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進行任何一個學科的教學之前,我們必須弄清我們將把學生帶到哪裏去,明確學生通過學習應該知道什麽能夠做什麽,以及通過什麽方法獲得哪些證據,來判斷學生是否達到了要求。這樣對學習目標的具體準確的界定和科學有效的演繹方式就成為教師進行教學準備和教學實施的首要任務。每一個學科由於其性質和內容的不同,決定其教學思維方式差異。中學政治學科既有一定的國情、法律、道德、心理知識體係,又有特定的德育性質,擔負著學科教學的雙重任務。本節將要概述中學政治學科知識、能力、情意的含義和學習目標的設置、表述。
一、中學政治學科的知識、能力、情意的含義
在我國當前中學的課程設置中,初中的思想品德學科和高中的思想政治學科在一般情況下被人們稱為中學政治學科,因此本文在表述概念時也將兩者統稱為中學政治。
1.知識的含義 關於什麽是知識的問題,認知心理學是從知識的來源、個體知識的產生過程及表征形式等角度對知識進行研究的。例如,皮亞傑認為,經驗(即知識)來源於個體與環境的交互作用,這種經驗可分為兩類:一類是物理經驗,它來自外部世界,是個體作用於客體而獲得的關於客觀事物及其聯係認識;另一類是數學經驗,它來自主體的動作,是個體理解動作與動作之間相互協調的結果。如兒童通過擺弄物體,獲得關於數量守恒的經驗,學生通過數學推理獲得關於數學原理的認識。皮亞傑對知識的定義是從個體知識的產生過程來表述的。《布盧姆教育目標分類學》(修訂版)中認為知識是“對具體事物和普遍原理的回憶,對方法和過程的回憶,或者對一種模式、結構或框架的回憶”,這是從知識所包含的內容的角度說的,屬於一種現象描述。
在教育教學方麵上說,知識是教學用於培養人的內容,它形成學生理解人生、世界意義的心智結構,教學過程中的知識內涵的豐富程度,某種程度上決定人化的程度。每一種知識都有其內在的客觀價值,客觀知識在教學活動中被轉化為學生的能力、智慧、情感態度價值觀後就成為了主體化知識,主體化知識包含客觀知識的內容、技能、智慧、價值態度和情感體驗的內涵。因此,知識本身所具有的特性使其成為學科教學中能力、情意目標的起點和基礎。
浩大而繁多的知識體係隻有在按照一定標準進行分類後才能便於我們在教學中把握,目前比較流行且權威的是現代教育心理學(布盧姆)與世界經合組織對知識的主要分類:
表2.4.1 現代教育心理學和世界經合組織的知識分類對照表
就中學政治知識作為本課程目標的一個維度來說,其知識就是初中思想品德和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所包含的學生個體經驗所得、學科概念、觀點、原理,初中思想品德課知識主要涵蓋了各門具體學科的(主要是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國情)的事實性、概念性和程序性知識,沒有固有的獨立的學科知識體係,僅僅是課程意義上的知識模塊。高中思想政治課知識則以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設常識為基本內容,還包括辯證唯物主義和曆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和方法的多種知識。詳情見表2.4.2;
表2.4.2 中學政治學科建構的基礎、方式及學科知識背景
初中知識比如有:情緒的分類和特點、自尊自愛的途徑和方法、家庭的作用、誠信的基本要求、公民的基本權利、我國的資源國情、維護憲法的尊嚴、民族團結等;高中的知識比如有:貨幣的作用和職能、正確的消費觀、科學發展觀的含義、公民參與民主監督的責任和價值、我國在聯合國的作用、文化多樣性的價值、公民基本道德規範、哲學的基本問題、矛盾分析法的普遍意義等。
盡管我們可以如上界定本學科的知識是什麽、在哪裏,但是沒有知識性質、特征或功能的劃分的知識就是沒有進行分類的學科知識,好像一團亂麻,無法給教學有意義的指導或建議,為了與課程能力目標的表述方式相區分,“知識”目標我們采用純粹的名詞/詞組的陳述句式,按照教育目標分類學劃分如表2.4.3:
表2.4.3 中學政治學科知識目標體係表
盡管我們按照一定標準對政治知識進行分類,但也一定不能忘記在教學中忽視本課程知識體係的構建,幫助學生理解政治學科的基本結構,掌握必要政治學科的概念、原理和方法,如公民基本權利、價值規律、矛盾分析法等,使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能讓學生終身受用。
2.能力的含義 就一般心理學意義上來說,能力是直接影響活動效率,使活動順利完成的個性心理特征。學科能力表現則是指學生在各門課程學習過程中表現出來的比較穩定的心理特征和行為特征,是可觀察的和外顯的學習質量和學習結果,能力是由來自於外在的學科知識轉化而來,形成學生的對內調控的認知技能和對外辦事的技能。
就中學政治知識來說,政治學科能力就是學生對於知識的把握和使用水平,是學生在本學科內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情況的反映。政治學科能力表現是學生政治學科學習質量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深化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全麵提高教育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中學政治的能力表達的結構式是:行為主體+動詞+名詞/詞組,即學生對政治學科知識怎樣運用和運用政治知識做什麽的行為目標。一般用認知過程的動詞來表達,如識別、觀察、論述、簡述、列舉、分析、解釋、評析、發掘、明確、運用、感悟、模擬等。通過不同行為動詞的使用,既要求政治教學關注學生認知的過程和方法,也規定了政治知識怎樣用和應用知識達到什麽樣的認知水平,在學生學習過程與方法培養中體現出來的政治學科學習能力,這些能力貫穿政治學科教學的各方麵。我們把中學政治學科能力的具體目標體係表達如表2.4.4:
表2.4.4 中學政治學科能力目標體係
3.情意的含義 情意是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簡稱。《布盧姆教育目標分類學》(修訂版)中指出,情感領域就是指認知領域和動作領域以外的,和情感聯係比較緊密的那些變量,如興趣、動機、態度等。我國課程目標中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剛好與此情感領域相對應。情感是人對客觀現實的對象和現象的刺激所產生的心理反應。態度指在一定情境下,個體對人、物或事件,以特定方式進行反應的一種心理傾向,是個體在社會環境中,與各種人和事接觸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價值觀是人們對客觀世界所持的判斷標準。對價值的取向往往取決於一個人的情感和態度,有怎樣的情感和態度常常就會有怎樣的價值取向。從橫向上看,這三個要素具有相對的獨立性,它們描述了人的情感領域的完整畫麵;從縱向上看,這三個要素具有層次遞進性,它們構成了一個由低級到高級的情感發展連續體。所以,情感、態度、價值觀三者交織在一起,很難分開,我們要從總體上去理解三者在一起的含義。
由於政治課程具有很強的思想性、人文性,初中課程的根本目的就是促進學生思想品德發展,高中課程的根本目的就是讓學生樹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培養“四有”社會主義公民;因此本課程在中學全部課程中具有突出的德育功能,同時,情感、態度、價值觀三者的內涵主要就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中的思想道德觀念,以及正確的政治立場、觀點和信念,德育功能的實現在很大程度上是讓學生樹立和踐行這種觀念,所以與其他學科相比,在政治課的教學設計中,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就具有非凡的意義。
二、中學政治學科的知識、能力、情意目標的設置
現代教育心理學認為,教學目標是指預期的學生學習結果,是以教學完成之後學生會做什麽來界定的。目標的設置依據是社會需要和學生個人發展的需要。在教學設計和課堂教學行為開始之前,要首先確定和設置科學合理的教學目標,並以可觀察測量的行為動詞清晰準確地表述目標,教學目標製約著教學過程、方法和課堂活動方式,否則目標偏差的教學活動隻會使我們的教學在錯誤的方向越走越遠。
新一輪課程改革目標都遵循同樣的規範,表述為“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這也反映了由過去過於重視知識傳授和學科體係到目前更為注重學生能力發展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的轉變。為了使教學實踐中的師生明確目標是什麽、怎樣做,我們應該給這樣的三維課程目標明確而嚴格的定義,避免課程目標過於含糊籠統和缺乏可操作性,使課程目標能夠有效地指導教學實踐。在由政府和專家製定課程目標後,具體的課堂教學目標則由政治任課教師自己製定。
(一)教學目標的功能和設置理論依據
根據政治課程標準的精神,我們把教學目標在教學中的作用概括為導教、導學和導測評三種功能。《布盧姆教育目標分類學》(修訂版)為我們提供知識和能力教學目標設置的理論根據:
1.知識目標的確定
初中思想品德課程具有很強的綜合性,它的知識構成是有機整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國情等多方麵的內容,知識的教學要求與初中學生的家庭生活、學校生活和社會生活緊密聯係。
初中思想品德課程目標中的知識目標總體是:青少年的身心發展、個體發展與社會環境的關係;我與他人、我與社會、我與自然的關係和道德規範;人類與生態環境的關係;基本的法律知識;我國的基本國情等五大類知識。在總體目標的前提下,教材共演繹出數百個知識點,這些知識點分布在三個年級、五冊教材中。
高中思想政治課與初中思想品德課和高校政治理論課相互銜接,與時事政策教育相互補充,與高中相關科目的教學和其他德育工作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務。
高中思想政治課目標中的知識目標總體是:“三個代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意義;辯證唯物主義和曆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當代中國的公民道德建設和法製建設的基本要求;正確選擇人生發展道路的相關知識。在總體目標的前提下,四本必修教材共演繹出數百個知識點。
新修訂的教育目標分類學較好地從心理機製上解決了繁多的政治學科知識與能力關係的問題,它將認知領域的學習歸結為四類知識的學習。各類知識分類和舉例,如表2.4.5所示:
表2.4.5 政治知識維度分類簡表
續表
某一類型的知識,無論其具體認知能力目標是什麽,由於其自身特點,基本都包含有常見的與生俱來的教學活動、測評題型形式和測評問題。如概念性知識中常見的設問有:這種事例屬於什麽類別?你是如何判斷的?可以怎樣改變事例從而也改變類別?這種設問方式不同於我們一般意義上所說的三個“W”(是什麽?為什麽?怎麽辦?),避免了將所有知識都進行簡單化、庸俗化的歸類處理,從而也使學生在認知過程中把外在的知識轉化為自己的知識,這個認知過程水平由低到高也有分類。
2.能力目標的確定
能力設計的出發點在於在教學和考查中突出“以能力為重”,從最初級的記憶能力到最高級的創造能力,能力水平層層遞進,不存在獨立的能力考查試題,把能力與知識類型結合起來命題才更能夠考查學生學業完成狀況,實現考試目的。
表2.4.6 認知能力(過程)維度分類簡表
續表
上述兩個分類表結合起來就構成認知領域教育目標知識類型與認知過程兩個維度的目標分類表2.4.7:
表2.4.7
}ta}知識類型維度 認知過程維度記憶 理解 運用 分析 評價 創造事實性知識 目標2概念性知識 目標1 目標3程序性知識元認知知識}/ta}
我們在教學之前,應對所教內容按照知識類型和認知過程兩個維度製定教學目標,用來指導學習、教學和評價。如初中思想品德9年級“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知識點教學,教學目標是舉例說明科技推動人類社會發展的作用,描述我國科技發展現狀,概述我國加快科技創新的必要性,這些目標按照兩個維度的目標分類表歸類如下:
目標1 理解科技的作用,即概念性知識。
目標2 回憶我國科技發展的現狀,即事實性知識。
目標3 結合國情,運用知識,理解我國科技創新的必要性,即概念性知識。
此目標分類寫入上表中,同樣,其他知識點教學設計和教學過程中也應按照兩個維度製定教學目標。
3.情意目標的確定
情感領域的教學目標也是依據《義務教育思想品德課程標準(2011年版)》關於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總體上作了如下規定:感受生命的可貴,體會生態環境與人類生存的關係,養成孝敬父母等品質,形成熱愛勞動等個性品質,樹立規則意識,熱愛集體,熱愛祖國。《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實驗)》關於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總體上作了如下規定:具備在現代社會生活中應有的自主、自立、自強的能力和態度;具有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思想情感;初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與知識、能力目標分類類似,情意目標的分類由與布盧姆同一學派的美國心理學家克拉斯沃爾主持,於1964年公布,其分類依據是價值內化的程度,目標由低到高分為五級。如表2.4.8:
表2.4.8 政治情意維度分類簡表
政治學科的諸多德育功能都是建立在情意目標基礎上的,而最籠統、最模糊、最難以操作的就是情意目標的教學,心理學家的這種維度分類,為我們追求、培養和評價這種目標提供了一種有效工具。教師所要做的主要是能夠在理解分類後,把每一個政治課程中的情意目標正確、準確地按照此分類表進行歸類,並在教學過程中真實生動地演繹已分類的情意目標,學生將從這種具體準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中終生受益。
教學目標的表述方式
一般情況下,政治教師采用如下教學目標表述結構: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三方麵的內容。表達目標的一般原則是:
1.應是預期的學生學習結果 這就要求我們說明:目標的行為主體是學生而不是教師,教學後學生在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麵的變化。那種“通過列舉大量文明禮儀行為,使學生學會社交禮儀的基本技巧”“通過導入活動和探究活動,識記和平與發展已成時代主題”“通過分析意識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培養學生學會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這類的目標表達隻是教師的行為,而不是學生的學習結果。
2.目標的表達要有助於導學、導教、導評 導學就是目標中要告訴學生通過學習他應該學會做什麽,導教就是目標中要包含教會學生學習的知識、技能、認知策略是什麽,導評就是目標包含觀察學生學習結果的條件。
3.用教育目標分類學或心理學界定的動詞或名詞表達 如識別、演示、分類、列舉、采用、評估等,在《布盧姆教育目標分類學》(修訂版)的六級認知維度分類中有6個行為動詞:記憶、理解、運用、分析、評價和創造,還有對每一種認知能力更細致的具體表達能力的動詞,比如理解可分為:舉例、分類、推理、聯係、比較、說明等,通俗的、常用的“理解”隻能籠統地表達含義,如“理解經濟全球化的實質、利弊影響;理解發展中國家應對經濟全球化的態度”就是缺乏對“理解”的科學嚴格的界定。
4.目標的表達要明確、具體,可以觀察和測量 要盡量避免含糊和虛空的語言表達目標。如“發展學生觀察能力、比較能力、為人處世、明辨是非的能力”“培養學生熟練使用大眾傳媒的能力”。這樣的目標無法準確定位也無法觀察測量。
5.不混淆各種維度的目標 有教師似乎難以分清教學目標的類別,表達錯亂,如對知識目標的表述:“了解誠信守則的要求,懂得誠信的核心是善良。”“知道文化傳播的重要方式和途徑;列舉現代文化傳播的主要方式,說出它們各自的特點。”這樣把知識目標的內涵擴展到能力目標後,就把能力目標分別逼到含混不清、難以觀察測量的角落:“發展學生觀察能力、比較能力、為人處世、明辨是非的能力,引導學生踐約守信,誠實做人。”“培養學生熟練使用大眾傳媒的能力”。
正確表達目標的實例分析:
九年級“人民當家做主的法治國家”教學目標:
表2.4.9
知識與能力這兩個部分教學目標簡潔清晰,且具有內在關聯性,知識目標可以通過能力目標更好地表現出來,而能力目標隻有依托知識目標才能有具體內容。其中的知識目標是以名詞表征,能力目標以“動詞+名詞”的形式表征;名詞的表征確鑿,動詞表征的是學生完成目標學習的具體行為和動作表現。這種目標的設計有很強的可操作性,便於師生共同實施教學活動。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中的樹立、自覺、維護、規範四個動詞是按照價值在學生主體上的內化程度排列,體現了心理學的認知與行為的發展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