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當前的難題

說起西遊記小說來,便立刻會有幾個難解決的糾紛,出現在我們之前。

這並不是作者的問題。今本最偉大的一部西遊記小說的作者,早已知道為明人吳承恩而非元代道士邱處機了。也不是什麽探求這部小說中所包含的哲理與潛伏的真意;那些真詮、新說、原旨、正旨以及證道書等以易、以大學、以仙道來解釋西遊記的書都是戴上了一副著色眼鏡,在大白天說夢話的。撇清了那些問題於外,卻另有幾個問題在著。

最大的一個問題,便是,吳承恩本的西遊記是創作的呢,還是將舊本加以放大的?易言之,即吳承恩的地位,到底是一位曹雪芹呢,還是一位羅貫中?他的西遊記,到底是一部紅樓夢似的創作呢,還是一部三國誌演義似的“改作”?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值得仔細的加以討論。

魯迅先生以為吳承恩的西遊記是有所本的,他說道:又有一百回本西遊記蓋出於四十一回本西遊記傳之後,而今特盛行。

——中國小說史略第十七篇又道:

西遊記全書次第,與楊致和作四十一回本殆相等……惟楊致和本雖大體已立,而文詞荒率,僅能成書;吳則通才,敏慧淹雅,其所取材,頗極廣泛……諷刺揶揄,則取當時世態,加以鋪張描寫,幾乎改觀。

——同上

但也有人以為楊致和本是一個妄人刪割吳承恩的西遊記,勉強縮小篇幅的。

到底這兩說是那一說對呢?假如沒有更強更確的證據出來,這場筆墨官司是一輩子打不完的。

我們且等待著看,有沒有機會去解決這個重要的問題。

這是其一。

其次,問題雖然較小,卻很少有人拈出過。想不到那麽大的一個罅漏,居然會沒有什麽人發見,而任他逃出讀者們的“注意”之外。原來近三百餘年來盛傳的種種異本之吳承恩的西遊記,無論是新說,或證道書,或其他,

其第九回:

陳光蕊赴任逢災江流僧複仇報本

第十回:

老龍王拙計犯天條魏丞相遺書托冥吏

的開場白若幹語,幾乎完全是雷同的。第九回的開場白是:話表陝西大國長安城,乃曆代帝王建都之地。自周、秦、漢以來,三川花似錦,八水繞城流,真個是名勝之邦。彼時是大唐太宗皇帝登基,改元貞觀。已登極十三年,歲在己巳。

第十回的開場白是:

此單表陝西大國長安城,乃曆代帝王建都之地。自周、秦、漢以來,三川花似錦,八水繞城流。

三十六條花柳巷,七十二座管弦樓。華夷圖上看,天下最為頭,真是個奇勝之方。今卻是大唐太宗文皇帝登基,改元龍集貞觀。此時已登極十三年,歲在己巳。

以上二段文字,皆據張書紳新說西遊記。為什麽緊接著的兩回,西遊記的作者乃這樣不憚煩的抄上如此相同的文字呢?吳承恩是決不會笨到這樣的。

這不是一個謎麽?要解得這個謎,卻須連帶解決西遊記的整個“演化”問題。

所以以上兩個問題,原來也隻是一個。

二新證據的發見

說來很覺得有趣,在去年之前,我們對於以上的兩個問題,還沒有法子窺測得什麽端倪。我們相信,魯迅先生所見到的吳承恩的西遊記,不過是真詮、新說一類的清刊本。——這有一個證據,他在中國小說史略上說:“第九回記玄奘父母遇難及玄奘複仇之事,亦非事實,楊本皆無有,吳所加也。”

其實吳氏的西遊記原無今本的“第九回”(其說詳下)。亞東圖書館的標點本,所用的底本便是新說。但最流行的一本卻是真詮。真詮其實最靠不住,亂改、亂刪的地方極多,遠不如證道書及新說的可靠。吳氏原本所有的許多作為烘托形容之用的歌曲,幾有十之三四被刪去。這是最可慨惜的!吳氏的許多韻語,出之於孫行者、唐三藏或諸妖魔的口中者,乃是那麽的有風趣。

不知悟一子為何硬了心腸,亂加斫除!

除了新說、真詮本的吳書之外,他們所見到的明人著作,也隻有楊致和的四十一回本西洋記傳。

在好久的不知有吳氏原本,無論他著的“黑暗時代”之後,卻忽然的於一年之間,乃連續發見了好幾部西遊記的著作,使我們頓時眼界大開,對於這部小說的研究,自信可以暫時告一個結果,還不足以償“埋頭”之苦而若考古學家之掘獲古代帝王墳似的欣然自得麽?

三年以前,我在上海,已知道日本村口書店有明板西遊記二種待估的消息。為了索值過高,決非我們教書匠力之所及,雖然天天燃燒著想讀到他們的願望,卻隻得冷了心腸,不作此想。去年,在時局混亂的情形中,聽說這二書已為北平圖書館購得了,這使我們如何的高興!連忙坐了公共汽車進城,得以第一次獲睹數年來念念不忘的兩部書。

土黃色的細綾錦套,一望而知為日本式的裝璜。凡五套,四套是吳本西遊記,其他一套卻是從未見之記載的一部異本:鼎鍥全相唐三藏西遊傳(第一卷末,又題作唐三藏西遊釋厄傳)

羊城衝懷朱鼎臣編輯

書林蓮台劉承茂繡梓

這一部西遊傳分甲、乙、丙、丁……等十集,凡十卷,但隻有四本,篇幅不及吳本西遊記四分之一,每頁分為上下二層,上圖下文。就其版式及紙張看來,當是明代嘉隆間閩南書肆的刻本。其時代最遲似不能後於萬曆初元。說它是一部孤本,大約不會錯。

在它出現以前,我們從來不知道有此書。羊城人朱鼎臣固然是一位陌生的作家;即“書林蓮台劉承茂”也似是不見經傳的一個閩南書肆主人。有了這部書的出現,我們才可以明白,楊致和的西遊記傳是“我道不孤”,才可以知道,楊本四十一回的西遊記傳和朱鼎臣十卷本的西遊傳究竟是什麽性質的東西。

但那四套的明刊吳本西遊記,也並不是什麽凡品。明刊小說,惟西遊記為最罕見。清初刊的西遊真詮,卷首曾附有插圖二百幅(但後來刊本皆已去之)。刻工極為精致。就插圖的內容看來,確不是西遊真詮所有。(因插圖第九回是袁守誠妙算無私曲,並無陳光蕊赴任逢災的一回。)真詮大約是利用了明末的這副圖版而“張冠李戴”了的。(這插圖本當是天啟、崇禎間蘇或杭的一個刻本。似即為李卓吾批評西遊記的插圖吧?)三年前,上海中國書店在某書封皮的背麵,發見明刻本西遊記一頁,詫為奇遇。後此頁由趙蜚雲先生送給了我。這一頁萬曆寫刻本西遊記的發現,便是這四大套明刻吳本全書發現的先聲。這吳本的西遊記全書,首有秣陵陳元之序,序末題“時壬辰夏端四日也”,蓋即萬曆二十(公元一五九二)年所刊。刊地為金陵,刊者為金陵書賈世德堂唐氏。陳序氏:唐光祿既購是書,奇之。益俾好書者為之訂校,秩其卷目梓之。凡二十卷,數十萬言有餘。

是此書亦嚐經唐光祿“秩其卷目”,未必全為原本之式樣的了。但今所見西遊記,則當以此書為最古。插圖也很精,與羅懋登的三寶太監下西洋記略同式。萬曆間金陵刊本的插圖,殆都是這種式樣的。

今存的明刻本吳氏西遊記,尚有:(一)鼎鍥京本全像西遊記日本內閣文庫藏,題“閩建書林楊閩齋梓”,上圖下文,全為閩南書坊的款式。亦為二十卷,亦有陳元之序,而序末年月,已改為“癸卯夏”,蓋即萬曆三十一年,去世德堂本的刊行已十一年。(似即據世德堂為底子,故以京本相號召。閩南書肆,凡翻刻南京、北京書,皆冠以京本二字,以示來源,有別杜撰。其風殆始於南宋。)

(二)唐僧西遊記日本帝國圖書館藏,似亦萬曆間刊本,而從世德堂本出者。惜未詳為何人所刊。

(三)李卓吾先生批評西遊記日本內閣文庫藏。亦同世德堂本。卷首插圖,幾一百葉二百幅。有題“劉君裕刻”者;當為啟、禎間刻本。(以上三本見孫楷第的日本東京所見中國小說書目提要,北平圖書館出版)其麵目都是和世德堂本不殊的。在世德堂本之前,有無更早的刊本,卻不可知,世德堂本題“華陽洞天主人校”,此華陽洞天主人,似即陳序中所謂唐光祿。

陳序很重要,惟關於作者則遊移其辭:……西遊一書,不知其何人所為。或曰:出今天潢何侯王之國。或曰:出八公之徒。或曰:出王自製。餘覽其意,近跅弛滑稽之雄,卮言漫衍之為也。舊有序,餘讀一過,亦不著其姓氏,作者之名。

彼時,似不知此書出於吳承恩手。惟既有“出今天潢何侯王之國”語,則吳氏或嚐為“八公之徒”歟?嘉、隆間的文人們,出入於藩王之府,而為他們著書立說者不少概見。吳氏殆亦其一人。惜所雲“舊序”,世德堂本未刊入,今絕不可得見,未能一窺其究竟。

世德堂本,粗視之與今坊本無異,但有一點與今坊本大不相同,即今坊本有第九回:

陳光蕊赴任逢災江流僧複仇報本

的一大段“陳玄奘出身”事,而世德堂本則無之,其第九回便是:

袁守誠妙算無私曲老龍王拙計犯天條

恰相當於今坊本第十回的開始。十回以下,文字全同今坊本,惟回目略殊:

世德堂木證道書新說真詮諸坊本

第九回

彭守誠妙算無私曲

老龍王拙計犯天條

陳光蕊赴任逢災

江流僧複仇報本

第十回

二將軍官門鎮鬼

唐太宗地府還魂

老龍王拙計犯天條

魏丞相遺書托冥吏

第十一回

還受生唐王遵善果

度孤魂蕭瑀正空門

遊地府太宗還魂

進瓜果劉全續配

從第十二回起,則諸本回目皆全同,沒有什麽可注意的。到底這“陳光蕊”故事是吳本所原有而世德堂本刪去的呢,還是吳本原無,而為清代諸刊本所妄加的呢?這且待下文再詳之。

正當此兩部不平常的明刻本西遊記及西遊傳出現的時候,一個更重大的消息也為我們所喧傳著。原來,在北平圖書館善本室所庋藏的許多傳抄本永樂大典中,有一本第一萬三千一百三十九卷的,是送字韻的一部分。在許多“夢”的條文中,有一條是:魏征夢斬涇河龍。

引書標題作“西遊記”,文字全是白話,其為小說無疑。誰能猜想得到,殘存的永樂大典的一冊之中,竟會有西遊記小說的殘文存在呢!在吳承恩之前,果有一部古本的西遊記小說!魯迅先生的論點是很強固的被證實了。這一條,雖不過一千二百餘字,卻是如何的重要,如何的足令中國小說研究者雀躍不已!

我們雖不曾再發見第二條西遊記殘文,但此永樂大典本西遊記之為吳承恩本的祖源,卻是無可疑的。就此一條的文字看來,古本西遊記小說,其骨幹與內容是不會和吳承恩本相差得多少的。孫楷第先生曾抄得此條見寄。為了見到的人太少,特將全文轉錄於下:夢斬涇河龍(西遊記)長安城西南上,有一條河,喚作涇河。貞觀十三年,河邊有兩個漁翁,一個喚張梢,一個喚李定。張梢與李定道:“長安西門裏,有個卦鋪,喚神言山人。我每日與那先生鯉魚一尾。他便指教下網方位。依隨著一日下一日著。”李定曰:“我來日也問先生則個。”這二人正說之間,怎想水裏有個巡水夜叉,聽得二人所言。“我報與龍王去。”龍王正喚做涇河龍。此時正在水晶宮正麵而坐。忽然夜叉來到言曰:“岸邊有二人都是漁翁。說西門裏有一賣卦先生,能知河中之事。若依著他籌,打盡河中水族。”

龍王聞之大怒。扮作白衣秀士,入城中。見一道布額,寫道:“神翁袁守成於斯備命。”

老龍見之,就對先生坐了。乃作百端磨問,難道先生,問何日下雨。先生曰:“來日辰時布雲,午時升雷,未時下雨,申時雨足。”老龍問下多少。先生曰:“下三尺三寸四十八點。”龍笑道:“未必都由你說。”先生曰:“來日不下雨,到了時,甘罰五十兩銀。”

龍道:“好,如此來日卻得廝見。”辭退。直回到水晶宮。須臾,一個黃巾力士言曰:“玉帝聖旨道:“你是八河都總涇河龍。教來日辰時布雲,午時升雷,未時下雨,申時雨足。’”

力士隨去。老龍言不想都應著先生謬說。到了時辰,少下些雨,便是向先生要了罰錢。次日,申時布雲,酉時降雨二尺。第三日,老龍又變為秀士,入長安卦鋪。向先生道:“你卦不靈。快把五十兩銀來。”先生曰:“我本籌算無差。卻被你改了天條。錯下了雨也。你本非人,自是夜來降雨的龍。瞞得眾人瞞不得我。”老龍當時大怒,對先生變出真相。

霎時間,黃河摧兩岸,華嶽振三峰,威雄驚萬裏,風雨噴長空。那時走盡眾人,唯有袁守成巍然不動。老龍欲向前傷先生。先生曰:“吾不懼死。你違了天條,刻減了甘雨,你命在須臾。剮龍台上難免一刀。”龍乃大驚悔過。複變為秀士,跪下告先生道:“果如此嗬,希望先生與我說明因由。”守成曰:“來日你死,乃是當今唐丞相魏征來日午時斷你。”

龍曰:“先生救咱!”守成曰:”你若要不死,除非見得唐王,與魏征丞相行說。勸救時節或可免災。”老龍感謝,拜辭先生回也。玉帝差魏征斬龍。天色已晚,唐王宮睡思半酣,神魂出殿,步月閑行。隻見西南上有一片黑雲落地,降下一個老龍,當前跪拜。唐王驚怖曰:“為何?”龍曰:“隻因夜來錯降芒雨,違了天條,臣該死也。我王是真龍。臣是假龍。真龍必可救假龍。”唐王曰:“吾怎救你?”龍曰:“臣罪正該丞相魏征來日午時斷罪。”唐王曰:“事若幹魏征,須救你無事。”龍拜謝去了。天子覺來,卻是一夢。次日,設朝,宣尉遲敬德總管上殿曰:“夜來朕得一夢,夢見涇河龍來告寡人道:“因錯行了雨違了天條,該丞相魏征斷罪。’朕許救之。朕欲今日於後宮裏宣丞相與朕下棋一日。須直到晚乃出。此龍必可免災。”敬德曰:“所言是實。”乃宣魏征至。帝曰:“召卿無事。

朕欲與卿下棋一日。”唐王故遲延下著。將近午,忽然魏相閉目籠睛,寂然不動。至未時,卻醒。帝曰:“卿為何?”魏征曰:“臣暗風疾發,陛下恕臣不敬之罪。”又對帝下棋。

未至三著,聽得長安市上百姓喧鬧異常。帝問何為。近臣所奏:千步廊南,十字街頭,雲端吊下一隻龍頭來,因此百姓喧鬧。帝向魏征曰:“怎生來?”魏征曰:“陛下不問,臣不敢言。涇河龍違天獲罪,奉玉帝聖旨令臣斬之。臣若不從,臣罪與龍無異矣。臣適來合眼一霎,斬了此龍。”正喚作魏征夢斬涇河龍。唐皇曰:“本欲救之,豈期有此!”遂罷棋。

這部古本西遊記,就此條殘文看來,必定也是分則、分段的,而每則卻各有一個六七個字的“回目”,正像古本三國誌演義一樣,條文的題目:夢斬涇河龍,或為原文所有,或為永樂大典編者所代擬,今不可知。但文中插入玉帝差魏征斬龍一句,與上下文俱不銜接,卻顯然是原來的一個“回目”。此條似當是合兩個“回目”的兩則而成的。第一個“回目”也許是已被永樂大典編者所刪去而代之以夢斬涇河龍的一個總題目了。文末有“正喚作魏征夢斬涇河龍”一語,也正是古代“說話人”每喜於一個重要節目處提醒聽眾的慣技。

古本西遊記的文字古拙粗率,大類元刊全相平話五種和羅貫中的三國誌演義。其喜用“之、乎、者、也”的文言的習氣,也正相同。當是元代中葉(或至遲是元末)的作品。元道士邱處機寫作西遊記的傳說,雖不過是一個謊話,而元人寫作的古本西遊記,卻不料竟實有其書!在這異書奇本陸續的發見的時候,論述中國小說的曆史,實在不是一件易事。

三吳承恩的西遊記的地位

有了上麵許多新的發見,我們對於西遊記的研究,似可更進一步而接近於真實的和正確的結論了。反對魯迅先生的那一個主張,因了永樂大典本西遊記的出現,已不攻而自破。就那段永樂大典本西遊記的殘文仔細研究一下,便可以知道,吳承恩本西遊記第九回“袁守誠妙算無私曲,老龍王拙計犯天條”的一大段故事,全是根據此條“殘文”放大了的。內容幾乎無甚增改。

隻不過將張梢、李定的兩個漁翁,改作“一個是漁翁,名喚張梢,一個是樵子,名喚李定”,而因此便無端生出一大段的“漁樵問答”的情節來。其餘像“辰時布雲”雲雲,“下三尺三寸四十八點”雲雲,也都是完全相同的。

如果此古本西遊記再有下幾條“殘文”在永樂大典中發見,其內容想來當也不會和吳本西遊記相差得很遠的。

所以,吳承恩之為羅貫中、馮猶龍一流的人物,殆無可疑。吳氏的西遊記,其非紅樓夢、金瓶梅,而隻不過是三國誌演義和新列國誌,也是無可疑的事實。惟那麽古拙的西遊記,被吳承恩改造得那麽神駿豐腴,逸趣橫生,幾乎另成了一部新作,其功力的壯健,文采的秀麗,言談的幽默,卻確遠在羅氏改作三國誌演義,馮氏改作列國誌傳以上。隻要把永樂大典本的那條殘文和吳氏改本第九回一對讀,我們便知道吳氏的潤飾的功力是如何的艱巨。

吳氏本西遊記的八十一難,與古本或不盡同。吳氏寫作西遊記的真意,雖不見得像證道書、新說、真詮、原旨諸家之所雲,但其受有當時(嘉靖到萬曆)思想界三教混淆的影響,卻是很明白的事實。其對於佛與仙的並容、同尊,正和屠隆的曇花、修文,汪廷訥的長生、同升相同。其不大明了佛教的真實的教義,也和屠、汪諸人無異。我們觀於吳氏西遊記第九十八回中所開列的不倫不類的三藏目錄,便知他對於佛學實在是所知甚淺的。其必以九九八十一難為“數盡”,為“功成行滿”者,也全是書生們的陰陽數理的觀念的表現。陳元之的序道:舊有序……其序以為孫,猻也,以為心之神。馬,馬也,以為意之馳。八戒,其所戒八也,以為肝氣之木。沙,流沙,以為腎氣之水。三藏,藏神,藏聲,藏氣之三藏,以為郛郭之主。魔,魔也,以為口耳鼻舌身意恐怖顛倒幻想之障。故魔以心生,亦以心攝。是故攝心以攝魔;攝魔以還理;還理以歸之太初,即心無可攝,此其以為道之成耳。

假如所謂“舊序”,確是吳氏所自為,則陳氏所稱“此其書直寓言者哉”,或很可信。作者殆是以古本西遊記為骨架,而用他自己(或他那一個時代)的混淆佛道的思想,諷刺幽默的態度,為其肉與血,靈與魂的了。西遊記之能成為今本的式樣,吳氏確是一位“造物主”。他的地位,實遠在羅貫中、馮夢龍之上。吳氏以他的思想與靈魂,貫串到整部的西遊記之中。而他的技術,又是那麽純熟、高超;他的風度又是那麽幽默可喜。我們於孫行者、豬八戒乃至群魔的言談、行動裏,可找出多少的明代士大夫的見解與風度來!

吳氏書的地位,其殆為諸改作小說的最高峰乎?但於古本西遊記外,吳氏是否別有取材呢?吳氏是以見收於永樂大典中的那部古本為骨架的呢,還是別有他本介於吳氏書與那部古本之間?

魯迅先生未見永樂大典本,但他相信四遊記裏的那部齊雲、楊致和編的新刻唐三藏西遊全傳為吳氏書的祖本。如果他的話可信,則在古本與吳氏書之間是別有一部楊氏書介於其間的了。

那部楊氏本西遊記,就其版式看來,無可疑的乃是萬曆間閩南書坊餘象鬥們所刻的書。嘉慶版的一本四遊記不過照式翻印而已,正如嘉慶間書坊的照式翻印明代閩建餘氏版之兩晉演義一樣。(關於四遊記的年代將別有一文論之。)假如編四遊記或作楊本的是一個“妄人”的話,這“妄人”卻決不會在“清代中葉”的。楊致和至遲當是餘象鬥們同時生的人物。

有人曾舉一例,以證明“魯迅先生誤信此書,為吳本之前的祖本”之錯誤。他說:“此本第十八回(收豬八戒)〔按楊本實無回數,第十八回數字為杜撰。此段實見嘉慶本卷二第二十四頁。〕收了八戒之後,‘唐僧上馬加鞭,師徒上山頂而去。話分兩頭,又聽下回分解。’這下麵緊接一詩:“道路已難行……你問那相識,他知西去路。’下麵緊接雲:“行者聞言冷笑,那禪師化作金光,徑上鳥窠而去。’這裏最可看出此本乃是刪節吳承恩的詳本,而誤把前麵會見鳥窠禪師的一段全刪去了,所以有尾無頭,不成文理。這是此本刪吳本的鐵證。”

但此“鐵證”實在不足以折服魯迅先生之心。我且再找一個“鐵證”出來吧。在嘉慶版西遊記傳卷一第一頁,正論到:故地辟於五;當醜會終,寅會初,天氣下降,地氣上升,一派正合,群物皆生。

下麵卻緊接雲:

玉帝垂賜恩慈曰:“下方之物,乃上天精華所生,不足為異。那猴在山中夜宿石涯,朝遊峰洞。”中間花果山的一塊仙石產生石猿以及石猿生後,金光焰焰燭天,玉帝命千裏眼、順風耳開南天門觀看的一段事,都不見了。這難道也是楊致和刪去的麽?他雖是“妄人”,卻不會妄誕不通至此!“說破不值一文錢”;原來那些“鐵證”,乃是嘉慶翻刻本所造成的。餘氏的原刊本,流傳下來時偶然缺失了半頁或一二頁,翻刻本以無他本可補,便把上下文聯結起來刻了。這還不夠明白麽?前幾年在上海受古書店曾見一部舊抄本的楊致和本西遊記傳,此兩段文字俱在,並未“失落”。(不是“刪去!”)惜以價昂未收,今不知何在。否則,大可抄在這裏,以證明所謂“鐵證”實在是不成其為“證”也。

在這裏,我可以妄加斷定一下了:魯迅先生所說的吳氏書有祖本的話是可靠的。不過吳氏所本的,未必是楊致和的四十一回本西遊記傳而當是永樂大典本。

自從我們見到了朱鼎臣本西遊記,這立刻明白她和楊氏書是同一類的著作!他們很可能全都是本於吳承恩本西遊記而寫的。或可以說,全都是吳氏書的刪本。因了朱本的出現,增強了我們說楊本是“刪本”的主張。為什麽呢?這有種種的證據。(那些“鐵證”卻不足為據!)

現在且先將朱本和楊本的“回目”對照的列表於下:

朱鼎臣本楊致和本

卷之一:大道育生源流出

石猿投師參眾仙

石猿修道聽講經法

祖師秘傳悟空傳

卷之二:悟空煉兵偷器械

卷之一:猴王得仙賜姓

悟空得仙傳道

猴王勒寶勾簿

朱鼎臣本楊致和本

仙奏石猿擾亂三界

孫悟空拜授仙祿玉帝降旨招安

玉皇遣將征悟空

孫悟空玉封齊天大聖

亂蟠桃大聖偷丹大聖攪亂勝會

反天宮諸神捉怪

卷之三:觀音赴會問原因

小聖施威降大聖真君收捉猴王

大仙助法收大聖

八卦爐中逃大聖

如來收壓齊天聖佛祖壓倒大聖

五行山下定心猿

我佛造經傳極樂

觀音奉旨往長安觀音路降眾妖

卷之四:唐太宗治開南省

陳光蕊及第成婚

劉洪謀死陳光蕊

小龍王救醒陳光蕊

殷小姐思夫生子

江流和尚思報本

小姐囑兒尋殷相

殷丞相為婿報仇

卷之五:袁守誠妙算無私曲

老龍王拙計犯天條

太宗詔魏征救蛟龍

魏征弈棋斬蛟龍魏征夢斬老龍

朱鼎臣本楊致和本

二將軍宮門鎮鬼唐太宗陰司說罪

唐太宗地府還魂

卷之六:還受生唐王遵善果卷之二:劉全進瓜還魂

劉全舍死進瓜果

劉全夫婦回陽世

度孤魂蕭瑀正空門

玄奘秉誠建大會

觀音顯像化金蟬

唐太宗描寫觀音像唐三藏起程往西天

三藏起程陷虎穴唐三藏被難得救

雙叉嶺伯欽留僧

卷之七:五行山心猿歸正唐三藏收伏孫行者

孫悟空滅除六賊

觀音顯聖賜緊箍

三藏授法降行者

蛇盤山諸神暗佑唐三藏收伏龍馬

孫行者降伏火龍

卷之八:觀音收伏黑妖觀音收伏黑妖

三藏收伏豬八戒唐三藏收伏豬八戒

唐三藏被妖捉獲唐三藏被妖捉獲

卷之九:孫行者收妖救師卷之三:孫悟空收妖救師

唐僧收伏沙悟淨唐僧收伏沙悟淨

豬八戒思**被難豬八戒思**被難

孫行者五莊觀內偷果孫行者五莊觀內偷果

唐三藏逐去孫行者唐三藏逐去孫行者

唐三藏師徒被難唐三藏師徒被難

朱鼎臣本楊致和本

豬八戒請行者救師豬八戒請行者救師

孫悟空收妖救師孫悟空收妖救師

唐三藏師徒被妖捉唐三藏師徒被妖捉

孫行者收伏妖魔孫行者收妖魔

唐三藏夢鬼訴冤

卷之十:唐三藏收妖過黑河卷之四:孫行者收伏青獅精

觀音老君收伏妖魔唐三藏收妖過黑河

唐三藏收妖過通天河

觀音老君收伏妖魔觀音老君收伏妖魔

孫行者被弭猿紊亂昴日星官收蠍精

孫行者被弭猴紊亂

顯聖師彌勒佛收妖

三藏過朱紫獅駝二國三藏過朱紫獅駝二國

三藏曆盡諸難已滿三藏曆盡諸難已滿

三藏見佛求經三藏見佛求經

唐三藏取經團圓唐三藏取經團圓

這一個目錄已足夠表現朱本和楊本是什麽性質的東西。朱本雖未寫明刻於何時,但觀其版式確為隆、萬間之物——其出現也許還在世德堂本西遊記之前。楊本亦未詳知其刊刻年月。但楊致和若為餘象鬥的同輩,則其書也當為萬曆二十年左右之物。我意,朱、楊二本,當皆出於吳氏西遊記。而朱本的出現,則似在楊本之前。何以言之?

朱鼎臣之刪節吳氏書為西遊釋厄傳,當無可疑。其書章次淩雜,到處顯出朱氏之草草斧削的痕跡。朱本第一卷到第三卷,敘述孫悟空出身始末者,離吳氏書的本來麵目,尚不甚遠,亦多錄吳氏書中的許多詩詞。其第四卷,凡八則,皆寫陳光蕊事,則為吳氏書所未有,而由朱氏自行加入者。其所本,當為吳昌齡的西遊記雜劇。蓋二者之間,同點極多。因此卷為朱氏所自寫,遂通體無一詩詞,與前後文竟若二書,不同一格。其第五卷到第八卷,從“袁守誠妙算無私曲”到“唐三藏被妖捉獲”,他的作風又開始與一到三卷相同。

吳氏書的詩詞也被保存了不少。最可注意的是,第五卷的袁守誠妙算無私曲一則。其內容及詩詞,殆與吳氏書麵目無大異:

袁守誠妙算無私曲

卻說大國長安城外涇河岸邊,有兩個賢人,一個是漁翁名喚張梢,一個是樵子名喚李定。他兩個都是登科的進士,能識字的山人。一日在長安城裏賣了肩上柴,貨了籃中魚,同入酒館之中吃了半酣,順涇河岸徐步而回……張梢道:“但隻是你山青不如我水秀,有一蝶戀花詞為證……”李定道:“你的水秀不如我的山青,也有個蝶戀花詞為證……”漁翁道:“你山青不如我水秀受用些好物。有一鷓鴣天為證……”樵夫道:“你水秀不如我山青受用些好物。亦有鷓鴣天為證……”漁翁道:“你山中不如我水上生意快活,有西江月為證……”樵夫道:“你水上還不如我山中的生意,亦有西江月為證……”漁翁道:“這都是我兩個生意贍身的勾當。你卻沒有我閑時節的好處,又沒有戳急時節妙處。有詩為證……”樵夫道:“你那閑時,又不如我的閑時好也。亦有詩為證……”張梢道:“李定,我兩個真是微哼可相押,不須板,共金樽。”二人行到那分路去處,躬身作別。張梢道:“李兄,保重,途中上山仔細看虎。假若有些凶險,正是:明日街頭少故人。”李定聞言大怒道:“你這廝憊賴!好朋友也替得生死?你怎麽咒我。我若遇虎遭害,你必遇浪翻江。”

張梢道:“我永世不得翻江。”李定道:“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你怎麽就保得無事!”張梢道:“李兄,你須這等說,你還捉摸不定,不若我的生意有捉摸,定不遭此等事。”李定道:“你那水麵上營生極凶險,有甚麽捉摸?”張梢道:“你是不曉得這長安城裏西門街上有一個賣卦的先生。我每日送他一尾金色鯉魚,他就與我袖傳一課,百下百著。今日我又去買卦。他教我在涇河灣頭東邊下網,西岸拋鉤。定獲大魚,滿載魚蝦而歸。明日入城來賣錢沽酒再與老兄相敘。”二人從此敘別。正是路說話,草裏有人。原來這涇河水府,有一個巡水的夜叉,聽見了百下百著之言,急轉水晶宮,慌忙報與龍王……

這裏的張梢、李定,一為漁夫,一為樵子,正和吳氏書同,而與永樂大典本的作“兩個漁翁”者有異。其所詠蝶戀花詞以下諸詞,也都是吳氏書所有,而永樂大典本所無者。此文假如不是從吳氏書刪節而來的,則世間而果有此“聲音笑貌”全同的二人的作品,實可謂為奇跡!這當是朱鼎臣本釋厄傳非永樂大典本和吳氏本西遊記的中間物的一個“鐵證”吧。

更有可注意者,即從第二卷的“亂蟠桃大聖偷丹,反天宮諸神捉怪”一則起,到第六卷的“雙叉嶺伯欽留僧”一則止,其文字都襲之於吳氏書(除第四卷外)的,僅中插一部分自撰的標題耳。從第七卷以後,方才有些大刀闊斧的杜撰的氣象。標題始不再襲用吳氏原題。然內容尚還吻合,詩詞間或見收。從第九卷“孫行者收妖救師”起,朱氏便更顯出他的手忙足亂的痕跡來了。已到了第八卷了,還隻把吳氏書刪改了前二十回。如果照這樣下去,後八十回的文字,將用多少的篇頁去容納呢?但他的預定卻隻要寫到十卷為止。於是吳氏書五分之四的材料,便被胡亂的塞到那最後的兩卷書裏去。有的情節全被刪去不用;有的則不過隻提起了一二語。這樣的草草率率的結局,當是他自己開頭寫作時所絕對想不到的吧。第十卷的“三藏曆盡諸難已滿”

一則最為可笑。在這短短的快要結束的一段文字中,你看他竟把比丘國、白鹿白狐、陷堤空洞、九頭獅子、月中白兔、寇梁諸事全部包納在內。在吳氏書中,這是第七十八回到第九十七回的浩浩****的二十回文字呢!九頭獅子的事,吳氏書從第八十七回“鳳仙郡冒天止雨”寫到第九十回“師獅授受同歸一”一共是四回。而朱本卻隻有一百三十九個字:到了天竺國,鳳仙郡安歇暴沙亭,忽被豹頭山虎洞口一妖把行者三人兵器攝去。行者雖神通廣大,無了金棒,亦無措手。正在躊躇,忽見妙嚴宮太乙救苦天尊,叫聲:“悟空,我救你也!”行者急忙哀告:“萬乞老仙一救!”天尊走至洞口,高叫:“金獅速現真形。”

那妖聽得主公喝,慌忙現出真形,乃是九頭獅子。被天尊騎於**,取出三件兵器,付還行者兄弟。天尊跨獅升天。

這種“節略”,誠可謂無可再簡,無可再略的了。

但最後一則“唐三藏取經團圓”,關於通天河老黿的一難,朱氏本卻仍不能不為一敘,此益可見其黏著吳氏書的膠性,實甚強大。

通體觀來,朱氏書之刪節吳氏西遊記是愈後愈刪得多,愈後愈刪得大膽的;正像一個孩子初學字帖,開始不得不守規則,不能不影照紅本;漸熟悉,則便要自己亂塗亂抹一頓了,雖然塗抹得是東歪西倒,不成字體。

至於楊致和本,則較朱本略為整齊;所敘事實更近於吳氏書。吳氏書之所有,楊本皆應有盡有。但其大部分,則皆有抄朱氏本的刪節之文的痕跡。

其前半部,為了求全書整齊劃一起見,篇幅較朱本更簡。但其後半部,卻反增加出一部分已被朱本刪去的吳氏書的內容節目來。由此可見:當楊致和立誌寫作他的唐三藏西遊傳的時候,他的桌子上,似是攤放著兩部西遊記:吳氏書與朱氏書的。這兩部繁簡不同的書,使他斟酌、參考、襲取而成為另一部新的西遊記傳。

楊氏的書,確是想比朱氏書更近於吳承恩的原本。所以朱本第四卷的關於陳光蕊事者,便被他全部刪去;隻在卷二劉全進瓜還魂一則裏,用百餘字提起江流兒的故事;正和吳氏書之以一歌敘述玄奘的身世者相同。其後,第三卷的唐三藏夢鬼訴冤,第四卷的孫行者收伏青獅精、唐三藏收妖過通天河、顯聖師彌勒佛收妖各則,都是朱本所無而楊本則依據了吳氏原書加入的。大約,楊本的第一、二卷,和朱本不同者頗多,標目也大不相同;這二卷的文字隻有比朱本簡略。到了第三卷,他便信筆直抄朱本的第九卷、第十卷了。

除了加入了一部分故事以外,像下文,是朱氏書裏的一則:

唐三藏逐去孫行者

卻說那鎮元大仙扯住行者道:“你的本事,我也知道。但拿在我手,你也難走。好好還我樹來!”行者道:“你這老先生真個小氣。隻是要活樹,何難之有。無故討這等熱鬧!你放我師父兄弟,我還你樹來。”大仙道:“你若活得此樹,我就放你師父兄弟,我還與你結為兄弟。”就把師徒三人放了。行者說:“鎮元老仙,你好生與我看顧師父,待我求個仙方,就來。”說訖,遂縱一筋鬥,直至洛伽山觀音菩薩座前,參拜已畢,菩薩問道:“唐僧行至何處?”行者道:“行至萬壽山,弟子不識是鎮元大仙,毀傷他的人參果木,被他羈住,不能前進。”菩薩罵道:“你這猿!他那人參果乃是天開地辟的靈根,鎮元子乃地仙之祖,你怎麽毀傷他的?”行者道:“弟子與他說過,隻要醫好其樹,他放我師徒前去。

望菩薩發個慈悲,早救唐僧往西天。”菩薩道:“我淨瓶裏的甘露,可活仙樹靈苗。我給些甘露與你,你把去放在樹下,將樹扶起,自然茂盛。”行者得了甘露,回轉觀中,叫大仙師父同進後園醫樹,把甘露放在樹下,一手扶起樹來。隻見頓然茂麗,餘果尚存。大仙甚喜,回轉法堂,複令童子去摘十顆來獻唐僧,複安排蔬酒,與行者結為兄弟。次日天明又行。

楊本的同一節文字,便是全抄朱本的——其中隻有幾個字的差異。其他第三、四卷中,文字雷同者也幾在十之九以上,連標目也是全襲之於朱本。

這都顯然可見楊本是較晚於失本。為了較晚出,故遂較為齊整;不像朱本那麽樣的頭太大,腳太細小。

楊本最後一段,唐三藏取經團圓,根據於吳氏原本,屢提起:“路走十萬八千,難八十次,還有一難未滿”;或“路走十萬八千,災逢八十一回”;故其間,遂較朱本多容納了一部分故事,以足八十一難之數。楊氏對於八十一難的數字的神秘的解念或竟和吳氏有同感罷。

這樣,西遊記的源流,是頗可以明了的了。最早的一部今日西遊記的祖本,無疑的是永樂大典本。吳承恩的西遊記給這“古本”以更偉大、更光榮的改造。後來明、清諸本,皆紛紛以吳氏此書為依歸。或加刪改,卻總不能逃出其範圍以外。故吳本的地位,在一切西遊記小說中無疑的是最為重要——自然也無疑的是最為偉大。

總結了上文,其諸本的來曆,可列一表如下:

四陳光蕊故事的插入

由此可知,陳光蕊故事的插入,當始於朱鼎臣本西遊傳。吳承恩的原本,乃至永樂大典的“古本”,當都無此故事。關於陳玄奘的身世,吳氏原本僅

於第十一回以一篇古歌敘述之:

你道他是誰人?

靈通本諱號金蟬,隻為無心聽佛講,轉托塵凡苦受磨,降生世俗遭羅網。投胎落地就逢凶。

未出之前臨惡黨。父是海州陳狀元,外公總管當朝長。出身命犯落江星,順水隨波逐浪泱。

海島金山有大緣,遷安和尚將他養。年方十八認親娘,特赴京都求外長。總管開山調大軍,洪州剿寇誅凶黨。狀元光蕊脫大羅,子父相逢堪賀獎。複謁當今受主恩,靈煙閣上賢名響。

恩官不受願為僧,洪福沙門將道訪。小字江流古佛兒,法名喚做陳玄奘。(見世德堂本卷三,十二頁。)

到了朱鼎臣刪改吳本的時候,他似見到戲劇中的陳光蕊的故事,而頗以吳本不詳為憾。故便自顯身手,編了一卷八則的洋洋大文加入。

在明代,吳氏原本的勢力極大,朱本見者似不多,故世德堂本以下諸刊本,都不注意到朱本此段文字的添加。連以朱本為刪改之底子的楊致和本也竟受吳氏原本的影響,刪去此段故事不載,僅以數語述及玄奘,硬交代了過去。

但到了清初,情形便不同了。汪澹漪刻他的西遊證道書的時候,他似也見到了朱鼎臣的那部釋厄傳,為求全計,便把這段文字也鈔刻了上去。他的理由是:

俗本刪去此一回,致唐憎家世履曆不明,而九十九回曆難薄子上,劈頭卻又載遭貶、出胎、拋江、報冤四難,令閱者茫然不解其故。及得大略堂釋厄傳古本讀之,備載陳光蕊赴官遇難始末,始補刻此一回。

——證道書第九回評

所謂大略堂釋厄傳當即朱鼎臣本的異刻,或明、清間的一部朱書的翻刻。

張書紳承襲證道書之意見,也補刻了此回。他說道:刊本西遊,每以此卷特幻,且又非取經之正傳,竟全然刪去。初不知本末始終,正是西遊的大綱,取經之正旨,如何去得。假若去了,不惟有果無花,少頭沒尾,即朝王遇偶的彩樓,留僧的寇洪皆無著落。

——新說西遊記第九回評

他們的意見,都確有可取處。吳氏原書第九十九回,曆數唐僧途中所遇的八十一難:

蒙差揭諦皈依旨,謹記唐僧難數清:金蟬遭貶第一難,出胎幾殺第二難,滿月拋江第三難,尋親報冤第四難。

為何此後的七十七難吳本皆曆曆詳載,獨此四難並不敘述一下呢?吳本第九十三回裏,提起拋打繡球事:三藏立於道旁對行者道:“他這裏人物衣冠,宮室器用,言語談吐,也與我大唐一般。我想著我俗家,先母也是拋打繡球,遇舊姻緣,結成了夫婦。此處亦有此等風俗!”

第九十四回裏又從行者口中提起此事:

行者陪笑道:“師父說,先母也是拋打繡球遇舊緣,成其夫婦。似有慕古之意,老孫才引你去。”

但拋打繡球事,在此二回之前,一字未曾說起,此時突如其來,頗可詫怪。難道吳氏原本果有此一段故事,而為世德堂所脫落?這也很有可能。惟今所見吳氏書,未有更早於世德堂本者,故不知其真相究為如何。然證道書諸刊本中的陳光蕊故事卻是無疑的從朱鼎臣本轉販而來的。

為了保存原來麵目,故證道書第九第十的兩回,其開場的若幹言,遂致雷同。新說亦然。悟一子的真詮便比較的聰明了,他的第十回的開場數語,卻改成為:

且不題光蕊盡職,玄奘修行。卻說長安城外,涇河岸邊,有個賢人,一個是漁翁,名喚張梢,一個是樵子,名喚李定。

如此,便泯滅了吳本和朱本重疊雷同的痕跡,使讀者看不出二本的不相諧合之處來,且也不易尋出此故事的插入的線索。此故事既被插入,而原本的一百回又不易變動,汪澹漪便以原本的第九回到第十一回的三回,歸並成第十回到第十一回的兩回。悟一子、張書紳諸本,也皆從之。

五西遊記故事如何集合的?

不僅陳光蕊的故事,在西遊記中為獨立的一部分,西遊記的組織實是像一條蚯蚓似的,每節皆可獨立,即斫去其一節一環,仍可以生存。所謂八十一難,在其間,至少總有四十多個獨立的故事可以尋到。

但大的分割點,則可看出三個來,這三大部分,本來都是獨立存在的:第一,孫行者鬧天宮第二,唐太宗入冥記第三,唐三藏西遊記假若吳氏原本果有陳光蕊的故事,則其所集合的故事的“單元”,不止是三個而四個的了。

孫行者鬧天宮的一部分,為西遊記中最活躍、最動人的熱鬧節目,但其來曆卻最不分明,且也最為複雜。孫悟空的本身似便是印度猴中之強的哈奴曼(Hanuman)的化身。哈奴曼見於印度大史詩拉馬耶那(Ramayana)裏,而印度劇敘到拉馬的故事的,也多及哈奴曼。他是一個助人的聰明多能的猴子:會飛行空中,會作戲劇(至今還有一部相傳為他作的劇本殘文存在)。在印度,他是和拉馬同一為人所熟知的。什麽時候哈奴曼的事跡輸入中國?是否有可能把哈奴曼變成為孫悟空?我們不能確知。惟宋刊三藏取經詩話裏,已有猴行者。這猴行者是一位白衣秀才。他自報履曆道:“我不是別人,我是花果山,紫雲洞八萬四千銅頭鐵額獼猴王。我今來助和尚取經。此去百萬程,途經三十六國,多有禍難之處。”他會做詩,嚐到處留題,最早的一詩是初伏事法師時做的:

百萬程途向那邊,今來佐助大師前,一心祝願逢真教,同往西天雞足山。

此孫悟空之助三藏法師的往西天取經,還不是逼像哈奴曼之助拉馬征魔麽?

所謂“八萬四千銅頭鐵額獼猴王”,其身份也大略相類。惟鬧天宮的故事,詩話裏不曾提到,隻在入王母池之處第十一一則中,說起:行者道:“我八百歲時到此中偷桃吃了,至今二萬七千歲不曾來也。”法師曰:“願今日蟠桃結實,可偷三五個吃。”猴行者曰:“我因八百歲時,偷吃十顆,被王母捉下,左肋判八百,有肋判三千鐵棒,配在花果山、紫雲洞,至今肋下尚痛。我今定是不敢偷吃也。”

這當是孫悟空偷桃故事的一個最早的式樣。至於大鬧天宮,或是采用了哈奴曼的大鬧魔宮的故事吧。又二郎神的捉悟空,正是脫胎於吳昌齡西遊記第四劇豬八戒被捉的事實。

在吳氏西遊記雜劇裏,孫行者的來曆是:一自開天辟地,兩儀便有吾身。曾教三界費精神。四方神道怕,五嶽鬼兵嗔!……九天難捕我十萬總魔君。小聖弟兄姊妹五人,大姊離山老母,二妹巫枝祇聖母,大兄齊天大聖,小兄通天大聖,三弟耍耍三郎,喜時攀藤攬葛,怒時攪海翻江。金鼎國女子我為妻,玉皇殿瓊漿咱得飲,我盜了太上老君煉就金丹,九轉煉得銅筋鐵骨火眼金睛!……我偷得王母仙桃百顆,仙衣一套,與夫人穿著。

——西遊記第三劇第一折

這裏的孫行者便儼然是魔王拉瓦那(Ravana)的轉變了。從隋、唐間無名氏的補江總白猿傳起,到宋人話本陳從善梅嶺失妻止,白猿便總是反串著魔王拉瓦那的。白猿傳所敘的白猿盜去歐陽紇妻,陳從善話本所敘的申公盜去張如春,都和孫行者盜去金鼎國王女,魔王拉瓦那盜去拉馬之妻賽泰(Sita)相類。大有可能,拉馬耶那的故事傳述到中國的時候,助人者的猴子和盜妻者的魔王便混淆在一處而成為一人的了。梅嶺失妻記話本雲:且說那梅嶺之北,有一洞,名曰申陽洞。洞中有一怪,號曰白申公,乃猢猴精也。弟兄三人,一個是通天大聖,一個是彌天大聖,一個是齊天大聖,小妹便是泗州聖母。這齊天大聖,神通廣大,變化多端,能降各洞山魈,管領諸山猛獸,興妖作法,攝偷可意佳人,嘯月吟風,醉飲非凡美酒。與天地齊休,日月同長。

他還能差使山神,幻化山店。後來的孫行者是免不了有些白申公或白猿的影子的。吳昌齡還說他偷盜金鼎國王女為妻。西遊記小說,卻把這重要的情節刪去了,隻是著力的寫鬧天宮的事。小說裏的孫行者遂與白猿相離得較遠了。

鬧天宮的來曆,於華光天王的故事,二郎神的故事,鬼子母揭缽的故事,大約都有所取材的吧。

吳承恩以孫行者功成行滿時,被封為戰鬥勝佛,這頗附會得可笑。戰鬥勝佛見於佛名經,如何會是齊天大聖的封號?這可見吳氏的佛教知識實在是不很淵博,他隻是望文生義的附會著。

第二部分所敘的唐太宗入冥的故事,其來曆也是極早的。在敦煌發見的寫本中,有殘本的唐太宗入冥記在著。其所敘,和西遊記差不了多少。吳昌齡西遊記雜劇並無太宗入冥事。而永樂大典本西遊記既敘及魏征斬龍,則其後之緊接的敘到太宗入冥是當然的事。這樣,“唐太宗入冥記”之加入西遊記,也當是元代時候的所為了。這故事在西遊記中並不重要。但到了後來地方戲裏,劉全進瓜等節目便很為聽眾所歡迎的了。

在內閣大庫的破書堆裏,新近由北平圖書館的清理而發現了不少被遺忘了的怪書。在其中,有一部冥司語錄,是元、明間的刊本,敘述魏文帝曹丕身入冥間與冥司相問答的事。佛教徒是如何的善於利用帝王的故事以宣傳其教義!太宗入冥的被宣傳,當亦其同流。

第三部分是西遊記的主幹,篇幅最長,內容最繁賾。如果仔細的考查其來曆,其結果,或不止成為一巨冊。孫行者鬧天宮的故事,隻有七回。唐太宗入冥的故事,隻有四回。從第十三回以後,便都是“西遊”的正文了。所謂八十一難,除首四難外,其餘都是西遊途程中的經曆。但所謂八十一難雲雲,也隻是誇誕之辭;實際上並沒有八十一則的故事;有好幾個難,都隻是一個故事自身的變幻。且看從第五難以下的七十七個難的內容:(一)出城逢虎,折從落坑的第五、六難是一件事;(二)雙叉嶺上的第七難是一件事(伯欽留僧);(三)兩界山頭的第八難是一件事(收孫行者);(四)陡澗換馬的第九難是一件事(收龍馬);(五)夜被火燒,失卻袈裟的第十、十一難是一件事(黑風山);(六)收降八戒的第十二難是一件事;(七)黃風怪阻,請求靈吉的第十三、十四難是一件事;(八)流沙難渡,收得沙僧的第十五、十六難是一件事;(九)四聖顯化的第十七難是一件事(試禪心);(一○)五莊觀中,難活人參的第十八、十九難是一件事;(一一)貶退心猿的第二十難是一件事(屍魔);(一二)黑鬆林失敗,寶象國捎書,金鑾殿變虎的第二一——二三難是一件事(黃袍怪);(一三)平頂山逢魔,蓮花洞高懸的第二四、二五難是一件事(金角大王、銀角大王);(一四)烏雞國救主的第二六難是一件事(青毛獅);(一五)被魔化身,號山逢怪,風攝聖僧,心猿遭害,請聖降妖的第二七——三一難,是一件事(紅孩兒);(一六)黑河沉沒的第三二難是一件事(鼉精);(一七)搬運車遲,大賭輸贏,興僧除道的第三三——三五難是一件事(虎力大仙等);(一八)路逢大水,身落天河,魚籃現身的第三六——三八難是一件事(金魚精);(一九)金■山遇怪,普天神難伏,問佛根源的第三九——四一難是一件事(老君青牛);(二○)吃水遭毒,西梁國留婚的第四二、四三難是一件事(女人國);(二一)琵琶洞受苦的第四四難是一件事(蠍子精);(二二)再貶心猿,難辨獼猴的第四五、四六難是一件事(獼猴);(二三)路阻火焰山,求取芭蕉扇,收縛魔王的第四七——四九難是一件事(火焰山);(二四)賽城掃塔,取寶救僧的五○、五一難是一件事(九頭鳥);(二五)棘林吟詠的第五二難是一件事(荊棘嶺);(二六)小雷音遇難,諸天神遭困的第五三、五四難是一件事(黃眉童兒);(二七)稀柿■穢阻的第五五難是一件事;(二八)朱紫國行醫,拯救疲癃,降妖取後的第五六——五八難是一件事(金毛犼);(二九)七情迷沒的第五九難是一件事(蜘蛛精);(三○)多言遭傷,路阻獅駝,怪分三色,城裏遇災,請佛收魔的第六○——六四難是一件事(獅象,大鵬);(三一)比丘救子,辨認真邪的第六五、六六難是一件事(壽星之鹿與白麵狐狸);(三二)鬆林救怪,僧房臥病,無底洞遭困的第六七——六九難是一件事(耗子精);(三三)滅法國難行的第七○難是一件事;(三四)隱霧山遇魔的第七一難是一件事(豹子精);(三五)鳳仙郡求雨的第七二難是一件事;(三六)失落兵器,會慶釘鈀,竹節山遭難的第七三——七五難是一件事(黃獅精與九頭獅子);(三七)玄英洞受苦,趕捉犀牛的第七六、七七難是一件事(犀牛怪);(三八)天竺招婚的第七八難是一件事(玉兔);(三九)銅台府監禁的第七九難是一件事(寇洪);(四○)淩雲渡脫胎的第八○難是一件事;(四一)通天河老黿作祟的最後一難(第八十一難)是一件事。

雖說是八十一個難,卻隻有四十一個故事。這四十一個故事便構成五色迷人的一部西行曆險圖。其中亦有情節相雷同的。但大體上都有變化,都很生動,很有趣,亦且富於詼諧。魔王皆通人情,隨事隨時發雋語。其真價殆尤在於此種插科打諢處。

最早的一部宋人的有關西遊記的作品唐三藏取經詩話(即三藏取經記),所記玄奘西行的曆險,精采固遠不如吳氏書,其所記曆險也殊少驚心動魄的力量。除殘佚者外,今存的節目是:

行程遇猴行者處第二入大梵天王處第三

入香山寺第四過獅子林及樹人國第五

過長坑大蛇嶺處第六入九龍池處第七

“遇深沙神處弟八” 入鬼子母國處第九(此則原缺一頁標題失去)

經過女人國處第十入王母池之處第十一

入沉香國處第十二入波羅國處第十三

入優缽羅國處第十四天竺國度海之處第十五

轉至香林寺受心經第十六到陝西王長者妻殺兒處第十三(三應作七)

和吳氏書異同處極多;不僅吳承恩未及見此書,即永樂大典本西遊記的作者恐怕所依據的,也未必便是此本。

吳昌齡的雜劇,便和吳氏書漸漸相近了。西遊劇凡六卷。第一卷敘玄奘身世;第二卷敘玄奘動身西行,寫得異常的鄭重;木叉售馬一折,和吳氏小說收伏龍馬事同;華光署保一折,則為吳氏小說所無。第三卷的上半敘的是:

神佛降孫收孫演咒

可以說孫行者卷,但其下半卷則入雜事。在行者除妖一折裏寫的是:

(一)收沙和尚(二)滅黃風山銀額將軍

其鬼母皈依一則,則敘紅孩兒事。此皆吳氏小說所有。惟鬼母揭缽事,則小說所無。蓋小說以紅孩兒為鐵扇公主、牛魔王子,故遂不及鬼母事。其第四卷則為豬八戒卷,全敘八戒事;其出現的所在名裴山莊,不名高老莊。

以二郎神為收伏八戒者,亦與小說略異。第五卷所敘述的是:

(一)過女人國(二)過火焰山遇鐵扇公主其第六卷第一折所敘貧婆心印一折,全是禪語,亦為小說所無。第二折即入參佛取經事。孫行者、沙和尚、豬八戒即在西天圓寂,不回東土。此與小說大異。送唐三藏東歸(第三折)者別為佛座下弟子成基等四人。最後的一折,三藏朝元,則和小說略同。

吳氏此劇,為戲台的習慣所限製,故所寫的故事最少;不僅不及吳承恩的小說十之一二;亦且不如詩話的變化多端。

劇中第一卷陳光蕊的故事,是吳氏所獨有的。在他之前,“西遊”故事中未見有此者。焚香室叢鈔(卷十七)引宋周密齊東野語所述某郡倅江行遇盜,其子為僧報仇事,以為西遊演義述玄奘事,似本此。但徐渭南詞敘錄所載宋、元戲文名目中,已有陳光蕊江流和尚戲文一本,則宋、元間陳光蕊事的流傳,似已甚盛。吳昌齡殆以其為世俗所熟知,故采入劇中歟?明人傳奇,亦有江流記一本,惜不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