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某些幸運的人來說,他們的童年可能是一段樂園時光。而對於那些有童年陰影的人來說,他們的童年記憶卻可能完全是另外一種樣子,他們會看到童年時的自己躲在牆角哭泣,而父母在瘋狂爭吵,父母的臉看上去扭曲且猙獰。地上一片狼藉,都是父母摔爛的東西。

有時父母也會打罵他們,理由是他們不乖,不聽話,但實際上隻是為了拿他們出氣。

更多的時候,父母處於冷戰狀態,父親的臉異常冷漠且空洞,看上去沒有一絲感情,而母親的臉上則總是寫滿了焦躁和怨恨。

都說家庭會讓人感到溫暖,會讓人有安全感。而在那些有童年陰影的人的記憶裏,童年時的家庭是一個讓他們感到恐懼的地方,它從未帶給他們溫暖和安全感。所以那時他們總想出去玩,即使天黑了他們也不想回家,他們以這樣一種拖延的方式來盡可能地推遲回家後可能會遭受到的某些傷害。

那時他們可能想過離家出走,在父母睡醒之前,去尋找一個地方,那裏沒有人會傷害他們,隻是那時他們年紀太小了,如果那時他們離家出走了,也許他們很快就會死在路上。

他們童年時承受的那些傷害,是否已經決定了他們需要用漫長的一生去完成自己童年時無法成行的逃亡之旅?

大學畢業後,我讀了一本名為《微精神分析學》的心理學著作,作者是瑞士心理學家西爾維奧·方迪。方迪在這本書的第二章第二節深刻探討了父母會給自己的孩子帶來哪些傷害。

首先是身體方麵的傷害。方迪說:“且不論父母陰險地、反複地給兒童造成的各種輕微的身體傷害,我在此請讀者注意:一、每年,全世界有十萬兒童被他們的父母虐待致死;二、每年,全世界有一千萬兒童被父母弄成終身殘廢。”

關於如何傷害孩子的身體,中國父母絕對更有心得且更有經驗,並且有“棍棒出孝子”、“打是親,罵是愛”、“下雨天打孩子,閑著也是閑著”等諸如此類的“理論依據”。

其次是心理方麵的傷害。關於這一點,方迪在書中給出了這樣兩組數據:一、每年,全世界有一千萬兒童被自己的親生父母賣掉;二、一億兒童被父母拋棄,四處流浪。

方迪說:“除了微精神分析學家,無人能夠估量正常父母對孩子的心理殘酷程度。”

另外方迪總結出正常父母一般通過這樣兩種做法給兒童的心理造成無可挽回的傷害:

一、“夾板”,表現為同時向孩子提出矛盾的、不可調和的要求。

二、父母之間的不和與爭吵。

方迪說雖然“夾板”往往表現為明顯的虐待,但是父母之間的爭吵更使孩子不知所措,那些爭吵讓孩子分成了兩半,從而可能形成心理疾病。因為他們感覺隻有躲在心理疾病的黑色區域裏,才能感到安靜和安全,而這也是他們的幼小心靈挽救自己和家庭的完整所做的最後的嚐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