隨便找個理由就行。不過既然如此,他連搞這個計劃也不必的,當皇帝的好處,就是可以為所欲為。
主要目的還是太子。公孫敬聲越發臉色慘白,皇帝可能早就有廢太子的想法了。但是一個立了三十多年的太子,說廢就廢,終究是不現實的。雖然他是皇帝,也奈何不了內外廷的大臣死諫,僵持下去將使天下擾動,國家杌隉不安,這不是他所想看到的。那麽唯一的希望就是找到太子的過錯,這樣廢了他,名正言順,就沒人敢反對了。所以,作為一個皇帝,他也要處心積慮想點計策。唉!真是恐怖。
陽石公主道,那現在我們一定要絞盡腦汁,不讓他找到我阿兄的過錯。
公孫賀道,皇後也說了,也許沈武私下帶走了朱安世的自首文書。我們一定要找到這個人,殺死他。可是這該死的賊豎子現在到底跑哪兒去了呢?我們真是小覷了他。唉!他又怒對公孫敬聲,都是你這不肖的畜生,平時亂結交匪人,害得老子現在擔驚受怕。
大人且息怒。公孫敬聲離席行禮道,雞鳴狗盜之徒,有時是很有用的。臣這就找幾個心腹,日夜換班守在司馬門旁,發現有相貌可疑的人伏闕上書就立刻斬殺。對了,朱安世曾經給臣來信,說去了西域。可是最後卻在豫章郡出現,這事情非常奇怪。他當時劫持豫章都尉,恐怕目的就是衝靈武庫。否則一個遊俠,要搶掠武庫幹什麽?這不是他做事的風格。還有,他帶去的隨從,據文書上說,都使用飛虻矢,這個,也不是一般人能有財力置辦的,明顯違背了朝廷法令。現在江南一帶,隻有廣陵王是當今皇帝的兒子,難道朱安世和他有勾結,意欲奪取皇位?當初鄂邑蓋公主勸皇帝派高辟兵為豫章郡發弩都尉,而蓋公主又正好是廣陵王的親同產姊姊。也許她知道高辟兵一無用處,才特意派他去,給廣陵王以可乘之機不成?
有道理。公孫賀道,他拍了拍案,唉,真後悔當初沒拷掠朱安世,如果他供出廣陵王作亂,皇太子既少了一個敵人,我們又可以取悅皇帝。不過,唉,隻恨你這畜生曾經和朱安世勾結,做下了那滅族的奸事,真是矛盾。
公孫敬聲道,大人開口閉口要取悅皇帝,難道還對皇帝抱有幻想?臣也理解,大人自小就侍候皇帝,培養出了很濃厚的感情。可是,皇帝可不肯這麽念舊情啊!當初陪伴皇帝長大的,有幾個現在還活著?朝為寵臣,夕為殤鬼的還少嗎?像前任丞相莊青翟、會稽太守朱買臣、侍中嚴助、光祿大夫主父偃,哪個不是對皇帝忠心耿耿的,最後又有哪個得到了善終呢?
公孫賀道,君要臣死,古今之通義,有什麽好抱怨的。我公孫家自從歸順漢室以來,幾代忠信,從來沒有背棄君父的行為。
公孫敬聲道,大人說皇帝敬重儒臣,是以從小就讓臣從博士學習《詩》、《禮》、《論語》,可是孔子怎麽說的,他說“君君臣臣”,如果君不像個君的樣子,臣也就可以不臣。《春秋》裏麵講趙盾弑君,固然含有譴責的意思,可是整部《春秋》,最終還是稱讚趙盾為國之宗臣,連晉靈公派去的刺客都不忍殺他。最近博士們非毀的《左氏春秋》,裏麵當頭就是一句“晉靈公不君”,我想儒家的意思,並不以當今皇帝這樣的做法為然罷!
陽石公主道,敬聲說得真是太好了。如果皇帝不這麽刻薄寡恩,我們何必冒著危險這麽幹呢?
公孫賀咳嗽了一聲,公主切莫口無遮攔,這事可是萬萬要慎重啊。敬聲,你還是這麽巧言善辯,皇帝最憎恨的就是你這樣的人。說點正事,你分析一下,沈武會被什麽人救走,難道真是群盜麽?看他擊斬群盜那麽賣力,群盜巴不得喝到他的血才解恨,我懷疑另有其人。
大人說的是。公孫敬聲道,這個沈武看來是的確有點才能的,有點異誌的諸侯王大概都想網羅,臣懷疑是廣陵王劉胥搞的鬼。當時他往東邊逃跑,東邊隻有一個廣陵國最近,別的都是大漢直接管轄的郡縣,遠沒有廣陵國安全的。
嗯,公孫賀道,有道理。你馬上派人去廣陵打探一下,看能不能找到他的下落。
廣陵王劉胥對劉麗都帶回小武還是很滿意的,何況還同時帶回了五個篁竹營戍卒,讓他可以了解一點豫章郡兵的裝備情況,因此他很快活地命令擺宴接待。為了避免廣陵國相、內史等漢朝官吏的注意,他把宴會設在小巧精致的日華殿。日華殿像一個高台,四麵環水,從岸上陡然伸入菱鑒湖中,隻有淩空的複道和顯陽殿等其他宮殿相接。殿中四麵都有精致的回廊,宮人可以扶著欄杆,縱目遊觀四麵澄碧的湖水,可以說是宮中最美麗的所在。
酒過三巡,劉胥滿臉喜色地說,麗都,你不知道,最近宮裏出了一件怪事,顯陽殿前的一塊巨石上,爬了有很多螞蟻,竟組成了三個字。
劉麗都道,什麽字啊。
劉胥道:吳更始。看來是個好征兆啊!我們廣陵,當年就是吳國的地域,所謂更始,這不是說我將取得帝位麽?
劉麗都心裏雖不大相信這個,想說,說不定哪個頑皮的,蘸了糖水在石上寫這三個字,引來了螞蟻。但又想何必掃興,於是笑道,大王說得對,有可能真是吉兆呢。對了,女兒這次回來,經過丹陽郡宛陵縣的時候,也聽到那裏傳唱一首童謠,唱的什麽:
征和之中。長安洶洶。
老龍一怒大龍紅。
渭水赤色無西東。
小龍飛出天下同。
劉胥停住箸沉吟道,童謠一向是世事將變的預兆,不可小覷,不過這歌是什麽意思?
劉麗都道,當初楚國神巫李女媭不是說,那個皇太子近年內將有災禍嗎?依女兒看,這童謠就像預言。老龍,當然指當今皇帝,大龍,則指皇太子。他們兩人可能會有衝突,而且把事情鬧得很大,長安都為之洶洶擾動,而最後得利的是小龍,則說明皇太子性命不保。小龍是誰呢?劉麗都看著劉胥,微笑道,當然指大王羅。大王在皇帝陛下的諸子當中最為年少,不是小龍那是什麽?
王太子劉霸說,姊姊說得不對,你忘了,皇帝陛下還有一個小兒子,叫劉弗陵的。
劉麗都一時語塞,心想,倒忘了這個。不由得頗為懊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