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第7-8節
7、小組考核
在成果展示後,馬上就是小組考核了,這是懸在學生興趣小組頭上的一把達摩克利斯之劍。小組既承載了學生們自己的興趣愛好,也同樣承載了學校和家長們的一份殷殷期望,自然不可能絕對的放縱。
考核人員是由老師與學生組成,老師是由學校指派的,學生則是同學自己選出來的,他們將代表所有學生,以公正負責的態度去評價所有的作品。
考核並不僅僅是給所有的作品打分,雖然這是很重要的一環。但學校更在意的是過程,也許作品不能夠讓大家滿意,但隻要學生們能夠在興趣小組活動中學到東西,得到一定的成長,學校也會給出肯定的評價。這正如活動中心的宗旨:做了就好。你的資質可以差一點,你的選擇可以不合時宜一點,你的活動進程可以慢一點,但隻要你做了,並且取得了一定的進步,你就是有收獲的,學校裏就應該、也必須給出肯定的評價。
正是基於這一點,在學生代表們注重作品的精美程度、作品的水平以及證書和獲獎情況的時候,老師們以更謹慎、更細心的姿態去了解這些興趣小組。他們會翻看學生擬定的小組計劃書,試圖揣摩學生們的心態,也會查閱小組每次的活動記錄,看看他們的活動過程。還會看學生的總結與自我評價,了解他們自我認知的清晰度。甚至會好好地觀察觀察展區的布置。隻要覺得孩子們是用心地在做,即使作品稍微遜色一些,他們也會給出相當不錯的評價。而如果覺得學生用心不夠或者根本不怎麽用心,作品水平再高,他們的評價也不會太高。在開始的時候,有些學生感覺很困惑,甚至有人向學校提出過抗議,認為老師不公,打擊了他們的活動積極性。為此,學校曾召開專題討論交流會。在老師們耐心地解釋過後,他們才恍然。是啊,盡力就好。你現在可以輕鬆製作出優秀的作品,但如果不盡力地話,能夠永遠如此嗎?答案是不言而喻的。相反,現在不能有很搶眼的表現,卻踏實勤奮,以後也不會有大的作為嗎?答案也是否定的。厚積才能薄發,巨大的成功都是從一小步一小步開始的。而盡力做好每一件應該做好的事情,才能夠讓平凡慢慢優秀,能夠讓優秀變得更加優秀。這是成長的真諦!
考核活動結束後,結果很快就會反饋給學生。這個結果隻有等級,而不是分數。等級最高的幾個小組,會得到相應的獎勵,甚至會邀請這些小組成員的家長前來參加頒獎典禮。對於等級最低的幾個小組,學校則會慎重考慮,如果認為還算是用心,則會由張老師叫去進行戒勉談話,主要是探討如何更好地開展小組活動,爭取下次能有一個不錯的表現。而如果是敷衍了事,根本沒有花什麽心思,純粹是浪費學校資源之類的,則會被學校取締,這個小組的所有成員將在一年內不得參與任何興趣小組活動。當然,孩子畢竟還是孩子,訓戒是必須的,卻也應該懷著教育之心,關愛之心。更重要的是要留給孩子們改過自新的機會。懲罰不是目的,教育也隻是手段,求得孩子的主動奮發才是我們想要的。所以,這樣的時候是非常罕見的,大多是進行口頭的批評,然後進行有針對性的啟發和引導。
每個人的成長環境都不一樣,學生們沒有做好,不一定是他們不想做好,而是他們可能還不知道怎樣去做好。
所以,引導,引導,再引導,就顯得意義無比重大。
8、學生創業區
嚴格地說起來,是沒有什麽學生創業區的,小學生沒有專門的創業場所,也沒有創業所需要的時間,就連技術也是極其稚嫩的,稚嫩到需要有人攙扶。之所以又有這麽一個說法,隻是因為那些孩子們正在做著這方麵的努力,並且試圖把創業的觸手伸向外麵,在興趣愛好與經濟活動之間建立起若有若無的聯係。雖然還談不上創業,卻也存在著諸多的可能。
最初的興趣小組,是很單純的,學生們隻是憑著一腔的熱情,努力地查找資料,努力地設計並做出好看有意思的作品,然後再查資料,再設計,再做出更多更好的作品,如此反複,並在此過程中享受著隻有自己才明白的快樂。每有精彩之作,就倍加小心地珍藏起來,到展示活動的時候才讓它發出迷人的光彩,吸引無數暗讚與喝彩。大家並不會想到要把它變成錢,隻是單純的展示而已。
不知道從什麽時候開始,有人非常喜歡展示活動中的某件,並嚐試著提出購買要求。他(她)不知道,一個無意的行為卻開啟了一扇新的窗。從此,展示會上的作品,有人看中的話,可以與小組商談購買問題。學校對此也沒有異議,並由最開始的默認到後來的公開同意。大概是因為學校展廳裏早已經滿了,需要定期淘汰一批才能再換另一批,他們覺得收藏的數量少一些也沒有關係,亦或者有人覺得這樣更能激發學生們的創作欲望,於活動的開展有百利而無一害。至於具體原因如何,不得而知,隻是學生之間的交流活動漸漸頻繁起來。開始隻是在展示會上,後來就每天都可以了。小組裏平時製作的成品也不再收起來,而是直接擺放在房間顯眼的地方,有人要,價錢談好了就錢貨兩清。錢自然不能歸個人所有,而是放在小組裏作為活動經費。當然,如果個人的貢獻太大,小組裏也會拿出一部分獎勵他。這倒是實實在在地讓大家的熱情提起來了,查資料的勁頭更足了,討論設計也更激烈了,做出來的作品自然也更多更好了。
再到後來,內部消化似乎滿足不了大家的要求,學校便提議學生可以把東西送去校門口的小賣部寄賣,或者送去其它的地方也可以。有了銷售渠道,需要的量就變得大了起來,學生的收入也有了增加。雖然仍然還隻是一些小錢,無法與成人的創業相提並論,就如同樹苗與大樹。隻是樹苗雖小,卻也有了大樹的雛形,隻要不停地生長、生長,便終有一天可以與大樹比高。
寄賣的東西,形製相同的不大好賣,就要求學生們不停地搞出新的東西。學生仍然需要不停地查資料,不停地討論,不停地設計製作,他們也在這個過程中慢慢成長。
當然,不是所有的興趣小組都有機會創收。像美食、球類、棋類、閱讀、舞蹈之類的小組,是很難快速有效果的。而像電腦、書法、攝影繪畫等小組的成熟周期也比較長。隻有剪紙、汽球手工、毛線手工、種養之類的小組比較容易被接受。剪紙作品在春節前、種養小產品在春天的時候,汽球手工作品對於小孩,都是很有吸引力的,他們的收入也是最多的。當然,有時候維修小組也會有這樣的待遇,周圍居民的自行車、摩托、電扇等出現小問題的時候也有人送來,修好了給錢,沒修好拿走。隻要不等著要的,就沒有什麽問題,而且收費要比外麵便宜很多,生意也頗為不錯,弄得陳峰的父母都開始擔心兒子沒有足夠的時間學習。好在這種擔心是多餘的,幾乎所有興趣小組的學生,成績都非常穩定,而且穩中有升。他們也許有時候會弄得有些髒、有些疲倦,精神卻很好,言行舉止之間已隱隱有成人的風采。
有人說過,學電腦要從娃娃抓起,創業更是這樣。如果到大學才想起這些,我們的教育已經落後別人許多。小學生雖小,卻也不能離開生活。對於知識,他們需要從書本中學到,也同樣需要從生活當中汲取,更為重要的是,他們需要在書本與生活之間建立聯係,如此,書本上的東西才會鮮活,生活也會因理論而更為高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