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是一個經常被提及的行銷術語,許多銷售人員都認為隻要通過適當的行銷努力,就可以輕鬆地將自己所期望的產品定位(或市場定位)建立起來。於是,他們可能會從產品的獨特優勢,競爭對手分析,以及目標市場等角度切入,以製定出一個獨一無二的定位,並將它視之為產品或品牌)切入市場的關鍵。銷售人員是否隻要對定位下功夫鑽研,並提出獨特的主張,輔以適當的行銷努力,就能夠按部就班地建立起所期望的定位,是否還會有其他影響因素,使得這種期望變得脫離實際,甚或是一廂情願?
麥當勞是速食業盟主,在它的菜單裏,除了以漢堡為主,也有麥樂雞塊,後來還推出了炸雞,在國外,甚至還有賣比薩。問題是,在許多顧客的腦海裏,麥當勞可說是“漢堡之王”,因此,大多數人到麥當勞去,可能都會直接想到吃漢堡,而當他們想吃“炸雞”時,可能會前往肯德基,甚或香雞城;當他們想吃比薩時,可能會前往必勝客。由此可見,真正影響消費行為的關鍵因素是顧客心目中固有的想法(定位),而非企業本身一廂情願的看法。麥當勞固然希望建立起“速食盟主”的定位,並引進眾多可增加營養額的“速食”,但當大多數顧客認為它是“漢堡之王”時顯然就會有一些問題與麻煩。
由此我們可以了解,定位的結果是經由顧客的認知而決定的,企業隻能通過種種行銷努力,試圖加以引導和影響,但卻無法變成幕後操控一切的那隻“看不見的手”。如果銷售人員不能在企業的主觀期望,和消費者的客觀認知之間建立起適當的溝通橋梁,使雙方的認知差距降至最低,則企業的期望將可能會淪為一廂情願的空想,而真正主宰消費者行為的將是消費者腦海裏的認知。
定位要從潛在顧客的心理做起,就是說,要把產品定位在顧客的腦海裏,並在其中占據一個更有利的位置。因此,銷售人員在思考如何定位的問題時,必須從顧客的角度出發,站在顧客的立場設身處地地進行思考,而非站在企業的立場一廂情願地冥思苦想。隻有源自於消費者心理的思考結晶,才不會與現實顯得格格不入,也不會構成雙方的認知差距,增加溝通上的困難。
在空調市場裏,“靜”一直是眾多品牌強力追求的重點之一,就在眾多空調廠家為了誰的產品更“靜”而爭論不休之際,某生產廠家卻決定另辟蹊徑,從另一個消費者利益切入,它主打省電,將自己塑造成“省電專家”,由該空調生產企業近年來的市場表現,足以說明省電專家的定位,確實贏得不少顧客的共鳴。
因此,當銷售人員在策劃定位的過程裏,切忌閉門造車和一廂情願,而應從消費者的角度思考,因為,隻有消費者才是“最後的裁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