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共贏、共同發展”指的是,隻有合作共贏才能辦大事、辦好事、辦長久之事。要摒棄零和遊戲、你輸我贏的舊思維,樹立雙贏、共贏的新理念,在追求自身利益時兼顧他方利益,在尋求自身發展時促進共同發展。①

共同利益是共同體生命之源。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共同利益孕育著“一個行為體的行為因適應另外行為體的行為而進行調整”的合作可能,是命運共同體獲得生命和生機的客觀基礎和強大動力。在今天的經濟全球化時代,各國的利益高度融合。雖然世界各國的基本國情、人口數量、資源稟賦和經濟發展水平存在很大差異,但麵對以軍事威脅為代表的傳統安全威脅,或是恐怖主義、生態環境惡化、毒品走私以及跨國犯罪等問題,人類還是具有共同應對這些問題的共同利益和整體利益。世界麵臨的困難和挑戰需要各國人民同舟共濟、攜手應對,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是夯實共同發展的根基。

合作共贏、共同發展首先適用於經濟領域。習近平指出,合作共贏需要加強宏觀經濟政策協調,防範不同經濟體經濟政策變動可能帶來的負麵外溢效應,積極推動全球經濟治理變革,維護開放型世界經濟體製,共同應對世界經濟中的風險和挑戰。①這意味著,在經濟合作中要鍛造出超越單個國家利益的世界整體利益,讓各國感受到參與其中的巨大好處與效益,進而凝聚起攜手建設命運共同體的共識與行動。這已經由“一帶一路”合作倡議充分體現。中國與“一帶一路”的共建國家通過政治互信、經濟互補等優勢,將這些國家在資源、人力等方麵的優勢做大,促其在資金、技術與基礎設施等方麵的互補性發展,務實合作、深化合作,促進了共建國家共同發展。一大批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示範項目先後落地,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海、陸、空立體交通運輸網絡正在形成。②這些合作成果的實現,就是因為秉持了合作共贏原則,使有關國家得到實惠,因而得到各方積極響應和參與。

其次,合作共贏、共同發展適用於政治領域。各民族國家因相互依賴造就了共同利益,萌發了彼此進行合作的初始意向,但真實的合作並不會因此而實現,隻有當行為體基於共同利益而相應地調整自身的政策時,合作才能產生。國際關係理論多個流派都表露了對合作的重視。例如,羅伯特·基歐漢認為,當一國政府遵從的政策被其他國家的政府視為有助於它們自己的目標的實現時,政府間的合作就會發生。因此,各國能否實行恰當真實、互利互惠的政策,將成為共同體能否落地生根的關鍵。約瑟夫·奈從博弈論出發,主張國家不隻要考慮相對利益同時也要考慮絕對利益,國家之間除了競爭之外,互利合作的情形也並不少見。

此外,合作共贏、共同發展的原則還適用於區域合作,要堅持開放的區域主義,協調推進包括亞太經合組織在內的跨區域合作;合作共贏、共同發展的原則適用於金融合作,要積極推動構建地區金融合作體係,建設地區金融安全網,要推動建設亞洲能源資源合作機製,保障能源資源安全;合作共贏、共同發展的原則適用於聯通領域,要加強互聯互通建設,促進基礎設施、政策規則、人員往來的全麵融合。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