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3節 箭已在弦上(3)
等眾人逐一就座後,張學良自己先點起了一根煙。深深地吸了兩口後,張學良在眾人複雜各異的目光中開門見山地開口了:“諸位,時間緊急,我就不說廢話了。你們是知道的,最近的風聲越來越緊。日本人屢屢挑釁滋事,妄圖發動戰爭,關東軍也磨刀霍霍,準備動手。戰爭,怕是就要來臨了。”
眾人都神色一變,雖張學良要說的差不多已經在眾人的心裏了,但張學良真的說出“戰爭”這個詞語時還是讓眾人感到了一些震撼。眾人互相交換著心照不宣的眼神,部分參會者低聲地交頭接耳、竊竊私語。眾人雖然都是戎馬多年的軍人,但都很清楚,張學良口裏的“戰爭”是有著本質不同的意義的。以前東北軍、中央軍、西北軍、晉綏軍、桂軍等國內不同派係的軍閥打來打去,都是中國人的窩裏鬥,勝不足喜、敗不足辱,即便失敗了,也有東山再起的機會。另外,由於各方軍閥的利益關係錯綜複雜,戰事經常是友軍打著打著就成了敵軍,敵軍打著打著就成了友軍。換句話說,國內的軍閥混戰是有著比較大的回旋餘地的,而張學良此時說的戰爭,是和日本人開戰,是和異國異族開戰,是和一個世界級的列強開戰,這其中的意義及分量同國內軍閥混戰相比,是不可同日而語的。
盡管現場眾人也都是見多識廣的高層要員,但聽聞張學良說即將和日本人開戰,心頭也不免浮起一些緊張感。一根接一根的香煙被參會眾人點起,小小的會議室很快便煙熏霧繚。
可能是張學良提出的這個會議主題過於沉重,因此他說完後足足有一分鍾,竟然沒有人發表意見或開口表態。半晌後,德高望重的“東北攝政王”張作相緩緩地開口了:“少帥,我們和日本人的矛盾真的已經到了不可調和的地步了嗎?”
張學良正色道:“輔帥,您認為還有調和的餘地嗎?日本人一直在咄咄逼人、得寸進尺,他們一次又一次地故意挑釁。麵對這麽一個明火執仗就想要挑起戰爭的敵人,我們還能怎麽辦呢?日本人都欺負到我們家門口了,我們還不奮起反擊,更待何時!難道就一直這樣委曲求全下去不成!”
張作相微微歎口氣:“少帥,我理解你的想法,但我認為,我們北方八省的建設已經駛上了非常良好的正規,各行各業都在蓬勃發展中,時間越是拖下去,我們在實力上就能獲得越強的對日優勢。所以,我的看法是,能盡量和平解決眼下的矛盾還是和平解決吧!我們真的很需要時間哪。”
張景惠、莫德惠、王樹翰、劉尚清、翟文選、米春霖等文官元老們都表示讚同。張學良啟動東北建設的五年計劃後,具體把他的宏偉藍圖化為現實,基本都是這些文官元老們在主持,東北各行各業的發展狀況都在張作相等文官元老們的肚子裏。換句話說,張作相等文官們由於是建設東北的真正實施者,因此比張學良更傾向於“和平發展”道路,更珍惜和平時間,哪怕這段時間是用一定的屈辱換來的。
米春霖問道:“少帥,如果我們跟日本人開戰,南京方麵會是什麽態度?”
張學良取出一份電報:“我已經把最近的事情跟蔣介石匯報了,蔣介石指示我說‘發生在全國各地包括北方八省境內的任何排日活動,都有可能被共產黨利用以蠱惑人心或煽動民眾對抗中央政府,加劇中國此時的內亂紛爭’,所以要我‘竭力隱忍克製,力避衝突,以大局為重’,必要之際,南京政府會和日本政府進行政治協商,或用外交手段利用西方列強來壓製日本。”說著,張學良把6月3日這天蔣介石發給他的“江電”遞給眾人傳閱。(民國時期發出的電報會根據民國電報日期代碼而命名,每個月三日這天發出的電報都代號為“江”。)
眾人在神色各異中傳閱著這份電報,電報上的內容是蔣介石寫的,自然也是南京政府的意思和態度。實際上,蔣介石在曆史上發給張學良的那個“不抵抗命令”確實是不存在的,但蔣介石也不支持張學良抗日,而是采取了一種較為含糊和曖昧的態度。以張學良在中原大戰後的實力和權勢,蔣介石暗地裏肯定是不放心的。張學良無論和蘇聯開戰還是和日本開戰,按照南京方麵的估計,東北軍獲勝的概率都很小,蘇聯人和日本人正好幫助蔣介石削弱已經尾大不掉的東北軍奉係。日本人和東北軍爆發戰爭,蔣介石一方麵不支持張學良,一方麵也不反對張學良,隱隱地有種坐山觀虎鬥的意味在裏麵。曆史上,張學良不戰而退後,王鐵漢、馬占山、蘇炳文等部分東北軍官兵在英勇抵抗後,還受到了蔣介石的讚賞,這也說明蔣介石並不是完全不抵抗的。
楊傑冷笑道:“蔣介石就是蔣介石,即便當上了國家的一把手,他還是畏日如虎!當初濟南慘案發生的時候,他居然狼狽不堪地命令北伐軍繞道山東繼續北伐,簡直是喪盡了國格!現在還是這個老樣子!少帥,蔣介石的態度很明確,他是不支持我們抗日的,另外,他後麵的這句話也很值得推敲,什麽叫做政治協商?什麽叫做外交手段?說白了,蔣介石是不會發一兵一卒支持我們的,軍事方麵不會支持,財政方麵也不會支持,他隻會繼續派外交官在談判桌上低聲下氣地求日本人。”
楊宇霆點頭道:“楊副參座所言甚是!少帥,我也認為蔣介石和南京政府在我們同日本人爆發全麵戰爭後是不會支持我們的。一來,蔣介石本身就很畏懼日本;二來,南京政府也沒有那個能力支持我們。蔣介石自己是分身乏術,他現在正忙著對中共展開第二次圍剿作戰,光是這場作戰,中央軍就投入了二十多萬軍隊。另外,南京政府在關內統治區也是一盤散沙,汪精衛和兩廣軍閥在廣州另立中央政府對抗蔣介石,山東的韓複榘和劉珍年也不怎麽服從南京的軍令政令,貴州的王家烈、雲南的龍雲、四川的劉湘、西康的劉文輝,個個都是地頭蛇。蔣介石光是對付這些國民政府的內部敵人就已經是忙得不可開交了,哪裏還有多餘的力量支持我們抗日?所以,我認為一旦我們和日軍正式開戰,南京政府是幫不上我們的。”
蔣百裏道:“但是蔣介石和南京政府也不會反對我們。日本人的侵華之心已是昭然若揭,全國上下的反日情緒可謂舉國洶洶。我們真的和日本人開戰了,全國民間各界都會聲援我們,為我們喝彩助威。在這樣的情況下,蔣介石是不會公然冒天下之大不韙而反對我們的。如果他要求我們對日妥協,那汪精衛、李宗仁、陳濟棠等他的反對派就揪住他的話柄和小辮子了。蔣介石既不願意也沒有能力帶領南京政府同日本徹底交惡,也無法反對我們。我看,他的態度十有八九是和稀泥,一方麵希望能同日本政府息事寧人,一方麵則會暗示我們要對日退讓。換句話說,我們真的和日本人開戰,蔣介石和南京的實質態度基本是既不支持,但也不反對。”
將領們都點頭表示讚同。確實,楊傑、楊宇霆、蔣百裏的剖析都是入木三分,東北軍真的和日軍開戰了,蔣介石既不願意帶領中國徹底同日本交惡,也沒辦法公開反對,並且他也沒有實力和條件支持東北軍抗日,因此蔣介石的態度基本是這樣的:既不支持,也不反對。
張作相目露焦慮之色:“如此說來,戰事真的爆發後,完全是我們和日本單獨對抗?”
張景惠也有些局促不安:“我們單獨跟日本人打,那還打得贏嗎?”
張學良望向楊宇霆:“楊參座,你來講述一下目前日本在東北的軍事力量現況吧!”
楊宇霆點了點頭,站起身並打開事先準備好的軍事文件:“諸位,今年四月份,日軍第二師團從國內開赴到了東北,駐紮在遼陽、長春等地,極大地加強了日本在東北的軍事力量。在東北的日本武裝人員分五種,分別是:正規軍、鐵道守備部隊、憲兵、警察,以及退役後散居在東北各地的日本軍警、日本浪人、日本移民等。日本在東北的正規軍主要是第二師團,該師團來到東北前曾在日本國內被縮編過,每個步兵聯隊欠缺1個步兵大隊,每個步兵大隊欠缺1個步兵中隊,該師團下轄步兵第3旅團、步兵第15旅團、騎兵第2聯隊、野戰炮兵第2聯隊、工兵第2大隊第2中隊等部隊,全師團總兵力約1.5萬人。值得注意的是,第二師團是日本陸軍的老牌部隊,是日本陸軍最早建立的七個元老級師團之一,參加過甲午戰爭和日俄戰爭,與第六師團並稱為日本陸軍戰鬥力最強的兩個師團,該師團的戰鬥力不容小覷;日本在東北的鐵道守備部隊隸屬於日本滿鐵公司,共下轄6個獨立的守備大隊,每個大隊下轄4個步兵中隊,每個中隊約有200名官兵,日本鐵道守備部隊總兵力5400餘人;日本在東北的憲兵部隊共有2600餘人,日本在東北的鐵路警察以及領事館所屬的警察共3100餘人;日軍在東北還有飛機52架,護衛飛機和機場的人員1000餘人;日本在東北的退役軍警等輔助後備兵員約1萬餘人。綜合而言,日本在東北的武裝力量總兵力約3.8萬人。日軍以旅順和沈陽為中心,部隊都部署於南滿鐵路沿線,一方麵是保護鐵路,一方麵也是為了機動運兵。”
現場眾人在認真聆聽的時候,心裏也暗暗吃驚,沒想到東北軍的情報部門已經把日本人的虛實摸得這麽透徹了,由此可見,這位張少帥對日本人的警覺心有多高,提防心有多重。
張學良點點頭,對楊宇霆道:“楊參座,你再說說我方的軍備力量吧!”
“是!”楊宇霆肅然地打開第二份文件,“我方在八省內共有44個步兵師、12個騎兵旅、16個炮兵團、5個航空隊,編為17個軍,總兵力72萬;其中部署在遼寧省的部隊包括第1、第2、第3、第4、第5共五個軍,總計14個步兵師、7個騎兵旅、8個炮兵團、2個戰車隊、3個航空隊,總兵力約25萬,另有火炮1000多門、坦克和裝甲車300多輛、飛機300多架。”
眾人再次暗暗吃驚,張學良把東北軍三分之一的部隊和近半的大炮飛機坦克都放在了遼寧省,分明表示他早就為跟日本人徹底開戰而做準備了。
“按照這樣的兵力對比,我們是占有很大優勢的。”張學良心裏也有點驕傲,這三年來他用他的“超時代目光”去發展東北軍,也發展得頗有成就了,當然,短短兩三年的時間肯定無法讓東北軍進入摩托化或機械化時代,但東北軍此時的戰鬥力確實不是當年的奉軍能同日而語的,“況且,我們在其餘七省內還有近五十萬的軍力。即便蔣介石不支持我們,我相信憑著我們自己的力量,也能把日本人徹底趕出東北!”他用意味深長地眼神掃視了一下徐永昌、傅作義、楊虎城等晉綏軍和西北軍將領。徐永昌等人頓時都麵露複雜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