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朋友最近買了一輛汽車,在還沒下訂單之前,業務人員服務親切,殷勤備至,令朋友相當感動。孰料,交車之後,他有事與業務人員聯絡,剛開始對方還與他客氣地談論一番,到後來,甚至是愛答不理的,時常找不到人,令朋友一肚子氣,抱怨這家車行的售後服務太差。

為什麽會這樣子呢?因為截至目前為止,仍有人認為買賣成交日即行銷終止時。

前幾大,有人去超市買了一瓶罐頭回來,說實在的,現在的罐頭印刷,是比以前漂亮多了,但不知為什麽,許多罐頭的上緣都沒了邊,光光滑滑的,視覺上固然好看,但實際上,卻造成使用上的很大麻煩,因為平滑的表麵找不到開罐器可以落腳的使力點。結果,費了九牛二虎之力,還是無法順利打開罐頭,最後隻得放棄,並發誓今後再不會購買類似的包裝罐頭。

為什麽會這樣呢?因為時至今日,還有人認為行銷的目的就是使消費者前來購買,至於購買以後的諸多事宜,則不是關注的重點。

難道,行銷的目的就隻在“賣”東西嗎?東西賣出去以後,就可以棄顧客於不顧了嗎?若果真如此,行銷和推銷又有何不同,又何以會被視為現代的顯學?

事實上,這種殺雞取卵、短視近利的作法,與行銷理念背道而馳,如果說行銷運作猶如牽馬飲水,馬喝了一口水(第一次購買)之後,會不會因為水好不好喝,它滿不滿意等因素而決定是否繼續飲用(消費),或掉頭就走。如果隻是牽馬飲水,而不去關心馬是否願意繼續飲用,實在是為山九仞,功虧一簣,這種作法可能會因而失去許多寶貴的商機,製造許多不滿,結果可能是損人不利己。

銷售人員應該了解,成交不是一麵之交,每一次同顧客接觸,都是在結緣,至於是結善緣或結惡緣,則視有關人員如何處理而定。顧客會通過繼續購買或不購買,散布有利或不利的口碑,友善的聯係或不滿的抱怨,以及對企業/品牌保持良好態度與否等方式,來傳達雙方之間的緣深緣淺,善緣惡緣,而這也是銷售人員應當密切追蹤注意的地方。

有位朋友買了一罐進口嬰兒奶粉,由於對食用方法有些疑問,想要去請教銷售產品的公司,結果在罐上卻找不到有關的中文使用說明,最後隻好輾轉四處打聽,才好不容易找到人請教。您說,這結的是善緣,還是惡緣。

從顧客導向的觀點來看,行銷運作應該是站在顧客的立場思考問題,以解決顧客的問題,滿足顧客的需求。由此可見,行銷絕不會在成交之時便自動終止,而在成交之時會更積極地展開,因為那表示你有機會可以去爭取一位“緣定三生,白頭偕老”的忠實顧客。如果我們站在顧客的立場,就不會出現打不開的罐頭,賣了車就不理人的業務人員,以及罐上未附中文說明的嬰兒奶粉,而會更設身處地地為顧客著想,竭盡所能地為顧客服務,希望使每個前來購買的顧客都滿意的而歸,以便積累企業的行銷實力和建立龐大的顧客基礎。

所以,行銷運作不隻是牽馬飲水,還要使馬滿心歡喜地不斷飲用。也就是說,行銷運作應該是一個連續不斷、無微不至的服務體係,它不會因成交而自動中止,反而會因成交而繼續強化。其目的就是要為顧客提供更多的滿足,因為滿意的顧客才會繼續購買,傳播有利口碑,進而成為忠實顧客。經過忠實顧客的積累,企業才會擁有日益堅實龐大的顧客基礎,而顧客基礎則是企業決戰沙場,長治久安的基石。

由此可見,行銷運作的目的就是要通過種種努力和售前售中售後服務,塑造滿意的顧客,積累企業的顧客基礎。因為,惟有經常重複購買的顧客群,才是企業屹立不倒的本錢,那種隻想做生意,而忽略顧客滿足的作法,結果隻會變成為了不斷開發新客戶而疲於奔命。事實上,顧客或許會因一時迷惑而上當一次,但如結果無法令他滿意,則他很快就會掉頭而去。惟有提供完整的顧客服務體係,不斷地站在顧客的角度去思考問題,整天想著如何滿足顧客(而不是如何賣東西),才能將行銷理念真正落實,也才能與顧客結下深深的善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