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引領的大合作、大聯動、大發展催生了對高質量金融服務的需求,而現有國際金融機製對發展中國家支持力度不夠、限製多,中國不失時機地著手構建以發展中國家為主導的新型金融治理平台,推動了國際金融秩序完善升級,促進了“一帶一路”的投融資體係不斷完善,為構築包容互惠、綠色可持續的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提供了強勁動力。
一、中資金融機構提供了大量信貸資金
中資金融機構紛紛通過貸款、股權、債權等多元化渠道參與“一帶一路”項目。中國銀保監會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年末,共有11家中資銀行在29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設立了80家一級分支機構。3家中資保險公司在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設有7家營業性機構。
值得指出的是,中資金融機構還積極推動“一帶一路”綠色投融資的快速發展。2017年,中國工商銀行倡導成立了“一帶一路”銀行間常態化合作機製(BRBR),並於2019年與歐洲複興開發銀行、法國東方匯理銀行和日本瑞穗銀行等BRBR機製成員共同發布了“一帶一路”綠色金融指數。中國銀行自2016年以來已在境外累計發行7期綠色債券,總規模約為83億美元,主要涵蓋清潔能源、清潔交通、資源節約與循環利用、汙染防治、氣候變化等領域。據“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國際聯盟統計,2014年至2018年,中國以股權投資形式在南亞、東南亞“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參與的風電項目裝機總量為397.5兆瓦,在建或規劃中的裝機總量達到1362兆瓦;截至2018年年底,中國在孟加拉國、阿富汗、越南和巴基斯坦已投資及計劃投資的光伏項目裝機總量超過了這些國家自有光伏裝機總量的30%。中國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可再生能源項目投資不僅緩解了共建“一帶一路”設施聯通,特別是產業綠色轉型的資金瓶頸壓力,還增強了沿線國家及國際社會對中國倡導的“綠色絲綢之路”和中國作為大國責任擔當的認同。①
二、開放證券交易所成為資本市場融合的重要抓手
中國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交易所近年來也加大合作,助力相關企業利用境內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通過首發上市、再融資、發行債券等方式從資本市場籌集資金,加快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資本市場方麵的融合。2015年,中國滬深證券以及金融期貨交易所還與德交所集團在法蘭克福合資成立中歐國際交易所。2018年5月,滬深交易所組成聯合體取得孟加拉國達卡證券交易所25%股權,為未來中國與孟加拉國資本市場合作打開了廣闊天地。2018年7月,哈薩克斯坦阿斯塔納國際金融中心正式開業,上交所持有阿斯塔納國際金融中心下國際交易所25%的股份,成為主要股東,將在技術谘詢、業務規劃、產品設計、市場推廣等方麵對該交易所的籌建給予全方位支持。近年來成立的包括滬倫通、滬深港通等在內的機製,不僅進一步開放了中國金融市場,增強了境內外互聯互通,整合了交易所的市場自由,也促進了“一帶一路”資金融通的多層次發展。
三、專項基金發展迅猛
在疫情暴發前,國際性“一帶一路”專項投資基金共有26隻,合計投資規模超過1萬億元人民幣。各專項投資基金中,最受關注的是“絲路基金”。2014年,中國投資400億美元成立了“絲路基金”,重點投資基礎設施、資源開發、產能合作、金融合作等領域的項目。2017年5月14日,習近平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上宣布,中國將加大對“一帶一路”建設資金支持,向絲路基金新增資金1000億元人民幣。截至2020年年底,絲路基金已累計簽約以股權投資為主的各類項目47個,包括中巴經濟走廊卡洛特水電站清潔能源項目、阿聯酋迪拜光熱電站項目、俄羅斯亞馬爾液化天然氣一體化項目等,承諾投資金額178億美元,覆蓋了“一帶一路”沿線多個國家,展現出顯著的金融投資杠杆作用。
“絲路基金”投資方式靈活。“絲路基金”類似於回收期長的私募股權投資,與國際金融公司、非洲開發銀行的共同發展基金有相似之處。這些基金沒有太短期的回報需求,投資周期相對較長,因此會偏重股權投資。而且,這類投資往往不偏重於股市中上市公司的股權,而是偏重於較為初創和未上市的項目。
“絲路基金”以股權投資為主,比以貸款為主的多邊開發機構在結構上和決策上更加靈活簡單。值得注意的是,股權投資不需要像債權投資那樣有融資擔保和定期收回本息,可以為“一帶一路”投融資環境下長期的初創投資提供資金便利。
四、多邊投融資機製引領合作
新型區域性投融資機構,如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以下簡稱為“亞投行”)、絲路基金、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已成為重要的國際融資及金融服務平台。其中,亞投行是資金融通的中流砥柱。中國出資300億美元發起成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2019年年底到2020年年底,亞投行成員國增加克羅地亞、塞內加爾、利比裏亞,使得成員國擴容到103個,基本涵蓋了世界大部分國家和地區,約占全球人口的79%和占全球國內生產總值的65%。亞投行以基礎設施互聯互通項目為重點,投資覆蓋東亞、東南亞、南亞、中亞、西亞、非洲6個地區13個國家。截至2022年4月,亞投行共批準了172個項目,擬建項目34個;批準融資共達342.6億美元,承諾融資249.7億美元,項目籌備專項資金融資3364萬美元,有效帶動了各類公共和私營資本投入建設。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亞投行成立了應急基金,為成員國的緊急公共衛生需求提供資金支持,惠及越南、格魯吉亞、巴基斯坦、土耳其、哈薩克斯坦等19個國家。
目前,亞投行以綠色發展作為理念,引領著綠色絲綢之路的發展。2020年9月9日,亞投行與東方匯理資管聯合發布的《氣候變化投資框架》,強調了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性,並對《巴黎協定》的三個目標作出係統、直接的回應,即減緩氣候變化、適應氣候變化、促進轉型提升經濟韌性。在2020年氣候債券倡議組織年會上,亞投行行長金立群明確表示,亞投行不會投資任何煤炭火電和涉煤項目,表現了亞投行積極推動全球環保事業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