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銷售人員而言,產品要賣給誰,常常是令人傷透腦筋的問題,教科書上雖然告訴我們劃分市場可分為人口、地理、心理,以及行為四大類,但許多人在調整劃分市場時,仍然猶豫不快,既怕切得塊太大,會使得所劃分出來的市場同質性偏低,(即異質性偏高),又怕切得塊太小,徒然限製了自己的發展空間。在過與不及之間,的確存在著許多掙紮和苦思,但這個關係重大的問題,卻沒有標準答案,也沒人能精確地告訴你如何劃分市場最恰當。教科書隻能告訴你劃分市場要符合足量性、可衡量性、可接近性,以及可行性等四個要點,其餘的就要依據所能搜集到的種種資料,憑著自己的經驗與智慧去判斷,事實上,我們似乎也很難斷定其中的對與錯。

但是,在劃分市場時,銷售人員必須觀點明確,不可朝秦暮楚,對象不一,那會讓消費者感到相當迷惑不解。倘若一個產品同時要承諾兩群截然不同的顧客群,塑造截然不同的品牌個性和產品定位,所得到的結果往往是混淆不清,甚至是兩麵不是人,對於品牌的發展未必有利。

在劃分市場時,最怕的是任意改動或擴大承諾對象,因為如果缺乏一致性,所能造成的累積效果就會受到影響。而且,原本的消費群,也會因為承諾麵的擴大,而可能不再對產品那麽的認同和忠誠。在講求個性與自我表現的感性消費時代裏,消費者是否對產品有著強烈認同與偏好,對於產品的發展將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如汽車界曾經流行限量發行紀念車,受到顧客廣泛的歡迎,就是因為顧客對限量發行的高度認同與珍惜。

事實上,一旦一個產品變成一個“老少皆宜”的大眾產品,它就難以贏得特定消費族群的特別青睞和認同,既然是人人可用的產品,大家對它的需求迫切性也會大幅降低,而競爭對手也很容易借助承諾特定族群,而吸引一個認同它的市場劃分。例如:當患者因心髒病開刀,他會去找一個家庭醫師呢,還是一個心髒專科大夫?相對而言,大眾化產品和家庭大夫類似,而鎖定特定族群的劃分產品則類似專科大夫,可是,惟有專門針對特定族群進行劃分的做法,才能得到特定顧客的支持,企圖大小通吃的人,往往會什麽東西都吃不到,因為它缺乏鮮明的旗幟去吸引顧客。基於此,銷售人員實應隨時反躬自省,我們的顧客在哪裏?他們是否為明確的特定族群?我們的觀點鮮明而一致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