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江南三首·其一

[唐]白居易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a。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b。

能不憶江南?

(收入義務教育教科書人民教育出版社《語文》三年級下冊)

注釋

a諳(ān):熟悉。b藍:植物名,品種很多,葉子可以用來製作青綠染料。

解析

江南真是美好啊,那裏的風景我已經很熟悉了。太陽出來時,江邊的花紅得賽過了火焰;春天來臨時,清澈的江水就像藍草一樣碧綠。叫人怎麽能不想念江南呢?

詞人白居易曾經遊曆過江南,後來回到了洛陽。晚年的時候,他厭倦了官場生活,懷念在秀麗的江南體驗過的自由美好,所以寫下了這首詞。全詞以追憶的情懷,描寫了白居易曾經熟悉的江南春景。

首句一個“好”字總領後文,把詞人的喜愛和向往之情總括其中。接著,詞人圍繞“江”來展開畫筆,描繪了一幅色彩絢麗的江南春景圖:日出百花爭豔、生機勃勃,春來江水**漾、碧波萬頃。這些描述都體現出了江南春色的濃豔和熱烈。“紅勝火”“綠如藍”采用異色相襯的手法,造成了強烈的視覺衝擊,讓人深受震撼,印象深刻。結尾一句收束全詞,再次詠歎江南令人懷念,韻味悠遠深長。

語文小課堂

相傳,白居易晚年的時候非常欣賞李商隱的作品。有一次,他喝多了,歎著氣說:“如果我死後投胎轉世,希望能做李商隱的兒子。”後來,白居易在七十五歲的時候去世,數年後,李商隱的大兒子出生了。李商隱認為這是白居易的轉世,就給大兒子取名為“白老”,來紀念白居易。

登科後

[唐]孟郊

昔日齷齪不足誇a,今朝**思無涯b。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注釋

a齷(wò)齪(chuò):窘迫,困頓,指多年來的困窘和抑鬱。不足誇:不值得說出口。b**:無拘無束,自由自在。

解析

詩人孟郊多年來窮困潦倒,兩次參加科舉考試都沒有考中。他周遊各地,也沒找到施展抱負的地方。到了四十六歲的時候,他終於考中了進士,不禁欣喜若狂,一掃以前的抑鬱不得誌,一氣嗬成,寫下了這首別具一格的《登科後》,詩中洋溢的酣暢淋漓的喜悅之情具有強烈的感染力。

前兩句用對比的手法表達心情,把以前的懷才不遇和困窘一筆帶過,著重刻畫了此刻內心的狂喜。數十年的困頓生活因為一朝得中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詩人多年積攢的愁悶一下子煙消雲散,隻剩下了說不出的暢快。後兩句是第二句中“**思無涯”的具體表現。詩人表麵上說“春風得意”,實際上得意的不是春風,而是詩人自己。“馬蹄疾”不一定是馬真的跑得很快,而是詩人因為心情愉快,所以一切事情在他眼中都變得輕鬆了。他躊躇滿誌,感覺自己一天就能看盡長安的風光。“一日看盡”明顯是用了誇張的修辭手法,為的是刻畫人物誌得意滿的心情。

語文小課堂

科舉考試開始於隋朝,因為采取的是分科取士的方法,所以叫科舉。唐代延用隋製,分常舉和製舉兩種。到武則天時,創殿試和武舉。科舉製度一直延續到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一共存在了一千三百年。

憫農二首·其二

[唐]李紳

鋤禾日當午a,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收入義務教育教科書人民教育出版社《語文》一年級上冊)

注釋

a鋤禾:給禾苗鋤草。

解析

正午烈日當空的時候,農民還在田裏給禾苗鋤草,汗水滴落到禾苗下的土裏。那些浪費糧食的人,有誰知道餐盤中的糧食,每一粒都是這麽的來之不易呢?

首句以農民辛苦勞動的場景開篇,一幅烈日炎炎、農夫辛勤勞作的圖卷展現在讀者眼前。第二句是細節描寫,詳細描繪了農民汗水滴落的畫麵,呼應前麵所寫的農民種植莊稼時的辛苦。後兩句是耐人尋味的評論,“誰知”一詞具有諷刺和控訴的意味,表示農夫的辛苦明明是人人都知道的事情,卻有人刻意忽視,不以為意。

這首詩流傳廣泛,婦孺皆知。它並沒有說教似的講道理,而是選取經典鮮明的場麵,采用虛實結合、正反映襯的手法,以具體的形象感人。它對驕奢**逸的人做出的詰問和控訴也雖不是非常激烈,卻起到了振聾發聵的效果。

語文小課堂

據說,有一天,李紳和朋友一起登上了城東的觀稼台。兩個人看著遠處的田野,心潮起伏。朋友首先作了一首詩,意思是但願升官就像登台階這樣快。而李紳看到的卻是田野裏的農夫在烈日下辛苦鋤地的場景,他深受震動,脫口而出的是“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使至塞上

[唐]王維

單車欲問邊a,屬國過居延b。征蓬出漢塞c,歸雁入胡天。大漠孤煙直d,長河落日圓e。蕭關逢候騎f,都護在燕然g。

注釋

a問邊:到邊塞視察,指慰問守衛邊疆的官兵。b屬國:即典屬國。漢代稱負責少數民族事務的官員為典屬國,詩人在這裏借指自己出使邊塞的使者身份。居延:地名,在今甘肅張掖北,這裏泛指遼遠的邊塞地區。c征蓬:被風吹得到處飄的蓬草,這裏指詩人自己。d煙:狼煙,遇到敵情時報警的烽煙。古代邊關烽火多燃狼糞,因其煙輕直且不易被風吹散。e長河:黃河。f候騎:軍隊中負責偵察和聯絡的騎兵。g都護:官名,漢代始置,唐代邊疆設有大都護府,其長官稱大都護,這裏指前線統帥。燕然:古山名,今蒙古國杭愛山,這裏代指戰事的前線。

解析

開元二十五年(737年)春天,詩人王維被排擠出朝廷,作為監察禦史去邊塞慰問守衛邊疆的官兵。他在路途中被大漠雄奇的風景震撼,於是寫下了這首詩,在描繪壯麗景色的同時表達自己悲壯的心情。

首聯交代事件,詩人單車單騎從長安出發,前往邊塞慰問,要去的地方比居延還要遠。頷聯寫自己像被風卷起的蓬草飄出漢塞,又像歸雁飛入胡地的天空,情景交融,悲壯和淒涼之情流露筆端。頸聯鏡頭一轉,出現大漠孤煙、長河落日,畫麵變得開闊宏大,雄奇瑰麗。“直”“圓”二字讓氣象變得更加雄渾,讓人的心胸也變得開闊。尾聯寫半路遇到偵察騎兵,對方說統帥正在前線坐鎮。

在這首詩中,王維一改之前追求寧靜冥思的寫詩特點,筆下描繪的景物美麗遼闊,抒發了自己漂泊天涯的悲壯情懷和孤寂之情。

語文小課堂

王維不但作詩很厲害,還是個了不起的畫家。據說,王維曾為岐王畫過一幅巨石圖,雖然隻有簡單的幾筆,卻栩栩如生。岐王非常喜歡這幅圖,時不時就會取出來欣賞,仿佛自己進入畫中,並遊覽了一番一樣。一天,電閃雷鳴,風雨大作。突然,“轟”的一聲,一個東西衝出了岐王府邸的屋頂,飛上了天空。眾人都不知道那是什麽東西,等見到巨石圖的空軸時,才發現原來飛走的是畫中的石頭。

如夢令

[宋]李清照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解析

經常會想起那時在溪亭玩到傍晚才回家,因為玩得太入迷而忘了回家的路。直到盡興了,看到天晚了,才劃船往回走,一不小心劃進了荷花深處。待到奮力劃出,卻嚇得棲息在荷塘邊的水鳥都飛了起來。

在這首小令中,詞人回憶了少女時代一段愉快遊玩的經曆,展現了她當時自由歡快的生活狀態和熱愛自然的情趣。詞人沒有刻意地寫景,而是用遊玩過程中的幾個片段描繪出了一幅日暮晚歸圖,側麵襯托出溪亭景色之美。

開篇“常記”二字總領全詞,引出詞人對往昔的追憶,並點明了地點和時間。“沉醉”“興盡”可見溪亭的景色之美,讓人沉迷。“晚”和前麵的“日暮”呼應,“誤入”與前麵的“不知歸路”呼應,表現出詞人玩得太忘情了。兩個“爭渡”連用,表現出詞人緊張和焦急的心情。被驚嚇得飛起來的水鳥把氣氛推向了**,讓整個意境得到了延展。

整首小令用詞簡練,語調平淡悠然,卻內容豐富,把事、情、景熔於一爐,寫得節奏明快,富有感染力。

語文小課堂

李清照出身書香門第,在文學方麵自小就受到父母的熏陶。後來,她嫁給了太學生趙明誠。夫妻兩人都喜歡讀書、藏書,每次吃過飯後都要一起煮茶,然後用比賽背書的方式決定誰先喝茶。李清照的記憶力很強,往往很輕易就能說出某個典故出自哪本書哪一卷的第幾頁第幾行。他們玩得太開心了,往往茶水還沒喝到嘴裏就灑到了身上。後來,人們就用“賭書潑茶”來形容夫妻美滿的愛情和高雅的生活情趣。

早發白帝城a

[唐]李白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裏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收入義務教育教科書人民教育出版社《語文》三年級上冊)

注釋

a白帝城:在今重慶奉節。

解析

早晨離開聳立在彩雲之間的白帝城,一天之內就可以到達千裏之外的江陵。江水兩岸猿猴的鳴叫聲還在耳邊回響,輕快的小舟已經行駛過一重重青山了。

李白被流放夜郎,途經白帝城時,突然接到了朝廷大赦天下的號令。他驚喜異常,然後坐船向東,前往江陵。為了表達自己輕鬆愉快的心情,他寫下了這首《早發白帝城》。

首句寫白帝城地勢高,就好像聳立在彩雲之間。“彩雲”一詞可見當時的天氣很好,情景交融,詩人的心情也很好。因為從白帝城到江陵,地勢是從高到低、順流而下的,所以船走得很快。第二句就寫行船迅速,遠隔千裏的江陵一天就到了。“千裏”“一日”讓空間之遠和時間之短形成鮮明的對比。三四句用猿聲和萬重山來襯托船速很快。一個“輕”字有兩重含義,一是寫出船的輕盈快捷,一是傳達出詩人輕鬆愉快的心情。

語文小課堂

安史之亂發生的時候,李白正在廬山隱居。唐玄宗的兒子永王率領大軍平定叛亂時,邀請李白下山為自己效力。李白很高興自己有了報國的機會,就答應了邀請。後來,唐玄宗的另一個兒子當了皇帝,開始排擠永王。兩兄弟開始內鬥,永王敗,所以追隨永王的李白受牽連,被判流放夜郎。

元 日a

[宋]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b。千門萬戶曈曈日c,總把新桃換舊符d。

(收入義務教育教科書人民教育出版社《語文》三年級下冊)

注釋

①元日:農曆正月初一。②屠蘇:指屠蘇酒,古代常在元日飲用。③曈曈:形容太陽出來後天逐漸變亮的樣子。④這一句是說用新桃符換下舊桃符。桃符是春聯的前身,古代新年時會在大門上懸掛桃符,用來辟邪。

解析

在爆竹燃放的響聲中,一年又過去了,人們在屠蘇酒的香味中感受到了春天帶來的暖意。家家戶戶在旭日的照耀下,用新的桃符換下原來的舊桃符。

這首詩描寫了民間百姓除舊迎新的景象,刻畫了燃爆竹、喝屠蘇酒、換新桃符等富有生活氣息的經典場景,表達了詩人的喜悅和對新生事物的歡迎。

首兩句寫古代春節的經典習俗,“爆竹”“屠蘇”是具有代表性的生活物品。第三句中的“曈曈日”指由暗轉明的旭日,家家戶戶都被春天的太陽照耀著,給人一種生機勃勃、蓬勃向上之感。最後一句指家家戶戶都用新桃符換上了舊桃符,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揭示了“除舊布新”的主題。

語文小課堂

古人在不同的節日要喝不同的酒。八月桂花香,人們順應節氣,釀酒時加入桂花,這就是大名鼎鼎的桂花酒。春節時,古代有全家老小喝屠蘇酒的習俗,認為屠蘇酒可以祛病強身和辟邪。到了端午節,人們還要喝雄黃酒。人們普遍認為,雄黃酒有驅妖辟邪、殺蟲解毒的功效,所以有“喝了雄黃酒,百病都遠走”的俗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