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7節 新的東北王(1)張作霖去世的消息迅速傳遍了大江南北、國內國外,引起了軒然大波。中國南方的老百姓都對此詫異不已:那個縱橫北方多年的張大胡子就這樣死了?(張作霖在成為東北王之前,曾當過土匪,而北方管土匪叫胡子,因此外界都揶揄他為“張大胡子”,而各方軍閥頭子們在表麵上都客氣地稱呼張作霖為“雨帥”,因為張作霖字雨亭,但實際上在背後都叫“胡帥”);而東北本地的老百姓大多數對此還是持哀歎惋惜態度的。蓋棺而論,張作霖還是一個把老百姓放在心裏的地方軍閥領袖,盤踞東北多年來也確實大力發展東北的農工商學諸業,做了不少貢獻,使得東北民眾的生活水平比清末時要好很多,並且張作霖多年來基本沒有做過什麽賣國苟且之事,頗得東北民心。因此大帥府治喪期間,東北地區的一些大型城鎮也都舉辦了大規模的祭奠活動,奉天、吉林、黑龍江、熱河這關外四省的省會和數十個城鎮都為張作霖設置了吊祭靈堂。另一方麵,張作霖雖然是南方國民政府的對頭,但畢竟在名義上是北洋政府的末代元首,同時也沒有做過賣國求榮的事情,因此名譽口碑並不壞,國民政府雖然要消滅掉奉係,但並不憎惡張作霖。因此大元帥府正式宣布張作霖過世後,國民政府高層和南方各軍閥派係也都表示哀悼。國內外各方寫給張作霖的“祭文”共有88篇,首篇是直係軍閥的後期繼承者吳佩孚寫的,其餘都是東北地區軍政警憲工農商學等政府機構、民間組織或集體或個人或聯名送來的,關內地區的各派軍閥、民主人士也送來不少,連日本政府和關東軍告成也裝模作樣地送來五篇悼詞,日本首相兼外相田中義一還讓他的外交顧問佐藤安之助少將給張作霖的靈位送上了一副銀質花圈。關東軍總司令官村岡長太郎中將、日本陸軍參謀次長南次郎中將、日本政府特使林權助等人也紛紛前來表示“真切慰問”。北洋政府巨頭、皖係軍閥創建者段祺瑞送來的挽聯是:“薤露悲涼壞舊雨,雲車縹緲黯靈旗。”;直係軍閥曹錕送來的挽聯是:“開國舊功高千古英雄同涕淚,傳家遺澤永一時金石見交情。”;國民革命軍總參謀長李濟深送來的挽聯是:“南海北海風馬隔中州方期統一告成把臂共商天下事,外亂內亂春秋別華夏何意大千世界喪心殲我萬夫雄。”;國民革命軍總司令蔣介石送來的挽聯是:“噩耗驚傳,幾使山河變色;興邦多難,應憐風雨同舟”;等。實際上,國民政府高層和南方各軍閥派係派代表前來哀悼張作霖,更多的還是為了拉攏奉係,促進國家統一,並意圖拉攏奉係在以後能同本派係站在一起,同時阻止奉係全麵投入日本人的懷抱。南方國民政府派特使過來吊唁時,也頻頻露出想單獨和張學良談談的意圖,同時還有不少美英法列強的公使專員前來表示哀悼,日本則派來特使林權助前來吊喪祭奠。各方表麵上是來參加張作霖喪事的,其實都醉翁之意不在酒。眾人心知肚明,張作霖一死,東北的基業暫時就沒有主人了,下一任“東北王”有可能是張學良,也有可能是奉係的某位巨頭元老或實力派中堅人物。此時趁早與下一任“東北王”打好關係,必然符合己方的利益。總體上看,國民政府背後站著的是美英西方列強,而奉係背後的靠山則是日本。國民政府想要徹底統一中國,讓青天白日旗也飄揚在東北,但日本則素來視東北為本國的殖民地和囊中物,同時也不願意看到中國完成統一,雙方自然是針鋒相對,此時的國民政府固然不是日本帝國的對手,但國民政府背後的美英力量則不得不讓日本也忌憚三分,雙方暗流湧動,捭闔縱橫,互相掣肘克製,在這樣的情況下,下一任“東北王”站在哪一邊就非常重要了。當然,奉係內部也不是鐵板一塊,不管是以張作相為代表的奉係“元老派”,還是以奉軍總參謀長楊宇霆為代表的奉係“新秀派”,垂涎覬覦“東北王”寶座的肯定不止一個人,這些奉係的內部不穩定分子同時也頻頻與外界各方勢力互相眉來眼去,這些林林總總,都使得沈陽此時的氣氛詭異而複雜。但總體來說,張學良肯定是各方爭相拉攏的焦點人物,但張學良偏偏對各界的暗送秋波置若罔聞、視若無睹,除了料理他父親的喪事外,一直在深居簡出,幾乎不和外界接觸,也不接受任何采訪,上門拜訪的各方代表也都被婉言拒之門外。這使得各方勢力都一頭霧水。其實張學良並不是刻意地裝出這副高深莫測的樣子,而是有苦難言。一方麵,他還沒有完全了解奉係內部以及國內外錯綜複雜的形勢,不敢擅自做出什麽決定,生怕自己一不小心就做出什麽“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錯誤舉措;另一方麵,他此時還要對抗鴉片,希望能早日脫胎換骨、擺脫毒癮;最重要的原因是,他此時不得不要應付自己身邊突然冒出的一堆親人。帥府正式對外公布張作霖的死訊後,張作霖的七個兒子和六個女兒都趕回來了,張學良的夫人於鳳至以及她的兄長於鳳翥也從原先居住的吉林省懷德縣來沈陽赴喪,並且還帶來於鳳至和張學良生下的一個女兒、三個兒子,分別是長女張閭瑛、長子張閭珣、次子張閭玗、三子張閭琪,張閭瑛已經十二歲,張閭琪則九歲。這讓心中有鬼的張學良心驚肉跳,畢竟他可以糊弄其他人,但自己的妻子卻是無法敷衍的,要知道,這夫妻之間的閨房蜜語可是外人怎麽裝也裝不出來的,還有這四個從天而降的子女,更讓張學良直接措手不及。好在於鳳至暫時無暇發現丈夫的異樣,她早已經哭成了淚人。於鳳至和張學良的婚姻雖是張作霖一手包辦的,但兩人結婚後,張作霖對這個兒媳婦十分慈祥疼愛,深得於鳳至的尊敬愛戴,此時獲悉公公突然去世,於鳳至自然肝腸寸斷、心如刀絞。實際上,於鳳至也是一位俏麗佳人,娥眉鳳眼、容貌清麗,但張學良根本就不敢麵對她。來到帥府後,於鳳至一邊哭得梨花帶雨、淚眼婆娑,一邊幫忙打理各種雜事,守在門口迎接各位來賓,並給來訪客人發放印有張作霖半身像的像章和佩戴在胸前的白花,以作為出入帥府的憑證。張學良對這個“前任張學良”的妻子雖然心驚膽戰,也隻得暫時敷衍應付著,好在於鳳至傷心悲痛,也沒有發現張學良有什麽不對勁。張作霖的喪禮由奉係元老、奉天財政廳廳長王樹翰以及帥府秘書處長談國桓、奉天外交秘書主任王家楨全權負責,前後足足操辦了一個多月,畢竟有些賓客遠在異地他鄉,幾天內肯定是趕不來的。在這同時,張府還忙著給張大元帥尋找一個風水寶地以修葺陵墓用於日後靈柩下葬。為此,張府重金聘請了幾位風水大師,在東北各地尋找“寶穴”。這幾個風水大師最後堪輿選中了撫順城東六十多裏外的高麗堂子村南一片向陽的山崗,聲稱當地“地脈好、風水上乘,宜做大元帥的陵寢”。最後一計算,在那裏給張作霖修一座陵墓足足需要耗資1400萬大洋。張學良對此很不以為然,他此時的思想畢竟是來自後世,對什麽風水學說並不在意,也覺得如此破費修一座墳墓實在是勞民傷財。張學良已決心要以東北為發家地,好好地幹一番事業,錢財自然多多益善,現在花一千多萬大洋的巨款修一座豪華陵墓,怎麽看都是浪費,還不如用在民生軍政事業上。畢竟張作霖並不是這個張學良的親爹,張學良自然不太舍得花錢給一個死人。因此張學良最後一錘定音,把張作霖的陵墓位置定在張作霖的老家奉天省海城縣西郊的小窪子村,也算是“落葉歸根,從哪來回哪去”了。整個工程原計劃要建兩年的,也被張學良大大縮水了,最後隻花了一百萬大洋和大半年的時間,帥府不但招募了大批工匠,還調用了奉軍的數個工兵營晝夜作業,緊趕慢趕終於在少帥的期限內修建好了一所規模中等但氣勢非凡的陵園,稱為“元帥林”,整個元帥林工程由東北官方銀號總辦彭相亭負責督建。在忙這些事的同時,張學良開始準備正式接受張作霖遺留給他的東北江山和軍政大權。眼下張作霖的死訊已經正式對外公布,奉係全體震動,除了在前線實在抽不開身的人外,絕大部分奉係的軍政高層立刻趨之若鶩地來到沈陽吊喪,一半是奉係的元老任務,一半是奉係的後起新秀。張學良自然要開始正式地結識這些形形色色的奉係實力派人物。而在這之前,張學良已經從張作相那裏調來了奉係軍政高層官員的資料花名冊以及東北軍工農商學諸業的統計資料,抓緊時間認真閱讀潛心研究,惡補起來。再結合他自己本來就知道的曆史知識,好歹把眼下的中國局勢給搞得清清楚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