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的情緒對孩子的身心發展能起到促進作用,有助於孩子潛在能力的發揮;消極的情緒則可能使孩子的心理失去平衡,甚至影響她的人格建構。

與成年人相同,孩子的情緒也有消極和積極情緒之分。大約1歲左右,孩子的情緒開始分化,2歲時出現各種基本情緒,即憤怒、懼怕、焦慮、悲傷等消極情緒和愉快、喜悅、歡樂等積極情緒。積極的情緒對孩子的身心發展能起到促進作用,有助於孩子潛在能力的發揮;而消極的情緒則可能使孩子的心理失去平衡,甚至影響他的人格建構。

女性在社會生活中常被評論為“情緒化”,容易受感情的支配做事,缺乏理性的思考,這種現象,在小女孩身上表現得更為突出。一件在成人的眼裏看來是芝麻綠豆大小的事,常常可以引發孩子十分強烈的情緒波動。這就需要女孩的家長,隨時注意觀察孩子的情緒變化,在她們自己能力達不到的時候,通過積極的誘導,幫助她們擺脫不良情緒的幹擾。月月的爸爸是位小學老師,在兒童教育上很有他的獨到之處。從女兒剛上幼兒園時,他就有意識地把她的思維方式向著“快樂”、“積極”的方向引導。每天從幼兒園回家,爸爸都會聽她講述這一天發生的一些趣事:這個小朋友送給了自己一塊奶糖,或者是自己教會了哪個小朋友一個遊戲,兩個人一起玩,玩得很高興,等等。通過她的講述,在她的腦子裏就強化了快樂的一麵,從而忽略了不快樂的因素,這樣久而久之,在月月的心靈上,積極的東西越積累越多,她的樂觀性格逐漸形成。

在月月上初中的時候,發生了一件小事:在一次英語測驗中,本是英語尖子的月月的卷子,不知道為什麽,混入了不及格的同學的卷子當中,老師要這些學生放學後留下來,課代表就按著試卷一一念起那些人的名字來。月月的名字剛一出現,班上立刻**起來,同學們議論紛紛,有兩個調皮的男生還直向月月做鬼臉,起哄說:“噢,英語尖子也不及格嘍!”月月想去追英語課代表問問是怎麽回事,但是已經來不及了,她又羞又惱,伏在課桌上哭了起來。放學以後,老師到班上來給那些沒有及格的學生補課,見月月也在其中,一問,才知道是一場誤會。其實,月月得了97分的高分。

這本來不是什麽大事,但在曾經備受老師寵愛的女孩子心中,已經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回到家裏,她迫不及待地把這件事告訴了爸爸。

聽女兒講述完,爸爸沉思了片刻,問她:“你說,這件事對你有什麽好處呢?”月月吃驚地望著爸爸:“好處?哪裏還有什麽好處!這回我可丟了人了。”“我看不一定。這件事說明了什麽?因為別人誤解了你,你就傷心難過,首先說明你是一個有自尊心的人,是不是?”月月點點頭。“其次,你雖然受了委屈,可你不會因此就對英語課代表產生怨恨,因為他是無意的,隻是他有點兒粗心而已。所以,你又因此學會了寬容。”月月又點點頭。“還有,通過這件事,你應該明白,被別人誤會是經常發生的事,在以後的生活中,你還會遇到各種各樣的誤會,這件事能幫助你正確對待誤解。雖然這次你哭了,但下一次就不會了,是不是?”“哦……”月月若有所思。“下次再遇到這樣的事你會怎麽辦呢?”月月想了想說:“下次我要趁著課代表還沒有走遠,追上他問清楚到底是怎麽一回事。”“好,通過這件事你學會了應付緊急狀態下的意外。你說這對你是不是一件好事?”女兒破涕為笑了。女孩子的情緒是多變的,當她們深深地陷於自己的小世界裏時,首先,家長要幫助她們使消極情緒平靜下來。這就要讓孩子通過語言把她們所有的感情表達出來,以求得心理上的平衡。第二步,就是疏導,疏導孩子消極情緒的主要方式有:

(1)轉移孩子的注意力。將孩子的消極情緒轉移到其他方麵,最好是積極的方麵,用成人的眼光打量孩子的世界,本就沒有什麽大不了的刺激,所以,我們要把“壞事變成好事”,不是沒有可能的。

(2)尋找一個“合理”的理由。一個“合理”的理由可以衝淡孩子內心的不安,雖然有些理由往往是寬慰孩子的借口,實際並不合理。比如:孩子打碎了父母喜歡的餐具,心裏很難過,父母可以用開玩笑的口吻說:“舊的不去,新的不來,這隻杯子早就該換了!”這樣一來,孩子的心理負擔就會減輕許多。

(3)允許孩子適當宣泄。對孩子的一些消極情緒,不妨讓他盡情地宣泄一番。比如,因沒有滿足孩子的某些合理要求,孩子跺腳哭鬧,是情理之中的事,如果非要讓他(她)把不滿的情緒壓抑在心裏,反而有礙孩子的身心健康。

有些孩子會自覺地借助一些消極的心理防備機製去應付壓力,往往會帶來消極的結果。例如,一個受到家長嚴厲責罵的孩子,當著家長的麵可能會“忍氣吞聲”,可是一離開家長,他(她)就可能通過破壞玩具或欺負同伴等方式來發泄自己的情緒。由於他(她)“移植”的發泄對象不適當,因此態度和行為不能被社會所接受,並且有可能使他(她)陷入惡性循環之中。

因此,要十分注意孩子是如何應付各種心理壓力,宣泄自己的消極情緒的,教導他(她)以積極的方式去替代那些被動的、消極的方式。