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客戶是上帝”一詞的發明者是出於幽默還是無知,是否知道“上帝”是做什麽的?在這個錯誤概念的誤導下,很多企業把與之做生意的客戶捧到“上帝”的位置上,想方設法伺候“上帝”、討好“上帝”,於是“客戶永遠是對的”等口號隨處可見。在這種氣氛下,似乎賣者求著買者是天經地義的事。殊不知,買賣雙方的不對等與市場經濟的平等利益交換是背道而馳的,也是無法持久的。

在市場經濟環境中,每個人既是賣主,又是買主,不管是企業對企業(B2B),企業對個人(B2C),還是個人對個人(C2C),大家在不同的場合扮演不同的角色,所以雙贏才是市場經濟最理想的結果。在發達國家,退貨是一件非常簡單的事情,不管什麽樣的產品,買回去之後用了一段時間不滿意就可以退貨,但是他們從來不認為“客戶是上帝”,客戶就是客戶。企業與客戶之間那種平等的關係在中國是很難想象的,名義上中國的消費者地位遠遠高於發達國家,而實際上中國的消費者地位卻遠遠低於發達國家。因為說的和做的不一樣,這就是為什麽有些保險公司的生意越來越不好做,不是消費者沒有需求,而是這些“上帝”被愚弄後醒悟了。當你買保險的時候,銷售人員把你當“爺爺”,好話說盡,而一旦交了錢,你就成了“孫子”,就不再有人理你了。銷售人員下次拜訪時,要麽是為了推銷新產品,要麽是希望你給他推薦新客戶。

在市場經濟環境中,利益的平等交換是最基本的法則,每個企業為了自己的長遠利益,必須對客戶負責,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客戶永遠是對的”,企業與客戶之間的關係是平等的合作夥伴。

過分強調“用戶是上帝”,很容易把客戶慣壞了,逐步養成了甲方心態,麵對供應商,趾高氣揚,百般挑剔;而供應商麵對用戶卻低三下四,刻意迎合。至於各種“陪吃、陪喝、陪玩”的情況,大多是由於企業的產品高度同質化惹的禍,他們把功夫用錯了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